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51
    • 经验117679
    • 文章3271
    • 注册2009-08-16
    第十一章 武汉时期的国宣处

      第一节 草创带来的兴奋

      上海沦陷,南京弃守,一个全国经济工业集中的重镇,一个全国政治活动枢
    纽的首都相继落於敌人之手,一般估计,暴敌必趁其胜利淫威顺流西上直攻武汉,武汉似无久
    守的可能。但,我们不这样想,蒋委员长的战略建立了我们的信心。他老人家在南京弃守以後给
    我们作一次敌方损失的估计。他说:「敌人的兵力,总共预备了五十个师团来作基础,其中预
    定用在中国的是十五个师团,用以对付俄国的共三十五个师团。但是敌人现在用之於我国的正式
    部队已有十六个师团,还加上补充师十个师团,总共已达二十六个师团。远超过他们预定的兵力十
    五个师团。」这一连串的数字正确证明敌人是消耗了怎样超预计的庞大兵力来换取上海南京的占
    有,怎样能够还有什么胜利淫威顺流西上呢!同时,这一套现实的检讨更坚定了我们对领袖所昭
    示的「以空间换取时间」战略运用必胜必成的信心。
      我们知道,领袖这一套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并不是他凭空构想得来的
    ,而是他熟读孙子兵法学到的中国传统作战的真学问。他老人家自己承认,孙子说:「能使敌人
    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就告诉我们要布置陷阱,施展技巧,利用机会诱
    敌「自至」,投入我们的罗网。因此平津沦陷,京沪失守,我们没有一次倾全国兵力去争一城一
    地的得失,只把我主动部队作机动的使用,尽量达成消耗敌方战斗力,同时引其投入我们事前布
    置好的陷阱,这双重任务。领袖接下来又引孙子的另一句战略启示来说明,诱敌深入投我罗网的
    效果道:「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後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孙
    子所谓的「致」,就是争取主动的意思,我们能诱敌深入,处处地方我军是「先处战地」以「待敌
    」;敌人处处地方是「後处战地」而「趋战」。在我们完全是以逸代劳,步步「致敌」而「不为
    敌所致」。
      有了中国传统兵法这一套哲理的了解再来研读蒋公上海与南京两次失守时的
    宣言,就会领悟句句是他按照孙子兵法深谋熟虑得到的抗日战争必胜必成的保证,坚强了我们
    艰苦奋斗光明远景的信心。在上海撤退时,他说,敌要速战速决,我要持久战、消耗战。敌恃的
    是兵力,我要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它的力量。敌不能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它就是败,就是
    我们的胜利。在南京弃守时,领袖又说:敌侵我有两途,一蚕食,一鲸吞。蚕食祸缓而难察,可
    亡我於不知不觉间,鲸吞则祸显而易见,激我军民敌忾同仇之团结,是对我有利之转变。我持久
    战之决胜不在南京或任何一都市而实寄於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四千万方里国土内到处
    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
      这两次宣言诚恳表示了领袖抗战必胜的信心,影响我们,树立了我们同样坚
    强的自信。我们退守武汉,要确定国际宣传原则,就决定,我们应该把这份信心,透过各种传播
    管道,运用各种传播技巧,广泛流通到国际间,使世人接受为每一个人对我们的信心而成全世界
    对我抗战共有的共识。我们实践这原则,仍继续保持原定的「以真动人,以诚感人」的态度,不
    夸大、不掩饰,来揭示我抗战的真相。但,我们要强凋,行动的得失,并不反应全盘的成败。譬
    之赌,西方喜扑克,我喜围棋;扑克一副一副计成败,围棋每子牵全局。一子一角的得失并不就
    决定全盘的胜败。我们常以这个比方劝西方观我抗日战局者,希望他们以观棋态度来衡量我敌对峙
    的局势,常得他们的首肯。
      当然,令人观战的判断原则确定之後,我们仍需供给事实来帮助人家得证的
