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51
    • 经验117679
    • 文章3271
    • 注册2009-08-16
    第二节 我的家庭

      继续再说塑造我人格型态的第二柄凿子,我的家庭。说到我的家庭,应先说它的社会地位。在常熟,我的青少年期,提到曾家,是四大望族之一,可说是士阶层的魁首。所谓四大望族是翁、庞、杨、曾四家。但四家中三家都做大官,只有我们曾家,在我青少年期,曾祖、祖父以及我父亲三代都只中了举,并没有做任何显赫的大官;可也一样受邑人的尊敬。足见只要是读书人,才华品格有领导人伦的风范者,自可得社会的肯定而推戴他做服务社会的领导工作。试以我祖父君表公为例。他是一位做八股文章(应考试时规定格式的一种文章)非常有名气的读书人。他的「登瀛社稿」,可以说是当时风行一时做八股文必读的教本。他写八股文声望这样高,可是科举考试,只中了举人;到北京去考殿试,屡试屡败,好像「进土」跟他没有缘。每一次主考都希望抓到「曾之撰」做他的门生,可是,弥封本撕开来都发现不到「曾之撰」的名字。因此,他虽不中,知名度却节节升高了,交往的人跟著扩大而提高了水准。地方上的人士也就另眼相看,拥戴他进了领导阶层。
      我祖父怎样受地方上的尊敬,我可以用我父亲所写「鲁男子」中间一段话来作一个证明。说到「鲁男子」我现在可以公开揭露,它完完全全是我父亲的自传。它是拿我家作小说故事的背景。因此「鲁男子」里边很多事实都是我父亲反映我家实况的回忆。祖父君表公就是「鲁男子」里写的鲁公明。我父亲写道:
      「鲁男子是个世代书香人家的种子。他生在扬子江南岸滨临江潮山明水秀的彳……城。他的父亲是蹭蹬名场的老名士,名叫鲁选、只为他为人正直,地方上不论大小的事,经他老人家一开口,大家都服他的公明,所以合城的人都称他鲁公明。他从三十岁时中了个举人,虽然文名满天下,交游遍公卿,却是应了七八次会试,那些爱才如命的大总裁,人人都想收这名下士做门生,总是一场春梦,名落孙山。」
      这完完全全是事实。「鲁男子」继续写鲁公明怎样解决乡间一个土豪压迫种田老百姓小故事来表现鲁公明一位非官非吏的读书人在社会上的权威。书中叙述鲁公明有一次跟他的弟弟到乡下舅父家里去盘桓。刚遇到那里的一个土豪,大家叫他汪董事的汪鹭汀欺压芒百姓的事件。他舅父家的隔壁,住著一个穷寡妇叫秦婆子,带著一个相当漂亮叫阿林的女儿种田过活。不料,当地土豪汪鹭汀看中了阿林强要娶它做小老婆。秦婆子当然坚持不答应,於是这位汪董事就使出他土豪的威风来。有一天带著当地的地保(现在的乡长)与催头(现在的村里长)以及几个壮丁,没来由地在秦婆子种的田四周扎上篱笆,埋下界牌,竟强占是他汪家的地产。同时,他另找人劝告秦婆子,只需她把阿林送到汪家,这块田还是它的。秦婆子反抗,竟遭了一顿毒打,负了重伤。她正急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刚好遇到我祖父鲁公明住到它隔壁来。她立刻登门诉苦,请求救援。鲁公明请他的舅父把萧姓地保和汤姓催头约到家里,理直气壮地检讨他们处事的不当。这两人一看有鲁公明出面,立刻认错;除即日拔去界牌,拆去篱笆外,还自愿合出银洋五十元做秦婆子的养伤费。同时,他们保证,如果此後秦婆子家有任何风吹草动,唯他们两人是问。秦婆子感激得不得了,但怕汪董事再来纠缠,情愿把阿林寄养在鲁公明的舅父家里。
      这一段小小的故事可以证明我祖父在当年占有怎样的社会地位。他永远以读书人知书达理的态度,一本大公,来解决人与人间的纠纷,领导常熟那时的社会。
      我们曾家对常熟在经济部分也有特别的贡献,那就是我曾祖与我祖父两代都管理常熟的沙田。所谓沙田是长江边上水里生出来的新土地。这是长江边上的一大财源。长江经几千里到了我们常熟边上,就快要出口入海了。几千里路带来的泥沙到了快出口时必然积累得最多,因此,常熟人只需在江边上作一点阻拦,这些泥沙就会堆积而成新土地了。这也可以说是与水争地,这些争到的新土地就叫沙田。这是国家很大的一笔财源,可是前清皇帝不知道,常熟县知县管不到,管理之权落到我们士阶层;而我们曾家两代都得士阶层的委托而主管了这件事。当然,说主管,只是办事,实权还操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士绅手里。我两代祖先都保持著读书人为社会服务的态度在近百年间主管沙田,使这样大的财源,涓滴归公,其贡献之有助於常熟的繁荣不需再加申述了。当然,服务期间,也必有大家公认应得的酬劳,使我曾家因此而更提高了在常熟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财富。
