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251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转帖]泉州人名录(曾)
    [ALIGN=center][PP]泉州人名录(曾) [/ALIGN][ALIGN=justify][COLOR=#000000][B]  曾慥[/B][/COLOR][COLOR=#000000](字端伯,号至游居士)[/COLOR][COLOR=#000000][B][SIZE=4]、
      曾公亮[/SIZE][/B](字明仲,号乐正)[B][SIZE=4]、
      曾孝宽[/SIZE][/B](字令绰)[B][SIZE=4]、曾孝广[/SIZE][/B](字仲锡)[B][SIZE=4]、曾孝修、
      曾从龙[/SIZE][/B](初名一龙,字君锡,别号云帽居士)[B][SIZE=4]、
      曾怀[/SIZE][/B](字钦道)[B][SIZE=4]、
      曾趣投[/SIZE][/B](字乐业,号泉石居士)[B][SIZE=4]、
      曾樱[/SIZE][/B](字仲含,又作仲寒,号二云。《明史》本传合参乾隆《泉州府志》本传分段按注:授工部主事、历郎中。知常州府。以右参政分守漳南。右参政分守兴、泉二郡。按察使分巡福宁。以故官巡视海道。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山东右布政使分守登、莱。右副都御史、南京工部右侍郎。夺官、下狱、遁还。辅佐隆武帝。死节厦门。)[B][SIZE=4]、
      曾廷凤、
      曾时懋、
      曾会[/SIZE][/B](字宗元)[B][SIZE=4]、
      曾安止、
      曾元谨、
      曾化龙[/SIZE][/B](字大云,号霖寰)[B][SIZE=4]、
      曾炳[/SIZE][/B](字韬人)[B][SIZE=4]、
      曾信添[/SIZE][/B](名文举,号东坡)[/COLOR]

    [PP][COLOR=#ff0000]曾慥[/COLOR][/ALIGN][ALIGN=justify][SIZE=3]  字[U]端伯[/U],号[U]至游居士[/U],北宋末、南宋初·泉州晋江县人。高祖乃榜眼、修撰[U]曾会[/U],曾伯祖即宰相[U]曾公亮[/U],父[U]曾谠[/U]知荆南州,从兄为右宰相[U]曾怀[/U]。[/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U]曾会[/U]、[U]曾公亮[/U]、[U]曾怀[/U]》)[SIZE=3]  [U]曾慥[/U]生于北宋·[U]哲宗[/U]朝,宣和间登科,初授尚书郎,后历官中奉大夫、直秘阁修撰、荆南知府、直宝文阁奉祠。  因感于时局动荡,奉祠寓居银峰,潜心著作。绍兴六年(1136年) 编纂成《类说》50卷,清·[U]法式善[/U]《陶庐杂录》称其为[/SIZE]“丛书之祖”[SIZE=3]。[U]曾慥[/U]又博采道教的修炼之术,剔除其中残生害道的所谓[/SIZE]“采御之法”[SIZE=3],编纂成一集宏篇巨制的《道枢》。该书是宋代以前道家活动方法、方式的综述,全书共42卷122篇,收人《道藏》641一648册。其道教著作主张[/SIZE]“学道以清净为宗,内观为本”[SIZE=3]。[/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类说、道枢》)[SIZE=3]  南宋·绍兴九年 (1139年),迁户部员外郎,绍兴十一年(1141年)擢太府正卿,督湖、广、江西财赋和京湖军马钱粮。绍兴十七年 (1147年) 任虔州知州,编纂《皇宋百家诗选》五十七卷,收入自[U]寇准[/U]至[U]叶梦得[/U]二百家的诗[/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皇宋百家诗选》)[SIZE=3]。以后内调为右文殿修纂。  [U]曾慥[/U]卒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泉州府志》把他列为理学名臣。  [U]曾慥[/U]生活在宋·高宗南渡时期,目睹当朝昏聩,奸臣卖国,江山破碎,大局岌岌,虽有君子,岂得尽志!于是他埋头于故纸堆中,潜心著述,成为学识渊博的一代文学大家。  [U]曾慥[/U]著述很多,除《类说》、《道藏》、《皇宋百家诗选》外,还有《通鉴补遗》100篇、《皇宋百家诗选续选》20卷、《乐府雅词》5卷、《道书》80卷、《至游子》2卷、《集仙传》13卷、《百家类纂》60余种、《高斋漫录》1卷、《高斋诗话》1卷。  《乐府雅词》,精审独到,无篇不雅,尤其对一代宗师[U]欧阳修[/U]被人毁谤,更是愤愤不平,并由此作了认真、科学的订证:[/SIZE]“[U]欧[/U]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窕,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去。”[SIZE=3]  《高斋诗话》更是中国古代一部文学批评名著,为历代古曲诗词评论家所引用。[/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B]曾公亮[/B][/COLOR][COLOR=#ff0000](999~1078年)[/COLOR][/ALIGN][ALIGN=justify][SIZE=3]  字[U]明仲[/U],号[U]乐正[/U],北宋·泉州晋江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生于咸平二年(999年),宋·端拱二年(989年)榜眼[U]曾会[/U]之次子[/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U]曾会[/U]》)[SIZE=3]。少有抱负,且器度不凡。历仕[U]仁宗[/U]、[U]英宗[/U]、[U]神宗[/U]三朝,是泉州第一位入阁拜相的人。[/SIZE]

    [PP]  《宋史·列传71·[U]曾公亮[/U]》全文如下[SIZE=3](括号中宋体案注为版主所加)[/SIZE]:

    [PP]  [U]曾公亮[/U],字[U]明仲[/U],泉州晋江人。[/ALIGN][ALIGN=justify][SIZE=3]  [/SIZE](宋·[U]仁宗[/U]·天圣二年,1024年,25岁)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属越州)。(天圣六年,1028年)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U]公亮[/U]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PP]  坐父买田境中,谪[COLOR=#ff00ff]监湖州酒[/COLOR]。  久之,为[COLOR=#ff00ff]国子监直讲[/COLOR],改[COLOR=#ff00ff]诸王府侍讲[/COLOR]。岁满,当用故事试馆职,独献所为文,授[COLOR=#ff00ff]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COLOR]。擢[COLOR=#ff00ff]天章阁待制[/COLOR],赐金紫。  先是,待制不改服。[U]仁宗[/U]面赐之,曰:“朕自讲席赐卿,所以尊宠儒臣也。”遂[COLOR=#ff00ff]知制诰兼史馆修撰[/COLOR],为[COLOR=#ff00ff]翰林学士[/COLOR]、[COLOR=#ff00ff]判三班院[/COLOR]。三班吏丛猥,非赇谢不行,贵游子弟,多倚势请谒。[U]公亮[/U]掇前后章程,视以从事,吏不能举手。  以[COLOR=#ff00ff]端明殿学士知郑州[/COLOR],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U]公亮[/U]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复入为[COLOR=#ff00ff]翰林学士、知开封府[/COLOR]。  未几,擢[COLOR=#ff00ff]给事中、参知政事[/COLOR]。加[COLOR=#ff00ff]礼部侍郎[/COLOR],除[COLOR=#ff00ff]枢密使[/COLOR]。[/ALIGN][ALIGN=justify]  嘉佑六年[SIZE=3](1061年)[/SIZE],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与宰相[U]韩琦[/U]共同主持朝中政事)。[U]公亮[/U]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U]韩琦[/U]每咨访焉。[U]仁宗[/U]末年,[U]琦[/U]请建储,与[U]公亮[/U]等共定大议。(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U]韩琦[/U]》)

    [PP]  密州民田产银,或贼 取之,大理当以强。[U]公亮[/U]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初,东州人多用此抵法,自是无死者。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U]赵滋[/U]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ALIGN][ALIGN=justify][SIZE=3]  [/SIZE](嘉佑八年[1063年]四月)[COLOR=#ff00ff][U]英宗[/COLOR][/U]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PP]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U]公亮[/U]宴于馆,使者不肯赴。[U]公亮[/U]质之曰:“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ALIGN][ALIGN=justify][SIZE=3]  [/SIZE](熙宁元年,1068年)[COLOR=#ff00ff][U]神宗[/COLOR][/U]即位,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