    追求。因此,搜求事实,变成了我们国际宣传立即应该著手的主要工作。当时,我们检讨,在这
    战局全盘态势劣转的阶段,最重要应搜的事实,不外两端:第一,我作战将士英勇杀敌的忠贞事
    迹,第二,凶恶敌人残民已违反人道的暴行。
      天下事真有巧合得令人不敢置信的。我们决定宣传工作重点之一是搜集敌方
    暴行,敌人竟立刻响应,供给事实。日军开进南京城,竟举行了令人听了莫不切齿痛恨的大屠杀
    。据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东京「日日新闻」所载其随军记者写的一篇「紫金山下」报导中,竟
    说有两个日本军官在十二月十日作一天之内杀一百个中国人的竞赛,结果,第二天两人相见,一
    个杀了一百零五人,一个杀了一百零六人,仍无法决定谁先杀到一百人这个标准,记为和局,需
    再度比赛,改以一百五十人为标准。因此,十二月十一日起这场比赛还不断进行著。同时,东京
    「读卖新闻」记载日军攻入南京的标题竟写「如潮水般杀到南京城内」。据事後所得资料,我们
    知道当时日军竟好几次把成千成万人用铅丝捆扎成一团团,以机枪扫射後,未死者再以乱刀戮死
    ,并把全部尸体浇煤油焚化。此外,见男人就杀,见女人奸後再杀,到处抢完了东西放火烧屋。
    被杀的人总数约三十万人。实为全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绝後的大屠杀。刚巧有两个外国人,留在南
    京目睹这惨剧的进展;一位是英国曼彻斯特导报记者田伯烈,一位是美国教授史迈士。田伯烈刚
    巧是我们在上海推进抗日国际宣传时参加上海「抗战委员会」里三个重要中心人物之一。是一位
    澳洲人。因此,他一到上海,我们就跟他联络上了,请他由香港飞来汉口,面商一切。他来後,
    我们密室长谈,决定了国宣处初步海外宣传网的计画。
      我们商定这一时期的国际宣传绝不应中国人自己出面,我们要找了解我抗战
    真相与政策的国际友人做我们的代言人。田伯烈是一位理想的人选。因此,我们决定第一步,我
    们花钱请田伯烈本人及由其代约史迈士写两本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目睹实录印行问世。此後,他
    照办了;他的「日军暴行纪实」与史迈士的「南京战祸写真」两书,风行一时,成了畅销书,达成
    宣传目的。同时,我们又与田伯烈商定,请他做我们国际宣传处驻美宣传不露面的主持人,以泛太
    平洋新闻社(Trans Pacific News Service)名义登记在美发稿。同时约黎甫(Earl Leaf)主持纽约事
    务,艾文思(Henry Evans)主持芝加哥事务,罗学特(Malcolm Rosholt)主持旧金山事务,都是有经
    验的美国记者,完成我全美国的宣传网。我们宣传虽以美国为重心,同时也不得不兼顾英国以及香
    港之为吐纳口,上海之为敌後策应站。因此,决定一网打尽当年在上海「抗战委员会」的三大将
    ,决邀请夏晋麟到伦敦以「泛太平洋新闻社」驻美办事处名义进行他的宣传部署;邀请温源宁,
    仍以他「天下」杂志主办人名义做我在港宣传工作与我宣传品对外对内的吐纳口,上海仍由董寿
    彭与魏景蒙等作敌後策应工作。
      国宣处海外宣传网如此决定时,国内总部的组织也已有了一个紧密的开始。
    我们是不用旧人,绝对根据原定用人标准,求精不求众,吸收新人。每一个人都经审慎考虑其学历
    ,经历与实际能力才任用的。故到最後离武汉时,人数还不到三十人,可是每一位都能在他指定
    的岗位上发挥需要他发挥的能力。计在显光兄以宣传部副部长名义督导下,我以国际宣传处处长
    名义主持全处业务内外综合的推进。国外部分之组织已如上述者外,国内部分分四科三室:第一
    种主编撰,科长郑钧,下有沈剑虹、邝耀堃、郑南渭等干员;第二科主外事,科长季泽晋,下有
    张彼得等干员;第三科主对敌,科长崔万秋,下有林忠、胡风(左倾文人,时因共产投诚故任用
    )等干员;第四科总务,科长陈耀柱,会计蔡尔康亦属之。外加秘书室,有擅英文的倪源卿,擅
    中文的王家棫。资料室由唐鲁滨主持,新闻检查室则由我自兼随时调适当人员协助。就整个国宣
    处内外综合组织作说明,可比诸现代企业生产线与推销线的产销配合。国内部尽量搜集宣传的
    原始资讯,透过香港的吐纳口,转送给海外网的各据点,各就其市场需要制成成品广为推销。当
