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台湾政界名人-----曾虚白其人
    曾虚白[B]中文名称: [/B]曾虚白
    [B]性别: [/B]男

    [B]生卒年: [/B]1895—
    [B]国别: [/B]中国

    [B]籍贯: [/B]江苏省常熟
       (1895--)江苏常熟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任金陵女子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军事委员会第五部国际宣传处”处长兼“中央政治学院”新闻学院院长,“行政院新闻局”副局长,中国广播公司副总经理等职。曾创办《大晚报》,为骨干人物。
       1927年11月,在上海创《真美善》杂志。《真美善》是32开本,由真美善书店编辑发行,曾朴、曾虚白父子主编。第1至12期为半月刊。第2至6卷各出6期,第7卷出3期,均为月刊。接着又出季刊2期,共出版48期。1931年1月停刊。《真美善》以创作为主。主要刊登曾朴、曾虚白父子的小说和翻译作品。曾连载发表曾朴的长篇小说《孽海花》、《鲁男子》及所译雨果、左拉、莫里哀等人的作品。1928年,他协助董显光办《庸报》,从购置机器到编采作业都参与,也因此引发他对新闻事业的兴趣。淞沪战争爆发时,三十八岁的曾虚白创办了上海第一份晚报--《大晚报》。由于对战事报导详实迅速,评论国家命运慷慨激昂,使对战事非常关心的民众争相购阅,只发行一周,销售就高达八万份。
        这在当时上海新闻界来说是创纪录的。其间,他不像上海的“大老板”,住大洋房、坐大轿车,还是坐包车、住弄堂。“大晚报”最盛时期的曾虚白,对蒋委员长剿匪而不抗日的作法相当不满,因此经常为文抨击。
        抗战展开,他就毅然放弃“大晚报”的事业,追随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的董显光,出任国际宣传处处长,以其宣传特长扭转国际对我抗日的误解,转而支持我国,因此赢得了“爱国报人”的雅号。他的学生、知名女作家徐钟佩说:他的精神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也就是抗战精神。来台后,他曾任“中央通讯社”社长、中广副总经理,还在中广自制、自播“谈天下事”节目。曾虚白剖析天下局势鞭辟入里,现在四、五十岁的人都曾受其影响。
       1954年,政大在台开校,他虽然身兼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委员、“中央社”社长、文工会主任三职,公务繁忙,但感于新闻教育的重要,还是接下政大新闻研究所所长的重任。当时,他向设在台湾的美国“亚洲基金会”陈述新闻教育的重要,请基金会帮忙聘请国外知名的新闻学教授,因此在他任内,一共邀请到了五位美国教授及两位日本教授。一头白发,记忆一点也不含糊的曾虚白一边回忆创所时的艰辛,一边欣慰的说:“我对新闻系的中外文化交流有如此贡献,自己觉得很高兴。”他对新闻教育的远见与贡献,更可从他奔走筹建东亚第一个新闻馆看出。“我认为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才能适时掌握信息,因此我争取设立新闻馆来储存资料。”四十多年前,曾虚白即为新闻馆订下未来努力目标:“树立远东新闻学研究中心,进而促成全世界新闻学研究的交流”。1962年,曾虚白感于国内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新闻史,于是着手编纂。但由于许多资料遗落在大陆,即使在台湾也是散落各处,因此刚开始编史时,实在是困难重重。但他并不放弃,又向亚洲基金会申请资金支持,再邀集新闻界人才共襄盛举,费时五年终于编成。至今,这部巨著已成全台湾传播科系学生必读的“圣经”。
       不论是中国的现代新闻事业或新闻教育,曾虚白不但亲自走过,而且还是开路先锋。著有《民意原理》、《工业民主制度之理论与实施》、《中国新闻史》等。已近百岁高寿的曾虚白,他身上插着导尿管、手扶钢架才能行动,却仍精神矍铄,以铿锵有力的语调阐述新闻理念时,近一世纪来中国报人不畏逆势、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一生可说是一部活生生的近代中国新闻史。从北伐那年开始,投身于中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教育中,这个中国报业的先锋,直到今天,仍坚信: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就是张季鸾主持《大公报》时所展现的“四不”精神--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曾虚白自传(连载)
        说明:全书上、中、下三册,内容较长,将不定期逐步贴出;争取完整,但不能保证,先试贴上册。请勿跟帖,评论与批评另开新贴。正体字转为简体时不能一一尽如人意,希鉴谅。


        序言

        以我这一个年过九旬又带心脏病的老者,能在复健期中,化上一年半的时间,写成到抗日胜利还都为止的半部生活自传,约计十六万八个余宇,使我十分高兴,增强了继续努力的自信。我的确自信,以现在写作进度作标准,下半部尚需一年半可以写完,到明年底,我的全部自传可以大功告成了。假定我真能如愿以偿,这一番努力给治中国近代史者创造了一个贡献资料有价值的先例。
        我的一生平实无奇并没有什么特殊成就可作史料。但,我从三十三岁在天津跟董显光办庸报起,此後生活都在新闻记者岗位上转,从开书店、办杂志、创晚报、主持国际宣传、协办广播事业、组织心战训练、领导通讯社、到主持新闻教育,参加各行各业的新闻活动,因记者身份接触面之广泛而丰富了我生活的内容。自问把这些耳闻目睹的生活经验写下来或可成了解时代转变多釆多姿的好资料。
        至我之能以一个带病延年的老头子成此十六万宇的钜制,并自信必能写完全集,实得一种心理鼓励的支持,愿披沥坦述,籍以贡献给愿写自传者的参考。
        老年人养老,不论他怎样儿孙绕膝环侍有人,绝对不应该搁著手不做事。因为,不做事就会空想,老年人空想,看看前面能走多少路,还会乐观吗!所以我主张的二乐人生观中的「自得其乐」这一乐,是老年人却病延年的绝对良方。因为我以为,人生最大快乐是努力做完一件事,自我欣赏这努力的成果。年纪虽然一大把,写文章还是知识分子最喜欢做,也是最容易自我欣赏的工作。特别是回首当年,值得记录下来多釆多姿事迹一大堆的人,每天抽出一两小时,写那么几百或千把个宇,积累一两年,就会得到我今日摊在面前十六万余宇的成绩。老年人能把写自传作自得其乐的一种消遣活动看,将是国家的一大收获。
        对国家有贡献提高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价值。时代在进步,科技与医药的研究延长了人寿,增加了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於是老人问题变成了一个社会学者热门讨论的课题。研讨重心大都注意到如何安顿这一大群无力生产需人照顾的老废人。大家心目中都把我们老年人看做社会累赘、社会负担,因其数量的日增月累,加重了对社会的压力,於是引起了学者们的焦急,力求研究解决。这的确是事实,社会的关心,我们老人们应由衷的感激。但,我们也得自我检讨,我们真是一无贡献可言的废物,只能坐待别人来供应的吗?不,我们不甘这样自眨,我们还有回馈的能力。贡献我们的经验备後代继承者再起步追踪的参考,是我们能做甚至必做的工作。因此,我愿以自己作例,提倡知识老年人大家写自传。

        目次

        第一章 塑造我之为我的三柄凿子
        第一节 我的家乡
        第二节 我的家庭
        第三节 我的父亲
        第二章 教育三部曲
        第一节 家教
        第二节 小学
        第三节 大学
        第三章 婚姻生活
        第一节 燕尔新婚
        第二节 补度蜜月
        第四章 生活起步
        第一节 北京的挣扎
        第二节 天津的失望
        第五章 初试记者生活
        第一节 庸报与董显光
        第二节 武汉采访与吴佩孚
        第六章 父子同窗
        第一节 开创书店
        第二节 进修文艺
        第三节 广交文友
        第四节 陶谷之春
        第七章 初生之犊的大晚报
        第一节 计划创新
        第二节 士气如虹
        第三节 慰劳潮涌
        第四节 北望感愤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一章 塑造我之为我的三柄凿子

          第一节 我的家乡

          我是在甲午中日之战後一年(乙未,亦即是民国纪元前十七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在江苏省常熟县城内西山塘泾岸,我的祖宅内来到这个人世的。父亲给我题名单字叫焘,後又给我取字为煦伯;我采同音根据庄子「虚室生白」句,自选笔名为虚白。此後就以笔名作了我通用的名,不复再用原来的名与字了。
          今日回头想写自传,最先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应该问,当时呱呱坠地的那一个小孩子,怎么会变成今天这样一个曾虚白的。简单扼要说,塑造成我之为我的今天这个人格型态,就靠三柄凿子。第一柄凿子是我的家乡,它端正了我做人遵循的风范。第二柄凿子是我的家庭,它划定了我行为运作的框架。第三柄凿子是我的父亲,他培养了我思想发展的指标。因此,要了解曾虚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先得了解这三柄凿子是怎样的,和怎样影响了他。
          先说第一柄凿子,我的家乡,常熟县。常熟是怎样一个好地方,前清邑人李杰在重修县志序文中写的一段话说得最切当扼要。他写道:
          「姑苏为南都辅郡,而常熟其属邑也。倚虞山以为域,环江海以为池,实东吴要害之地。其土膏腴,其田平衍,其物产殷盛,若梗林布枲,鱼盐蔬莱,水陆之珍奇,可以供国赋而给民用者,充然有余而不资外助。自阖闾夫差雄据一方,虎视诸夏而俗尚豪侈,自泰伯子游礼让风行,文学化洽而人才汇出。是固江南名区,非特为一郡六邑之冠而已。」
          序中说的,除形势要害,现已失据不足为凭外,其所强调的「物产殷盛」,因而影响生活的舒适与文化的发扬,至今还是定论。
          先就文化方面说,常熟的许多传说,虽像神话,但都有历史渊原可考。我们知道,常熟的山名虞山,为什么名虞山,就有重要的文化渊源。据史记载,周太王的两个儿子,泰伯和虞仲都不愿继承王位,相约共同逃往荆蛮,好把王位让给三弟王季。据史载,虞仲隐居在吴北山中,这座山就在常熟,因此就命名虞山。天下人都抢著做帝皇,虞仲竟逃避富贵隐到常熟来,其遗风可能影响到他的子孙。另有一传说,更有趣。据说,商朝的末世,纣王失败,天下大乱,姜太公尚避乱避到了「东海之滨」。常熟的确可称东海之滨,虞山脚下有一片湖,名叫「尚湖」,据说,就因为姜太公常在这里钓鱼才有了这个名字。这套神话虽说得有些离了谱,我们听惯的姜太公钓鱼故事是在渭水河边上,他那时候还没有飞机好坐,怎么会一下子从陕西跳到虞山脚下钓起鱼来了呢?可是,大家这样说,我也愿意这样信,因为这样一位闻人挑选常熟来避难,总显示了此间「地灵」才吸引得动这种「人杰」的光临,给常熟发挥了文化升华令人羡慕的光彩!
          实际常熟之为文化区最可靠的史实,还是它是孔子弟子言偃(子游)的故乡。据史记载,言偃是吴人,比孔子年轻十五岁,「闻道甚早,北入中国而学於孔子。自江淮以南,为孔子之学者偃一人也。」春秋时候的吴越还是未开化的荆蛮之地,那时候,从常熟到山东不知要怎样跋涉。言偃竟以一个蛮人,会忍受这样艰难困苦的长途旅行去拜孔子做老师,真是我们值得钦佩学习的先哲遗风,影响常熟的文化品质至深至钜。因此,唐朝奉言偃为吴侯,清朝升为吴公,并在学宫里建祠。据说,县西北还有他的故宅,并有一口井,可是现在都不可见。现在的言子墓只剩供人凭吊的一座牌坊了。孔子弟子言子外,另有仲雍(即虞仲)的家也在常熟,但其遗址比言子更模糊了。此外,常熟文化遗传有史可徵的,当推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在常熟读书,建有一座读书台的故事。据清人陈察为文说:「虞山东南麓有致道观,後有台,世传为梁昭明太子读书处」。这遗址现在找不到了。陈察文中作赞辞说:「读书如昭明有足称者。夫贵为储嗣,富享方物,不期骄侈,乃克通诵五经,数行并下,过目皆忆,赋诗剧韵,属思即可,斯亦难矣。」实际,昭明勤读的结果,给我们後来的读书人编定了一本「昭明文选」,做万世读书的范本,使我们受用无穷,最值得我们的怀念。
          常熟文风绵延三四千年,继续旺盛,直到清初,科举制度下更见其高人一等。科举取考试制,中县试得「秀才」,中省级「乡试」得「举人」,直到集全国菁英各省「举人」到北京参加「会试」中了就是「进士」。「进士」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取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三鼎甲」,是三年一度产生的全国读书人的魁首。据有心人确切统计,全国各省得「三鼎甲」的人数,以江苏省为最多,江苏省中各府以苏州府属为最多,而苏州府属中则由常熟县与吴县互争魁首。当然,科举选土不能作评判学问深浅的标准;但以此断各地读书人才华表演的盛衰也可作准确的依据。说到才华表演,我记忆可及的,想起了明末清初的钱牧斋和柳如是这一对才子佳人都是常熟人。虽然钱牧斋降清受人菲薄,然其学问渊博,词章斐然,文采风流仍为後人所钦仰。到了清代,常熟的文风更见发扬,所称清代大画家「四王」之一的王翚,就是常熟人。他的山水画就拿虞山尚湖做背景。他的家就在尚湖边上湖桥的附近。故事传言,他常在湖桥旁的小亭子里喝酒,喝醉了喜欢把盛酒的葫芦一一丢在湖面上看它们漂荡,认为乐事。这个湖就是尚湖。
          常熟文风之盛,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的经济环境的富裕。我们知道在清代,以地区肥瘠来决定赋税多寡。当时全国赋税之重莫过於江南,江南尤以太湖流域苏常一带为最,而苏常地区中赋税最重者独推常熟。为了避免过分突出计,清廷竟把周围并不大的常熟县,硬生生割裂成两县,东一部分命名昭文县。这是它农产丰盈影响政治的实证,也就反映了当年常熟旧社会组织型态之形成。
          要谈常熟旧社会组织型态应以研讨中国全国社会组织型态入手。对这问题,我最钦佩钱穆先生在他「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一文中提出的分析与见解。钱先生以为中国自春秋时代列国受周公礼乐薰陶已养成教育力量指导政治发展的趋势,因此而引发社会上「士阶层」的产生。所谓「士阶层」,向上比,不成为贵族,向下比,有异於平民,乃由贵族中之疏亲远裔,以及平民间之俊秀子弟,学习了当时贵族阶级所奉行的种种礼乐而晋身到当时封建政体下服务。为土者,不仅为谋求职业,更贵在职业中尽其行道守义的精神。到了孔子,他乃远承周公以学术领导政治之理想来扶植起新兴的「土阶层」。这些新兴的「士阶层」变成了新起的社会领导中心,向上可以领导政府,向下可以领导民众。当其出而在上,世人称为士大夫,处而在下,世人称为士君子。他们不一定做官,不以私人经济为急务,只符合中国成语:「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於人。」中国历史自秦以後的传统政府都是「士人政治」。到了汉武帝就确立了教育制度、考试制度、选举制度三套制度为士人晋身政治之阶。此後两千年,这三套制度,虽略有异同,却永远是审核与通过士人问政的阶梯。这并不是政治制造了「士阶层」,而是有了「士阶层」汉武帝承认它的存在与价值而定下这三套制度,确定了士为四民之首的领导地位。
          钱先生指「士阶层」是中国社会的领导中心,实在是目光如炬,一语破的。中国过去形式上虽然是帝制,实际政治权力永远操在当地的读书人手里。怎么会操在读书人手里呢?我愿在这里给钱先生的看法,再加一段补充。问题就牵涉到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了。我愿再提前面引的中国成语:「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於人」这句话来做我说明的引子。这句话粗看好像劳心者在压榨劳力者,实际并非如此。它只说明读书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知识分子是不以「力」来讨生活而以「心」来求食的。「心」是他的智慧。他是运用智慧来服务社会的人,决不是坐在那里受人供奉的人。这是中国儒家传统下产生出来的社会领导者。用我们新名辞说起来,这也就是中国农业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地主阶级。读书人与地主在中国会打成一体,是科举制度发展出来的必然现象。「十年窗下,一举成名」,形成了我们旧小说旧剧本「私订终身後花园,结果嫁给状元郎」风行一时的蓝本,就是当年社会结构的缩影。过去作了官退休回家,总会说要「归耕课读」去了。实际,他那会自己去种田,还不是别人种了养活他的呢?像诗人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著优闲的生活,还不是人家替他种了田,他做了地主,才能做得成这样潇洒诗人的呢。
          了解了中国全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全貌,浓缩而谈常熟一县那就容易了;因为常熟可以说是全国社会结构标准的范本,钱穆所称的「士阶层」统治的天下。知县(当年的县长)代表皇帝能管的事,只有钱谷与刑名两个师爷手里掌握得到的收钱粮与打官司两种大权。其他地方上的事还多得很,照例都由当地士绅有组织有办法推定代表分头执管,不劳知县老爷操心的了。可是,这些「士阶层」的领导人物,无论怎样受人器重,还是保持他们读书人的悠闲潇洒生活状态。这也可以说是当年常熟社会结构的一个特色。我在幼狮公司出版的「槛外人言」文集中描写过他们的生活状态,兹录之如下:
          「吾青少年时代看到代表常熟社会相的亲戚朋友,真是天下最享福的人。他一走出门,有他的社会地位;人家『什么爷』、『什么官』的叫个不停。他实际生活,没有固定的设计,整天需要他时忙,不需要他时到处闲荡著。可是,他仍有他生活退展的程序,一般起床就趿著拖鞋上茶馆,多半都到花园式的『石梅』的一只小楼上。在这楼上『某爷』、『某官』都有他特定的座位,是挂在墙上的一只藤椅;等他到时挑下来坐的。因此十个八个朋友天天早上在这里碰头。这倒有些像西方人的俱乐部,但他比西方人的俱乐部享受办法还要高一筹。因为,他把茶馆当做他的半个家,把他梳洗家具以及其他日用所需都安放在那里;所以,他一起床就向那里跑,洗脸漱口之後,就在那里吃附近寸来的精其早点,糕、饼、粥、面、包子、云吞,要什么有什么,并且件件可口。吃後泡上自己放在那里的乌笼或雨前上品茶叶,摆满了一桌子『五香豆』、瓜子、花生等零食,跟三朋四友海阔天空,上下古今的闲聊直到中午。在这闲聊时间中,经常有地方人士之有人际纠纷者,找上了他。每能籍他的名望与才智所生的权威力三言两语发生了排难解纷的效果。可是,他并不需要怎样费心费力认真办公来改变他的悠闲生活。到了下午,当然各人有各人的嗜好与生活习惯。认真些的还会在经、史、子、集书堆里去找他精神发展的薰陶;其次者,则会找金、石、古玩摸索探微,来满足他文物追踪的好奇心理。再次者,则走向醇酒妇人的物质享受来过他的绮丽生活了。虽然这些社会菁英各人的个性不同而作不同角度的生活活动,然其为人的风范总是据其『食於人』的地位,在社会中作受人尊敬的读书人。」
          我在十二岁未转到上海去读书之前,就是在常熟本乡这样一个社会中长大的。我们家,世代是读书人;因此我的幼年期跟著大人进进出出必然沾染到读书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影响而给我做人遵循的风范定了最基本的型态,做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这是塑造我人格型态的第一柄凿子。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二节 我的家庭