    [PP][COLOR=#ff00ff]  熙宁二年[/COLOR](1069年)[COLOR=#ff00ff],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以老避位。[/COLOR][/ALIGN][ALIGN=justify]  三年(熙宁三年,1070年)[COLOR=#ff00ff]九月,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  明年[/COLOR](熙宁四年,1071年),起判永兴军。先是,庆卒叛,既伏诛,而余党越佚,自陕以西皆警备。阅义勇,益边兵,移内地租赋,人情骚然。[U]公亮[/U]一镇以静,次第奏罢之,专务裁抑冗费。长安豪喜造飞语,声言营卒怨减削,谋以上元夜结外兵为乱,邦人大恐。或劝毋出游,[U]公亮[/U]不为动,张灯纵观,与宾佐竟夕乃归。

    [PP]  居一岁,还京师。旋以[COLOR=#ff00ff]太傅[/COLOR]致仕。

    [PP][COLOR=#ff00ff]  元丰元年[/COLOR](1078年)[COLOR=#ff00ff]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谥曰宣靖,配享[U]英宗[/U]庙庭。及葬,御篆其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COLOR]

    [PP]  [U]公亮[/U]方厚庄重,沈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钜万,帝尝以方[U]张安世[/U]。[/ALIGN][ALIGN=justify][COLOR=#ff00ff]  初荐[U]王安石[/U],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U]孝宽[/U]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U]安石[/U]。[U]安石[/U]德其助己,故引擢[U]孝宽[/U]至枢密以报之。[U]苏轼[/U]尝从容责[U]公亮[/U]不能救正,[U]公亮[/U]曰:“上与[U]介甫[/U][/COLOR]([U]王安石[/U]字[U]介甫[/U])[COLOR=#ff00ff]如一人,此乃天也。”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子[U]孝宽[/U],从子[U]孝广[/U]、[U]孝蕴[/U]。[/COLOR](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U]曾孝宽[/U]、[U]曾孝广[/U]、[U]曾孝蕴[/U]》)

    [PP]  其他

    [PP]  [U]曾公亮[/U]不但善于政事,而且十分重视边防和军事建设。[/ALIGN][ALIGN=justify][SIZE=3]  宝元间(1038—1039年),[U]曾公亮[/U]奉命编了一部《三朝武经圣略》。[U]马端临[/U]《文献通考·卷221》说:[/SIZE]“[U]晁[/U]氏([U]晁公武[/U])曰:皇朝[U]曾公亮[/U]、[U]丁度[/U]撰。宝元中西边用兵,朝廷讲武备,是时奉诏编祖宗任将用兵边防事迹,分二十门。”(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南著述·三朝武经圣略》)[SIZE=3]  [U]曾公亮[/U]一生中最重要的建树,是历时四年编纂了一部多达40卷的《武经总要》。这是中国历史上由中央政府主修的第一部武备经典著作。[U]晁公武[/U]《读书后志》说:[/SIZE]“康定中(1040—1041年),朝廷恐群帅昧古今之学,命[U]公亮[/U]等采古兵法及本朝计谋方略,凡五年奏御,[U]仁宗[/U]御制序文。”(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南著述·武经总要》)

    [PP]  庆历八年(1048),[U]仁宗[/U]下召求言。[U]曾公亮[/U]上疏条陈六事,都是针对当时积弊所发的改革建议。他关心国计民生,为官清兼,是个有作为的封建官吏。由 于政绩卓著,因而得了[U]宋仁宗[/U]的器重。[/ALIGN][ALIGN=justify][SIZE=3]  宋·山阴人[U]陆农师[/U]曾云:[/SIZE]“相家说:‘龙,人臣得其一体,当至公相。'如[U]曾[/U]鲁公([U]曾公亮[/U])得龙之脊,[U]王[/U]荆公([U]王安石[/U])得龙之睛。”

    [PP]  除《武经总要》外,[U]曾公亮[/U]还主修《[U]英宗[/U]实录》30卷,监修《新唐书》250卷。又私撰《唐兵志》3卷、《唐书直笔新例》1卷。 [/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B][SIZE=5]曾孝宽[/SIZE][/B][SIZE=4](1025-1090年)[/SIZE][/COLOR][/ALIGN][ALIGN=justify][SIZE=3]  字[U]令绰[/U],北宋·泉州晋江人,[U]曾公亮[/U]子[/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曾公亮》)[SIZE=4]。  《宋史·列传71·[U]曾孝宽[/U]》全文如下[/SIZE][COLOR=#0000ff](括号中宋体案注为版主所加)[SIZE=4]:[/SIZE][/COLOR]

    [PP]  [U]孝宽[/U],字[U]令绰[/U],以荫知桐城县。选知咸平县,民诣府诉雨伤麦,府以妄杖之。[U]孝宽[/U]躬行田,辨其实,得蠲赋。  除秘阁修撰、提点开封府界镇县。保甲法行,民相惊言且籍为兵。知府[U]韩维[/U]上言,乞候农隙行之。[U]孝宽[/U]榜十七县,揭赏告捕扇惑者,民兵不敢诉,[U]维[/U]之言不得行。  入知审官东院、判刑部。[/ALIGN][ALIGN=justify]  熙宁五年(1072年)[COLOR=#ff00ff],迁枢密都承旨。承旨用文臣,自[U]孝宽[/U]始。擢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  丁父忧,除丧,以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徙郓[/COLOR](州)。郓(州)有[U]孟子[/U]庙,[U]孝宽[/U]请于朝,得封邹国公,配享[U]孔子[/U]。

    [PP]  连徙镇,以吏部尚书召,道卒,年六十六。赠右光禄大夫。[/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B]曾孝广[/B][/COLOR][COLOR=#ff0000](1040—1200年)[/COLOR][/ALIGN][ALIGN=justify][SIZE=3]  字[U]仲锡[/U],北宋·泉州晋江人,[U]曾公亮[/U]从子[/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U]曾公亮[/U]》)。

    [PP][COLOR=#0000ff][SIZE=4]  《宋史·列传71·[U]曾孝广[/U]》全文如下[/SIZE](括号中宋体案注为版主所加)[SIZE=4]:[/SIZE][/COLOR]

    [PP]  [U]孝广[/U],字[U]仲锡[/U]。

    [PP]  元丰末(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为北外都水丞(负责管理河渠、津梁、堤堰、水运等事务。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许多治河知识。那时,“人欲屈大河之势以从人,河欲伸狂潦之势以纵横。朝廷竭天下之以治之,屡治屡决。一旦泛滥,漫无涯矣,吞食民田,未见穷已”。)[COLOR=#ff00ff]。  元祐[/COLOR](1086—1093年)中,大臣议复河故道。(诏下:“黄河未复故道,终为河北之患。[U]王孝先[/U]等所议,黄河水利治理可兴不可废罢,宜接续工料,向去决要回复故道。三省、枢密院速与商议施行。”)召[U]孝广[/U]问之,言不可,出通判保州。  ([U]文彦博[/U]认为:“河不东,则失中国之险,为契丹之利……”;右相[U]范纯仁[/U]则认为:“圣人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盖天下大势惟人君所向,郡下竞趋如川流山摧,小失其道,非一言一力可回,故居上者不可不谨也,妄测圣意,轻举大役……”。)

    [PP]  久之,复为都水丞。前此,班行使臣部栰至者,须校验无所失亡,乃得送铨,监吏领赇谢,不时遣。[U]孝广[/U]治籍疏姓名,谨其去留,一岁中,归选者百辈。  除京西转运判官,入为水部员外郎。河决内黄,诏[U]孝广[/U]行视,遂疏苏村,凿钜野,导河北流,纾澶、滑、深、瀛之害。  迁都水使者。洛水频岁湓涌,浸啮北岸,[U]孝广[/U]按河堤,得广氵达口遗迹,曰:“此昔人所以杀水势也。”即日浚决之,累石为防,自是无水患。  出提点永兴路刑狱,陕西、京西转运副使,还为左司郎中,擢户部侍郎,进尚书。坐钱帛不给费,罢为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又以前聘契丹失奉使体,夺职。寻复之,移知潭州,加显谟阁直学士、知郓州。