    然,国内有外记者与留驻及来访的外人亦当负起当地推销的责任,与国外组织有配合运用——扩
    大宣传功效之需要。
      我们到武汉的初期,以为敌人将乘胜追击,国军无久守武汉之意,故对国际
    宣传处在此不作久留的部署。显光兄与我各租一个小房间为宿舍,房东要预付三个月租金,我们
    还以为不啻付了双倍房租。全处同事不过三十人,不得不学其他政府机关的样,徵用没收敌产房
    屋,一个日本公司的营业大楼,供大家办公兼宿舍的双重利用。
      最初到汉口不安定的几天里,我们就在不断研究如何可以把全部办公人员和
    器材在不影响工作的安排下,搬到重庆去。因为,政府在南京时,本抗战国策,早经国家安全会
    议决定重庆为我此後抗战政治中心的陪都。四川的地方势力,早经蒋委员长三四年来的努力,在
    服从中央的号召下,一致为抵抗外侮而团结合作。军事委员会已在成都设委员长行营由顾祝同
    任行营主任。四川将领如刘湘已率大军五十万人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因此,国际宣传处全部搬到
    重庆去办公是遵照政府规定行事。但国际宣传处却是配合前线作战的一个行动机构,也应该跟著
    军事的发展决定它的进退。军事没有把握,我们应该随时作最坏的准备。
      实际,这些都是超现实的过虑,蒋委员长「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已表现
    了他意料中的奇迹:敌军受了严重的耗损,非作彻底的调整,郑重的补充,无法继续它的侵略
    ,同时,敌方的停顿却予我军以尽量培养反击力量,最後竟能於廿七年四月六日在台儿庄打出了
    「七七」以来第一次的抗日大捷。
      台儿庄战役实地检讨又是蒋委员长,诱敌深入,投我陷阱,聚而歼之,「以
    空间换取时间」战略运用再度的成功。简单说来,此役是蒋委员长率领了一个参谋团亲临徐州指
    挥作战的成功。他决令孙连仲第二军团的三十师张金照与三十一师池峰城驻在台儿庄内作内应,
    又令汤恩伯第二十军团的六十五军王仲权与五十二军关麟徵作外线的策应,然後令第三军团庞炳
    勋与走了一天一夜赶来的张自忠所率的五十九军在东北面分别抵抗进犯的敌军。敌军进犯计分两
    路,一路是第十师团的濑谷支队,沿津浦线进犯台儿庄,目的要夺取徐州;另一路是板垣第五师
    团的坂本支队,由青岛经潍县、临沂,进犯台儿庄,也以徐州为目的。两路敌军节节进展,节节
    遭遇我外围抵抗;其中坂本支队在临沂遭庞张两个部队的抵抗,恶战七天亡夜,损失最重。因此,
    濑谷支队先入台钫庄,遇奉令坚守之池峰城率三十师与三十一师猛烈打击。同时,抵抗板垣师团
    的汤恩伯部下的五十二军关麟徵奉令停止抵抗,让板垣师团冲入台儿庄与濑谷支队会合。於是担
    任外线策应的汤部六十五军与五十二军,担任分路抵抗的庞炳勋部与临时赶到的张自忠部同时反
    包围,配合著原在台儿庄内由池峰城率领的两师,把两支敌军裹在中间,内外夹攻,从四月四日
    到六日惨战了两天,敌军死伤惨重,传言估计将近三万人。六日乘隙潜逃的敌军残部向峄县枣庄
    奔逃,我乘胜追击,他们已溃不成军了。
      这消息传到汉口,全城狂欢,士气民心为之大振,竟有人相信武汉可以永保
    了。原来以为武汉无新闻可采的外国记者,不约而同的蜂拥而至。那时候,日本方面的宣传还说
    他们还守著台儿庄,因此来汉的外国记者对我们胜利的报导都抱著将信将疑的态度。於是,我们
    商得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的同意,派一架飞机载全部外国记者,由国际宣传处季科长泽晋带著
    几个干部陪同作翻译,迳飞台儿庄,听汤恩伯就地作战争经过简报之後,任令记者选定指挥将领
    或作战士兵作个别采访。这才凭现场事实使外国记者们接受我们抗战必胜的信心,传播於世,达
    成了我们另一个搜求实证的目标。
      实际那时候一般敏感的记者都感到,中日战的发展预示了历史性世界大战的
    序幕,西方国家站在新闻界斥堠站上的人,都已感到一九三九年世界浩劫将来的震撼。因此,台
    儿庄战役的刺激,吸引了各国报纸与新闻机构纷纷派遣他们的采访和摄影记者到武汉来录下这历史
    性发展的第一章。此中最值得我们特别一提的一个人是约翰.根室(John Gunther)是世界闻名的一
    位作家,专程到武汉来找他「亚洲内幕」(Inside  Asia)的资料。

