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4
    • 财富1
    • 积分3849
    • 经验795983
    • 文章3781
    • 注册2005-04-19
    曾民瞻:江西永丰人,字南仲,宣和进士,为南昌尉。通晓天文之学,有晷和漏壶仔细地校正错误,于是更改原先的历法。用木头刻成一支箭,旁边立两个木偶,左边的白天报晓,夜晚报点,到时候敲打木板来告诉人们。右边的白天报晓,夜晚报更,到时候敲打钲来告诉人们。自己认为这是古人所没能够达到的。
      曾布:字子宣,江西南丰人。十三岁时成为孤儿。跟随兄长曾巩学习,一同进士及第,调为宣州司户参军、怀仁令。熙宁二年,调职开封,由韩维、王安石推荐,上书言为政之本有二,谓:严厉风谷,选择人才。其关键有八,即:劝课农桑,整理财赋,兴办学校,慎重选举,询问吏课,依次排列宗室,修善武备,牵制远方人民。神宗召见曾布,议论建议皆合帝意,授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兼职同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共三天时间,五次接受赦免请求。同吕惠卿共同创制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吕惠卿参与国政,设置监狱检举弹劾,罢曾布贬知饶州,乞讨任潭州。恢复集贤院学秦州。改任历陈、蔡、庆州。元丰末年,又为翰林学士,升迁户部尚书。大观元年,卒于润州,享年七十二岁。后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号为“文肃”。
      曾亻及 :字彦思,绍兴末年知袁州。隆兴初年下诏江西和籴百万担,转输到丹阳,曾亻及 上书陈述不能籴粮的情况,并请求罢免自己,朝廷不但没有罢黜他反而嘉奖他,并且免除和籴,袁州百姓得以免除和籴粮是从曾亻及 开始的。
    曾如骥:字德称,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淳佑进士,官职为宝庆通判。元兵入城之时,如骥投资江而死。景炎初年谥为“忠愍”。
      曾协:字同季,曾肇孙。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官累任至临安通判,乾道年间暂代知永州事务。著有《云庄集》。
      曾纡:字公衮,曾布之子,晚年号为空青老人。最初以恩荫补以官职,绍圣年间又任中弘词科。连坐党籍被贬到零陵。绍兴初年又拜为直显谟阁。历任知抚、信、衢三州,累官至直宝文阁。者有《空青集》。
      曾会:字宗元,福建晋江人。端拱二年考中进士,授职拱禄丞,被派出为两浙转运使。丁谓建筑捍海石塘,追索百姓很急,但当时没有人敢谈论此事,只有曾会列其情形上书言是,结果丁被罢免,军民因此而得以安宁。累官至集贤殿修撰。知明州时去世。
      曾巩:字子固,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来机警敏捷,读书数百言,脱口就能吟诵。十二岁时,试作《六论》挥笔而成,言词十分壮美。刚二十岁时,闻名四方。同时与苏轼、王安石开展古文运动,取得很大成就。嘉佑二年考中进士,调职太平州司法参军,召回任编校史馆书籍,升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做实录检讨官等职。调职明、亳、沧三州。依照惯例任命为翰林学士,终年六十五岁。
      曾肇:字子开,考中进士。调职黄严薄,为郑州教授,擢升崇文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时知太常礼院。其兄长曾布做宰相时,按照惯例应回避禁止任职,他却被拜为龙图阁学士,提拔举荐为中太一官。不久,外出知陈州,历任太原、应天府,扬、定二州。崇宁初年,贬知和州。调职岳州,继而又贬为濮州团练副使,安置汀州四年,回到润州去世,终年六十一岁,任职经历十一州,大致多是实施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绍兴初年卒,谥为“文昭”。
      曾孝宽:字令绰,以恩荫得官知桐城县,选举知咸平县。老百姓到知府诉说大雨把麦子毁坏了,知府以荒谬为名殴打他们。曾孝宽亲自到农田察看真实情况,使他们得免除赋税。任命秘阁修撰、提点开封府界镇县。熙宁五年,升迁枢密都承旨,超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后连续迁徒外任,以吏部尚书职被召还朝,在回朝路中死去,终年六十六岁。追赠右光禄大夫。
      曾孝序:字逢原,福建晋江人,以恩荫补官将作监主簿、监泰州海安盐仓,因此在泰州安家。累官至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在上朝时,与蔡京讨论所主管事务,说:“天下财货贵在流通不止,然而刮取民旨民膏聚集到京师,这恐怕不是太平之法。”蔡京怀恨他。此时蔡京正在施行结籴等方法,尽刮老百姓财物充数。曾孝序上疏说:“人民的力量尽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如果万一有逃亡流移,用谁来保卫国家?”蔡京更加愤怒,派御史宋圣宠弹劾他,追捕他的家人,任何东西都没有得到,只是说约定日期出兵,差一点误了军期,被革职躲藏到岭南。遇赦免,后迁移到永州。蔡京罢相后,授予显谟阁待制、知潭州。又因为议论徭役事务同吴居厚不合,削职知袁州,不久又恢复原职,再次知潭州。后赠孝序五个官职,又加为光禄大夫,谥号为“威愍”。