    [PP][COLOR=#ff00ff]  [U]孝广[/U]与[U]胡安国[/U][/COLOR](大儒,建宁崇安人)[COLOR=#ff00ff]、[U]邹浩[/U][/COLOR](常州晋陵人)善,皆大观中忤时相([U]胡安国[/U]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U]安国[/U]以永州布衣[U]王绘[/U]、[U]邓璋文[/U]应诏,二人老不行,[U]安国[/U]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U]胡安国[/U]所举的二人,皆党人[U]范纯仁[/U]门客。原来[U]胡安国[/U]之所以举荐这两个人,是受流人[U]邹浩[/U]所请托也。当轴者“[U]蔡京[/U]素恶[U]安国[/U]与已异”,如今又得零陵薄所言,便“命湖南提刑置狱推治,又移湖南再鞠。”同僚心中虽然理解[U]胡安国[/U]有不白之冤,碍于[U]蔡京[/U]专横,敢怒而不敢言。[U]曾孝广[/U]不避权贵,前往慰问。知道的人都为他的前程担心,可是[U]曾孝广[/U]并不介意,回来时还向僚佐慷慨陈词,说:“[U]胡[/U]提举凝然不动,贤于人远矣。”)[COLOR=#ff00ff],御史论之,复夺职知饶州。  逾年,徙广州,历成德军、太原府,得故职[/COLOR](显谟阁直学士)以卒,年六十,赠正议大夫。(崇祀乡贤祠)

    [PP]  [U]孝广[/U]莅官以严称,获盗,辄碎其手焉。

    [PP]  [U]曾孝广[/U]与[U]苏东坡[/U][/ALIGN][ALIGN=justify][SIZE=3]  [U]苏轼[/U][/SIZE]([U]苏东坡[/U])[SIZE=3]在当时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攻击者之矢不绝,为虎作伥者面目更加丑恶,胆小怕事之辈也敬而远之。[U]曾孝广[/U]时为定武[/SIZE](定州)[SIZE=3]知州,绝无世欲眼光,不被时论影响,与他往来亲密如故。[/SIZE]

    [PP]  元祐八年(1093年),[U]苏轼[/U]被降职,以翰林侍读学士充河北西路安抚使知定州军事。[U]曾孝广[/U]每与诗词娱情,馈送泉州土产,于是[U]苏轼[/U]写了《次韵[U]曾仲锡[/U]承议食蜜渍生荔支》。[U]苏轼[/U]与[U]曾孝广[/U]如此频频咏和,在《[U]苏轼[/U]诗集》中并不见多,可见二人情谊大不一般。

    [PP]曾孝蕴

    [PP][SIZE=3]  字[U]处善[/U],北宋·泉州晋江人,[U]曾公亮[/U]从子[/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U]曾公亮[/U]》)。[COLOR=#0000ff][SIZE=4]  《宋史·列传71·[U]曾孝蕴[/U]》全文如下[/SIZE](括号中宋体案注为版主所加)[SIZE=4]:[/SIZE][/COLOR] 

    [PP]  [U]孝蕴[/U],字[U]处善[/U]。[/ALIGN][ALIGN=justify]  绍圣(1094—1097年)中,管干发运司粜籴事,建言扬之瓜洲,润之京口,常之◇牛,易堰为闸,以便漕运、商贾。既成,公私便之。

    [PP]  提举两浙常平,改转运判官,知临江军,召为左司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时京邑有盗,[U]徽宗[/U]怒,期三日不获,坐尹罪。[U]孝蕴[/U]奏:“求盗急则遁益远,小缓当自出。”从其言,得盗。  崇宁建殿中省,擢为监。居数月,言者论其与[U]张商英[/U]善,以集贤殿修撰出知襄州,徙江浙荆淮发运。泗州议开直河,以避涨溢沙石之害,[U]孝蕴[/U]以淮、汴不相接,不可成。既而工役大集,竟成之,策勋第赏,辞不受。未几,河果塞。  召为户部侍郎。帝尝问右曹储物几何,疾作不能对。徙工部,以显谟阁待制知杭州。其后坐累,连削黜,至贬安远军节度副使。[/ALIGN][ALIGN=justify]  宣和二年(1120年),始复天章阁待制、知歙州。[U]方腊[/U]起青溪,[U]孝蕴[/U]约敕郡内,无得奔扰,分兵守厄塞,有避贼来归者,获罪,使出境,人稍恃以安。[/ALIGN][ALIGN=justify]  会移青州,既行而歙(州)陷,道改杭州,时贼已破杭,[U]孝蕴[/U]单车至城下。城既克复,军士多杀人,[U]孝蕴[/U]下令,胁从者得自首,无辄杀,皆束手不敢骜。论功,进显谟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

    [PP]  卒,年六十五,赠通议大夫。

    [PP][COLOR=#ff0000][B]曾孝修[/B][/COLOR][/ALIGN][ALIGN=justify][SIZE=3]  北宋·晋江人,[U]曾公亮[/U][/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U]曾公亮[/U]》)[SIZE=3]族侄。工书法。[/SIZE]

    [PP]  南安丰州莲花峰上熙宁二年[U]戴忱[/U]诗刻《莲花石》,系[U]曾孝修[/U]所篆,为北宋大型篆书石刻,骨格苍劲,气势磅礴,为泉州摩崖诗刻的珍品。[/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曾从龙[/COLOR][/B][COLOR=#ff0000](1175—1236年)[/COLOR]

    [PP]  字[U]君锡[/U],初名[U]一龙[/U],别号[U]云帽居士[/U],南宋·泉州人,淳熙二年(1175年)生。故宅在泉州西街曾井铺,今废。  [U]曾从龙[/U]作诗气势雄伟,涵义深刻,有《曾少师诗文集》遗世。   [U]曾从龙[/U]出身官宦世家,到了[U]曾从龙[/U]这一代,家世已不如以前显赫。[U]曾从龙[/U]自幼勤奋攻读,庆元初,任晋江县学教谕。时郡城升文铺有铁炉庙,祀应魁圣王,传说[U]曾从龙[/U]应举前到庙谒梦,神书条幅“两爝并辉于今秋,一荐独横于天下”。是年秋,[U]曾从龙[/U]与友人[U]谢次山[/U]果然并领乡荐。

    [PP]  《宋史·列传178·[U]曾从龙[/U]》全文如下(宋体案注为版主所加)[B]:[/B][/ALIGN][ALIGN=justify][SIZE=3]  [/SIZE][COLOR=#ff00ff][U]曾从龙[/U],字[U]君锡[/U],左仆射[U]公亮[/U][/COLOR](参见《泉州人名录·[U]曾公亮[/U]》)四世从孙。初名[U]一龙[/U],(南宋·[U]宁宗[/U])庆元五年[SIZE=3](1199年)[/SIZE][COLOR=#ff00ff],[/COLOR]([U]曾从龙[/U]廷对“独占天下第一之选”)擢进士第一(状元),始赐今名(因“[U]一龙[/U]”的名字有碍圣讳,[U]宁宗[/U]想起《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句,赐[U]曾一龙[/U]名“[U]从龙[/U]”,寓君臣相得之意。[U]宁宗[/U]在《御笔改名敕》中,称赞他“有经纬之文章,乃天下之贤才;具经纶之猷略,作上国之利宾”。)。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迁兵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 [SIZE=3]  [/SIZE]使金(他作为南宋生辰使节出使金国,“执礼不挠”,维护南宋王朝的尊严)[COLOR=#ff00ff]还,转官。[/COLOR]  疏言:“州郡累月阙守,而以次官权摄者,彼惟其摄事也,自知非久,何暇尽心于民事?狱讼淹延,政令玩弛,举一郡之事付之胥吏。幸而除授一人,民望其至如渴望饮,足未及境而复以他故罢去矣。且每易一守,供帐借请少不下万缗。郡帑所入,岁有常数,而频年将迎,所费不可胜计。然则轻于易置,公私俱受其病。欲望明诏二、三大臣,郡守有阙,即时进拟。其有求避惮行者,悉杜绝其请;其缴劾弹柱者,疾速行之。盖郡计宽则民力裕,利害常相关故也。”  又请已振济者免其后。[SIZE=3]  [/SIZE]开禧间[SIZE=3](1205—1207年)[/SIZE]乞外,知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戍卒行掠境内,[U]从龙[/U]置于法,索得妇人衣,命枭于市。[SIZE=3]  [/SIZE](嘉定元年[1208年],[U]曾从龙[/U]因治郡有方,被召回京城,先以起居舍人兼中书。由于他“论驳剀切,训辞典丽”,又)召权(代理)[COLOR=#ff00ff]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太子左谕德。缴还[U]张鎡[/U]复官词头,以[U]鎡[/U]抑令侄女竭资财结姻[U]苏师旦[/U]之子故也。[/COLOR]  寻兼太子谕德,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国子祭酒。为吏部侍郎,仍兼职兼太子右庶子,兼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权(代理)刑部尚书。