            继续再说塑造我人格型态的第二柄凿子,我的家庭。说到我的家庭,应先说它的社会地位。在常熟,我的青少年期,提到曾家,是四大望族之一,可说是士阶层的魁首。所谓四大望族是翁、庞、杨、曾四家。但四家中三家都做大官,只有我们曾家,在我青少年期,曾祖、祖父以及我父亲三代都只中了举,并没有做任何显赫的大官;可也一样受邑人的尊敬。足见只要是读书人,才华品格有领导人伦的风范者,自可得社会的肯定而推戴他做服务社会的领导工作。试以我祖父君表公为例。他是一位做八股文章(应考试时规定格式的一种文章)非常有名气的读书人。他的「登瀛社稿」,可以说是当时风行一时做八股文必读的教本。他写八股文声望这样高,可是科举考试,只中了举人;到北京去考殿试,屡试屡败,好像「进土」跟他没有缘。每一次主考都希望抓到「曾之撰」做他的门生,可是,弥封本撕开来都发现不到「曾之撰」的名字。因此,他虽不中,知名度却节节升高了,交往的人跟著扩大而提高了水准。地方上的人士也就另眼相看,拥戴他进了领导阶层。
            我祖父怎样受地方上的尊敬,我可以用我父亲所写「鲁男子」中间一段话来作一个证明。说到「鲁男子」我现在可以公开揭露,它完完全全是我父亲的自传。它是拿我家作小说故事的背景。因此「鲁男子」里边很多事实都是我父亲反映我家实况的回忆。祖父君表公就是「鲁男子」里写的鲁公明。我父亲写道:
            「鲁男子是个世代书香人家的种子。他生在扬子江南岸滨临江潮山明水秀的彳……城。他的父亲是蹭蹬名场的老名士,名叫鲁选、只为他为人正直,地方上不论大小的事,经他老人家一开口,大家都服他的公明,所以合城的人都称他鲁公明。他从三十岁时中了个举人,虽然文名满天下,交游遍公卿,却是应了七八次会试,那些爱才如命的大总裁,人人都想收这名下士做门生,总是一场春梦,名落孙山。」
            这完完全全是事实。「鲁男子」继续写鲁公明怎样解决乡间一个土豪压迫种田老百姓小故事来表现鲁公明一位非官非吏的读书人在社会上的权威。书中叙述鲁公明有一次跟他的弟弟到乡下舅父家里去盘桓。刚遇到那里的一个土豪,大家叫他汪董事的汪鹭汀欺压芒百姓的事件。他舅父家的隔壁,住著一个穷寡妇叫秦婆子,带著一个相当漂亮叫阿林的女儿种田过活。不料,当地土豪汪鹭汀看中了阿林强要娶它做小老婆。秦婆子当然坚持不答应,於是这位汪董事就使出他土豪的威风来。有一天带著当地的地保(现在的乡长)与催头(现在的村里长)以及几个壮丁,没来由地在秦婆子种的田四周扎上篱笆,埋下界牌,竟强占是他汪家的地产。同时,他另找人劝告秦婆子,只需她把阿林送到汪家,这块田还是它的。秦婆子反抗,竟遭了一顿毒打,负了重伤。她正急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刚好遇到我祖父鲁公明住到它隔壁来。她立刻登门诉苦,请求救援。鲁公明请他的舅父把萧姓地保和汤姓催头约到家里,理直气壮地检讨他们处事的不当。这两人一看有鲁公明出面,立刻认错;除即日拔去界牌,拆去篱笆外,还自愿合出银洋五十元做秦婆子的养伤费。同时,他们保证,如果此後秦婆子家有任何风吹草动,唯他们两人是问。秦婆子感激得不得了,但怕汪董事再来纠缠,情愿把阿林寄养在鲁公明的舅父家里。
            这一段小小的故事可以证明我祖父在当年占有怎样的社会地位。他永远以读书人知书达理的态度,一本大公,来解决人与人间的纠纷,领导常熟那时的社会。
            我们曾家对常熟在经济部分也有特别的贡献,那就是我曾祖与我祖父两代都管理常熟的沙田。所谓沙田是长江边上水里生出来的新土地。这是长江边上的一大财源。长江经几千里到了我们常熟边上,就快要出口入海了。几千里路带来的泥沙到了快出口时必然积累得最多,因此,常熟人只需在江边上作一点阻拦,这些泥沙就会堆积而成新土地了。这也可以说是与水争地,这些争到的新土地就叫沙田。这是国家很大的一笔财源,可是前清皇帝不知道,常熟县知县管不到,管理之权落到我们士阶层;而我们曾家两代都得士阶层的委托而主管了这件事。当然,说主管,只是办事,实权还操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士绅手里。我两代祖先都保持著读书人为社会服务的态度在近百年间主管沙田,使这样大的财源,涓滴归公,其贡献之有助於常熟的繁荣不需再加申述了。当然,服务期间,也必有大家公认应得的酬劳,使我曾家因此而更提高了在常熟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财富。
            我家是一个四代同堂合居一个大宅子的大家庭。我祖父君表公排行老二(老大早卒无後),和他的三弟君静公合奉著年近百龄的老母亲同居著一宅比台湾林家大厝还要大的占有十数亩地的大宅子。我们二房,父亲是独子,有三位妹子。第一位,嫁苏州,逢年过节仍带了子女来娘家。第二位嫁人不淑,带著子女永远住娘家。第三位比我只大四岁,名季肃,我叫它小姑母,跟我们一起玩的。三房君静公有两子两女,各有子女,逢年过节也是六亲聚会的时期。因此,一到新年,不期而遇的男女孩子,我们家里总有十几个,有时可能超过廿人。过年时是孩子们自成拆天拆地自己的世界,照例这是孩子们的特权,不容大人们无理干扰的。可是,大人管不到,我们自己却无形中会产生带头顽皮的猢狲王。那时候,男孩子的猢狲王经常不才就是我;女孩子经常由小姑母起带头作用。我在我的「上下古今谈」文集中收的一篇「过年忆往」描写我幼年在家带头顽皮的风格很有趣。兹照录其中一段如下:
            「当然,最合我们孩子们脾胃应时热闹的过年玩意儿是放花炮。我童年时的花炮,已经发达到像今天一样的种类繁多,能闯多大祸就闯多大祸的程度了。大花筒会大得像大腿那样粗,火花喷出像一座倒植的金宇塔,冒过屋脊那样高。但,最使我们高兴的,还是「九龙取水」和「八宝连环炮」那些火箭式的高射花炮。因为,我们可以拿这些做武器,演习我们家庭小战场里童年真厮杀。
            「我家是个大地主,每年佃户完来的粮,多存放在後院里,用稻禁扎成一个个米廪存放著,以便明春打去壳皮出售。这个後院是一片很大的广场,大家叫它『打米厅』,是我们这班小将车经常演习作战的家庭小战场。过年时,补充了大批高射花炮做武器,利用打米厅屯米後地形的转变,扩大我们的厮杀,变成火花四射的真厮杀。因为,过年时,刚收齐租米,满场矗立著一堆堆稻柴扎成的米廪,正是天造地设的丘陵起伏的好战场。当我们手里无钱,街上还买不到花炮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将军受了年关将到的诱惑,已经士饱马腾充满著战斗勇气,於是权把赈房里计算挑米担数用的两尺来长的竹筹作武器,在打米厅上丘陵起伏的战场中,分成两队,往来追逐,作上战场的演习。军队演习,要有总司令,还要有参谋。别瞧不起我们这些小将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有我们的参谋,当然也有我们的总司令。这总司令是谁?不客气,『区区不才就是我。』因为那时,论年龄我算是一个老大哥不计,不知怎样搞的,好像大家想不到的顽皮花样我独多,不知不觉建立了发号施令的权威。非正式的演习既由我指挥,到了除夕夜,大家领到了压岁钱,可就要忙坏我这总司令了。先约几个算是参谋的堂弟,开运筹帷幄的军事会议,最重要的是拼拼凑凑妥筹军费,添置算是真刀真枪的高射花炮作真武器,准备作一场痛快淋漓的真厮杀。
            「这厮杀的方式,当然免不了以米廪为掩护,抄前袭後的战略运用。可是,米廪是稻柴扎成的,抓紧了柴把,米廪可变成绳梯往上爬。廪顶接近屋顶,就可能籍廪为阶,爬上了屋面,在屋脊上展开遭遇肉搏战。更可怕的,米廪是稻扎的,围绕著它放高射花炮,随时有著火的危险。可是,我这总司令既以宁为玉碎不计瓦全的豪语给大家打气,再要他们小心谨慎放炮,怕这样防那样冲锋,不是把我这总司令的威风自己打得粉碎了吗?我不能这样泄气的。於是,一声令下,战斗展开,在火花四射,杀声震天的混战场合中,谁也管不了手里放出的这一炮会打到什么地方去。我做总司令的表演身先士卒的特殊勇气,於是抓著廪面柴把,一步步爬登屋顶,大胆跨登屋面,再向下面燃放花炮的,永远我是第一人,我这样居高临下虎视全炀,自然而然做了一个胜利在握的猢狲王!
            「可惜我们这样志高气昂的场面不能维持太久的,因为打米厅上孩子们的哗噪夹著劈劈拍拍的花炮声,立刻会引起隔壁厨房里照顾孩子的老妈妈们的注意。经她们过来一阵哄骗加上喝吓的劝解,气氛热闹的战场游戏就转移阵地到比较温和些的商场游戏中去了。这一转移,是由我这只公猢狲王领导的大炮厮杀场面,过渡到另一只母猢狲王领导的开糖果铺子场面的移动。这位母猢狲王不是别人,就是李肃小姑母。」
            这一节有趣的小故事,反映了我在幼年跟一群堂表兄弟们玩,就沾上了我们曾家传统的家风,挤在人堆里要有服务精神,谋共同快乐,出主意起带头作用。结果,家庭这把凿子在塑成我人格型态过程中,给我的行为加上一个服务社会,领导群伦的框架。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三节 我的父亲

