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第二十三章 我掌中央社时的作业群象

      第一节 中枢督导的指挥部

      我在上章里简介了我接任中央社社长十四年中所创建的业绩,跟下来在本章里,我要就记忆所及的资料,择要说一说这辉煌业绩是那些人怎样造成的。

      提纲挈领的开场,当然要说台北总社的何人与如何著手执行我们的督导指挥。要讲这个问题,我就得率直追叙我这社长是怎么做的。我是以中央社应做一个纯洁沟通管道为目标自励,并以勖勉同人。因此在执业上我们报导事实要客观超然,尽量避免受运作偏见的污染,介绍意见要公正持中,尽量避免自己主观的影响。一方面把政府的政策内容与其形成的经过作忠实而周全的叙述,以最迅速与最普遍的电讯传递广播民间与国际,同时另方面以同样管道把民间与国际对此政策的反应作同样忠实与周全之回馈。很幸运的,我那时既任执政党中央的改造委员又兼本党中央第四组主任,对政府政策的形成,不独有直接的接触,并还作参与其形成的努力,故对这沟通任务之圆满达成得到了异於常人的便利。

      我是把每一天的下午一时起到七时整整六小时的时间,完全化在中央社的(因中央重要会议时间都在上午)。我办事绝对主张分层负责制,人事方面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可是规定了什么人做什么事,我却制定法规给每一层主管负他所管员工绝对尽职的考核权。因此,我每天下午到社第一件事,就要开一次高级主管会谈,包括副社长、总编辑、秘书和当天拟讨论问题的次级主管,要他们报告前一天其主管单位所办的业绩,并提出他们职责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在会谈中报告了我当时所接触的中央社应该知道政府方面的种种问题之外,对他们的报告予以批判指示并协助解决。这一个每天高级会谈,所需时间不会超过一小时,可是,对中央社业务之圆滑推进却是一个重要关键。但,真心使中央社业务能得辉煌成就的业绩,还不是这个每日高级会谈,而是每早期六举行的全社各级主管都参加的社务会议。这个会议是一星期全社国内外作业人员工作的总报告与总检讨,最後加以社长的提示。这是我在分层负责制下仍能了解全社从基层起的工作实况,而予以及时指导、奖惩、纠正的好办法。

      全社工作自可分为事务与业务两大系列。事务由秘书负责,业务由总编辑负责,重要的电务工作亦由总编辑负责指导。唯事务当属次要系列,开会重心放在业务系列。我要在会议中听到不论国内外每一位编辑和采访的工作数量与质量及其效果的报告而加以纪录。国内部分,由编辑部与采访部综合负责,把每一个编辑所编的广播电稿,每一个采访所写的访稿,列成一表,以比较每一个人的工作量。同时,再把编辑编的电稿与采访写的访稿予以评价,比较其报导价值的高低,有特殊价值者由社长或总编辑专案嘉奖。国外部分同样作个别编辑与采访工作量与质的双重报告与检讨。大家听了这两个系列的报告与检讨後,再由总编辑作全盘的评论,并加上个人意见,最後,由我社长作结论。我把重点放在大家工作的方向是否能与政府政策的运用密切配合,以求发挥中央社沟通管道最高的功能。以此为指示要点,再择所听各作业人员个人的工作,择要指示其优点与缺点,以端正同人的工作方向与努力。这样每星期六开的社务会议,由总编辑室编成每周一期的《业务通讯》,遍发国内外每一个工作人员。《业务通讯》内容,先列我的「政情报告」,把中央社同人应该了解的政府政策之内容与转变,以及政治上各种不同的动态与可能发生的影响需要同人注意者述其概要,以求中央社沟通工作之正确灵活。第二节作「社务简报」,撮要简述社方与各机关、社团、同业的联系活动与内部人事变迁以及行政方面的其他活动。第三节「新闻业务简报」,综合检讨上述周六社务会议的各单位报告作一简报,列举本周国内外重要新闻,本社编采配合之成功与失败。成功者奖,失败者责,尽量做得赏罚分明。在量的方面,因有每天的纪录,勤惰可配合其工作的需要,经常作合情合理的评判。在质的方面,内容优劣当然众目昭彰。更有每一篇报导发生後各报的采用率我们也有纪录,这反应是最正确的客观判断。另外任何记者,工作有所特别心得也可在这一节中发表,以提倡同人相互切磋的兴趣。第四节是这本通讯的重点,命名「一周总结」,计分「国内部分」、「国外部分」、「编辑部」、「资料部」、「英文部」五大类,把每类所做业务,条分缕析,予以一一评分之後,列表见其量与质的高低,并把每一条新闻被采用的报纸名称列表,以示其见报率的高低。这一份《业务通讯》所发生鼓励士气的功效,可以说是中央社能在种种不利环境之中业务仍能蒸蒸日上的主要关键。每一个员工多做一分努力,社方立刻作认知的表示,自然就能把中央社与员工打成一片,而带动业务的起飞,这个企管的常识,给我把握到了。