    [PP]  嘉定六年(1213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帝善其言。[/ALIGN][ALIGN=justify][SIZE=3]  [/SIZE][COLOR=#ff00ff]七年[/COLOR](嘉定七年,1214年),知贡举。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缀缉虽繁,气象萎靡。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诏从之。[SIZE=3]  [/SIZE](嘉定八年,1215年)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太子宾客。[SIZE=3]  [/SIZE](嘉定十二年[1219年]三月[SIZE=3])[/SIZE]改参知政事。(权相[U]史弥远[/U]把持朝政、窃弄威福,[U]曾从龙[/U]“绝不附之”,受到正人贤士的敬重。)[COLOR=#ff00ff]疾[U]胡榘[/U][/COLOR]([U]史弥远[/U]的亲信)憸壬,排沮正论,陈其罪。[U]榘[/U]嗾言者劾罢,以前职提举洞霄宫(在浙江省余杭县)[COLOR=#ff00ff]。[/COLOR]  起知建宁府(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县)[SIZE=3]。 [/SIZE][SIZE=3]  [/SIZE]丁内艰(母亲病逝,停官回家守制,重修泉州城西铁炉庙)。[SIZE=3]  [/SIZE](宝庆[1225—1227年]初)[COLOR=#ff00ff]服除,为湖南安抚使。抚安峒獠,威惠并行,兴学养士,湘人纪之石。[/COLOR]  改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复提举洞霄宫,改万寿观(在浙江省天台县)兼侍读,奉朝请。[SIZE=3]  [/SIZE][COLOR=#ff00ff]端平元年[/COLOR][SIZE=3](1234年)[/SIZE],授资政殿大学士(宰相)、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兼江淮宣抚使)。[SIZE=3]  [/SIZE]时有三京之役(蒙古已灭金国,依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的协议,蒙古应将河南归还南宋。但蒙古拒不归还。六月,[U]理宗[/U]下诏出师收复三京),极论南兵轻进易退。未几言验(三京之役失败)[COLOR=#ff00ff]。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COLOR](端平二年[1235年]冬,蒙古军队窥伺南宋襄淮地区,警报纷至沓来)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江淮、荆襄二督府)。”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同签枢密院事)[COLOR=#ff00ff][U]魏了翁[/U]。[/COLOR]([U]史弥远[/U]等主和派官员)朝论边用不给,诏[U]从龙[/U]、[U]了翁[/U]并领督府。  及[U]从龙[/U]卒[SIZE=3](端平三年[1236年]正月十五日)[/SIZE],赠少师(封清源郡公,祀泉州府学乡贤祠)。弟[U]用虎[/U]、[U]天麟[/U]、[U]治凤[/U],皆历显任。

    [PP]  状元井

    [PP]  位于泉州城区西街曾井巷,今尚存,1998年3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井原是[U]曾从龙[/U]家中水井,井因[U]曾从龙[/U]中状元而得名。更因人与井,遂将铺、巷皆冠以“曾井”。井现已镇满,井盘为八角二孔,对角线为92厘米,井孔径23厘米。井边墙体有嘉庆十四年(1809年)“状元井”的碑刻,是时修浚该井。[/ALIGN][ALIGN=center][B][SIZE=5][COLOR=#ff0000][/SIZE][/COLOR][/B] [/ALIGN][ALIGN=center][B][SIZE=5][COLOR=#ff0000][/SIZE][/COLOR][/B] [/ALIGN][ALIGN=center][B][/B]
    [/ALIGN][ALIGN=justify]



    [/ALIGN]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251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TABLE][TR][TD][B][/B][/TD][/TR][/TABLE]
      [ALIGN=center][B][SIZE=5][COLOR=#ff0000]曾怀(1100-1175年)[/SIZE][/COLOR][/B][/ALIGN][ALIGN=justify][SIZE=3]  字[U]钦道[/U],宋·泉州晋江人。父[U]曾诚[/U],授参议郎奉直大夫秘书少监,赠太师秦国公。祖父[U]曾孝宽[/U],资政殿大学士右承相,赠右光禄大夫太师秦国公。曾祖父[U]曾公亮[/U],丞相太师太傅太保侍中鲁国公。[/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U]曾孝宽[/U]、[U]曾公亮[/U]》)[SIZE=3]  北宋·[U]徽宗[/U]·宣和元年己亥(1119年),[U]曾怀[/U]以父恩授金坛[/SIZE](今江苏镇江)[SIZE=3]主簿。任上,具方重之德,认真劝学,多方面帮助穷困的孩子读书,尽心惠民,很受当地百姓拥戴。[/SIZE]