              最後要说塑造我人格型态的第三柄凿子,「我的父亲」。我父亲是生长在常熟城中四大家族之一,大乡绅曾家家里的独生子,他应该是尽量享受这些优越条件的大少爷了。然而,不,他厌恶这个乡,要挣脱这个家的羁勒;因为他的禀赋是与生俱来的浪漫主义者,也就是与生俱来的除旧更新的革命斗士。他以为「现在」是压制他,捆缚他的铁幕,「未来」是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他要摧毁这铁幕,创造新世界。他是永远向前冲的革命斗士。因此他说:「现在是一个面目可憎的丑妇,未来是追求不到的仙女。」浪漫是他的天性,并不像一般人的批评,说他是受法国文学的影响。早年,他从婚姻、家庭角度抵抗宗法社会;壮年,他从教育角度抵抗家乡的顽固分子,都是在接触法国文学以前。
              父亲的一生可分成文学生活与政治生活两部分来讲。先说文学。父亲对晚清时代的文学环境既珍视中国传统的本质,却又不满现实状况不能配合时代要求的落伍现象。他才决心全力研究法国文学,誓尽其个人努力输入外来文学的精粹以补充而充实中国文学,创造他配合时代潮流的新貌。因此,他竭力提倡翻译。
              父亲对翻译外国文学的办法,在告诫林琴南先生的说明中尽了他的忠告。他以为译外国文学先要了解其派别,精选各派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有计画地分别先後一一译介。译笔要忠实,决不能用中国文言,绝对要用通俗语体文。因此,他研究法国文学,先从研究其整体入手,计画著写一本法国文学史。但,研究的最後结果,他决定先把法国文学浪漫派的创始者雨果的作品有计画地译成中文。他先译雨果的革命小说「九十三年」之後,继续把他的戏剧名著几全部译成中文,影响晚清文坛重视外国文学实非他人所可比拟。
              提到父亲文学贡献当然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他传世名作「东亚病夫」的「孽海花」。研究「孽海花」的人不独海峡两岸至今不衰,甚至法国(今有法文全译本)、美国、韩国、澳洲、香港、日本也至今尚有很多人把讨论「孽海花」,做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主题。中国学者李彼得德国学者傅海呐(Heinrich Fruchavf)皆以研究「孽海花」的作者为文,得博士学位。日本「清末小说研究会」会长樽本照雄寄给我他主编的「清末小说研究第二期」,几为研究我父亲之专刊。其中「曾孟朴研究目录」一项目中,列有研究父亲作品之书刊目录竟达一百五十六种之多。其中列有本国人外,美国作家一人,苏俄作家一人,日本作家三十六人。樽本为日本人,又为研究清末小说专家,或者经其号召,日本作家独多,同时亦可预料,他国之研究父亲作品未经其搜列者亦必不在少数。
              研究父亲作品,特别研究他的杰作「孽海花」既有这样广泛不断的热潮,我在这有限度的篇幅中,实困无从插笔了。但,他作品超时代最突出的一点我要在这理说一说。晚清小说家之出人头地者,鲁迅称为谴责小说派,把我父亲也列入这派名单中。但所谓谴责小说的写作功效不外揭发社会黑暗面与纠弹时政;故其能激发一般民众认清帝制下政治腐败之厌恶心理是不言可喻的。然其功效就只能以此为止,谈不到进一步掀起革命浪潮来。在这时期认认真真挥动如椽之笔,掀起革命浪潮的只有我父亲一个人。切切实实把国父中山先生领导同志团结奋斗的初期革命运动描写得丝丝入扣的,我父亲是在这时期独一无二的第一人;热情磅礴地把力争改国制为民主宪政被冤为叛逆而遭惨杀的六君子之成仁行动描写得淋漓尽致的,这时期也只有我父亲一个人;把那时期暴君慈禧西太后怎样夺权玩法、营私误国与其幸侍李莲英怎样恃宠弄权、招摇撞骗种种丑态绘声绘影地呈现出来的也只有我父亲有这胆量做;介绍颠覆俄国皇朝的虚无党(不是俄共),把他们一位女烈士如何杀身成仁的事迹描写得感人肺腑,显有鼓励同胞追踪效法之意,也只有我父亲敢这样冒险挥毫。所以我说,鲁迅把我父亲列入谴责小说派未免看错了他。他的确是一位凭历史事实反映时代全貌,肯定未来远景,目光远大,判断正确,鼓吹革命的历史小说家。在专制政府下鼓吹革命是冒著杀身的危险做的。记得当年父亲写「孽海花」稿成之後给他岳父沈公梅孙看到了,竟拍桌面斥他说他自己不要命,可知要祸延九族的,立刻把书稿锁在书桌抽屉里不让付印。事後父亲仍暗嘱母亲偷出来付印了。其抱著慷慨赴义的革命精神写这本孽海花这节小故事,就可作事实的证明了。实际,父亲取「东亚病夫」做他的笔名,就在暗示中国处境,表示他愤世嫉俗的革命情绪。试想孽海花出版後纸贵洛阳,不久就销到十五版,约计超过十万册,其影响社会,激发革命浪潮的功效,当可代表晚清小说向历史交账而无愧了。
              实际我父亲在青年时期就满怀革命情绪,对当时士大夫视为进身之阶的科举制度表示深刻的厌恶。他不忍违父命勉强入京赴殿试而写的一首古诗,命名「赴试学院放歌」,表示了他当时愤世绝俗,睥睨一切的革命情绪,我每巡回吟诵备受感动。愿录之以供治史者参考。文曰:
              「丈夫不能腰佩六固玺,死当头颅行万里,胡为碌碌记姓名,日夜埋头事文史。文章於道本末尊,况又揣取金紫。笑我今亦逐队来,未能免俗聊复尔。试官高坐吏两傍,万人屏息鹄而俟,高唱谁某应若雷,缘壁东西蠕如蚁。捉襟揎袖搜索勒,功令不许携片纸。国家重士等皤玙,重士允须重廉耻,奈何受辱皂隶手,视之直如盗贼耳!方今士习亦少衰,食齑不甘食肉鄙,辇金昏夜不避人,摇尾高门来如市。上不重士士自轻,习惯不觉忘其始。投笔忽叹戎狄骄,弃襦书生长往矣!吟哦听此万蝇声,公等虽多不如己。安得上书圣明君,取士不贵雕虫技。天寒江海蛰龙蛇,日暮深山蓄杞梓,白衣徒步登金阶,花门□(上敕下力)面惊彤矢。男儿快意动千秋,何用毛锥换貂珥;君不见苍松古柏盘屈千云霄,安能局促泥涂日与荆梖比!」
              这首诗足以证明父亲在二十岁时就抱著厌恶仕途黑暗不甘「局促泥涂」的愤慨。他这种情绪到了二十六岁在上海遇见了谭嗣同、林暾谷、唐才常、杨深秀等,当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所谓维新派,几次叙谈之後,深感遇到了抱著同样满怀革命情绪的同志,认为知己,愿同奋斗。假定,他不是因服父丧不能跟他们同行北上的话,只怕戊戌罹难的六君子会变成七君子的。但,我们应该负责研判,父亲虽在当时同情康梁的促成新政,决不会後来追随他们变了保皇党。父亲的反满反帝是可以拿「孽海花」来作证的。第一,「孽海花」的原定六十回的回目,最後末一回,定名为:「专制国终撄专制祸,自由神还放自由花」,显明要把打倒满清统治,建立民主中国为全书的结束的。第二,原版本第二回中的一节痛骂元朝蒙古人的侵略中国,读者可以明显感到作者在指桑骂槐,骂的是满洲人。第三,孽海花详述国父领导先烈的革命行动之外,又复描写俄国虚无党的革命事实,题作鼓吹革命之彰明号召。
              研介父亲的文学生活,当然应该介绍他未完成的最後杰作「鲁男子」。他写「鲁男子」是想模仿法国大文学家左拉(Emile  Zola)以法国第二帝国时代一家望族叫罗拱马卡(Rougon Macquart)为他故事背景,写成一系列二十部小说的架构做榜样,以他自己一生的生活变迁作背景,写成「恋」、「婚」、「乐」、「议」、「宦」、「战」,六部一系列的小说。左拉那一系列的小说,是以「罗拱马卡」家族历代人物做故事的背景来表现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的社会变迁与政治演化,父亲的「鲁男子」却想拿自己一生经验做背景来表现从清末同光时代起到国民革命统一中国为止,这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与政治演化。这样伟大理想架构的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也可能绝後的钜著。可惜他为病魔困扰,写完了第一部「恋」想继续写第二部「婚」,一再努力,卒难有成;於是他老泪纵横地向我掷笔长叹道:「古人说江郎才尽,我不信,现在自己真经验到了!」假定他有能力写完全系列六部的话,我可预告,前两部「恋」与「婚」以他自己作故事中心,反映清末时代青年为宗法控制受种种压迫而奋斗挣扎的社会型态。第三部「乐」是故事中心人物混进社会之後,作者计画借他广交的机缘反映那时候推翻帝制创建民国这一个大时代由酝酿而至成熟的过程。因为那时候这些活动都以妓院为掩护进行谈判与接洽,故书名「乐」。此後「议」、「宦」、「战」三部是分段描写鲁男子进入民国时代做议员、做官员,为故事中心,描写他如何领导江苏省地方势力的团结与历任掌握江苏政权的军阀明争暗斗波涛起伏的经过,以江苏为示范重心辐射到全国,反映民初时代军阀混战,自相残杀,同趋毁灭,而以国民革命军义师凯胜做这五部小说的最後高潮。
              以上是父亲著手写鲁男子以前详加考虑的写作计画。这计画他在十七年著手写鲁男子「恋」以前早就开始,并且在空闲的时候经常跟我反覆讨论研究,因此我是耳熟能详,可以在这里做一个忠实的介绍,并惋惜此空前钜著之未能完成对中国文坛是怎样重大的损失。
              「鲁男子」倘能全系列六部都写成就是父亲的一部自传,这系列的後四部更反映了他的政治生活。倘能写成,其多采多姿的内容,不知要引发多少读者的共鸣。因为,他的政治生活,跟他写的小说一样,活像一首浪漫史诗,充满著除旧布新革命情绪,感情激起的波涛。他爱他的国家,因此在清末时期的政治生活中,随时随地作激昂慷慨挺身报国的冒险奋斗。到了民初时期,他的政治生活范围限制在江苏省内,因此他的活动变成了一首保乡卫土跟军阀明争暗斗的史诗。愿在下面作简单扼要的介绍。
              清末时期,父亲在上海创办小说林书店,同时也参加中国前期的民众运动。这时候清室统治更见贪污误国,民间团体纷纷成立,改专制为立宪的呼声普遍全国。在江浙一带有预备立宪公会的活动,父亲就是这个团体的中坚分子。後来清廷正因兴建沪杭甬铁路进行向英国借款,父亲领导这个团体通电反对,登高一呼,全国响应。於是在上海味莼园开会,拟招集民股以拒外资。那时候,父亲与马相伯、雷奋等的演说,激昂慷慨,轰动一时。就在这时候捕杀革命烈女秋瑾的浙江巡抚张曾敭,因案犯浙民之怒,群起积极进行驱张运动。清政府无奈,下谕把张曾敭调任江苏巡抚。父亲领导团结上海一班同志高呼:「浙江人民拒绝的巡抚调到江苏来,难道江苏是藏垢纳污的垃圾箱吗!」联名请清廷收回成命。风潮逐渐扩大,清廷为之侧目,曾密电逮捕父亲等三人。父亲等不为所动,清廷屈服,把张曾敭调抚陕西,风潮才平息下来。
              到了民初,父亲当选为江苏省省议员後,深切看到军阀扩张势力摧残乡里的危险。因此,下了一个结论,以为要保障江苏免受军阀的鱼肉,必先建立江苏人自己的政治组织,而政治组织的基础必自掌握到几个财政机构入手。江苏省的一大财源是沿著长江边上长出来的新生地,沙田,是取之不尽的江苏官产。管理沙田在常熟是曾家所享传统的特权;因此,父亲跟他的挚友黄君谦等对这财源应如何开发如何运用以及如何管理都有一套特殊的心得。因此,父亲在民二年北上出席全国各省财政会议的时候,向财政部建议整理江苏沙田与整理江苏官产两大计画。於是财政部任命陶湘为江苏沙田局总办,父亲为江苏沙田局会办兼清理江苏官产事宜。事实上陶湘办理沙田是门外汉,一切仍由父亲主持。後沙田局易长,仍无成就,卒改组由父亲以江苏官产处处长兼办沙田事宜,从此父亲掌握到江苏财政的一大财源,为他在江苏政治活动的基础。
              父亲掌握到江苏官产管理权有意义的第一手就爆发了革命火花。那时候袁世凯正在兴高采烈准备登极做皇帝,遇上蔡松坡云南发难各省响应反袁的当口,庄蕴宽、钮永建、冷御秋等父亲旧友群集上海,谋发动江苏方面的反袁活动。他们与江苏各处军队都有了接洽,只憾无金钱接济,深感发动困难。这时候父亲刚在上海处分上海旧县署基地事宜。钮永建深夜驱车迎父亲,同赴一秘密会所,参加一个军事会议,讨论讨袁密策,陈其美等革命领袖都在座,父亲慨然以筹款之责担任起来。第二日,他囊括其私蓄尽以充军实,不数日长江江阴发生兵变,江苏督军冯国璋乘风转舵,表示了反袁态度,决定了袁世凯失败的命运。
              此後父亲虽做著江苏官产处处长,实际他在幕後掌握了江苏政治活动的中心。这时候国内军阀斗争,江苏始终没有卷入这斗争的漩涡里,江苏督军换了好几个,跟著省长以及整个省政府组织换了好几次,惟独父亲能保持他官产处处长不受动摇,事实证明父亲在江苏人士团结拥护中削弱了军阔气焰有以致之。那时候,军阀专横,各省省议会大半成了军阀的御用机构,惟独江苏仍能始终保持其尊严,不受军阀的利用,实在是父亲团结同志努力奋斗的成效。
              这成效维持到民十年江苏省议会改选议长时发展到斗争白热化的高峰。时江苏督军齐燮元勾通南通钜绅张謇为其子张孝若争此议长席;目的欲在新省议会中通过两人洽分有利的美国导准借款。张謇是一个富绅,有的是钱,实行以钜价买票的贿选。父亲闻之,怒认此风不可长,拟约集议会同志密商对策。不料受贿选影响,应召而至的议员只有朱德轩、陈颖孙等十几个人。父亲等处在这样不利的形势下,虽只剩十几个人,仍要奋斗到底。最先决策,先由朱德轩、陈颖孙等在预备会中轮流登台演说,延宕预备会时间不让有正式开会投票的机会。在这延宕一两日中,一方面促请苏州绅士张仲仁竞选议长,另方面广作宣传,揭破贿选黑幕。於是,群情愤激,尤其是青年学生们,结队奔到议场以及通到议场的十字路口,跪请议员们摸摸良心不要投贿选票。如此风潮越搅越大,竟有议会职员自杀尸谏,群众竟把这死尸陈列在会场门口,大字标语劝请议员改过。父亲曾托友人转劝张孝若,得罢手时且罢手,不料他断然答复道:「张孝若不作第二人想!」事情就这样僵持了好几天,卒由中间人出面调停,另找一位不相干的人当选议长,表面上对峙僵持的二张都退让息争,实际说,是我父亲打击军阀的一大胜利!
              父亲对江苏的贡献第二次表现在民十三年齐燮元因直系失败被免职而不愿交卸,卢永祥投靠张作霖受命为苏皖宣抚使要来接印而无法入门的僵持局势中。父亲设法托人游说当时执政的段褀瑞,解决这个僵持局面的唯一好办法是让当时任江苏省长的韩国钧兼任了督军职务不是一了百了了吗?段执政接受这建议就令韩国钧兼任了督军,齐燮元果然乖乖地把印交了出来。韩国钧兼任督军之後,父亲即在这万军云集,四面楚歌的危局中,毅然出任财政厅长来帮助他。两人合作的主要目标,想借这机会,扩大省防军,以冷御秋为主干,培植江苏省的自卫力量,同时,控制财源,减少军阀扩张势力的机会。江苏去了一个齐燮元,来了一个张宗昌。父亲一方面要对付张氏,一方面主要的在培植省军,困苦艰难,实难罄述。後来张宗昌退驻徐州,卢永祥督苏正式发表,父亲随韩国钧同时去职。父亲任财政厅长虽只四个月,朝夕在各方面催迫饷糈中过生活,然仍能达到扩大省防军的目的,并指定屠宰税等收入为教育经费专款,特设教育经费管理处管理之,任何军政长官不得动用。
              父亲第三次对江苏的贡献是在民十四年孙传芳督苏的时候。孙氏督苏很想修明政治来买服人心。他慕陈陶遗和我父亲之名,特派专使分头迎二公到南京,请教治苏方策。父亲跟孙氏初无一面缘,因於出发之前召集同志共商出处。商议结果,大家以为苏省自卫防线,经奉军蹂躏已毁灭无余;武力解除之後对付军阀的手腕,只能利用他好名的心理,跟他在遂行贤明政治的条件下,重奠保卫江苏的基础。於是父亲跟陈陶遗同赴南京,与孙传芳作开诚布公的谈判。孙氏坦白表示,愿以全力维护省政的独立,不论用人行政,他愿督同所部绝对遵守不加干涉的诺言。於是陈陶遗为江苏省长,父亲为江苏政务厅长的命令先後发表。父亲任政务厅长职先後不到两年,可是在军阀控制下努力作复兴江苏的工作却也有不少收获。直到最後,国民革命军北伐,孙传芳入赣督师,因军费浩繁,要求省署加徵亩捐二角以应急,陈陶遗与父亲力持不可,要求孙氏遵守不干涉诺言。孙氏势促力穷,不顾利害,强迫实行,於是陈陶遗挂冠而去,父亲也称病请辞了。
              父亲五十四岁退休之後,即脱离政治生活,再开书店,从事文艺活动,直到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一病不起,卒於常熟故居「虚廓园」中。易篑之时,父亲握著我的手道:「我完了!」实际,从那时起,我的的确确感到他绝对没有完。他的成就,他的贡献,给中国文坛开创一个新时代,他的影响正在开始,他的精神是要照耀万世,永垂不朽的!
              我有这样一位父亲,使我在思想上从小就深受感应而决定了指标:确认我们永远应该保持著不满现实,发愤革新的革命精神来推动生活。
              综合上述三柄凿子塑成我之为我如下的人格型态:我要做读书人,决不做躲在象牙塔里啃死书,变成一只两脚书柜的无用读书人;同时,应该跳进社会里,抱著不满现实,发愤革新的精神,来做一个领导群伦,服务社会的有用读书人。我的人格就这样定下型来了。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二章 教育三部曲

