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73昭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86
  • 财富8
  • 积分4292
  • 经验1135435
  • 文章8150
  • 注册2005-04-19
市民伸援手 打爆本报热线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7-1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周祚、李钢、饶贞
[IMGA=0,absMiddle]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7/17/A5/res01_attpic_brief.jpg[/IMGA][IMGA=0,absMiddle]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7/17/A5/res03_attpic_brief.jpg[/IMGA]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曾先生盼来了新居盼来了帮扶,冰冷的日子已经结束,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夫妻俩眼含热泪感慨万分:多谢大家的关心,社会没有抛弃我们。
  “他们已经到了绝境,我们一定要给他们一条出路。”读者张先生在电话中激动地说。曾家夫妻的遭遇昨天经本报报道后,从早上8点起至下午6点半,本报报料热线81919191就一直响个不停。86名热心读者打进电话,希望帮助这对可怜的夫妻。
  夫妻俩历经沧桑的“浪子回头”、他们俩冲破重重阻力的患难爱情、他们重新做一个好人的决心……这些深深地打动着每个读故事的人。人间处处有真情,人们开始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切。
  本报记者周祚、李钢、饶贞
  65岁西关老伯:
  搬来我家住吧
  “浪子回头金不换。”昨日8时,65岁的张厥胜老人第一个给本报打来电话。张伯说,昨日一早,他像往常一样一早到报摊买了份《广州日报》去酒楼喝茶,当他一口气读完曾家夫妻的故事后,内心顿时被触动了。
  “我已经65岁了,到这个年纪的人,哪一天说走就走了,”张伯平静地说:“但是像曾先生夫妇这样的人,如果社会不帮他们,他们就只有重走旧路了。如果大家都能拉他一把,也许他们就有救了。”
  在西关住了一辈子的张伯告诉记者,他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西关老房子,很快就只有自己一个人住,“我想让他们搬来跟我一起住”。不过他表示,这事还需要征求儿子们的意见。
  李女士:
  自己也艰难
  更要帮助他
  “他们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信心,我好感动。”家住肇庆的李女士在表达了自己要捐款帮助的意愿之后对记者说。不过,据记者的了解,这位经常捐款帮助别人的李女士,自己的家庭条件也很艰难。
  顺德的李小姐显得格外热心,不仅提出要向曾先生和万女士捐款,还提出要向那名收养了数十名孩子的拾荒阿婆进行捐款。
  41岁老板伍先生:
  我可以安排工作
  从事五金贸易的伍先生在电话中急促地说:“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也是广州人,广州人首先要帮广州人。”
  家住在海珠区的伍先生今年41岁,与曾先生几乎同龄的他特别理解这对夫妻。他希望能直接到曾先生家里去看一下,看看夫妻俩有何需要,再资助他们。
  “听说曾先生现在失业了,我可以安排他到我们公司来就业。我能帮多少就会帮多少。”心急的伍先生提出第二天就要去曾先生家里走访。曾先生的困难处境使他坐不住了。
  私企老板:
  来我的工厂吧
  “他们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在萝岗区开五金加工厂的私企老板、梅州人朱先生说,他希望为曾先生在自己的加工厂安排一个工作,并在附近为曾先生一家租一间房子,“房租我来出”。
  “只要他肯学,第二个月我就能给他1000多元的工资”,朱老板认为,曾先生有过如此坎坷的经历,“一定会比别人更珍惜得到的机会,更加诚心、肯干”,“就是多花几百元帮他们租房子,我也愿意请他”。朱老板很有信心能帮助曾先生渡过难关,“以前我也帮过两位失足青年,他们后来已都成功自力更生”。