        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渡后,授乌江令,寻改浙西帅司干官。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年),提举西浙市舶。不久晋知江州。  南宋时候,社会不安,天下涂炭,地方官员重征勒索,致使盗贼遍处,作案者多。[U]曾怀[/U]本着关心下属百姓出发,向皇上陈明在兵弱财匮的时候,应该以轸恤为心,以牧养为务,尽快把一些无关重大的犯放出去,一方面可以安辑流亡,一方面好让这些人回家种田,发展生产,维持家计。在积贫积弱、宦阉恣横的南宋王朝中,一直难为认真执行,没法付诸实现。  隆兴元年(1163年),[U]孝宗[/U]践阼,[U]曾怀[/U]改知真州,练兵恤民,颇有政声,尤以训练民兵有纪律,让张浚督师看到,大为奇之。后除度支员外郎。  乾道二年(1166年),[U]曾怀[/U]由郎官擢为户部侍郎。  [U]曾怀[/U]善理财,户部侍郎任上,采取均役、限田、抑游手、定赏罚、劝课农桑等发展生产的积极办法。诸如对江淮一带,作限定禁令,丞植桑三万株至六万株,守、倅部内植二十万株以上,并论赏有差。还向[U]孝宗[/U]奏说:“江西路营田四千余顷,已佃一千九百余顷,租钱五万五百余贯,若出卖,可得六万五千余贯;及两浙转运司所托,已佃九十万亩。合而言之,为数浩瀚。今欲遵元诏,见佃愿买者减价二分。民间会子破损,别造五百万换给;而对于损会贯百线数可验者,并作上供钱入输,巨室以低价收者坐之。”[U]曾怀[/U]还受诏,同共措置,铸提领措置会子库印。  此中,凡五年,未尝以钱谷语人;凡钱欲之数、州郡所积与夫出纳之多寡,纤悉必记。一时间,褒言以耳,但[U]曾怀[/U]在他的奏摺措词上,还是很谦虚的,他说:“臣不敢进生财之说,亦不敢进苦节之说,但量入为出,使天下之财足天下之用。”[U]曾怀[/U]持勤政为公,存心爱民,虽然没法挽救毫无生气、奄奄待毙的赵宋王朝,但能做到不及民而用度足,却也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  乾道七年(1171年),继升为户部尚书。  乾道八年(1172年),[U]曾怀[/U]以户部尚书赐出身,参知政事,与[U]梁克家[/U]同为右丞相。  乾道九年(1173年),右丞相[U]梁克家[/U]与同知枢密院[U]张说[/U]议事不合,请求去;罢[U]梁克家[/U]右丞相位,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此时,便剩下[U]曾怀[/U]辅政了。  淳熙元年(1174年)七月,[U]曾怀[/U]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迁光禄大夫,复拜右丞相兼枢密使。[U]曾怀[/U]因长期劳碌,身体瘦瘁,几乎已经不能行动,帝特于后宫制紫金鱼袋赐轻带,以称其体。以疾免朝参,惟令入堂治事,遇大政则宣引曾怀。  [U]曾怀[/U]清约自持,史志称[U]曾怀[/U]为相,侃侃得大臣体。尝言“事大者视之以小,事小者视之以无”,以为名言。  [U]孝宗[/U]即位后,虽有志图复,用[U]虞允文[/U]、[U]陈俊卿[/U]、[U]王十朋[/U]、[U]梁克家[/U]、[U]朱熹[/U]等一班文臣武将,堪称智勇兼优,作为振兴赵宋王朝,诚亦俱足深恃。可是朝廷内部,忠奸正邪两立对垒,阉宦恣横,于是任人不专,更换迭出,致使奸人有隙可作其乱,而忠臣无机可展其才。[U]曾怀[/U]为官,秉公处事,尽忠效力,推贤扬善。每当建言的同僚受贬谪,不无婉言向[U]孝宗[/U]建言:“勿以一人嘉之而用,亦勿以一人谤之而去”。可是不久,连他自己也受台官[U]詹元宗[/U]、[U]李棠[/U]言事所论劾。[U]曾怀[/U]对此,感触沉重,立即求退。后来,经查三司,言无实迹,[U]孝宗[/U]才顿然大悟,责[U]元宗[/U]、[U]李棠[/U]等之罪,恢复[U]曾怀[/U]官职,然[U]曾怀[/U]老病交并,已不能入堂治事了,于是请罢。[/ALIGN][ALIGN=justify][SIZE=3]  淳熙二年(1175年)三月卒,入祀泉州府学乡贤祠。妣[U]韩琦[/U]女,加封至鲁国夫人,生子三,长子[U]曾宫[/U][/SIZE](通直郎)[SIZE=3],次子[U]曾密[/U][/SIZE](承一郎)[SIZE=3],三子[U]曾宁[/U][/SIZE](通判)[SIZE=3]。著有《[U]曾怀[/U]文集》三卷。[/SIZE][/ALIGN][ALIGN=center][B][SIZE=5][COLOR=#ff0000]曾趣投[/SIZE](1250~1342年)[/COLOR][/B][/ALIGN][ALIGN=justify][SIZE=3]  字乐业,号泉石居士,元·晋江五都苏内[/SIZE](今罗山镇苏内村)[SIZE=3]人。隐士[U]曾信添[/U]之子。生于南宋·[U]理宗[/U]·淳祐十年(1250年),卒于元·[U]顺帝[/U]·至正二年(1342年),享年92岁。 [/SIZE]

        幼而天资颖悟,读书务求精纯,喜交游,好猎民间野史资料,藏书颇富。年十七入府学,不求仕进,一生教授乡间,深研佛法明教。 [/ALIGN][ALIGN=justify][SIZE=3]  晚年(1339年)与社店世兄[U]陈真泽[/U]、罗山[U]姚兴祖[/U]等缘首,改建草庵为石结构,且依其山石雕摩尼光佛祀之。 [/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寺庙·草庵》)