                第一节 家教

                先父孟朴公的革命素养我前面已经有了简略的介绍。他眼看著跟他一样充满著匡时救国伟大抱负的青年,一个个杀身成仁做了刀头之鬼,而老迈昏庸的慈禧老婆子带了头领了一群什么都不懂只知弄权搜刮的贪官污吏做著集体祸国的勾当,安得不义愤填膺,要找机会奋身救国呢!
                附表「曾氏父子事业学业对照表」就想表示孟朴公在这样国事蜩螗环境刺激下,一方面怎样求自己这番爱国义愤的发展,一方面怎样以这番义愤反应而成他灌溉我这幼苗的热情肥料。
                我们试按图索骥来了解父亲培育我的影响。我三岁到四岁开始有些懂人事的期间,刚遇到戊戌政变酝酿而成惨剧的那个阶段。父亲奔走京沪之间,力求开辟自己救国新路失败,家居突遭父丧,十分懊恼心情之下在沪幸遇谭嗣同等,欣喜这一番找到了同志,要好好力求发展,那知道会有这出人意外的惨劫。於是就把这一股无处发泄的热情反应到教育我这第一个心爱的儿子身上来了。他对我的教育方法是,三岁起请了一位青年教师识方块字,以「尔雅」的注解为识字的基本,都是他老人家自己选撰的。到了五岁,不读什么千字文、百家姓,就选读那时流传的维新派的作品,除康梁之外「时务报」、「强学报」、「湘学新报」、「新知报」等刊物都是选读的来源。从我五岁到七岁这两年国家大事又遇到庚子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都出奔逃难,以後签订辛丑和约谢罪惩凶赔款、驻军、削平大沽炮台禁止仇外这些丧权辱国的条件,父亲在我六岁时又染胃病家居,到我八岁春初才病愈,故此两年病中受国事日非之刺激,除亲自以维新派文章教我外,更每日看报引时事为谈话资料,不断以新资讯新思想来教导我这天真待凿的儿子。那时候,受他老人家这样薰陶的,除了我之外,还有我的季肃小姑母,比我只长四岁,可以说是我的大姊姊。我二人经常是父亲病榻旁边的热心听众,他老人家记忆力强,辨解力精而细,滔滔滚滚讲上两三个小时,兴致还十分浓厚,我听了,真会跟著他笑,跟著他哭。这两年再加上过去四年一共六年父亲的薰陶,真打定了我一世做人整个人格的型态,此後我虽进了学校,父亲病愈到上海办小说林书店外又从事社会活动,反对清廷铁路借款以及反对清廷将杀革命烈女秋瑾的浙抚张曾敫为江苏巡抚等等爱国运动。那时候,我在学校里听到大家读到他的名字,返家後又亲自听到他自己口述一天来活动的经过的感想,在我这小小幼稚的心灵中,真把他看做历史上令人钦仰的英豪,我以後做人要学习仿效的典型。从我九岁起一直到我十四岁他老人家因小说林停业而返常这六个年头,他身教的影响我更甚於过去六年的言教。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二节 小学

                  我父亲对国故学业有高深的造就,在他十四五岁时,就名闻乡里,大家推他做一时才俊,但,他对我的培育认为培养爱国思想为当务之急,直到我迁沪选学校至高小阶段,他才注意到我国故学业的落後,才注意找到了沪仲王涵之办的三育小学,让我得倒过头来从头再补我的国故学业的进修。
                  在一时风尚,上海教育界都偏向於注重西方课程的潮流中只有三育小学是惟一注重国故学业培养的学校。它所聘的老师都是一时名宿,可惜隔时太久,我已不能一一忆其名,但,他们所定的课程,所选的教材与所用的教授方法,我仍历历如在目前,可以做一段追记。
                  三育小学当然也应按照政府规定开各种课目,但对国故事业它有它特殊的开课规定。经史、国文,它规定都有特定老师分别开课。经以四书五经为课本,而先讲四书後及五经,分由四年讲毕。这真打定了我把握儒家思想最重要契机的枢纽。配合了此後蒋公的薰陶更使我对三民主义道统观念确立了不可动摇的信念。史,则从近代中国史,逐步推进而至上古,也分由四年讲,这也打定了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全貌,配合了此後蒋公的启发更使我对三民主义政统观念确立了坚定不拔的信心。因此,在打定我一生政治体念的基础上,三育小学实是我直得怀念的一个学校。同时,三育的国文,更给我写好文章一个令我怀念的一套教育方法。国文课「讲解」与「作文」由专任老师分别担任。「讲解」老师专任讲解,从「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书中有系统地,有计画地选出分别系列的文章,一篇篇讲,一篇篇要学生还讲,还要写一篇篇写读後心得的报告。「作文」老师则专任教导作文方法,最令人倾倒的是他讲的作文方法。我至今还明明白白记得他指导的要点,因为他讲的实在太重要了,使我终身得益不浅。他讲好文章有两种类型,我们都要学著写。因为,两型各有它配合某种需要的特点,你能两型都会写就可以应付任何需要,写出最适当的文章了。他说的第—种类型是东莱博议型。这本书是要写好文章的人必读的课本。它作文有一定的结构,文章一开始就耍精简地提出全文要提出的原则,然後运用「起」、「承」、「转」、「合」的方法,从「正面」、「反面」,再旁敲侧击层层如抽丝剥茧般地推论下去,最後结论又回到最先提的原则,使首尾呼应,全篇成一整体,予人以不易遗忘的影响。他说的第二种类型,是梁启超型的文章,这种文章是挟著丰富的资讯,凭著辩诘的逻辑造成一股气势,把作者的思潮像长江大河般一泻千里。东莱博议型的文章如精工制造的盆景,具备山水人物,在小中见大。梁启超型的文章,则像坐在飞机上看地下的景色,博大深广,却巨细不遗能大中见小。前者宜於写篇幅有规定的小文章,如报纸社评,甚至小方块。後者宜於写报纸专栏,杂志特约以及不限时间的演讲。但梁型文虽长,仍要讲究结构前後呼应,如没有这点就变成胡说八道的乱讲了。这套做文章的方法,我终身受益,愿留交後人作学习的榜样。教作文的老师除讲明这些方法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出题目叫学生写。我们同班的同学只有十人左右,所以每人写的文章,老师必字斟句酌的修改。十人文章都改好後,就要把十篇文章,好的坏的择要一一对全体学生批评指教。他大体注意的是「结构」、「造句」、「用字」三方面分别教导。经他这样四学年的磨练,实在使我受益终生。当然,配合著经,史方面的研究,三育小学给我国故学业的成就实在深厚,坐令我毕业後隔了两年去考圣约翰大学竟一考就考进了大学三年级。
                  三育小学毕业,王涵之校长想继续办中学,故我在三育又读了一年中学。不幸,王校长力不从心,无法办下去,只得把我们全班转学到南洋中学读中学二年级。三育是校规谨严、课程压力沉重的学校。我们在此校读,如在军队里受严格的管训,不料一进南洋,竟什么管束都没有了,像鸟出笼任意飞翔,前前後後过了我学生生活中最荒唐的一年。今事後追思最荒唐的行为,同学们竟以能跷课最得法者引以自豪。我每选最後排靠窗的一只位子坐,只等先生点名应了一声「到」之後,就乘隙跳窗溜之大吉。但这荒唐年中仍有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可记。
                  南洋中学校址在高昌庙与龙华寺中间,每年春季龙华寺桃花盛开变了市民赶热闹的一个中枢。记得那一年春季的某一天,我们在操场上作足球竞赛,不料一人一脚把足球踢出了校篱之外。刚巧那时候,上海道某大人的太太携同眷属坐了一辆敞篷马车游龙华,车过我们校篱外,这只球奇巧不巧,端端正正落在它们的车里。我们绕道奔出校门,挡住这辆车,要还这只球,不料坐在马夫前座上的一位副官,摆足威风,大声叱咤,不理我们的要求,叫马夫快马加鞭,冲出我们的阵线直向龙华驶去。我看了这种情形,幼时受父亲薰陶的革命情绪,不期然的沸腾起来。立即找到几位同样愤慨的同学一方面分头召集全校的同学,一方面计画,立派同学赶到龙华寺寻到这辆车以分站递报的方式,向校方同学报告,此车的行程。等到此车到校门时,全校同学好几百人把这辆车包围起来,我们不独要回了那只球,并扣留了那个作威作福的副官才放行这辆车。扣留的副官捆绑在饭厅里,後经校长知道了,亲自释绑并送还上海道署道歉了事。这是我在荒唐年中做了稍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在南洋中学读了一年,革命军起,高昌庙变成战场,我才放弃南洋,转学到圣约翰大学去。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三节 大学