      但,踏实检讨,中央社的成功还要靠发生带头作用的总编辑沈宗琳兄。他是每天坐镇在这沟通管道的中心,不断以电话与编采人员跟我和其他掌握新闻枢纽的政府与社会要员间作联系工作。他又指导与综合国内外新闻的「集」与「散」,构成中央社的供应网,以达成中央社发挥纯洁沟通管道的任务。当然,这都是中央社总编辑应尽的任务。宗琳兄做得最踏实,最切当。他主张,中央社精神只包括在「平凡的实践」五个字内。热门的新闻固不能放弃,冷门的新闻也应该多多发掘。我们职司报导,为民耳目,便有义务去人家不去的地方,注意人家不注意的新闻,发掘许多埋头苦干的无名英雄,介绍给社会认识,增强大家对国族复兴前途的信心。对外国新闻报导,他主张要以中国记者看天下事的态度落笔,避免与外国通讯让稿重复,避免文胜於质。他并主张,一切新闻皆应作深度报导,不妨夹叙夹议,增加读者兴趣。多种说法,不同看法,作为新闻记者,应多面俱呈,让读者了解,作他自己的判断。记者写新闻,应具一种高度热情的追索兴趣。换言之,过去记者惯用的照本宣科的方式,不足为训,应改作深入报导。宗琳兄的这套写新闻的主张,影响中央社社稿之改进甚大,是他的一大贡献。

      中央社总编辑的职掌是集全体编采人员工作之大成,因此其业绩的成效实还奠基在基层的编采。在我任内,为了配合执业的便利起见,中央社的编采组织有些畸形的。在总编辑下面,执行编采业务,名义上分成四部,那就是编辑部、采访部、编译部与英文部(後改名外文部)。实际分工:编辑部的职责是汇集采访部所集国内新闻,与编译部所译的国外新闻编成油印社稿,以及CAP、CTP—l、CTP—2、CBP、CKP中文、CEP、CFP各种广播稿供中文客户之用。采访部专责只限国内采访,采访网重心在首都,次要为省府,也遍及全国各重要城市,稿成集送编辑部。编译部本身不作采访工作,只把中央社海外单位发来的英文电稿,并选和中央社订有交换新闻合约的十五家外国通讯社有关中国的电讯,一并译送编辑部。海外单位,采编采一人负责的一元制。英文部因人事关系采编辑半独立制,其主任除有关政治原则问题需就商总编辑外,负编采发稿之全责,即就其所属之访稿,编成页式英文社稿Express News,以及CKP英文稿,CEP、CRP、CJP前期、CSP,英文电稿供应客户,後因兼发日文、西班牙文,故改名外文部。这四部用人由主任干练的领导,通力合作才奠定了中央社成功的基础。

      领导编辑部的是胡传厚兄。传厚兄是上海沦陷时还在敌後苦斗的一位沉默寡言、可是忠贞负责的记者。他任编辑部主任表示了持之以恒的正确领导作风,先从以身作则做起,每天按时到班,处理有条有理,对同事宅心仁厚,可是是是非非,赏罚一丝不苟,绝对分明。他身体瘦弱,却对工作有浓厚的兴趣,除了忙於其本职,还为中央社写了第一本社史,为编辑人协会主编了《报学》半年刊多年。

