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096
    • 经验38133
    • 文章1814
    • 注册2005-09-10
    祭祖教子的腊八节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养了一个儿子,很是疼爱。夫妻二人非常勤劳,男耕女织,节衣缩食,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不缺衣少食。而且,夫妻都是心地善良的人,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会拿些米粮接济他们,度过难关。

        转眼间,儿子已经长到十七八岁了,身强力壮,牛高马大,可是非常懒惰,每日游手好闲,和父母完全不一样。夫妻俩看着儿子这样,也没有办法,都后悔小时候太娇惯他了。

        儿子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有一天,父亲摸摸花白的胡子,感慨地对儿子说:“孩子啊,爹娘只能把你养大,却不能养你到老啊。俗话说,要吃饭,得流汗。往后你还是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听了,也只是哼哼两声,继续游手好闲。做母亲的想,也许该给儿子娶个媳妇,让媳妇管管儿子,儿子可能会勤快起来。

        于是,老两口托媒人给儿子说了一门亲事,不久就娶了媳妇过门。谁知道,这个媳妇跟儿子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是好吃懒做,每日睡到太阳都照屁股了,才极不情愿的起床;平时也不动针线,不做女工,更别提进厨房做饭,下地干活了。老夫妻俩无可奈何,只得悲叹家门不幸。

        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就把媳妇叫到跟前,意味深长地说:“媳妇啊,不是婆婆说你,我是真心为你们好。你要知道,勤劳是摇钱树,俭朴是聚宝盆。往后的日子想要过得好,不勤俭不行啊。”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转身就忘了婆婆的话。

        又过了几年,老两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他们把儿子媳妇叫到床前,一再叮嘱要勤俭持家。没过多久,老两口就去世了。小两口埋葬了父母,看着父母留下的粮食衣服,眉开眼笑,早把父母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他们每天都吃了睡,睡了吃。

        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妇木留下的田地早都长满了野草。没有钱花了,就卖米卖盐,把衣服都拿去当铺当了。眼看着家里的粮仓越来越空,鬼子也越来越轻,可是小两口还是不着急,只要嘴里有吃的,就懒得动手劳动。终于,能卖的卖了,能当的当了,最后家徒四壁了,小两口断了粮。很多邻居因为曾经受过他们去世的父母的恩惠,见到这种情况,都于心不忍,就时不时给小两口一些饭食。小两口看到邻居帮助自己,很高兴,以为他们能一直救济下去,所以还是不着急,什么也不做。邻居都很气愤,就不再给他们吃的了。

        转眼间,到了腊月。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没错,到了腊月初八这天,雪花飘零,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天寒地冻。屋里早已空了,小两口身单衣薄,肚里也“咕咕”地叫,却只能缩在凉炕席上瑟瑟发抖。

        突然,媳妇发现炕缝里还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抠出来;儿子也发现地缝里还有些米粒,也都挖了出来;接着,他们又发现了些平时洒落的高粱、小米、玉米等等。最后,还凑成了一大把。小两口把炕上仅有的铺草塞进灶膛,把这大把救命粮熬成了一锅杂米粥。煮熟后,二人急不可耐的喝起粥来。小两口这才想起父母的教诲,可是太晚了。

        就在这时,一阵狂风刮来,由于房子多年失修,早已破旧不堪,被风一吹,“呼啦”倒塌了,把小两口压在底下。等邻居把他们挖出来时,小两口早都没了呼吸,身边还隔着半碗杂米粥。

        从此,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都要熬一锅砸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们讲杂米粥的故事,让他们记住懒惰败家的教训。就这样代代相传,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又因为这种粥只在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直到今天。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腊八习俗

    习俗一: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习俗二:吃腊八粥

    荤腊八粥

    1、土豆和小米各120千克煮半熟,大蒜20千克均捣碎后用兆福牌原味牛油调和

    2、冬瓜片35千克 白菜丝25千克 青椒丝15千克 鸡肉末25千克作配料放入

    3、加入适量清水和调味品:味精、盐、黄酒、花椒等然后文火相煮

    4、煮至冒气停火几分钟,然后再文火相煮,反复三次左右即可出

    [B]腊八节食俗[/B]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 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又名五味粥、七宝粥、乳糜粥、香粥、佛粥或长生粥,系用各种米(糯米、大米、玉米、黄米、高粱米、黑米)、各种豆(芸豆、赤豆、绿豆、大豆、豇豆、扁豆)、各种干果(大枣、板栗、杏仁、花生、核桃、百合、桂圆、莲子、芝麻、青红丝),杂以豆腐、薯芋、肉品、蔬菜熬煮而成。它主要在“浴佛会”上供佛斋僧,也分送亲友和善男信女,并施舍给贫民、流民。此粥在流传过程中,各地出现百余种配方,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以下列举几种有名的配方:   

        《鸡肋篇》所记配方:“宁州(今辽宁复县一带)腊月八日,人家竟作白粥,于上以林栗之类,染以众色,为花鸟象,更相送遗。”   《武林旧事》所记配方:“(杭州)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柿栗之类为之作粥,谓之腊八粥。”   

        《金瓶梅》所记配方:“(苏北)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   

        《明宫史》所记配方:“(明宫内)前几日将红枣捣破泡汤,至初八早,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于佛圣前,并于房牖、园树、 井灶之上,各分布所煮之粥。”   

        《清嘉录》所记配方:“(苏州)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调之腊八粥;或有债自僧尼者,名曰佛粥。”   

       《红楼梦》所记配方:各色米豆加五种菜果(红枣、栗子、花生、蒙用、香芋)。      《燕京岁时记》所记配方:“(北京)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应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江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技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相对而言,官府和寺庙的腊八粥更为讲究。如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府重视其事,有专人掌管,配方多达二十余种,一熬数锅。除了款待曲阜一带的儒生外,还四设粥棚,赈济灾民。清代北京的雍和宫则专为宫廷熬制腊八粥。原料由内廷拨给,并派王公大臣监制。届时用直径2米的六口大锅同时熬煮,除了献佛进贡,还要封寄边关大臣,散结京城百姓。   

        从营养功效看,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补佳品,故能传承百代而不衰。



    广东兴宁人氏,宗圣公七十六派裔孙,繁字派,五十四派兴宁开基祖广新公房,本人QQ:412740062,曾氏宗亲11群QQ号:37473552,E_mail:YanHui_Zeng@163.com,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guluzhou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79德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5
      • 积分5563
      • 经验52204
      • 文章6754
      • 注册2006-06-19
      原来还有个这样的故事啊!而且后面还有类似于药膳的方子啊!
      湖南涟源,湘中皇管族曾氏。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45
        • 经验9087
        • 文章155
        • 注册2006-10-15
        在东北最冷不过三九天.北方民间一说.
        三九四九打骂不走.
        腊九腊十冻死小人.喝上腊八粥,阎王收不走.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腊月初八喝粘米粥(阴历十二月初八).
        喝上一天黄米腊八粥把下巴粘住出门在外就冻不掉了.(-35度左右).

        酷也;爽也,哈.哈.呵.呵!

        南国宗亲可到此一游否?

        请回帖!

        [ 这个贴子最后由曾宪勇在2006-11-20 19:28:11编辑过 ]
        黑龙江.肇源.宪勇.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