                    我是在民国元年考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民国七年毕业离校的。这六个年度,又分成两年中学,四年大学,因为我是录取在「备馆二班」就读的。什么叫「备馆二班」,需要有个详细说明。那时候的约大(圣约翰大学简称,以下同)大学部称为正馆,分高、上、中、初四级,实即四个年级,中学部称为备馆,分成头、二、三、四班。「备馆二班」,实即中学三年级也。我考进约大,更得一特殊待遇,使我占尽了便宜,却也是约大的一个严重缺点。我名义上虽说考取插班备馆二班,实际这只指英文说的。约大有一个特殊组织法,「国文」「英文」分开来独立分级,我虽英文分在「备馆二班」,「国文」竟得分在「正馆上级」即大学三年级。这是三育小学培育我的实效,使我小学毕业後的第三年就成了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致令我在约大读了两年之後,英文刚升入大学,而中文已大学毕业了。实际约大之所谓英文系统包括了整个大学文、理、医(那时约大就分此三院)三院应列的全部科目,因其全用英文教的,故硬把它划成英文系统,以别於用国文教的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地等中文课目。这显明是约大不注重国故学业的一大缺点,可是我因此占尽了便宜,因为约大虽轻视国故,可是分配时间,上午国文,下午英文,却平分天下,并无轩轾。因此我读了国文两年,大学毕业之後,其余四年真正大学学年,我只下午半天有课,整个上午的时间都是我可以自己支配的自修时间。
                    约大之不重视中国国故学业,固然是它无法否认的一大缺点,可是它全部英文课程都由慎重敦请的专家学者认真以英语讲解,督导,就我本人言,不啻未出国而进了外国大学,充实了我配合时代要求应具的智慧基础。我进的是文学院,可是所读的课目,并不专限於文学,凡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甚至天文、地理、化学,物理一般常识所需的课程,无不一一开列。所请教授皆为一时之选,此中使我记忆犹新的例如教经济学的瑞默教授(Prof.C.F.Remer)、教社会学的顾贝教授(Prof.F.C.Cooper)皆为美国当时最著名之学者。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历史的麦克奈教授(Prof.H.F.MacNair),他开的是最敏感的「中国近代国际关系史」课目,竟能把西方各国侵略中国的现实史料作他最切实、最合理的客观评估。当然,刻在我心版上记亿最深的还是校长卜舫济自己开的哲学课,他列述西洋哲学派别之後竟也讲到东方中国与印度的思想体系。我在作研究报告时,以「孔子思想研究」为题作文请指正,竟蒙批语奖饰。总之,约大文学院的教育方针以造就通才为其目的,故在该校毕业就业者,皆能本其所学基础,各就本能在不同事业途径中,分别各展长才而得显著成就。对我中国半世纪来建国人才之造就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我本人言,虽不敢攀列入事业有怎样成就的行列中,可是约大在智慧方面充实了我配合时代要求的修养,总是我必须感谢它给我的一份赐予。
                    约大给我的赐予,除在智慧方面外,更在行为方面也充实了我的修养。这要把约大教育制度的四个特殊优点一一从头检讨来加以说明的。
                    约大学制的四个优点中的第一个是全部同学一律住校,没有一个走读生。大学生下午四时下课可以离校,但六时前必须归校。到了六时,门口拉上铁门,学生逾时返校,签名待传记过,门禁森严,无可幸免的。中学生则一星期七天全部留校,星期日亦必须持家长请假信始可回家,当天仍必返校。
                    这一个制度最大的收获,使全体同学习惯了有意义的团体生活,七八百位青年关在花木扶疏、绿草如茵、美丽如画的校园里,经过有经验老师的引导,自然会兴趣盎然,展开了各种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动。就拿我本人做例子来说吧,我的演说技能就在这个环境中训练出来的。那时我们班际有演说竞赛,班际更有辩论竞赛。一系列用国语,一系列用英国话。大中学一共八班,打在一起,用淘汰制互见高下,有时候,高年级的竟败在低年级的手里,胜利者的雀跃欢呼无异民间的挂灯结彩。我在备馆头班的那年就参加本班国语辩论组,由潘公展、陶祖椿与我组成与全校八班竞赛,竟连败大学四班,得了冠军。文的之外,还有武的,武的主要是足球比赛。约大的足球,那时候是响叮当的。长江流域八大学足球比赛淘汰下来,最後总是只剩南洋大学与圣约翰大学两雄争最後锦标。每一年的两校足球锦标赛,不独两校同学倾巢而出,并且还轰动了上海全市,好几万人赶来看这一场精采的厮杀。约大每年产生的全校代表队是由全校各班在本年中比赛淘汰产生出来的,因此,班际足球比赛,在班的单位说,也是一件轰动全班的大事。小子不才,居然也做过队长,打过中锋,不幸打了几仗,就给淘汰,只好参加摇旗呐喊的啦啦队了。
                    这些文武双线的比赛之外,我们的活动还有许多偏向艺术的玩意儿,例如歌唱队、西乐合奏、中乐合奏以及戏剧表演。我实际上每项多是外行,可是每样都参加;偶然也会露一些头角。最不行的是真要有本钱的歌唱。我竟大胆向学校教堂的唱诗班报名。指挥者以为我是能手,立刻让我参加合唱队。不料一开口就跟大家歌声离了谱,指挥者不得不叫停,把我拉出来,挥手「拜拜」!歌唱不行,我会搞乐器。中乐吹笛子的确够资格,参加过校内耶诞演奏会。最令我至今想起还汗颜的!西乐我学了梵哑铃不到两个月,竟敢在上海最高级的奥林匹克戏院里跟一个同学合奏一曲二重奏,居然也博得不少掌声。艺术部门我最成功的表现是戏剧。有一次耶诞节,最後一个节目是我自编自导拉了一个同学两人合演的一出短喜剧。我们扮演一对夫妻,他做夫、我做妻,讽刺男女青年迷恋虚荣。演得校长卜舫济拍手拍脚笑不可抑。我很高兴初试牛刀得此效果。
                    以上这些活动,不是我个人的特别表演,而是不准出校门关在校园里所有同学的共同生活态度。因此,我想,辅导不良少年端正他们的生活规范,约大的模式或者可以在今世生一点示范作用吧!
                    约大学制的第二个优点,是它规定学生生活的阶级制。班次升高,生活环境也跟著升高,使上级者享受收获,下级者仰慕成功,发生鼓励奋发的作用。最令大家注意的是宿舍的阶级制。中学生的宿舍是在所谓「综合大厦」(Main Hall)进门对面楼上的一间大统间里。这间大统间,用高不及顶的木板隔成两排小间,中间留著一条走道,每一小间排著八只床,大家就这样挤著过夜的。中学毕业,宿舍就搬到隔壁的思颜堂(Yen Hall)。思颜堂楼上是大礼堂,那时候我们叫它「众集所」(Assembly Hall),楼下就是大学一年级生的宿舍。这宿舍可就与中学宿舍大不相同了,不独房间宽敞,设备齐全,并且四人一间,减少了许多嘈杂。但大学一年,究竟还只是品尝大学生活的「新鲜人」(freshman),所以住宿舍也只能浅尝即止。直到升到二年级,他才搬进了思孟堂(Mann Hall)的底层,享受到两人一间房的真正大学生生活。思孟堂是三层楼的大厦,学生住宿就跟著一年升一层,直到毕业那一年,住在顶层,你可以拉好友同住一间或喜静独住一间,任你选择。每每到了耶诞节,大家起哄,竞相装饰房间,邀友观赏,以为比赛。我记得清楚,同班中有位瑞纶丝厂的小老板吴申伯,住在顶层竟从家里搬许多家具来布置他的房间。这当然是不足为训的太过分的行为,然仍可举例说明这阶级制给学生们养成的心理反映。
                    这种反映,刺激最深的还是大学生与中学生生活的差距。最显著的是大学生下课可以出大门,中学生只好站在门口看他们的背影。因此造成大学生可以代中学生购买零食施恩者的特殊身分,为了争取大学生肯接受这种请求的青睐,中学生不惜笑脸相迎,矮去了半截。另外大学生可以傲视中学生的特权是大学生可以抽烟斗,中学生任何烟不能抽。这是约大的一套怪制度。我至今不懂为什么有这规定,或者抽烟斗表示绅士风度值得鼓励,但其有害健康与香烟一样厉害,为什么烟斗可抽,香烟不准抽。我虽对这规定的原则茫然,可是我的烟瘾却由此鼓励而养成的,因为口衔烟斗大踏步在中学生羡慕崇拜的眼光中走出校门,是约大给我做大学生者的特殊享受,我怎肯放弃,於是我才抽上了瘾!
                    约大学生生活阶级制,的确有它的好处,因为它鼓励学生,你要得大众钦羡的享受,大众敬仰的荣誉,一切要靠你自己努力,用功读书,一级一级升上去自可赢得这公平合理的身份与地位。
                    再说「约大学制」第三个优点,是它的军训制。我们中国大学办军事训练,约大在民国元年就办起,可说是全国最早的第一家。它办军训,不是马马虎虎办,而是按照西方军队组织正正式式办的。它把全校学生分成ABCD四个companies,大概这就是中国的所谓「连」吧,全校大概八百人,故每「连」分到二百人左右,连长称为captain,连长以下有第一第二两个副连长(first andsecond lieutenants)。全连分成两个columns,大概是中国的「排」。排有排长名sergeant。「排」下分八人一队的squad,大概是中国的「班」。每班有班长,名corporal,「班」内的小兵、也有前排与後排之分。全校四个「连」结合成一个battalion,大概是中国的一个「营」。营长为major,那就是全校的总司令了。总司令经常召集各连连长开军事会议,讨论各种操练的方式与人事的升降赏罚等种种问题。军事会议有所决议,学校当局一定照办,营长手下还有中学生担任的十几个值日官,名谓orderlies,听他指挥作各种传达命令以及其他有关军情的事务。
                    这些各级军官都是学生担任的。一个新生刚入伍,就有指定的军官负责训练他。训练成熟後,最先参加操练只能排在一班的後行,必要等班长赏识他,才有提升到前排的机会。如此类推,每一个兵必定要有特殊表现,才可由主管长官推荐做军官,由班长而排长而副连长而连长。至於如何可升到全校总司令的营长,可得要校长提请校务会议去决定的了。但有一点要注意,升任军官,多半要靠年资,换言之,必在校多年,一年一年等候著才熬得出头的。因此,高级军官就非高年级同学担任不可了。这也是「约大」制造阶级观念又一个重要因素。就本人讲,我熬了五、六年,最後只熬到了一个副连长,官运并不怎样亨通吧。
                    但,做了副连长也是够威风的了,不但这个职位使我有参加军事会议,对那些小兵小将有处理他们升降赏罚之权,同时出操时那一身打扮也是够傲视群伦了。我们的军服是上好呢料定做的,做了副连长腰间就得围一条很宽的皮带,皮带左侧挂上一把皮壳银边的指挥刀。胸前由肩搭到右腰横侧披著一条红色的大绶。最使你引人注目的是军帽前额上面矗立的一根彩色羽毛帚。的确当年顶著这根羽毛帚顿然感到威风十足!这身打扮是连长与副连长的特别装束,做了总司令的营长倒反而没有帽顶的羽毛帚和胸前的大绶,只保留了一把指挥刀了。讲到指挥刀,实际只在每星期六,四连走在一起大会操时,各连连长向营长报告本连参加人数和营长接受报告,彼此拔刀出鞘互行敬礼时候才用得到,可是,平时挂在腰间,虽不用也显得十分威武。
                    最後说到约大学制的第四个优点是它在大学三年级起试办「自尊制」(Honour System)的成功。约大为了鼓励大学高年级生学业将近成就的自尊心起见,决定试办自大学三年级起各系学生每学期中的大小考试—律不由老师监考。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考题就走,到了考终时刻再回课堂来收取考卷,表示校方信任同学学业到了这样高年级必有自尊心,足以自制自律了。最初,校方还只想冒险试办,不料试办竟见成效,就成了规定的制度。
                    就我个人的经验说,这制度在我们本班中的确立也经过一番风浪的。最先得到校方通知後,我们就开会讨论,校方这样信任我们,我们要确保无人监考真不出问题,应该有一套自治的办法。因此,决定了「检举」、「公议」、「公决」的一套自我管理的简单办法以为共同遵守的准则。
                    这准则决定之後不久果然就出问题了。第一学期结束时考法文,就有人检举某同学经常缺课应取消其应考资格。班长检查点名簿被检举人在法文班中,的确缺课甚多。立即开会检讨,被检举人称其法文造就甚深,不需上课考试必可及格。众议,既登记上法文课必须上课始可应考,决议不准该生应本学期大考,俟其下学期补足上课钟点始得应考。这被检举人就乖乖地照办了。
                    第二次问题竟出在我自己身上。记得那是在一次小考天文学的考试时,挚友冒景玮看到了题目不经意地说:「这题目好难噢!」我在隔座,自鸣得意地抢著说:「这种题目再容易也没有了!」我说话,喜欢跟著做手势,当时也不免伸臂曲指了一番。考毕,我已走出了课堂,不料走不多远一位同学奔过来叫我,快回课堂,大家要开检讨会。我跟著回课堂,不料检讨的对象竟就是我。检举我的同学,就是来台後做过国防部长的俞大维兄。他说,我举手做手势答复冒景玮是暗送考题资料的讯号,显然在当众作弊。班长徐世钧做检讨会主席,要我辩白。我当然说,讲话喜欢做手势是我的习惯,大家知道的。假定,这手势有带资讯的嫌疑,请拿冒文与我手势作比较,能不能找出我所送的资讯是那些。於是,正反两方面各持理由,经过一番热烈辩论之後,投票结果保持了我清白之身。可是,结束辩论时,我对俞同学心里想什么能坦白说出来这一番耿介不屈的忠贞之气还是表示十分钦佩的。
                    综合检讨约大学制的上述四优点是我国各大学迄今尚望尘莫及的好制度。这套制度培养我一生读了书不自闭在象牙塔里而肯投身到社会中做一个能自律自制肯守纪律而勇往奋斗的人。
                    约大同时充实了我知识与行为两方面必要的修养,假令我今生事业稍有成就的话,不能不说大部分是约大培养的赐予,而这赐予的实际促成者,我更应由衷感谢约大的创办人兼校长的卜舫济博土。
                    卜舫济博士挟了基督教圣公会的博爱精神到中国来,准备贡献他的一生从事创建一座中国人的理想大学。因此他代表圣公会到处奔走游说,把一座小小中学扩大而成中国第一流的大学。为了要达成这个理想目标,他研究中国语文,不独读得懂中国文言文,还能说一口很流利的上海土话。同时,表示他爱中国想真做一个中国人,竟娶了一位中国太太,过著中国人的家庭生活。
                    根据上述检讨,除了他到底对中国文化还有隔阂,没有找到一位可以帮助他办好约大国学部分的好帮手之外,他创导约大,作育英才对我国家的贡献,实足令人敬佩。约略忆计约大造就的人才,就在大陆时期言,高跻阁揆者有颜惠庆与顾维钧,财政界有部长宋子文,外交界出人头地者有施肇基与刁敏谦,工商界有刘鸿生与吴清泰,教育界有周诒春与严鹤龄,其他领导各行各业者当以千计。来台之後,总统严家淦,行政院长俞鸿钧,国防部长俞大维皆为约大毕业生,其他在社会上活跃的约大同学数以百计,很受时人的瞩目。凡此卓越诸公,皆为创建民国之柱石,亦皆为卜舫济博士一手栽培的弟子。
                    卜老校长办事认真,其负责精神实非普通人所能企受。我们可以说,他是把现在大学里校长、教务长、训导长三长分掌的职责集中在自己一个人的肩上一肩挑了起来。他主持校务会议筹划坐镇全盘校务之外,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业与品格仍能事事躬亲指点督导。最令人不可想像的是每晚当全校师生都入睡的午夜十一二时,他必亲自巡阅每一间宿舍,看看大家是否安眠。长年如一日。每天清晨上课前,他必召集全体学生在聚集所听他的训话。每一学生记了过,他必叫到办公室,亲自训导,促其改正。学生们称此为「吃大餐」,实具敬畏之意。
                    卜老校长办学这样认真,可惜他处在圣公会的要求与我政府规定不能吻合的歧缝中左右为难。圣公会办学要宣扬教义,故力主研读「圣经」为约大必列的课目,而我政府规定任何大学不得以宗教列入课目中,致令约大虽有此辉煌成绩,始终不能得教育部的登记而成我政府认可之学府。因此,不了解卜校长这种处境困难实情的人,竟误认他老人家性情傲慢,看不起中国人。
                    这种误会不幸在民国十四年五卅惨案事件中爆发而引起学生对卜老校长的集体反抗,造成约大停办了两年的惨变。五卅惨案,是日本纱厂枪杀了一个中国工人,激发全上海工潮、学潮,而公共租界的英国巡捕又枪杀了游-行的学生扩大了全上海群众的反抗。那时候,约大同学当然受此刺激,蠢蠢欲动,在聚集所大会堂里开全体大会,整备全校停课参加游-行。卜校长一听到报告,立刻赶到聚集所,登台以英语高呼No Meeting!学生们不服,大家散出去,有人奔到旗杆下拉起了国旗,想号召同学继续在空地上开会。不料惹怒了卜校长,他竟赶到旗杆下把国旗拉了下来。於是就有偏激分子高呼校长侮辱了我们的国旗,一时群情愤激竟造成了全体同学集体离校的大风潮。同学们离校之後,得沪绅张寿镛等的支持,竟得另组光华大学,继续弦歌,而约大不得不因此停办了两年。两年之後,卒因圣公会悔改前非,同意不开宗教课目,另请约大毕业同学沈嗣良为校长,才得正式以教育部登记的大学招生复校。可惜那时候,卜老校长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事後检讨,他老先生那时候阻止游-行,绝无偏袒外人轻视中国人的心理,而是他治学精神热诚的表露。他一贯以为学生在求学时期既无资格也无能力去干预政治。做学生只应全心全力求学问;倘然热心问政,求学有成之後再去问。学问未成,急著要问,只会惹祸,不能有贡献。他这番理论的确是教育家应取的态度,不幸当时未得约大同学的共谅。我们今日追忆他老人家,仍应确认他是一位热爱中国,愿贡献其一生为中国人办一座最理想大学的教育家。我们再检讨约大教育对我建国人才培育之成就,仍应感佩池老人家已经达成了他的心愿而成为中国伟大教育家之一。就我个人讲,假定我一生事业还有些成就的话,也得感谢他老人家给我薰陶的赐予!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三章 婚姻生活