      领导采访部的是彭清。他是最标准的采访记者,并能领导其他采访同人作最准确最迅速的报导工作。因此,他不独在中央社领导采访,党与政府有重要*时,也经常请他负责新闻组的工作,协助其他同业作业。在社内,他经常要求采访同人尽早发稿。上午发生的新闻,除先应扼要撰稿以供晚报之用外,初稿必於下午三时发出,此後分下午六时、晚八时两次发齐,九时为截稿限时,突发新闻当然例外。他之所以如此严格的干,实因中央社采访记者与传播媒介自己的采访记者争取编者的采用处於劣势。当然,新闻内容与写作技巧是考虑采用率的要素,但彭清以为,时间之争取仍为至要。他又注意周末、周日经常有无新闻可采的稿荒之虞。他要求大家注意,要保留储备,无时间性的静态新闻以及资料性的长稿,备此两日之用。他又鼓励同人,不要存依靠政府机关或社会团体提供新闻的惰性,一定要在自己认定的采访范围之内,寻找新的线索,发掘新的问题而成中央社的独家新闻。在新闻写作方面,彭清也有严格的要求。文言字句,公文用语,绝对扫除,长篇演讲绝不作「全文如下」式的照录,要摘要改写。编辑、采访是国内新闻的双环,得此两人配合主持,自得我们所求的理想工作效果。

      此外另有一助成此绩效的干员,应予纪录。此即编辑周培敬,他负责把编发的新闻纳入各种不同的中文新闻广播。因客户要求的不同,各种中文广播时的早晚,量的长短,质的详简,各有不同。培敬能卜书卜夜,编配适当,十余年如一日。另加总统文告亦由其一手编发,总统府规定,元首文告必全文发表,而中央社广播各项皆有时间限度。培敬能融合本社各广播剩余时间,甚至商借其他广播时间,每次达成全文播出之任务,尤属难能可贵。後来他继胡传厚升为编辑部主任。

      「编译」、「英文」两部是处理国外新闻的双环。实际,只因这两单位都处理外文这样分的。编译部的工作把本社自己外电与选择其他外国通讯让稿译成中文转达编辑部,其工作品质实属国内。编译部主任王芒兄,是一位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负责领导者。他的职责是要把中央社四十个海外单位发来的电讯译成中文外,并需遍阅与中央社交换新闻的十五家外国通讯社电稿,择其有关中国者译成中文,一并送交编辑部。我们看了「四十」与「十五」这两个数字,大家都会咋舌,骇然於这样重要的工作是无人能担负得起的,王芒兄却处之泰然。他每天到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迟,不独要选择新闻分配给同人翻译,译好的每一条,他还要核改後再送出。我在职十四年,他十四年如一日地这样干。有他坐在中央让自己海内外沟通管道重要关键的位子上,不愁中央社不能发挥其新闻网遍布全世界的影响力了。但,说到中央社海外影响力,最重要的一环还是英文部。

      中央社迁台初期没有恢复英文部,因此散布在海外各单位的工作,偏重在用中文向国内报导国外新闻,反而放弃了他们更主要的用外国文字对外宣传,那时只向侨报发中文稿。我因此熟筹必立即纠正这个重要缺点。成立英文部最先要考虑人选,这个人,我一再选择,选定了东京分社主任曾恩波。他在报导韩战时有了杰出的表现将在下节中叙述,因此,我了解他的长才。约他到台北来面谈,他毅然愿牺牲他驻外单位拿美金薪给的优遇,接受返国拿公务员新台币的委曲,挑起重组英文部的重担。但,他坦白提出他的意见,要把中央社的英文稿受到国际同业的重视,只把中文社稿译成英文是不会生效的。要跨过中外同业采稿标准不同的这道鸿沟,他以为,英文部除有关原则性的重要问题需要总编辑指导外,所有编采工作应完全由他主任负责,以求中央社英文稿可发挥其与外国通讯社稿比一比被订户采用竞争的实力。我同意他这个要求不独是一个实际问题,并且同时更令我高兴的,恩波兄表示了他一定要干好英文部的负责精神。

      恩波兄重建了英文部,不独恢复了中央社英文稿(Exprese News),并编发CKP英文电讯等上述的各种电稿,使中央社在国际间得跻身大通讯社之列,英文部的贡献实大。同时,英文部为中央社培训出来的人才,有副社长杨孔鑫,北欧分社主任徐涤生,香港分社主任关作安,波昂分社主任范同仲,华盛顿分社主任王勋等济济多士,曾恩波首创之功不可没。