      我家是一个四代同堂合居一个大宅子的大家庭。我祖父君表公排行老二(老大早卒无後),和他的三弟君静公合奉著年近百龄的老母亲同居著一宅比台湾林家大厝还要大的占有十数亩地的大宅子。我们二房,父亲是独子,有三位妹子。第一位,嫁苏州,逢年过节仍带了子女来娘家。第二位嫁人不淑,带著子女永远住娘家。第三位比我只大四岁,名季肃,我叫它小姑母,跟我们一起玩的。三房君静公有两子两女,各有子女,逢年过节也是六亲聚会的时期。因此,一到新年,不期而遇的男女孩子,我们家里总有十几个,有时可能超过廿人。过年时是孩子们自成拆天拆地自己的世界,照例这是孩子们的特权,不容大人们无理干扰的。可是,大人管不到,我们自己却无形中会产生带头顽皮的猢狲王。那时候,男孩子的猢狲王经常不才就是我;女孩子经常由小姑母起带头作用。我在我的「上下古今谈」文集中收的一篇「过年忆往」描写我幼年在家带头顽皮的风格很有趣。兹照录其中一段如下:
      「当然,最合我们孩子们脾胃应时热闹的过年玩意儿是放花炮。我童年时的花炮,已经发达到像今天一样的种类繁多,能闯多大祸就闯多大祸的程度了。大花筒会大得像大腿那样粗,火花喷出像一座倒植的金宇塔,冒过屋脊那样高。但,最使我们高兴的,还是「九龙取水」和「八宝连环炮」那些火箭式的高射花炮。因为,我们可以拿这些做武器,演习我们家庭小战场里童年真厮杀。
      「我家是个大地主,每年佃户完来的粮,多存放在後院里,用稻禁扎成一个个米廪存放著,以便明春打去壳皮出售。这个後院是一片很大的广场,大家叫它『打米厅』,是我们这班小将车经常演习作战的家庭小战场。过年时,补充了大批高射花炮做武器,利用打米厅屯米後地形的转变,扩大我们的厮杀,变成火花四射的真厮杀。因为,过年时,刚收齐租米,满场矗立著一堆堆稻柴扎成的米廪,正是天造地设的丘陵起伏的好战场。当我们手里无钱,街上还买不到花炮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将军受了年关将到的诱惑,已经士饱马腾充满著战斗勇气,於是权把赈房里计算挑米担数用的两尺来长的竹筹作武器,在打米厅上丘陵起伏的战场中,分成两队,往来追逐,作上战场的演习。军队演习,要有总司令,还要有参谋。别瞧不起我们这些小将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有我们的参谋,当然也有我们的总司令。这总司令是谁?不客气,『区区不才就是我。』因为那时,论年龄我算是一个老大哥不计,不知怎样搞的,好像大家想不到的顽皮花样我独多,不知不觉建立了发号施令的权威。非正式的演习既由我指挥,到了除夕夜,大家领到了压岁钱,可就要忙坏我这总司令了。先约几个算是参谋的堂弟,开运筹帷幄的军事会议,最重要的是拼拼凑凑妥筹军费,添置算是真刀真枪的高射花炮作真武器,准备作一场痛快淋漓的真厮杀。
      「这厮杀的方式,当然免不了以米廪为掩护,抄前袭後的战略运用。可是,米廪是稻柴扎成的,抓紧了柴把,米廪可变成绳梯往上爬。廪顶接近屋顶,就可能籍廪为阶,爬上了屋面,在屋脊上展开遭遇肉搏战。更可怕的,米廪是稻扎的,围绕著它放高射花炮,随时有著火的危险。可是,我这总司令既以宁为玉碎不计瓦全的豪语给大家打气,再要他们小心谨慎放炮,怕这样防那样冲锋,不是把我这总司令的威风自己打得粉碎了吗?我不能这样泄气的。於是,一声令下,战斗展开,在火花四射,杀声震天的混战场合中,谁也管不了手里放出的这一炮会打到什么地方去。我做总司令的表演身先士卒的特殊勇气,於是抓著廪面柴把,一步步爬登屋顶,大胆跨登屋面,再向下面燃放花炮的,永远我是第一人,我这样居高临下虎视全炀,自然而然做了一个胜利在握的猢狲王!
      「可惜我们这样志高气昂的场面不能维持太久的,因为打米厅上孩子们的哗噪夹著劈劈拍拍的花炮声,立刻会引起隔壁厨房里照顾孩子的老妈妈们的注意。经她们过来一阵哄骗加上喝吓的劝解,气氛热闹的战场游戏就转移阵地到比较温和些的商场游戏中去了。这一转移,是由我这只公猢狲王领导的大炮厮杀场面,过渡到另一只母猢狲王领导的开糖果铺子场面的移动。这位母猢狲王不是别人,就是李肃小姑母。」
      这一节有趣的小故事,反映了我在幼年跟一群堂表兄弟们玩,就沾上了我们曾家传统的家风,挤在人堆里要有服务精神,谋共同快乐,出主意起带头作用。结果,家庭这把凿子在塑成我人格型态过程中,给我的行为加上一个服务社会,领导群伦的框架。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