        著有《泉石居士文集》三十卷。 [/ALIGN][ALIGN=center][SIZE=5][COLOR=#ff0000][B]曾樱[/B](?—1651年)[/SIZE][/COLOR][/ALIGN][ALIGN=justify][SIZE=3]  字[U]仲含[/U],又作[U]仲寒[/U],号[U]二云[/U],明·江西峡江金坊人[/SIZE](今江西省峡江县砚溪镇金家坊)[SIZE=3]。  崇祯四年(1631年)任分巡兴泉道参政;崇祯十年(1637年)以故官巡视海道。[B]《明史·卷276·列传164·[U]曾樱[/U]》、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兴泉道·[U]曾樱[/U]》[/B]有传。  现本[B]《明史》[/B]本传,合参[B]乾隆《泉州府志》[/B][/SIZE](同治补刊本)[SIZE=3]本传等资料,《泉州历史网》站长分段按注如下。[/SIZE][COLOR=#0000ff]  授工部主事、历郎中[/COLOR][B][COLOR=#ff00ff]  [U]曾樱[/U],字[U]仲含[/U],峡江人。[/COLOR][/B][SIZE=3]  【乾隆《泉州府志·[U]曾樱[/U]》:[/SIZE]“[U]曾樱[/U],字[U]仲含[/U],号[U]二云[/U],峡江人。”[SIZE=3]】[/SIZE][B]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B][SIZE=3]  【乾隆《泉州府志·[U]曾樱[/U]》:[/SIZE]“万历丙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SIZE=3]】[/SIZE][COLOR=#0000ff]  知常州府[/COLOR][B][COLOR=#ff00ff]  天启二年[/COLOR][/B][SIZE=3](1622年)[/SIZE][B][COLOR=#ff00ff],稍迁常州知府。  诸御史巡盐仑、江漕及提学、屯田者,皆操举劾权,文牒日至。[U]樱[/U]牒南京都察院曰:“他方守令,奔命一巡按,独南畿奔命数巡按。请一切戒饬,罢钩访取赎诸陋习。”都御史[U]熊明遇[/U]为申约束焉。  [U]樱[/U]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U]樱[/U]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  织造中官[U]李实[/U]迫知府行属礼,[U]樱[/U]不从。[U]实[/U]移檄以“尔”“汝”侮之,[U]樱[/U]亦报以“尔”“汝”,卒不屈。  无锡[U]高攀龙[/U],江阴[U]缪昌期[/U]、[U]李应升[/U]被逮,[U]樱[/U]助[U]昌期[/U]、[U]应升[/U]赀,而经纪[U]攀龙[/U]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  宜兴[U]毛士龙[/U]坐忤[U]魏忠贤[/U]遣戍,[U]樱[/U]讽[U]士龙[/U]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U]樱[/U]以免。  武进[U]孙慎行[/U]忤[U]忠贤[/U],当戍,[U]樱[/U]缓其行。[U]忠贤[/U]败,事遂解。[/COLOR][/B][SIZE=3]  【常州原有隆庆六年(1572年)常州知府[U]施观民[/U]创建的龙城书院,位于原晋陵县衙旧址。万历初,[U]张居正[/U]柄国,下令[/SIZE]“尽毁天下书院”[SIZE=3],龙城书院被迫停办。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知府[U]欧阳东风[/U]在龙城书院旧址建先贤祠讲学,以避书院之名。  天启年间,[U]魏忠贤[/U]擅政,又下令禁办书院。[U]曾樱[/U]多次上表坚称[/SIZE]“龙城系课文之所,非讲学之地”,“故独得不毁”。[SIZE=3]】[/SIZE][COLOR=#0000ff]  以右参政分守漳南[/COLOR][B][COLOR=#ff00ff]  崇祯元年[/COLOR][/B][SIZE=3](1628年)[/SIZE][B]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U]樱[/U]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U]樱[/U]建祠。母忧归。[/B][SIZE=3]  【乾隆《泉州府志·[U]曾樱[/U]》:[/SIZE]“先为漳南道,会剿九连山洞寇,有功。”[SIZE=3]】[/SIZE]  右参政分守兴、泉二郡[SIZE=3]  (崇祯四年,1631年)[/SIZE][B]服阕,起故官[/B][SIZE=3](右参政)[/SIZE][B],分守兴[/B][SIZE=3](兴化府,今莆田市)[/SIZE][B]、泉[/B][SIZE=3](泉州府)[/SIZE][B][COLOR=#ff00ff]二郡。  先是,红夷[/COLOR][/B][SIZE=3](荷兰)[/SIZE][B]寇兴、泉,[U]樱[/U]请巡抚[U]邹维琏[/U]用副总兵[U]郑芝龙[/U]为军锋,果奏捷。[/B][SIZE=3](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U]郑芝龙[/U]》)[/SIZE][B]  及[U]刘香[/U]寇广东,总督[U]熊文灿[/U]欲得[U]芝龙[/U]为援,[U]维琏[/U]等以[U]香[/U]与[U]芝龙[/U]有旧,疑不遣。[U]樱[/U]以百口保[U]芝龙[/U],遂讨灭[U]香[/U],[U]芝龙[/U]感[U]樱[/U]甚。[/B][SIZE=3]  【乾隆《泉州府志·[U]曾樱[/U]》:[/SIZE]  “崇祯四年[SIZE=3](1631年)[/SIZE][COLOR=#ff00ff],任分巡兴泉道参政。时海上多事,红夷与海寇[U]刘香[/U]冲突闽、广,巡抚[U]熊文灿[/U]知[U]樱[/U]前功,移咨吏部就近补用,故推是缺。  [U]郑芝龙[/U]求抚,抚军[U]邹维琏[/U]虑其跋扈难制,[U]樱[/U]以全家保之,授[/COLOR]([U]郑芝龙[/U])[COLOR=#ff00ff]为先锋。  适红夷犯泉、漳,[U]芝龙[/U]焚其舟,夷惊遁。[U]刘香[/U]等寇粤东,[U]芝龙[/U]以舟师追击,尽歼其众。[U]樱[/U]遂开洋禁,与贫民贸易,由是,海氛悉靖。  监司鲜视民事,[U]樱[/U]视其重者辄亲提,权豪慑戢。泉属斗栳无定,催租仆役于栳外横征,加以淋尖;变起仓卒;擒乱首治之,较正斗栳,一郡获安。海舶珍奇,唾若粪土,即赎锾麾不顾;清源茶饼外,无长物也。  公余,与绅士讲学清源洞,以“躬行实践”为先,莫不争自濯磨,奉为仪式。廪廪德让,还邹鲁旧观。泉人为构二云书院于[U]罗一峰[/U]书院之西。[/COLOR](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泉州书院·[U]一峰[/U]书院》)[SIZE=3]”】[/SIZE][COLOR=#0000ff]  按察使分巡福宁[/COLOR][B][COLOR=#ff00ff]  进按察使,分巡福宁。[/COLOR][/B][COLOR=#0000ff]  以故官巡视海道[/COLOR][SIZE=3]  (崇祯)[/SIZE][B]十年[/B][SIZE=3](1637年)[/SIZE][B][COLOR=#ff00ff]冬,帝信东厂言,以[U]樱[/U]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  御史[U]叶初春[/U]尝为樱属吏,知其廉,于他疏微白之。有诏诘问,因具言[U]樱[/U]贤,然不知贿所从至。  诏至闽,巡抚[U]沈犹龙[/U]、巡按[U]张肯堂[/U]阅厂檄有奸人[U]黄四臣[/U]名。[U]芝龙[/U]前白曰:“[U]四臣[/U],我所遣。我感[U]樱[/U]恩,恐迁去,令从都下讯之。[U]四臣[/U]乃妄言,致有此事。”[U]犹龙[/U]、[U]肯堂[/U]以入告,力白[U]樱[/U]冤,[U]芝龙[/U]亦具疏请罪。  士民以[U]樱[/U]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  削[U]芝龙[/U]都督衔,而令[U]樱[/U]以故官巡视海道。[/COLOR][/B][SIZE=3]  【[U]曾樱[/U]任分巡兴泉道期间,大兴农桑,遂开海禁,让流落在外的乡民返家耕作。他又抑制豪强横征暴敛,使泉郡[/SIZE]“货物丰盈,海寇不敢来犯,黎民安居”[SIZE=3]。[U]曾樱[/U]任满晋升[/SIZE]“按察御吏分巡福宁道”[SIZE=3],泉州士民[/SIZE]“扳辙挽留”[SIZE=3]。后[/SIZE]“皇恩‘再借’巡视海道”[SIZE=3]。  明代蚶江一带军民为纪念[U]曾樱[/U],在今石狮市蚶江镇石渔村西南的[/SIZE]“[U]林銮[/U]古渡”[SIZE=3]边建[/SIZE]“再借亭”[SIZE=3]一座并立碑[/SIZE](今存)[SIZE=3]。碑上镌刻明·著名书法家[U]张瑞图[/U]手迹[/SIZE]“再借亭”[SIZE=3]三个大字,碑的两边有 194个小字[/SIZE](已风化不清)[SIZE=3]记其事。[/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史迹·再借亭》、《泉州人名录·[U]张瑞图[/U]》)[SIZE=3]  崇祯十年(1637年),[U]曾樱[/U]与[U]郑芝龙[/U]重修泉州开元寺紫云大殿,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SIZE](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寺庙·开元寺·紫云大殿》)[SIZE=3]】[/SIZE][COLOR=#0000ff]  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COLOR][B][COLOR=#ff00ff]  寻以衡、永多寇,改[U]樱[/U]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故事,守道无敕,帝特赐之。  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U]樱[/U]荐苏州同知[U]晏日曙[/U]、归德推官[U]万元吉[/U]才。两人方坐事罢官,以[U]樱[/U]言并起用。  [U]樱[/U]乃调[U]芝龙[/U]剿贼,贼多降,一方遂安。[/COLOR][/B][COLOR=#0000ff]  山东右布政使分守登、莱[/COLOR][B][COLOR=#ff00ff]  迁山东右布政使,分守登、莱。[/COLOR][/B][COLOR=#0000ff]  右副都御史、南京工部右侍郎[/COLOR][SIZE=3]  (崇祯)[/SIZE][B]十四年[/B][SIZE=3](1641年)[/SIZE][B]春,擢右副都御史,代[U]徐人龙[/U]巡抚其地。[/B][SIZE=3]  【[U]谈孺木[/U]《国榷·卷97》載:[/SIZE]“崇祯十四年辛巳二月,[U]曾樱[/U]为副都御史,巡抚登莱。”

        [U]吴廷燮[/U]《明督抚年表·6·明季増置巡抚》载:“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崇祯)十四年,[U]徐人龙[/U]、[U]曾樱[/U]。”】[B]  明年[/B](崇祯十五年,1642年)[B]迁南京工部右侍郎,乞假归。[/B]  【乾隆《泉州府志·[U]曾樱[/U]》:“累迁工部侍郎。”  [U]谈孺木[/U]《国榷·卷98》載:“崇祯十五年壬午十月丁巳,曾樱为南京工部右侍郎。”】[COLOR=#0000ff]  夺官、下狱、遁还[/COLOR][B][COLOR=#ff00ff]  山东初被兵,巡抚[U]王永吉[/U]所部济、兖、东三府州县尽失,匿不以闻。兵退,以恢复报。而[U]樱[/U]所部青[/COLOR][/B](青州,今益都)[B]、登[/B](登州,今蓬莱)[B]、莱[/B](莱州,今掖县)[B][SIZE=3][COLOR=#ff00ff]三府失州县无几,尽以实奏。及论罪,[U]永吉[/U]反擢总督,而[U]樱[/U]夺官,逮下刑部狱。  不十日而京师陷[/SIZE][/COLOR][/B]([U]李自成[/U]进京)[B],贼[/B](指[U]李自成[/U]大顺军)[B][COLOR=#ff00ff]释诸囚,[U]樱[/U]乃遁还。[/COLOR][/B][COLOR=#0000ff]  辅佐隆武帝[/COLOR][B][COLOR=#ff00ff]  其后[/COLOR][/B](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U][B]唐王[/B][/U]([U]朱聿键[/U])[B]称号[/B](南明·隆武)[B]于福州。[U]芝龙[/U]荐[U]樱[/U]起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无何,令掌使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B]  【乾隆《泉州府志·[U]曾樱[/U]》:“[U]唐王[/U]时,以工部尚书进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B][COLOR=#ff00ff]  王驻延平,令[U]樱[/U]留守福州。[/COLOR][/B][COLOR=#0000ff]  死节厦门[/COLOR][B][COLOR=#ff00ff]  大清兵破福州,[U]樱[/U]挈家避海外中左卫[/COLOR][/B](今厦门)[B]。[/B]  【《思文大纪·卷八》:清·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十九日,清兵至福州,从北门而入。”[/ALIGN][ALIGN=justify][SIZE=3]  乾隆《泉州府志·[U]曾樱[/U]》:[/SIZE]“唐王败,樱浮家鹭岛(厦门)。”[SIZE=3]】[/SIZE][B]  越五年[/B][SIZE=3](顺治八年,1651年)[/SIZE][B],其地被兵[/B][SIZE=3](清·泉州总兵[U]马得功[/U]偷袭厦门)[/SIZE][B],遂自缢死。[/B][SIZE=3]  【乾隆《泉州府志·[U]曾樱[/U]》:[/SIZE][/ALIGN][ALIGN=justify]  “大师(清军)至,城将陷,家人请登舟,[U]樱[/U]曰:“此地正吾死所,岂复泛海求活耶!”于二月晦夜,自缢于所居楼上。门人[U]陈泰[/U]负骸棺殓,颜色如生。[/ALIGN][ALIGN=justify]  所著有《四书五经管见》。”[SIZE=3]】[/SIZE][/ALIGN]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251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曾廷凤