      中央社领导业务的指挥中心集中在编辑、采访、编译、外文四部已如上述,可是能使员工得在安定适宜环境中尽量发挥其工作效能,事务系统的贡献仍属难能可贵。在组织方面著眼,中央社的事务系统,因由副社长指导下的秘书总其成。可是副社长王家棫、秘书丁履进皆属执笔办文书的坐而述不掼起而行的公务人员。真能在负责奔走上面锲而不舍力求完成任务的人,倒是下面经理部主任陈新萌。我这个社长秉性说干就干,一有决定就要立刻见效,所以最怕办文书走上公文旅行的拖荡圈子里,一天能了的事要拖一个月,一个月能了的事也许会拖上一年。因此,重要的事,我多是自己找负责的人面谈解决,需要协助接洽的事件,新萌兄足一位接棒实干的得力助手。这样反令高级主管王、丁两兄闲起来了。我承认这是中央社组织上的缺点,可是,那时事忙,无暇纠正。新荫兄如何协助我解决中央社争取公保以及建立志清大楼新办公厅两事,已详前章不再赘述。

      中央社之能在我十四年社长任内重振其辉煌业务,再度跻身全世界大通讯社之林,除了全体同人发奋努力以促成此奇迹之外,同兹兄的远见配合著蒋公的睿断,使中央社打破全人类传播史的纪录,以一个通讯社竟拥有自己收发电讯的全部设备。中央社有了这个特权,能把新闻的制作与收发挤在一间大楼内,免去一般记者奔走送稿与电讯机关积压收发的时间浪费。这在通讯业务中是一个争取前茅不可幸得的推动力;新闻如货品,推销得手,品质优良固为要素,而分秒必争的抢时间,也是争取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中央社有了自己的电务部,实为其能灰烬中起飞凤凰的得力因素。因此,电务部业务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方面要「远」,把新闻的收发网笼罩全球,无远弗届,这需要有最大电力的发报机;另方面要「快」,使新闻的发送没有一秒钟的延搁,故其发报机要跟著时代的进步,随时汰旧换新,保持作业绩效。中央社在抗战胜利还都後为其业务发展的最高峰,当时总社及各分支机构使用的大小发报机多达一百三十架,包括二十千瓦强力发报机两架,收报机也多达二百五十架。到了三十八年中央社随政府迁台,幸经同兹兄领导电务部人员抢运在南京总社的部分收发报机,再配合台北分社所使用者,勉强就在西宁南路那小屋中,支起收发报台挤在一起,临时作业。我接任社长时,就还是在这样因简就陋的状况中挣扎著。我着到收发报两台绝不应挤在一起,应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更不应建设在房屋密集的市区。於是督责电务部主任周绍高与其他负责员工,尽量筹划电台重建的新计画,由我负责向中央请款。经此配合努力、卒於民国三十九年十一月在中山北路增设收报台,民国四十六年五月洽借交通部桃园国际电台协助收报。民国四十五年先在台北郊区天母建设正正式式中央社自己的发报台。最後到了民国四十七年在台北郊区二重埔建设同样模式的中央社自己的收报台。直到民国五十三年我卸任给马星野兄时的电讯设备,在这两大收发报台中已有二十千瓦发报机两架,十千瓦发报机一架,五千瓦发报机一架,二点三千瓦发报机十架,八百千瓦发报机八架;51—S1收报机十一架,51—J4收报机四架,Sp600收报机一架,以及大批其他不胜列举的器材,总值约达美金五十万元。这都是在我惮智竭虑,叩请党政有关机关协助积累的成果,配合著电务部前主任高仲芹兄(中文电动打字发报机发明者)经我聘任为中央社电务顾问,现任主任周绍高、副主任黄履中领导著一百多位在人背後埋首工作的无名英雄,创造中央社起飞成世界大通讯社的奇迹。

      以上简述,说明了中央社台北总社在我任期内,如何控制设备,运用组织,什么人,怎样做的一般概况。至於全部国内外业务的发展,可记录者盈篇累牍,不胜枚举,只能就记忆可及的两次与国运攸关的重要战役中央社报导之贡献,以及中央社同仁在国际活动中的甘苦绩效,在下面三节中述其概要,以示范方式表现中央社工作人员在总社指挥下,打传播心战的全貌。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