      第二节 貌合神离的抗战合作

      在武汉时期可说是共□投诚追随政府抗日表现最圆满的阶段。七七事变之後,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首在第二天,二十六年七月八日就上电蒋委员长表示
    愿投诚抗日。跟著在九月二十二日□党正式宣言,表示:㈠愿为实行三民主义而奋斗;㈡取消
    反国民党的一切行动;㈢取消苏维埃政府;㈣取消红军,改编为国军。这是再彻底也没有的投诚
    条件。可是,不到一个月,□方政治部就分散小册子说,红军不会让外人来当将领的,他们永远
    要保持「外白内红」的原则来骗取政府的军饷。更不久,毛□□又在党内发表密示表明「七分建
    党,两分统战,一分抗日」是他参加抗战的原则。但,这些在当时都是□党内部的腹案,不敢公
    开的。理由,不光对国内,实际违背了他们後台大老板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国策。史达林在西安
    事变时,已向毛□坦白表示,苏俄要有一个真能抗日的中国领袖,这是蒋某不是你毛□□。可是
    ,毛□虽无领导抗日能力,史达林仍要求其尽力抗日,决不准其阴谋抽抗日的後腿。因此,毛□虽有藉抗日以坐大的腹案,在这个时期表面上仍须表现追随政府充分合作的态度。这使命竟给他
    派在当时我政府抗日阵营中扮演「两分统战」的周恩来与郭沫若两个□干圆满达成了。
      那时候,我们国际宣传对抗战成败关系的重大已取得政府高级官员的了解而
    予我们以充分的合作,大家都愿协助我们把抗战的忠勇故事呈现到全世界读者听众的面前,此中
    尤以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给我们的协助尤多。陈部长是跟我在淞沪战时就彼此有了了解,现在
    做了部长不久就取得了外国记者的信任与爱戴,因为他没有那时候中国政界大家犯的弱点,随口
    说出很多夸大的数字。外国记者都相信,陈诚告诉他们的,多是禁得起考验的真资讯。陈部长的
    这套态度表现,在我们国际宣传上建立了很多外国报纸的编辑们对中国发言人的信心。因此,那
    时候,军令部派到国际宣传处来做前线战争实况报告的发言人,徐培根将军也对军情报告采取实
    情实说绝对负责的态度。我在过去,每为主军政者在外国记者面前夸耀成功,掩饰真相的笨拙措
    辞所窘,弄得面红耳赤,现在得此合作,不再见此自毁宣传效果的场面,不胜愉快。
      这种愉快场面,不幸美中不足,暗伏著不愉快的矛盾。这时的武汉,是一个
    战时过渡的政治中心,多数政府机构已搬到重庆,只有与作战有直接关系的机关留在武汉,这中
    间活动得最频繁的要数军委会的政治部与我们国际宣传处。所感缺憾的,政治部部长陈诚当时又
    是保卫武汉的主要作战将领,他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又兼武汉卫戍总司令,多半时间花在前线指
    挥,不得不把政治部的工作交由副部长代理。不幸这副部长竟是共□□□周恩来,还带一个第三
    厅专管宣传的厅长竟也是□方文酋郭沫若。这两人轮流出席我们国际宣传处代表政府做有关政治问
    题的发言人。
      周□恩来有一套迷人的本领,随时运用,成了他政治活动,广结善缘的锐利
    武器,竟使外国记者也多受其诱惑而爱好他。可是,个人结好是一回事,受其诱惑而信他说的话
    却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不论周□郭□那一个人出席记者会代表政府发言都免不了讲那些□□党徒习惯使用又长又空,绝无内容的臭脚带滥调,外国记者每把听他们发言认做一种职业性的苦
    事。不料,周□误会外国记者不满其发言是翻译者季科长泽晋的失职,要求显光兄另换一个全处
    中英文最好的人来任他的译事,於是,显光兄就派秘书倪源卿当下次周副部长发言的译员。下次
    周□来,倪源卿站在旁边当翻译,周□滔滔滚滚讲了十多分钟,源卿三言两语就给他译完了,如
    此继续下去,言者长长译者短短,外国记者没有一个不掩面暗笑,搅成一个周□几乎下不了台的
    僵局。周□会後向显光兄严重抗议,显光兄召源卿询问究竟,源卿理直气壮辩护说:「周副部长
    说的,我全部译出来,如有疏漏,我愿受任何处分。」周□竟无言以对,全处同人听了无不鼓掌
    称快,赞美倪源卿这一套大胆的讽刺表演令人心折!这也是武汉时期,国共合作的一段小插曲!