          清·惠安县人,恩贡,有《竹梧轩》诗集。

        曾时懋

          明·晋江人,南宋·右丞曾怀(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曾怀》)的十二世孙。

          晋江曾氏族谱记载,曾时懋随叔父曾天鸿渡海至印尼爪哇岛谋取功名,被选为驸马都尉,与玛王利琦珞公主成亲。明·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年)清明,挈妻负子浮海回归晋江祖地省亲。

          玛王利琦珞公主生子二,长曰克昌,次曰克盛,徙居波斯,曾为郑和、王景弘下西洋引航、拓展海务,立下勋功。(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郑和、王景弘》)

        曾会(952-1033年)

          字宗元,北宋·泉州晋江人,生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二月。父曾穆,任德化令,殿中丞致仕,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特进封太师秦国公。

          曾会年轻时,与同郡的钱熙(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钱熙》)友善,共席课读。钱熙先擢甲第,诗赠曾会道:“好看闽州名士传,东南此事古来稀”。太宗·端拱二年(989年),曾会中己丑科榜眼进士,掇钱熙断语回赠。

          廷试时,四川人陈尧叟,有俊誉,宋太宗览二人,文藻敏给,不相差亚,释裼并授光禄寺丞直史馆。谒告还朝,以亲老,愿补郡,迁殿中丞,知宣州。进士起家之荣,前所未有。  大中祥符(1008—1016年)未,由三司判两浙转运使。时旱灾严重,五谷不登,百姓纷纷离乡背井,流落他乡。可是权重一时的丁谓,不但不体恤人民的疾苦,还大兴钱塘捍江之役,民工吃不饱饭,病死的人,丁谓竟然熟视无睹,哀声载道,包括一些地方官员也无例外。  当时丁谓势炎烫人,倾荡出名,中外无敢言者。曾会已解漕职,仍奏列丁谓其状,有旨中罢,军民得安。  张方平《曾会神道碑》称:曾会“处官不能希合从事,由是与时龃龉;处事不惮以身犯有势者之怒”。“夷旷直率,进不干举,退不诡俗,直已而行,且自许亦厚,不以攀援进取为意”。  所以,曾会一直踱踬不前。他做官历真宗、仁宗二朝,出入四十五年,止于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官不过五品(虽然赐股章三品),用不出一郡。张方平在《曾会神道碑》的石铭上感慨地说:“唯诚与恕,不务世求,乃与时忤,往蹇来连,多踬少迁,郎潜一郡,四十五年,外虽不偶,中全所守,富贵在天,将复谁咎”。  曾会晚年,回首漫长的任途,在《重登池州萧相楼》时,对朝政不觉发出那无能为力的哀号。此时,他热爱池州九华之胜,并筑室九华山下,奏请辞官致仕,但未获准。后与雪窦寺僧重显为方外之友,可谓“游清净觉地,证第一义心”。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七月卒于明州,寿八十二,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楚国公。子公度、公亮。根据曾会遗嘱,灵柩运回家乡,葬在郡城东北三十八都虎头山。

          淳化元年(990年),曾会回晋江要携家入京时,至延福寺访契仙上人,并《题名于泉郡南安延福寺聚秀阁》,就已为他日归宿作了安排(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寺庙·延福寺》)。其文如下:  “余自端拱元年(988年)秋入忝乡解之首,宿是寺。二年(989年)进士及第,居甲科之二;夏四月,释褐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冬十二月,请假还乡。淳化元年(990年)春三月,携家入京,复来于此,因访契仙上人,故志于壁,为他日乞骸东归张本也!”

          曾会对故乡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淳化元年(990年)访契仙上人时留下《题清源郡武荣州九日山修寺总记》一文:  “九日山之胜,为山川之秀色,闽中之胜绝;闽中为胜者,清源为灵异。东去郡城十五里,南至大海三十里,左则南安属邑,市人之所游集。前则晋江通津,海潮之所吐纳。独其西北,岗阜连络,若虎而踞,若龙而奔,黛滴蓝喷,藏烟泄云。自远而来,豁然屏开,双峰对峙,中垣数里造寺也。始于晋·太康九年(288年),在县西南,至唐·大历三年(768年),移建于斯,会昌(841—846年)废之,大中(847—859年)复之,五年(851年)赐额。庵岩院落,总五十有四,得铭额二十有一。草树阴森,藤萝高盘,檐窗隐映。若在鹫岭沃州之上,虽尘劳俗虑,至而颖脱”。  曾会著述丰富,有《杂著》二十卷;景德(1004—1007年)中,观时政得失又著《景德新编》十卷。其诗文散见于《泉州府志》、《晋江县志》。

        曾安止

          北宋·温陵人。熙宁(1068—1074年)进士,尝为彭泽令。

          据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18·经籍志》记载,曾安止在绍圣初(1094年)撰《禾谱》五卷,介绍水稻的各个品种、特征、栽培方法。他将《禾谱》献给苏东坡。苏东坡认为该书文既温雅,事迹详实,惜其不谱农具,故为之赋《秧马歌》附之。(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南著述·禾谱》)

        曾元谨

          南宋·泉州人,曾安止的侄孙,曾任耒阳令。

          庆元间(1195—1200年),曾元谨追述苏东坡对曾安止《禾谱》“惜其不谱农具”之责,作《农器谱》三卷,又续三卷。(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曾安止》、《泉南著述·农器谱》)  周平园为《农器谱》作序曰:“凡耒耜、耨鎛、车戽、蓑笠、铚刈、篠篑、杵臼、斗斛、釜甑、仓庾,阙类惟十,附以杂记,勒成三卷。该考之经传,参合今制,无不备者。是可补伯祖(指曾安止)之书,成苏公(苏东坡)之志矣。其序牛犁,盖一篇之管辖也。”