                      第一节 燕尔新婚

                      我在上一章结束了我在圣约翰大学的生活,今天回想,我的约大生活竟有两件大事没有提到,非补述一番不可。所谓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几几乎送命的一场大病的险事,第二件是完成终身大事讨到一个老婆的喜事。这都是在我大学毕业前发生的,因此有补述的必要。
                      先说一场大病的险事,那是发生在我十九岁的秋季,害的是伤寒症。起病大概在六、七月间。当时我二弟耀仲是上海著名德医开的同济大学就要毕业的高级生,经他邀请了好几位德国老师,都是一流名医师会诊,这场重症已有转机,已到全身出汗快近退烧的时候。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的嵇洛如新姑丈,就是我季肃小姑母新嫁的丈夫,突然光临,闯了几乎送掉我小命的一场大祸。这位嵇姑丈是常熟第一位出洋回国的留学生。那时候留学生回国都是一跃而成超人的新贵。他们不独都成了「洋翰林」,并且都实任做了官。因此,这位嵇姑丈,口唱洋歌,手持史底克,西装革履(那时候穿西装的很少),高视阔步,人见人敬。我们青少年更视为值得膜拜的偶像。这一天他来看我的病,当然我虽在高烧中也要连声表示欢迎。不料他一进我病房不说话,只管掀起了鼻子到处闻;闻了半天,突然高呼:「这样恶浊的空气,不生病也要病了!」不等旁人解释,他竟亲自把合房的窗户一一打开。那时候耀仲弟刚不在家,家人听此新贵这样说,竟没有人敢反对他。他就这样坐在我床前眼我长谈起来。谈了个把钟点他走之後,家人赶紧关窗,可是我全身退烧的汗竟给开窗吹进来的风全吹了回去,立刻体温回升到使我人事不知。耀仲弟回来,急邀老师德国名医几位轮流急救,—连三天,毫无办法。到了第三天,高热突降,耀仲把把脉只管摇头流泪,家人撤帐化纸帛,表示备後事。突在此时,接到我父亲从南京拍来的一份急电,说,友人介绍名中医于风八住上海某街某号速往邀他来诊冶。耀仲立即雇了马车往迎,于风慎重携了大批医书来我家,辟专室请他研读开方。经数小时後,于研究结果,嘱家人立购大黄若干钱煎汤灌令病人饮之。耀仲弟闻之大骇,因为伤寒是肠胃结核病,中西医都知道,绝对不能用泻药的。可是,于风八还是坚持,耀仲弟看我病到群医束手,于既自认有把握,也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冒险试一试吧。不料我咽下大黄之後果然大泻,耀仲亲自接泻,满满一睑盆。不料一泻之後,我竟神智清明,不独脱离了险境,竟能恢复了健康。这真使我死里逃生,深佩于风八著手成春的伟大医术。下料,来年我的表弟也犯了与我同样严重的伤寒症,当然,舅家不会另请他医,就请于风八下药。不幸,这一次一服大黄竟送掉了我表弟的一条命!同样病,同样医生下了同样药,竟会一生一死得了南辕北辙的结果。是命乎,还是我有我的医缘呢!
                      这场病,起病在六七月间,病愈起床却在盖棉彼的冬天了。因此我请假了一个学期没有去上课。可是,我十九岁到二十岁那年刚是我在约大,由中学升大学的关键年。因此,我春季下学期入学,一方面跟著大家读下学期的课,一方面还要抽空补上学期的课并一一补考。我仍能一一补考及格,跟著大家考大考而随班升入了大学,没有留班,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努力成功,值得记录。
                      说到我要补述的第二件大事是讨到一个老婆的终身大事。那是在我读到大学三年级耶诞前一天完成的结婚大典。我们那时还没有享受到自由恋爱的特权,这段姻缘只凭父母之命促成的。实际上父母之命还是冠冕话,真正促成我们这段姻缘的是我的外祖母。因为,那时候内战频频,她老人家经常从苏州搬到上海来逃难。说逃难,实际是大家到上海来六亲聚会赶热闹。赶热闹最吃香的玩意儿是打麻将,我外祖母跟我新娘子的妈妈是麻将桌上不可少的老搭子。因此,在她俩老麻将闲聊的隙缝中不知不觉间竟搓成了我们两小千里姻缘的一条线。我的新娘子是三兄三姊最後一个老么,我是四个弟弟最长一个老大,因此它的大哥跟我父亲年龄极相近,我常跟它说笑话,论辈份,我该叫地一声小姑姑。
                      我跟这位小姑姑一面不相识,怎么会这样好说话,不加考虑就答应这份婚事的呢?不考虑,我那会这样麻木?这位小姑姑名叫吴馥贞,是季肃小姑母在中西女塾的同学,因此在小姑母口风中我已约略知道了些这位馥贞小姐的生活片断。但这还不是我愿接受这份亲事的主要理由。主要理由说来非常简单:那时候上海青年心目中的理想学府,男的是「梵王渡」的「圣约翰」,女的是「慕尔堂」的「中西」。两校同学站在「众望所归」的颠峰上,难免不生「惺惺相惜的爱慕之情」,因此,由恋爱而联姻竟成了两校间的一时风尚。站在「圣约翰」男生立场说,争取到一位「中西」女生做恋人,进而成为妻子是足以傲视同学的一件胜利成就。因此,父母之命下找到的馥贞,正不劳而获,配合了我这份要求。我既另无追求的对象,从季肃小姑母处又已经约略知道了些馥贞的生活片断,自然就乖乖地接受了上代给我的安排了。
                      挑新娘子的机会我没有份,不料娶新娘子的仪式我也作不了主。结果,我俩一次结婚却行了两次婚礼,使我这新郎官对新娘子啼笑皆非一见面就要道歉。所谓两次婚礼,一次在上海一家大旅馆里,一次在常熟老家。这是上两代观念不同,要求不同搅出来的结果。我是长孙,长孙娶长孙熄,就传种接代的宗族观念的估计著眼,真是非同小可的一件大事情。因此,老祖母坚持我的婚礼在常熟举行才可以开祠堂拜告祖先,尽了人伦的大道。它老人家坚守老家,不肯到上海来。但父亲那时候正做著省议员,活跃在上海南京间,交游之广,遍及政商各界。这一次娶大儿媳妇,他为了酬答各方面凑热闹的感情,一定要在上海摆开场面,绝不能缩到常熟这个偏僻城乡里去举行(那时候上海常熟间交通只有一天一夜驶程的夜轮船)。两代矛盾,「执两用中」的协调办法,竟苦了我的新娘子;先要她在上海的一家大旅馆里披白纱,掌花球扮一个「文明结婚」式的「现代新娘」;然後隔了三天,带了嫁妆,赁船拖在夜轮船後面到常熟,再戴凤冠,披霞帔,面上罩著红巾,坐了八人高抬的花轿,到我老宅里,拜天地,祭祖先,谒两代婆婆一代公公,拜见诸亲好友,用红缘牵巾送入洞房,扮演全套「旧式婚礼」中的「古典新娘」!
                      一位一点没有人生经验的小姑娘,面对嫁到陌生人家里去做媳妇这种生活大转变,多数人会感到无法适应手足失措的慌乱;再加上三天之内迁移两地,叠床架屋重复婚仪的烦扰,做新郎的我,担心新嫁娘的反应,坦白些,公然怨艾,掩藏些,低回饮泣,都不是好宽慰平息的僵局,难免要把我们燕尔新婚的欢乐气氛罩上一层阴影。再也想不到我的担心完全不需要,馥贞的反映,彷佛应付这些意外的局面她有办法,既不烦心何需怨怼?她竟是一位胸有成竹的女孩子。这个出乎意外的惊奇,使我开始认识了馥贞的了不起。
                      我们新婚的头三夜是在上海的福昌旅馆里过的,第四夜在回老家的船上过,第五夜在老家新房里过,第六夜竟硬把我塞在开沪的夜轮船中,赶回上海奔「梵王渡」应圣约翰大学的年终考试了。新娘子的确出落得绰约娉婷,人见人爱,难怪我一见倾心。我们俩在短短的五天内,虽两地奔波,困扰在许多繁文缛节之中,却已经从两个陌生人变成如胶似漆的小俩口,这就显示了馥有怎样系住我这颗心的魅力。吴家在上海是煊赫一时的望族,她的大哥吴麟书是统一纱厂兼仲记外贸号的大老板,可说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巨绅,可是馥一点没有豪门小姐的傲态。它在公开场合中,雍容华贵保持著大家闺秀的庄严仪态,可是一到我俩面对面单独相处的时候,她会顽皮得像个小孩子,聪明伶俐地唱著跳著耍出许多小圈套,使我笑折了腰,顺著她的指挥打圈子,实际是绕圈子的天真拥抱。我们每天总会在忙碌应酬中,彼此打眼色找机会,溜到洞房里或其他隐僻处享受几分钟我们这种独处的天真拥抱。可是,短短的五天,能有多少时间使我们得单独相处呢。打得火热的小俩口,就这样要「浪打鸳鸯两地分」了,我们初次尝味到人世间「怨别离」的痛苦,真是废寝忘食,坐立难安。一有空就坐下来写相思之苦,每天寄一封长信。最可怜的,这种情形并不是几天或几个月就可以勉强忍受过去的。我那时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等到毕业还有一年半。馥嫁给我,同时也嫁给了曾家老祖母做它的孙媳妇。地老人家娶到了这位孙媳妇喜欢得不得了,一定要她留在老家陪侍在身边。她老人家想不到她这一喜欢可真苦了我们小俩口了。因为,在这一年半中,馥只有借回娘家做口实,在过春节和放暑假两次到上海来,促成我俩见面的机会。就是在这两次机会中,我们真能见面的日子也不过几天,因为约大严格规定学生必住校,离校过周末必由家长写信请假。我既不能每周末请假离校,那,在馥两次回上海期间我们能有几天几晚得面诉相思之苦呢?
                      因此,我可以说,我们虽在我约大毕业一年半以前结的婚,实际,在这一年半中我们真正过的结婚生活,打总算起来,恐怕还不到一个月。因此我在民国七年毕业的时候选职业决定必选上海当地的职业。约大那时候的确是一座响叮当的大学,所以在每年暑假毕业的时候,就有许多学校以及工商企业来函要约大毕业生去当职员。因此,约大教务处每年暑假前,必揭示求职机构名单,任凭毕业生挑。我毕业时当然也照例去挑职,不料,我自限找职业必在上海,单上上海求职者只有上海青年会附属小学要请一位英文教师,我就毅然决然选应这一职。我愿以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当一位小学教员,没有别的理由,我要在上海补度我的蜜月。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二节 补度蜜月