  70多岁张伯:
  不要看不起他们
  70多岁的张伯退休前是广州军区云山机械厂的工程师。昨天早上,像往常一样拿起报纸的他,一看到曾家夫妻的故事就放不下了。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直到眼眶湿润。
  “这对夫妻年轻时有许多毛病,但是现在改过来了,而且他们是真心相爱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为了重新做人,把不良习惯都改过来了。我觉得我们不能看不起他们,大家都应该帮助他们。”
  张伯表示,以前的事情,大家都不要计较了,要给他一个出路。“我自己的能力也不强,希望能够帮他解决租金问题。”退休金不高的张伯希望亲手把钱交给曾纯明,并见一见这个改过自强的年轻人,当面鼓励他不要放弃。
  45岁戴先生:
  不想再有遗憾
  45岁的戴先生告诉记者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我曾经也有一个同学像曾先生夫妻一样,吸毒,众叛亲离,我也资助过他一些钱,但最后失败了,挽救不了他。”
  这个故事成为戴先生心里永久的遗憾,为此他昨天一看到报纸上的曾先生故事,立刻就被打动了。他表示,要捐5000元钱给曾先生夫妻俩,以解燃眉之急。“每个人都应该有改过的机会。渡过这个难关就好了。”
  曾想过抱在一起死吧
  是你们给了我们希望
  “我曾经在几个月前四处求助,都没有任何回音。亲戚朋友们都反对我与太太的结合。我们有爱情,为什么不能在一起?我们只是想做好人,好好生活。我们两个曾经想过,实在没办法,就抱着一起死吧。或者把这个孩子流掉,以后有机会再生。”
  “我真的很感动,知道社会还没抛弃我们这些失足青年。大家给了我们生活下去的希望。”
  ——当记者将这些热心读者的来电转达给曾纯明时,这位经历丰富的广州仔也忍不住眼眶发红,落下泪来。
  生活困窘的曾纯明对四面八方伸过来的援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大家出钱出力,街道今天也送了米油过来,我真的很过意不去。”
  让我帮帮你
    以下为广州市慈善会的账户,可接纳读者给这对落魄夫妻的捐款。
  人民币账户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越秀支行
  账号:036301040000267
  开户名称:广州市慈善会
  广州妈妈们最关心即将出生的曾宝宝
  段女士:
  生孩子很辛苦
  她一定很发愁
  在惠福路上班的段女士昨天一上班就看到了本报刊登的曾氏夫妻的故事。听说夫妻俩就住在惠福路上,她迫切希望尽快见到他们,“我刚退休,现在在帮朋友的公司做事。虽然退休金不多,但是帮助他们应该没问题。他们一个月房租要350元,并不是很贵。我想能帮他先付十个月房租,让他们先把孩子生下来,大一点再说。”
  段女士在广州住了40多年,自己也有一个与曾太太同龄的女儿的她特别同情这对夫妻。“我的女儿刚给我生了一个外孙女。我知道女人生孩子是很辛苦的,她肯定很发愁,这对一个女人、一个家庭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她曾有过不良记录,现在也很年轻,能重新过上新生活,真是需要我们的帮助。”
  阮小姐:
  我有婴儿用品
  要给这位妈妈
  “母亲是伟大的,也是辛苦的。”不久前才做了妈妈的阮小姐在电话中这样对记者说。阮女士的儿子才11个月,还在家里照顾孩子的她想给万女士送一些婴儿用品。“像衣服、鞋子、玩具等,孩子和母亲需要的东西。”
  阮女士感慨地说:“万女士的经历真得很感人。我觉得这个社会好现实,像他们这样,要重新做好人真是不容易,除了世俗的眼光,他们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是最大的。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忙援助,他们靠自己真的好难迈过这道坎。”
[ 此贴最后由曾昭演在2009-7-18 9:55:37编辑过 ]
家广东佛山。QQ328772539;邮箱:zhaoyan@zengshi.net  
[GLOW=255,RED,2]点击进入:[URL=http://blog.sina.com.cn/zeng163]昭演的博客[/URL][/GLOW]
宗旨:研究曾氏历史  弘扬宗圣公思想  团结曾氏族人!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