        曾化龙

          字大云,号霖寰,明末清初·晋江县霞淮里(今丰泽区霞淮社区)人,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  生平  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科,曾化龙31岁,中戴国章解元榜举人。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联捷中庄际昌榜进士,其同邑进士有郑毓麒、李廷森、刘鳞长、黄廷师、杨锡璜、吴天策等。  曾化龙一生为人正直,作官不喜欢奉承拍马权贵,做事光明磊落。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会试中,他曾在《事君尽礼》的试题中,表达了自己的为官之道。  曾化龙初授临川知县,事无巨细,皆亲自督办。考察官谢文锦以治行第一,竭力向朝廷推荐。然时权阉魏忠贤用事,密嘱曾化龙往谒,化龙不为所动。结果,授以铨谏,曾化龙一笑置之。  不久,外补宁国府同知,迁南户部员外,改兵部。  丁内艰,服阕起补北兵部车驾司郎中。督学粤东,所取之士,无不隽者。事竣,摄海道,平刘香之乱,朝廷奖励他为第一功。接着移广西参议,士民勒石纪绩,即擢江南副使,寻升其省按察使,在查案上,甄别出被判为死刑的罪犯20余人,有“曾铁面”之称。  丁外艰归。起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山东登州、莱阳一带)。  时灾荒时起,地方残破,胶密(山东胶州、高密一带)土寇蜂起,攻破高密,情状危急,曾化龙立即移镇胶州,把守山海要口,并身先士卒,日夜督战。当时城中兵将不满百人,又被贼寇重重围困。紧要关头,曾化龙单骑出城,并传呼曰:“都御史来了!”直入阵中,勇猛上前,即执贼帅李好贤。曾化龙以仁义化人,以忠义晓贼,使李好贤感泣不已,愿杀贼赎罪。还抵贼营,果然擒巨魁张大雅等十数人,斩首顽抗者千余级,于是胶州围困立解,又收复高密城,并施以仁道,遣散贼众,救活民命甚多。  曾化龙在战乱中积劳成疾,归抵家中,病况日剧,顺治七年(1650年)六月初一日卒,时年63岁。  著有《易经醒解》和《作求堂集》等。  传说  《晋江县志·卷75·杂志》有一则关于曾化龙的传说之事:  “泉州郡城东南有光孝寺,乡宦某涎其地吉,以事请当道废之,盖为第宅。住持僧匕龙固诉,毙于狱,遂托生下围(霞淮)乡曾家,为曾霖寰,举进士,巡抚山东。值乡宦子孙衰败卖宅,曾购得之。先时,曾太夫人临产时,见僧人入其房,忽不见。后霖寰名化龙,人乃悟曾字傍人即僧字,化字去人即匕字也。”  曾化龙《事君尽礼》节录:  “为礼受诬,可慨事矣。夫以尽礼为陷,谁复即礼为事,甚哉世之误认礼也。且礼者,君使臣之具也,而即臣所以事君。故人而谈至事君,所抚心自沥尽此矣。乃有证自心之欺慊,转以来世人之是非,则时为之也!  夫礼之与谄,讵不较然悬哉。礼设于堂廉之分谊,而实原于吾心之秩叙。故即百承顺,而仍在礼中也。而陷者直知承顺而已。礼显于擎跪之缛节,而实根于人性之效法。故即百谐媚,而不越礼外也。而陷者直是谐媚而已。故夫礼之实,非可易近,而陷之名,又不宜妄诋也。  君有礼臣,朝廷之福;而人为陷臣,又孤臣之忧也。  事圣主与事庸主等礼耳,无择圣庸也。政史主庸而礼益以虔,其无解孤忠,愈怀局促之想,夫人独无局高促卑之念哉,而且以为逢迎者流也。  际盛世与际哀世等礼耳,不分盛哀也。政使世睽而礼不少疏,其不甘陨越,长凛地天之防。夫人独无天高地厚之恩哉,而直以为佝偻者等也。  其立朝尽节之谊,根之天植,受之父师,而今独不解之人言,初不料人言之至是也。然时业已如此矣,耳目手足,各有就闲之处,而议论讥单,反为口实之端,其咫尺晤对之节,吁天而天通,格亲而亲喻,而今独对人而人诮,初不关事君者之荣辱也,然礼几已不白矣!媚兹之矢志,欲尊朝廷,而俗论之追绳来相指摘。夫亦思燠而不肃,天地不能奠其尊卑,眠而弗尊,臣子何以将之君父。  夫以尽礼为谄,吾正怯世不多谄臣也,又何恤哉!”

        曾炳

          字韬人,清·泉州人。御史中丞、巡抚登莱曾化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化龙》)孙,曾为升子。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曾炳曾为施琅《靖海纪事》作《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靖海纪事》)。最近,在大坪山还发现曾炳《墓志铭》的上半部分。从《靖海纪事·序》和墓志铭,大致可了解曾炳的行状。  《晋江县志》本传  《晋江县志》载:“曾炳,字韬人,学问淹贯,为郡名宿。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补科解元(由于甲寅闽变,乙卯、戊午俱无乡试,至是补行加额十名,一共六十三名)。中壬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授部主事。念亲老,假归不出,杜门潜修。父严促赴铨,行至江右,病卒,年仅四十。”  里籍  《墓志铭》曰:“曾炳……先世居闽之莆,至荣政公卜迁于温陵之霞淮里。”霞淮即今丰泽区霞淮社区,又称“下围”。  与施琅  《墓志铭》提到,曾炳“丁巳(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复后,入都省舅氏……”。曾炳在《靖海纪事·序》追忆:“岁在丁巳(康熙十六年,1677年),炳薄游京师,从舅氏太常后,获与公(施琅)追随。会闽海余孽复炽,攻围郡邑,东南一带,为之震动……时吾闽先生人士在都者,群诣会,私请平海方略。公(施琅)指画明悉,凡征战机宜,以及绝岛巨浸、险阻扼塞之处,如列诸掌。”  清朝当时边疆局势一度风起云涌,颇为动荡。“三藩之乱”发生,郑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经》)也趁乱举兵西向,侵扰闽粤沿海,一时间清、郑之间又处于战争状态。其时施琅在京城担任内大臣,时间长达十三年。施琅感慨家乡烽烟四起,生民涂炭,“慨然有澄清之志。每蒿目时艰,嘘欷扼腕,声泪俱下,”“逆知鲸穴未捣,终当为边患,寝食燕处,未尝一日忘歼贼也。”多年的征战也使施琅对台海形势极为熟悉。曾炳的舅舅洪畏轩时在京任太常。曾炳在京期间,与一些关心闽海战局的闽籍人士、官员时常到施琅家中向其请教平海方略。  仕途  《墓志铭》提到,“封翁司马公召辞归,已未(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抵里。越明年庚申适补行闽乡试,遂领解额。人咸啧啧先大人与洪畏老(洪畏轩)知人云。壬戍捷南宫,钦点庶常读中秘书馆阁。诸钜公皆目瞩之,在史馆三年奉职。”  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率军克澎湖,入台湾,收复台湾,实现了国家版图的完全统一。曾炳《靖海纪事·序》曰:“……公(施琅)克敌之役,余待罪史馆,不获亲悉。”  《墓志铭》称赞曾炳是“封本生父母,得允所请,人皆称孝,甲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散馆。”  散馆是清代制度,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三年后,经考试,依据等第先后,授以官职,称为散馆。其原为二甲进士者授“翰林院编修”,原为三甲进士者授“翰林院检讨”,余者皆发任各部“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任。曾炳即“改授部主事”。

        曾信添

          名文举,号东坡,原籍南安三十五都上曾乡(今南安市官桥镇上曾村)。生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二月,卒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十二月,享年82岁,为晋江罗山苏内曾氏肇基始祖。

          曾信添性颖悟,工诗文,善画刻。他的绘画、山水法于唐、宋;书法以隶、楷见长,时人颇推重;治印为闽疆高手,印风未脱宋习气,布局平稳,以拙见巧;文步苏轼,故时人称其为东坡 曾先生。

          曾信添22岁应乡试,文以奥雅奇伟,未合主考意而落榜,回乡后遂寄清山水,放游名山川岩;第三年,与友陈其祥结伴隐居高州龙泉岩(今晋江罗山苏内草庵),结草为庵居焉,日耕褥,夜临墨池著述,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26岁,娶晋江万石峰下陈颖之女慧兰为妻,遂定居五都苏内乡,于草庵设馆课教弟子。泉属诸邑学子慕名前来求教,所授门徒众多,桃季芬芳,故尔后有十八学士读书处之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寺庙·草庵》)  著有《白石吟》5卷、《万石峰文集》20卷、《信添印谱》、《草庵画稿》等。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013
          • 经验155640
          • 文章5941
          • 注册2006-05-10
          泉州人杰地灵,人才出众.[em11][em11]
          广新公--庆甫公--文山公--祖绶公房系,...。曾上权。四川宜宾县人。
          QQ,940195785,微信,940195785。手机;15883178835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6
            • 财富1
            • 积分3225
            • 经验140062
            • 文章3690
            • 注册2007-10-26
            [em01]何止这些        
            诚信做人   踏实做事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1
              • 经验545
              • 文章32
              • 注册2008-01-20
              学习,增长见识!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1
                • 经验545
                • 文章32
                • 注册2008-01-20
                好象还不止这些?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