      郭□沫若是我的旧识。因为当我在上海办大晚报的时候,他毅然决然抛弃了
    在日本已成家的日本妻子和儿女返国参加抗日活动,我认这是令人钦佩的义举,曾设宴欢迎过他
    。不料他返国之後,不独立刻另结新欢,并且走了左倾反政府的路线,我就开始鄙视这个人。现
    在,不期而重新见了面,他很表幸运似的握手言欢,好像遇见了老朋友,我当然受了政治需要的
    压迫,不得不报之以欢颜。每次他代表政治部来做发言人时,我总予以热情的招待。什么事真好
    像有命运的安排,陈诚在二十七年六月受命兼辖武汉卫戍总司令部之後,全力部署武汉保卫战时,
    竟派了一辆卡车,专邀我与郭沫若到他的前线司令部,跟著部队的进展,亲身了解战倩并与将领士
    兵过著共同作战生活一个星期,使我们两人打在一起,好像真成了老朋友了。但,回到汉口来,
    他们政治部的第三厅,一网打尽了那时候稍有知名度的男女电影明星,夜夜灯光灿烂,乐韵幽扬
    ,据说是在排演街头宣传剧,实际过著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跟我们全部是埋头苦干光身汉的国
    际宣传处望衡对比,我们还能真诚携手做朋友吗?最令我们有著大家要嗤之以鼻的是做了郭沫若
    手下副厅长的田汉:他身穿全套烫得笔挺的哔叽军装,腰缠皮带,足登长统马靴,肩佩少将肩章
    ,给一群女明星簇拥著大踏步走出走进政治部的大门,真令人看了有鸡犬升天的感觉,那里还是
    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伙伴!然而,他们的携手还有难能可贵的价值,这些鄙视,这些怀疑,还
    只能装著笑睑,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那时候,我们国际宣传处,不独跟共□携手做朋友,我们还邀□□党员到处
    里来工作。我说的是在我们对敌科里工作的胡风。他是鲁迅的得意门生,在大晚报时期的上海,
    为左派文人中的一支名「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打先锋,与左派文人的另一支,由鲁迅所称
    的「四条汉子」,周扬、田汉、夏衍、华汉(阳翰笙)所领导的「国防文学」,水火不能相容,使
    左派文人唱著对台戏。现在来到武汉,田汉当了政治部第二厅副厅长,阳翰笙(华汉)当了第三
    厅主任秘书,胡风当然再也挤不进第三厅了。他是日本留学生,日文很有根底,我们对敌科正需
    要他这种人才,就不计其为附□文人而用了他。对敌科也担任以日文写作的对敌宣传品,我们要
    作品够得上日本人欣赏水准,一定要找一位文笔好的日本人替我们看稿子。胡风就想起流亡在上
    海的日本左翼作家鹿地亘。他知道,日军占领上海後,鹿地亘怕日本宪兵要捉他,他逃到香港,
    生活相当贫困。我们同意透过胡风徵求鹿地亘同意来汉参加我们的工作。胡风写信问他,他欣然
    接受。我们想到一个日本人在内地旅行的不易,因请求广东省当时主席吴铁城的合作,派宪兵赴
    港迎护鹿地亘到汉口,参加国宣处对敌科工作。至胡风本人後来在□帮内以直言敢批评毛□,竟
    给周□扬等人发起「反胡风运动」被捕冤死狱中,可算是一个有骨气的□干。因此,他在国宣处
    办公还是认认真真尽他应尽的责任。显见他的笃实与郭田等□的浮夸,人性不同各如其面。然而
    ,经毛□□□在背後指挥之下,他们全都是舞台上表现「两分统战」跳跳蹦蹦的傀儡,那有真面
    目可言。这是国宣处在武汉时期站在共□统战前哨忍受著貌合神离又不得不虚与委蛇的痛苦。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03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