                        度蜜月说来平常,可是真正要得到度蜜月的享受可并不那样简单,最少你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你要有「闲」,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来享受鹣鹣鲽鲽的生活之外,还要没有亲亲眷眷无为搭讪的干扰。第二你要有「钱」,虽不必怎样富裕,可不能要你再花时间精力去赚钱才能过舒适的生活。第三最重要的,你要有一个「窝」,有一个现现成成的家做你的安乐窝。真想不到,天下竟有那样的巧事,我约大毕业一出校门这三条件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都摆在我面前了。
                        第一条件「闲」,一个大学毕业生担任小学教员的课,除了上课外所有的时间都是我的,当然不必说。最巧不过的,就在这时候,父亲的小说林书店休业了,父亲带著母亲和弟弟味妹都搬回常熟老家去,只留我们夫妇俩因我的职业关系留在上海,这不是仿佛大家故意走避独留我们在上海过蜜月吗?第二条件「钱」,馥是富家女,她当然可以解囊,但,我有一僵脾气,家是我的,全部家事要凭我一肩挑,绝不愿花她一文钱。可是,小学教员的薪金能有几个钱,我这硬汉又从那里硬得起来呢。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约大的牌子帮了我的忙。我一毕业,就有四五个亲友知道我闲,就集体请我做他们的英语家庭教师,每周在指定的一家上两次课,待遇不薄。不久另外有两家中学备升大学的女生,请我做家教。这三家家教的收入比我在青年会拿的待遇高过好几倍。因此,「钱」的问题也就这样解决了。
                        最後说到「窝「,父亲带了全家回老家,我就非自己造我自己的窝不可了。同学好友吴申伯了解了我这困难就帮著我到处找房子。经他老上海地头蛇的经验,居然给我在闸北租界外的蒙石路荣森里找到一家一间厢房带後房,两间过街楼的楼面房子,很高爽宽畅,租钱却相当便宜。我就把厢房做卧室,後房住老妈子,一间过街楼做客厅,另一间做书房。所有家具,小说林书店休业留下来许多家具无处送,刚刚供给了我的需要;另外还有一辆人力车带著车夫供我使用,交通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不花几个钱竟把我这蜜月需要的安乐窝布置得像模像样!
                        布置蜜月安乐窝的三个条件我都有了把握,可是我还是坐立不安,最後一个无法打开的结还闷在我心头觉得说出来也白说,谁也无法打开的。那就是掌握我家权威的那位老祖母的反应,必然反对我们成立小家庭的计画。她爱馥,必定以为这个心爱的孙媳妇,理应留在老家朝夕盘桓膝下的侍奉她。现在我刚出道,就带著馥插翅高飞,不独违背了她的家训,并且刺伤了她的心。
                        在新房子布置妥贴後的一天饭後闲聊,我忍不住把这番心结向馥倾吐出来,不科她竟不反映我的焦急,只顾顽皮地向我笑。我问她,有什么好笑,她反问我有什么好急。就这样避重就轻,闪闪烁烁搅她那一套顽皮手法。过了一会,她忽然不见了。一直等到夜饭时间,我忽听到门外汽车煞车声,跟著门铃响了。我奔下楼,开门看,站在我面前的竟是笑逐颜开的老祖母,一开口就向我道大学毕业的喜。这一个意外可把我冲傻了,直瞪著两只眼睛说不出话来。馥在老人家身後连连给我做眼色,抢著拉我左扶右掖搀著颤巍巍的老祖母走上楼,还一间间巡视我们的新房,最後才扶著她坐定在我们客厅的沙发里。馥要我陪著老祖母聊天,自己奔到楼下厨房里,把早就烧好的四菜一汤热一热摆在一只饭盘里托上楼来,热腾腾地放在饭桌上请老祖母用饭。四碗菜中间还有一碗老祖母最喜欢吃的「烂糊肉丝」呢!大家动筷吃饭後,馥那套善体人意,八面玲珑的说说笑笑,侍奉招待得她老人家笑口常开,不断自我祝福说,能吃到孙儿孙媳妇独立生活的第一顿饭,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我真不知道馥搅了怎样一套说服技巧,竟把她老人家的观念作了这样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使我闷在心头无法打开的结,竟不解而自解了。
                        馥实在真会做人,人缘好,人见人爱。它在我老家待了一年半,全家人差不多没有一个不喜欢她。我们常熟的老家,我前面已经说过,是像红楼梦里贾府那样扩大型体的大家庭。高高在上掌握家政的老祖母,夹侍在她左右的有两位嫁而留家,和一位嫁而常返的老姑太太。它们的子女多是我家的少爷小姐。母亲在这形势下意欲承欢也无从插手,演变而成第一代婆媳对立的僵局。父亲因此离家求发展,他还不免旧习,离家太久必另觅新欢,娶了小老婆,因而又构成第二代夫妻对立的僵局。当然夹在两代对立矛盾中心的是我母亲,她的痛苦生涯是不言可喻的。但,馥以一位在母家娇养惯了的小姑娘投身到这样一个漩涡里,可真也苦了她。可是她竟能八面玲珑,广结善缘,长辈的不需劝说都喜欢她,平辈的争先抢後要结交她。定情之夕,我已佩服了她的镇定,在这番蜜月初期的表演中更加高了我对她智慧的估计。
                        在这留沪任小学教员的一年中,我们真过著蜜月的生活。我除了正式上课和赶任三处家教外,全部时间留在家里。馥只挑我不在家的时间溜回母家转一转就赶回我们的新寓来陪伴我。我俩像扭股糖儿似的搅在一起足足一年以後,我对馥才得到了最正确的认识。
                        我在这一年蜜月中得到一个夫妻相处最宝贵的启发,那就是:单就我丈夫的立场讲,维持我对妻子的爱,历久不衰的不在她容颜端丽,肢体妩媚暴露的物质性的美,而在她品格高超,智慧灵敏表演的精神性的美。物质性的美是外在的,会随著时间与空间的转移而消逝其魅力。精神性的美是内在的,会跟著时间空间的转移而益增其凝固力。馥在做新娘子的时候,娉婷绰约使我一见倾心,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在度蜜月期间,当然我仍保持著这份倾心的热爱。可是,相处久了,不知不觉间这份热爱变了质,由沸腾的性爱,经理性的认知把握到它的精神美,凝固而成我对她坚定的喜爱。
                        馥的精神美可用「温」、「良」、「贤」、「淑」四个字来说明她的四种禀赋。「温」字说明它的「脾气」是十分温柔的。她虽在豪富家庭里培养出来的一位娇小姐,可一点没有娇小姐的脾气。我们小俩口面对面独处久了,当然总免不了会意见相左吵吵闹闹的。可是,她总会了解我的立场後,让我三分。在我复杂纠纷的大家庭里,她的和善不独向不跟人争,并且经常做别人纷争的和事佬。我感觉她永远是蜷伏在我怀抱里的一只小猫。「良」字说明她的「道德」是永远凭著良心做人的。任何人有什么困难找她帮忙,她永远是一位有求必应的菩萨。人家以为她来自吴家必有钱,实际她带来的现款很有限。可是不论近亲远眷甚至老妈子丫头找她帮忙都是要多少给多少,不计利息并且向不讨债。论理,她生活在大家庭里,手头积蓄利上滚利应该日长夜大,不料她竟渐告囊空如洗了。直到抗战开始,我随政府西迁,离沪时她只能靠我留下的一两万元养家,可是亲眷们来沪避难的都找她,它竟一一留在家里,把原来四口之家的生活扩大而成十余口人的生活,由她一人负担。她竟咬紧牙关维持著像平时一样的生活水准,实际已到了山穷水尽,典质饰物在过日子,最後她到底支撑不住,病倒了。女儿晰把真相暴露给寄居的亲眷,大家才骇然先後搬离了我的家。这一幕馥自我牺牲的惨剧可提供说明她是怎样凭良心做人的了。「贤」字说明她的「智慧」帮助她尽量把自己做成最适合她身份的人。我上面已经说过我家组织的复杂如何充满著各种对立与矛盾,可是馥很有把握地在这漩涡里因应各方面;她做媳妇,做成一个翁婆都赞美的好媳妇;做孙媳妇,不独赢得了老祖母的宠爱,并且也得到几位老姑太太的亲昵。她变成了我们曾家最吃得开的人。至於对我这个丈夫,可说是体贴温存到无微不至;我烦恼,她慰藉;我灰丧,她鼓励;就靠她聪明理智的运用,激发我俩彼此体谅之情,携手合行创建家庭发展事业。她是一位贤媳贤孙媳与最了不起的贤妻子。最後说到「淑」字是说明她那种令人看了著迷却又心折的闺秀「仪态」。这是她赋予她死板板的外在美以精神的活力而成至老不衰的庄严丽质。五官位置的匀称,肢体配合的适度是一个美人必具的条件,但,具备了这些条件而不知以精神活力去运用它,只是一架摆在橱窗里展览的模特儿,算不得美人。真美人要知道怎样运用她的眉眼与口腮,腰肢与臂腿,活化其外在美而成卓越闺秀的令人爱而又敬的「仪态」。馥就具备这种「仪态」。因此她坐立咸宜,举止适度,不论在任何场合中,一举手、一投足、一启口、一层颜都会引人瞩目而生爱敬之心,至老不衰。
                        整整一年补度的蜜月生活使我确切认识了馥,真是人间难得的贤内助,帮助我能够解除了全部内顾之忧,踏进这个复杂而艰险的社会,发展我的抱负,创造我的事业。我常说:没有她决不会有今天的我,这是我出自真诚的真心话。我一生延宕到今天,一个白首鳏夫在这里追踪往事,反应心声,真令我感伤激荡涕泪滂沱,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从再讲下去了。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四章 生活起步

