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79德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5
    • 积分5563
    • 经验52204
    • 文章6754
    • 注册2006-06-19
    医务战线上的功臣曾新泮少将
    出自红土情网

    [TABLE][TR][TD]曾新泮(1912- ),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建黎泰军区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军委总卫生部科员、直属医院医生,红三十一军卫生部卫生主任,第九十三师卫生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卫生队队长、三八六旅卫生处处长,太岳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卫生部部长,冀鲁豫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平原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队卫生部部长,公安部队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刻苦学习  救死扶伤

    在中央苏区,由于战争频繁,伤病员日多。为此,中国工农红军自已办起了军医学校。1932年2月,红军军医学校在兴国鼎龙的茶岭开学了(1933年4月改为红军卫生学校)。1933年春,曾新泮被部队选送到该校学习。

    茶岭是一个四周环山的小山村,树木茂盛,风景优美,防空条件好。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曾新泮到了这里,学习紧张,生活艰苦。吃的是薯米饭,盖的是“金丝被”(稻草)。借用老百姓的长板登当课桌,地上打个木桩当凳子,用细杉枝做蘸水笔,破碗当砚台,用锅底灰或木炭当墨用。有时还得自已上山砍柴烧。晚自习3人共一盏小油灯,规定每人二钱油。为了延长学习时间,曾新泮到附近的神庙里捡些残剩蜡烛,凑到一起照明。为了提高自己实际的操作技能,他一有空就跑到附近红军医院去帮助做这做那,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医生、护士请教。在校一年多,他学完了《生理解剖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物学》、《内科学》、《外科学》、《战伤处理》等课程,还学了不少中医草药的知识。由于他有一颗“学好本领、救死扶伤”的赤胆忠心,所以学习成绩优异,门门功课考试均为优秀。毕业后,被军委卫生部部长贺诚选中,分配到军委总卫生部医政局任科员。

    百团大战的功臣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刚开始,曾新泮担任三八六旅卫生处处长。一天,奉命来到师部驻地接受任务,碰上刘伯承、邓小平、李达、陈赓、钱信忠等几位首长在一起吃饭。邓小平一见到他,便立即招呼他一同吃饭。饭后,钱信忠部长转达了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批示:要他临时组织一个野战医院,并派一个国际友人米勒(德国人,现仍在中国)协助医院做手术,但要绝对保证米勒的安全。曾新泮一听,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有一个国际友人的支援,野战医院的工作就更好开展;担心的是,战事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危险,国际友人米勒的安全……但不管有千难万险,共产党员应迎难而上。曾新泮没有多想,当即坚决地说:“请首长放心,只要有我在,就有米勒在。”

    他火速行动,很快就组建起野战医院,并按时开到了指定的地点,前方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曾新泮率领野战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了6天6夜的战地医疗救护工作。由于野战医院没有通讯设备,部队转移了,他们还不知道,进到护送伤员的担架员回来报告,才知道师部已转移。失去了与师部的联系,曾新泮心里很着急。这时,警戒人员又报告在不远的地方发现敌人正朝野战医院所在的山头扑来。形势危急,生死攸关,怎么办?他当机立断,决定把重伤员疏散在较安全的地方;轻伤员随医院立即转移。当时他最担心两件事,一是伤病员的安全,二是米勒的安全。那时野战医院的人员除他外,还有一名指导员,一名医生,一名担架排长,十多个看护员,十来个担架员,两个挑药的运输员,两个炊事员。总共三十余人。而武器却只有一支手枪,一支步枪,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为了确保米勒的安全,撤退时,他请米勒与指导员先走,自己断后,负责掩护。但米勒操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不,不,我就跟你曾处长走。”

    “米勒先生,情况紧急,你一定得先走!”他坚决而恳切地说。指导员也在旁帮助苦劝。米勒不得已,耸耸肩,无可奈何地跟指导员先走了。

    医院刚刚撤走,敌人就上来了。好险呀!转移队伍急不择路,走了大半天,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因没有地图,又找不到向导,所到之处,群众都跑光了。作为野战医院领导人的曾新泮真是心急如焚。黄昏来临时,陈赓旅长派特务连长来传达命令:把伤病员安全处理好,把所有失去联系的炮兵、工兵和辎重部队及一些友军(即国民党的部队)的伤病掉队落伍人员收集起来,带回榆社一带。这样一来,野战医院等于变成了收容所。曾新泮接受命令,立即作出三项决定:一指派三个战士和指导员专门保护米勒;二找地图,后来终从一位负伤的蒲营长手中借到地图,依靠这幅地图,明确行军路线,组织队伍昼伏夜行;三派人设法与失散人员取得联系,传达陈赓旅长的命令。几个小时后,就聚集了近千人,向预定的地点撤离。所收集的这些人,有的是执行任务后没有跟上队伍的,有的是掉了队失掉了联系的,多数没有武器。带这么个庞大又没有战斗力的队伍和许多物资,在敌人眼皮底下行动是非常危险的。这下,曾新泮又开动脑筋,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将队伍分成几部分,间歇前进,以减小目标。一天晚上,派去侦察的人回来报告说,有一股敌人刚过去,马粪还是热的,可能是敌人的先头部队。在这关键时刻,他立即决定利用敌人前后部队之间的间隙,组织队伍快速通过。他们刚过去,敌人后续部队就上来了。大家都称赞曾处长的果断决定,若当时稍一犹豫,后果就不堪设想。

    经过几天的昼伏夜行,曾新泮把收集到的那一千多人员及马匹、辎重和部分伤病员顺利地带到了榆社同村司令部。陈赓旅长见到他时,第一句话就问“米勒怎么样?伤病员怎么样?”他作了简单的汇报,受到陈赓旅长的赞扬。后来钱信忠部长又奉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的命令来询问米勒的情况。曾新泮高兴地说:“我们都安全地回来了。现在我把米勒完好地交回给首长。”说完,就派人找来米勒。米勒一见钱部长,就高兴的介绍说:“曾处长,好样的。”并和曾新泮紧紧地握手言别。

    在百团大战中,他出色地完成了刘邓首长交给的任务,荣获二级奖章。

    公安卫生事业创建人

    建国初期,国家建立了军委公安部队,但那时公安部队的医疗体系还是个空白。1952年秋,曾新泮被调入军委公安部队后勤部任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他走马上任,立即着手组建了公安部队304总医院,青龙桥疗养院,十五军军医学校,抽调了部分医护干部去担负开辟北大荒部队的医疗保障任务。在工作中,曾新泮十分注重加强基层卫生建设,在连队增设了医助。他还组织了军委公安部队支援抗美援朝部队的卫生医疗工作。组织了部队训练,开办医科学校,培养了卫生干部,开展了部队、院校、医院的医疗科研,提高了医疗科学水平。由于他的努力工作,军委公安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上到下建立了一整套卫生医疗体系,使公安部队的医疗卫生工作走上了正常运转的轨道。

    [/TD][/TR][TR][TD][ALIGN=right][ 作者:刘开连    来源:《江西兴国53位开国将领的浴血生涯》    2004-11-3    值班编辑:huang ]

    [/TD][/TR][/TABLE][/ALIGN]
    湖南涟源,湘中皇管族曾氏。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