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七十二 廣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36
  • 财富3
  • 积分3415
  • 经验210509
  • 文章3327
  • 注册2006-06-21
我十分理解先明宗亲的心情。不但你们是这样接上鹤龄房系的,在四川,我还见过把鹤龄公、鹤试公和鹤云公接为55派曾棨状元的三个儿子,然后鹤龄生了十个儿子:人一——人十,甚是荒谬。这都是前人趋炎附势惹的祸。根据查证地方志,如《大理府志》、《云南通志》、《贵州通志》等,没有他们任官的记录;再有,根据他们的同时代同乡好友所写的《墓志铭》、《行状》等,鹤龄公兄弟二人的世系确实不是兰公之子;三是怀化曾辉宗亲在麻阳当地所查曾氏族谱,没有发现有鹤龄的记载。我们大家讨论的鹤龄公世系的帖子,你可以参考: [URL=http://w.zengshi.net/bbs/a/a.asp?B=5&ID=160067]http://w.zengshi.net/bbs/a/a.asp?B=5&ID=160067[/URL]
不过,历史事实是一回事,前人已经接错世系,后人无法更改,但我们要做的是,考证说明而也,不要再贻误子孙。
曾氏宗亲网荣誉版主(1943-2018年)四川泸州人,上世祖讳长一,由江西徙河南汝宁府,再徙湖北麻城于洪武年间入蜀定居泸州之北玉蟾山后匡家寺曾大塘,人称河西公。
博客:http://blog.sina.com.cn/lzzgs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105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