                          第一节 北京的挣扎

                          甜津津的一年蜜月一瞬间就过去了,我就得认认真真踏上我生活应走的路。我受我父亲从小给我的薰陶,确认踏进社会做人,每一个人都有他应该走的路,并且,这条路要他自己去找,也得要他自己去闯。我有在大家庭里做大少爷的身分,但回老家决不是我的路,是毁我终身的陷阱。我的路在社会里,为颠危的国家开创一个新局势,是我应取的方向。有了方向才能选路,可是方向的目标定得这样伟大,我又何从选我的路呢?问题在自问能力与自订目标中间的差距太大了。
                          只有加增培养我的能力才能缩短这个差距。换言之国内大学毕业还不够送我踏上我应走的路,我的生活起步先要出国进修。出洋读书,在当年是一件反常的大事。我不愿向当家的老祖母作这不会得她点头的反常请求。要出国,费用得自筹,那只有先在国内找事做,积有足够的资金,再上出国的路。
                          生活起步的算盘这样打定了,暑期前就开始向母校教务处找毕业生就业资料单来看,立刻发现长沙雅礼医学院要请一位教英文的老师。雅礼的校长颜福庆是约大的毕业同学,即与书信联系就得到一年教读的聘书。学年结束,辞去了青年会附小的职位,拆掉了在上海度蜜月的安乐窝,把馥安顿在常熟老家,下学年开始我就一个人奔到长沙,开始我自创新生活的起步。
                          在长沙雅礼医学院教英文整整一年,毫无任何进展可记。留在记忆里迄今旧事如新的只是课余之後,很多周末是在校长颜福庆家里的打扑克欢笑场合中度过的。这不独解除了我离家独处的寂寞,并且我每睹必赢,居然也积聚了不少我需要的资金,记得次年学业结束返家的行李中,带有四幅岳武穆手书擘窠大字的「满江红」词湘绣立轴四幅送给老祖母。可惜她老人家不懂这东西的珍贵,随意放置,不知丢到那里去了。
                          雅礼教英文不是我理想的职业,返家不想再回去。跟馥俩郁闷家居,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突然有一天下午,馥把常熟独产的鲜莲心和鲜栗子煮了汤给我吃。我边吃边看报,竟读到外交部筹备招考外交人员的新闻。我想,我既志在出国,假定应外交人员考试而得取,虽未必能即达进修目的,却可先取得了出国的机会。报载,外部规定考试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应考人先把自己的外文作品寄部备审核。如蒙审核通过,再进入第二步,赴京笔试。我搜旧箧得在约大读哲学课时写的「孔子思想研究」一文蒙卜舫济校长授课时批语奖饰,即抄录寄去。寄出後念以哲学文应外交官考试有些不伦不类,录取的希望十分渺茫。不料,隔了几个星期,得外部函竟初试上榜了。於是打起精神作研究入京笔试打通第二关的准备。自信约大所习英文写作与一般政治、经济等学识,以及我为写作而经常注意之国际常识,皆可应付笔试所需而有余,所感缺憾者惟涉及法律部份之国际公私法,为我素未接触的学门,应倾全力以补此不足。於是,尽距考前两三个月时间就此二门卜画卜夜,勤加研读。考前半个月束装北上之时,自信即此二门亦已得充实之准备。
                          我是抱著这样一份自信心在民国八年冬季奔向北京(当时尚作如此称呼)去应考的。入京途中,在津浦铁路的火车上,突遇同学冒景玮,竟也是到北京去应外交官考试的。言谈之间,他表示这次应考,他有上榜的十分把握。在十分自鸣得意兴奋紧张的疏忽间隙中,他竟透露他得了已经安排好的人情关节。他的父亲是津浦路局的主管,外文某要为其子谋津浦职,以保证景玮得中作交换条件,得其父同意,故其上榜已不成问题。但,应考他一无准备,临场希望我能帮忙,使他的试卷还可以拿出来见人。我漫允之。
                          到了北京,蒙嵇洛如姑丈与季肃小姑母夫妇的热心款待,专辟一室邀我寄居,饮食起居,多加照拂,盛意可感。考试之日,得外交部通知,天色微明,考场竟在大成殿,大家席地而坐,摆足了当年考进士的殿试排场。考题发下来,我一看,全部都是我有把握的题目,高兴极了,不觉喜形於色。景玮刚坐在我後面,看到眼里,拉拉我的衣襟,塞一个字条过来说,无人监考,请每题摘要写些给他。我当然选不紧要的资料遵嘱应付了,自己可真每题都洋洋洒晒的写个满篇。交卷回家,抱著必中的信心等放榜。
                          放榜那天,奔到大安门前去看,榜上的名字竟有冒景玮而没有我,他真上榜而我竟落榜了!这一个人世间经常有的黑幕,竟像霹雳般打昏了初生之犊的我。我一股劲地满街乱跑,痛恨人间竟有不公不正闭塞求才之路到这样地步的政府,我还想在这样污浊黑暗的环境中找我生活的起步吗!不,我绝不能妥协,我要另找出路,另找出路唯一的办法还是直接想办法出国进修!
                          出国需要钱,我早就想过不向老家要,要自己赚。可是,受了这次强烈刺激後,我又想过来了,有两千多亩田家产的老家,供子弟出洋求生活较佳的起步,我有充份理由提出这个要求的。我知道,家产在祖母手里,父亲绝不愿向她提任何钱财的要求,也是我知道得很透彻的。但,我现在急了,真像一只跳墙的狗,希望父亲能予我同情,打开他那不问家财的心结,为我求祖母的援手。我竟就这样措辞地写了一封长信恳求父亲的网开一面。
                          信去了好久没有答覆,要求馥打听一个究竟,可是她在常熟老家,父亲在南京,叫她何从打听。最後,覆信到底来了,简短坦白地训斥了我一顿,说我胡涂不懂他老人家的处境,竟会提出这样他力不从心的要求。我提出这要求,原本是狗急跳墙,得这反应,也是意料中事,不成也就算了。不料,隔了几个月後,忽得馥来信告我,二弟耀仲同济毕业之後,竟立刻得到父亲资送德国留学去了。这个消息,真像一个霹雳,打得我不知所措。同样的儿子,同样的请求,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内所得父亲的反应,竟一诺一拒有了这样的差别,叫我这做大儿子的怎样受得了!我不加思索的立刻反应是:天下要自己打,打不开,决计不回家!
                          实际,父亲资助耀仲出国不资助我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那时适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德国的马克不断天天跌价,带了少数美金去德国存在银行里,变换马克过生活,可成永远用不完的资金来源。因此,父亲的财力可以支援耀仲去德国。我去的国家非美即英是要硬碰硬用美金的,父亲的确是力不从心了。我当时何尝没有这样想过,但,「同样儿子异样待遇」这个不成理由的理由永远僵住我的心头打成一个结,再也解不开来。於是,「打不开天下不回家」变成了我自己捆缚我自己的一句誓言。
                          什么叫打天下?还不是找寻生活的出路。初出茅庐的想法,路要配合我伟大方向去找,但,现在面对的现实,不容我考虑伟大不伟大,我要活命,我要安家,把一肚子的壮志雄心萎缩成找事安身这一个没出息的心愿。但求活命,不计是非。
                          在这个人地生疏的北京城里一无奥援地找事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先得就同学、同乡以及世谊各方面搜索枯肠打定一张拜访请托的名单,然後照单一一登门求见,婉言恳请鼎力玉成。自愿收拾起一向枝头凤凰的姿态,低著头,躬著腰,甘心做蜷伏泥涂的龟鳖。为了求见那些大人先生们,我也曾,蹲在大公馆的房门板凳上,忍著性子呆坐上三四个钟头等候传见;我也曾,受到那些副官仆婢们的狐假虎威,冷嘲热讽,以博他们的首肯传达。见了那些部长、委员长、厅长、督办们,有的是摆足老夫子的桀傲姿态,给你一顿教训;也有的伪装成救世观音的模样,表示他们由衷怜悯但爱才难助的苦衷。我卜昼卜夜,奔走求援了一两个月,只搅得心灰意懒,独坐暗室欲哭无泪了。不料,逆运的发展是几何式的,「屋漏又逢连夜雨」倒楣的事件会接踵而来。我的居住问题跟著失业的痛苦加增了我的烦扰。
                          我到京就住在嵇洛如姑丈的家里,蒙他十分优待,前面已经说过。想不到,他的优待程度随著我命运的顺逆而决定它的高低。一自我外交考试落第之後,他的态度就变了;见了面很少说话,偶然开口,有意无意之间,透露在怪我为什么永远赖在他家里不回我老家去。直到後来,不知他是否升了官或发了些横财,竟从他原住的平房搬到一座小洋房新屋里去。他把新洋楼布置得真像大人物的大公馆,有书房,有起坐间还有大客厅,独没有我的房间。他把我安顿在大洋楼前隔草地大门边上的一间平房里,这应该是大公馆的门房,可是,他不把它做门房而变成他的两个儿子的书房,我的床就放在这书房里。我一睡进去就感到忍无可忍的困扰,因为两个小孩一清早起就来吵吵闹闹,我怎能得片刻的宁静。我知道,这就是嵇姑丈间接表示的逐客令,我不搬走还待何时呢?
                          我这次来京之後跟这位姑丈增加了接触,逐渐认清了他的品格。他是中外知识都不学无术虚有其表的一泣「洋翰林」,可是做人却学会了十足的官僚风格,巧言令色以对上,狐假虎威以对下,永远带著势利眼来待人,自难怪他对我的前恭後倨了。实际,我事後了解,他对我态度的转变跟他与季肃小姑母夫妇间感情的恶化也有关系。因为,我不知道,小姑母一开始就感觉到所嫁非人,此次来京是她最後的测验,我寄居时她的测验已发展到分裂的阶段。那末对我这她的娘家人,势利冲昏头脑的嵇洛如还会看得顺眼吗!
                          囊橐空空,又耍另找地方住,我当时的彷徨失措是难以想像的。幸亏天无绝人之路,有位常熟同乡告诉我,我可暂时搬到常熟会馆里去住。北京当时的地方会馆,都是各外省县市寓京的同乡集资为本县市来京应殿试的学子们盖的寄居之处。後来虽然科举废了,这个同乡会馆还是保留著供同乡之无家可归者寄宿之用。我真到了无家可归的程度了!搬进去住,除了饭钱要自筹,过年过节给侍候大家的一个老佣人一些小费外,没有其他的开销。我就住在那里继续我找事做的努力。
                          我在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唯一可以得到的安慰,只有来自远处在常熟老家的馥。我在每周必写的去信中,发泄我满腔的悲愤,她的复函不独不断表示她真挚关怀的惋惜,并且经常以她对我能力的估计鼓励我,坚强我必能创造一番事业的自信心。她变成了我在惊涛险浪中唯一鼓舞我生命力的灯塔!我需要她,不能再忍与它隔离的痛苦,要她来做一个苦难同当携手挣扎的夥伴。可是,自己个人生活还顾不周全,接眷,简直是梦想!
                          不料梦想竟能转变而成事实,两个多月的奔走到底发生了一些效果。还是跟我父亲有些交情的全国菸酒公卖局督办张寿镛,顾念世谊发给我一份第一科科员的任命书,解决了我的失业问题。我这不懂世故的青年,接到这份任命书竟自命是响叮当的大毕业生,不叫我办英文,叫我做一个小科员,觉得受了委屈,竟会冒冒失失再找张督办,表示我的抗议。这位世伯的确顾人情,我自称英文好,可要考。他派考我的英文秘书拿张纸,写了一个英文题目考我。我先用英语提出一些问题要他答。他竟张口结舌瞪著我,一个英字也说不出。我就说:「你够资格考我吗?」拂袖而出,不理睬他的考试。最後,当然,我还只能回到科里,当我的科员了。实际,菸酒公卖局除了与英美菸公司有些交往外,讲不到任何外文,英文秘书也只是一个闲职。
                          有了职业就想接眷,可是小小科员薪金戔戔真能养家吗?这还是一个解不开的结。事情发展真有缘,这不解的结有缘自会解开来。我在同事中遇见了一位也有世交的江苏同乡常州人名叫李仲文。他也是科员也想接眷,於是两个无力接眷者合作起来都变有力了。我俩计议,同租一个住宅,平分租屋同居必可节省开支而完成我们的心愿。於是,分头去找合适的房屋,结果,我们在西城的烂面胡同找到了一座大四合院还带下房的房子,两家合租分住,非常满意,就把它租了下来,立刻准备分头接眷了。
                          馥贞带了一个老妈子来,我们久别胜新婚,再度过我们的蜜月。仲文兄的夫人也带了一个四五岁的男娃娃差不多同时到京。这娃娃乳名叫顺官,跳踉活泼,非常可爱。不料,三十二年之後我做中央通讯社社长选升该社驻东京办事处主任兼特派员的李嘉,就是这个可爱的顺官小娃娃。记得当年馥贞第一次遇见李嘉,知道他就是顺官时笑谑道:「当年我认得你时,你还穿著开裆裤哩!」这些都是後话,言归正传,馥贞来後,它在烂面胡同里的确在我懊丧隳废的生活中,灌输活力,使我重新振作起来。菸酒公卖局实际无公可办,每天除了签到上下班之外,全部时间都是我们的。我们曾经逛过故宫从三殿一直到慈禧光绪的寝宫以及後花园;我们也游过中南海以及今日共F占作他们「正宫」的北海,尝过御鳝,看过光绪被囚的赢台小岛:我们也曾远游到万牲园与西山等供大人先生们建华厦别墅的胜地。最令我至今仍认为毕生不能再遇的盛会,是我们竟能天假良缘,在某要人家的堂会中,听到了谭鑫培与梅兰芳合演的「游龙戏凤」。这两个傲视群伦的平剧名角,都只唱独霸全场的压台戏,叫他俩合演一出戏是绝不可能的事。可是,这一次,这一位要人的压力,竟使他两人不得不听命,化不可能为可能。两人既搭了档,就不得不在唱工做工上尽量各展所长,互别苗头,把一出只费半小时可以演完的「游龙戏凤」,拉长到一个半小时以上才结束。这真是自有平剧以来空前绝後的杰作,竟给我们碰上了,的确是不能不记的盛事。
                          我那时的命运,该算是碰上了「竹节运」,刚过了一阵快活些的日子,又要倒楣了。我竟在中秋吃月饼中了毒,又犯上了伤寒症。没钱住医院,只好在家里拚。这真苦了馥。她得兼做看护的职务。我体温高过到四十度以上,服药要适时适量,吃东西要特煮亲喂,甚至大小便起下床都得左右扶掖,虽有一个女佣人,馥事必躬亲,卜昼卜夜,又惶急又疲劳,我病中不谅,还会时时发些小脾气,这些日子我真不知道馥怎么过的。整整拖了一个半月时间,我拜领馥倾全力呵护盛情,总算二度逃过了伤寒症的打击,重振我发展生活的努力。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二节 天津的失望

                            在菸酒公卖局做一个小科员总不是我应走的路,病後再检讨,我得另寻出路,於是重演我奔走请托的旧勾当。这次重演,也许有馥在身边,托她的福,竟不久有了效果。内政部次长于宝轩是了解我能力与要求的人,告诉我在天津的直隶省交涉使祝新源正需要一个英文科长,他可以写封信介绍我去试一试。我持信赴津谒祝一谈,我正是他需要的人,立刻面邀我做他的英文科长。这一次我真觉得拨开了两年来没额盖脸的乌云,重见天日,遂我心愿,踏进了外交界,走准了我应走的路。於是在民国十年的冬季,辞去了菸酒公卖局科员之职,带著馥同到天津,展开我的外交生涯。
                            不料,一踏进天津交涉公署我就失望,办公几天了解了它的内容更使我完全恢复了过去心灰意懒的绝望。使我失望的是这个衙门的组织。名义上我是科长,实际有长无科,全署懂英文的只有我一个人。此外还有一位懂法文的同事之外,其余多是些办中文文牍的老先生。整个公署充满了暮气沉沉的官僚气氛,那里像担任外交对外接触的新机构。进一步了解更使我绝望的是因为我了解了这个衙门只是帮助省长接见外宾的一个酬酢机构,实无外交可办,与外交部拉不上任何关系。实际研究,直隶省府可能办外交的对象只有各国派驻天津的领事,可是,天津有英、日、法、德、意五国的租界,这五国的领事凭著他们所掌握的治外法权分别掌管所得租界的统治权,根本不需跟中国地方政府办任何交涉。因此,堂堂省府交涉使,除了与各国领事反来访外国要员以及新闻记者酬酢往来之外,实无外交可办,安得不使我一团高兴落了空,又感到生活的绝望了呢?
                            对事业的发展虽然又绝了望,可是从民国十年到十四年,在天津这四年的生活却是十分愉快的。因为我真有了自己创造的家。到了天津,与馥继续恋人的生活不过一年,到了十一年农历九月馥就生了我们第一个儿子,乳名大宝,正名坦;再隔两年,到了十三年,也是农历九月,馥又生了我们唯一个女儿乳名妹妹,正名晰。一连三年有了一儿一女抱在怀里,我俩不得不舍弃甜蜜的恋人生活,进一步认认真真从事建立我们的理想家庭了。
                            在天津享受家庭生活的愉快之外,我又意外地结交了两个好友,享受到友情融洽的乐趣。两个好友都是在熊希龄主持的顺直水利委员会里做事。一个名魏易字冲叔,他的儿子又是我後半世最要好的朋友魏景蒙。因此,我可算是魏家的两代世交。冲叔是我在天津得了唱昆曲的嗜好,在拍曲子的场合中认识的。相交熟了,我才正真认识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他不独对中国传统学识十分渊博,对英国文学也有超人的造就。当时大家都知道,不论中外学者遇到艰深罕见的英文辞句或生字,只要找魏冲叔,他必能对答如流,给你一个心满意足的解释。因此,大家给他一个绰号叫「会走路的百科全书」(Walking EncycloPedia)。他是晚清翻译大家林琴南挑中的唯一能正确选译西洋文学名著的好夥伴,也是我终身钦佩的好友之一。
                            第二个好友董显光,英文名Hollington Tong是帮助我决定终身事业应走那条路的人,也是我此後开创事业同甘共苦并肩合作亦师亦友的一个伙伴。他有绝对克己与绝对与人为善的优美情操。自从认识了他,我真正结束了我生活起步中的艰苦摸索与辛酸挣扎。因为他的帮助,我找到了从事新闻事业是我生活应走的正确路线。
                            显光兄是从美国学新闻学回国想找机会学以致用发展他创办新闻事业的功能的。他找到了我,以为我是达成他这份志愿最理想的夥伴。因为,他想在国内发展新闻事业,独缺一枝有国学基础挥写自如的笔。他确认我有这枝笔。因此,他在几次长谈中,把从事新闻事业贡献如何大,兴趣如何高,如数家珍地给我上了几堂课,真把对新闻学一窍不通的我说得手舞足蹈起来,由衷表示愿跟他学习,做他的夥伴,认定新闻事业做我的终身职业。
                            这时候张作霖与吴佩孚奉直两系军阀的斗争巳达白热化的程度,我决定直隶省府的交涉公署不再是我应该逗留下去的机构。因此,先在十四年冬,乘岳母寿诞的机会把馥带著新生子女回到老家,留我一个人在天津另找发展的机会。
                            刚巧那时候显光兄决心拿他自己历年的积蓄创办一份中文报,命名「庸报」。他自己还在水利委员会工作,只能在公余时间来从事这办报工作。於是我自告奋勇也在公余时间中去帮助他。说帮助实际是从头实习创办一份报纸的一切手续,甚至琐琐屑屑的业务。我跟著他从布置印刷房、排字房,一直到组织编辑部、采访部。显光兄的目的要办一份美国报拼版式的中国报,特别是标题的拼式要像美国一样的花样翻新,吸引读者的注意。在没有发刊以前,我忙著学习这种种部署与设计,等到发刊之後,编采新闻,撰写评论。人手缺时,我都义务服务,实际是加紧学习。因为,这一阵的手忙脚乱的确使我对新闻工作著了迷。同时,我发现我不能出国深造的抱怨,受这生活转变而无形消失了。因为,我感到我在新闻事业中一样可以发挥。我虽不出国而与出国者同样或更胜过他们的事业功能。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3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