      曾孝蕴:字处善,绍圣年间,主管发运司粜籴事务,建议扬州的瓜洲,润州的京口,常州的奔牛,整治堤堰设立闸门,以便于漕运、商贾。后提举两浙常平,改任转运判官,知临江军,召入朝廷任左司员外郎,升迁起居舍人。根据功绩进显谟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终年六十五岁,追赠通议大夫。
      曾孝纯:字君施,曾公亮的小儿子。以恩荫官为殿中丞,赐同进士出身,二十四年没有改变品级第次,绍兴年间提拔为太常丞,但受到执政的阻止,于是从此不再为官。
      曾孝广:字仲锡。元丰末年,官为北外都水丞。后来任命受职京西转运判官,召入为水部元外郎。又外任提点永兴路刑狱,陕西、京西转运副使,召回任左司郎中,擢升户部侍郎,进为尚书。由于钱帛不足费用而坐罪,降职为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又因为先时使聘契丹有失奉使礼节被夺职,不久又复职,移知潭州,加显谟阁直学士,知郓州、知饶州,历任城德军、太原府,终年六十岁。
      曾宏:江西南丰人,宣和特科进士。累官文林郎,后辞去官职,回归故里。此后浪迹江湖,与儿子曾恩常常赋诗为乐。时人称赞他的五言诗清秀如同出自天然,开头末尾如同山谷,起伏不定,著有《临汉居士集》。
      曾治风:字君仪,开禧进士。历任广东提刑,知袁州,又直焕章阁,统帅广东军队,性情简略节省,不胡乱浪费,不嗜好杀戮。端平二年,进升为直微猷阁,改知建宁,后罢免回归故里去世。
      曾庠:字明升,曾致尧之孙,江西南丰人。小时候就能刻苦好学,善于写文章。嘉佑进士,历任常宁县令。任职间对于狱论案件能尽其情,实事求是,纲纪严明,官吏都不敢违犯。最后官职至秘书省著作佐郎。
    曾极:字景德,曾滂之子。朱熹得到他的文章和诗篇,看后很是惊异。说曾极的文章同苏氏父子的文章相似。因“诗”案贬到道州。他所著《春陵小集》已失传,现存有《金陵百讠永 》,非常悲壮。
      曾易简:曾致尧第四个儿子。才智出众,十三岁就被国子监举荐送到礼部,以《清明日赐新火诗》为题对他进行测试,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当时传为美谈。后来进献自己所写的《唐臣事绩》、《两汉谏论》,被召进舍人院考试。死于京师。
      曾易占:字不疑,曾致尧的第五个儿子。以恩荫补官太庙齐郎。天圣进士,历任太子中允、太常丞、知如臬、玉山二县。刚正不阿,政绩裴然。著有《时论》三十篇。因病殆在南都,由于他儿子曾布得以富贵,封为鲁国公。
      曾恬:字天隐,曾公亮曾孙。少年时和杨时、刘安世等一些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交往,学习存心养性的道理。绍兴年间官至大宗正丞。秦桧当权,曾恬自爱守节不屈不挠,请求外任,得主管台州。著有《上蔡语录》,是曾恬和胡安国共同辑录谢良佐的言行录。
      曾固:字仲常,中书舍人曾巩的孙子。补充太学内舍生,接替父官任郊社斋郎,累官司农丞,通判温州。建炎三年,金人攻陷越州,把他和家属四十人杀死在越州南门外,金人退后,曾固的弟弟制造棺材装敛他的遗骨,埋葬在天柱山。
      曾原一:字子实,曾兴宗孙子。和堂弟原成阝都博学多才,工于诗词。避乱在钟陵,和戴石屏等众德才兼备之人结成“江湖吟社”。敌人到来时,曾原一偕同叔父曾益之倾注全部家产募集壮丁,同时加筑城墙作为屏障。敌人知道有准备,不敢进犯,百姓得到他的很多恩惠。著有《选诗衍义》、《仓山诗集》。
      曾致尧:字正臣,江西南丰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先任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又三次升迁为著作郎、直史馆、改任秘书丞,外任两浙转运使。尝进言太宗说:“去年所规定的各地秋税,只有湖州一郡按期交纳完成,然而苏州、常州、润州三地都有拖欠,请求根据情况对他们进行赏罚”。太宗知道江、淮连年水灾,而苏、常二州更加厉害,所以曾致尧讲的太过份不能实行,并下诏将他调职知寿州,转为太常博士。曾致尧性格刚强直率,喜欢上书言事,前前后后多次上呈奏章,言辞多激烈,好揭发别人的阴私。直宗即位,曾致尧升迁为主客员外郎、判盐铁勾院。张齐贤推荐他有才能,任为词职,命令翰林起草诏书,不久因为众人的议论未决而停止。后来转任户部郎中。真宗五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曾敏行:字达巨,江西吉水人。自称浮云居士,又称独醒道人、归愚老人。刚刚二十岁,因为有病残废不能再做官。于是一心专攻学问,擅长画草虫。他所著《独醒杂志》,著录两宋的轶闻遗事,可补史书传记的不足。
      曾逮:字仲躬,曾几的二儿子,江西赣州市人。拜王苹为师,累官至户部侍郎,学者称习庵先生。著有《习庵集》。
      曾渐:字鸿甫,南城(江西南城县)人。绍熙进士,私淑胡安国,官至工部侍郎。在朝廷上高风亮节,很有风度。死后谥为“文庄”。
      曾诞:曾公亮孙。孟皇后被废,曾诞三次给邹浩写信,劝他坚决请求恢复皇后,浩不上报。曾诞著《玉山主人对客问》来讽刺他。这本书写出以后,有见识的人有的把它比做韩愈的《谏臣论》。
      曾唯:字道子,曾易占九世孙。进入太学学习,很有文才,受到赞誉。宝佑年间殿中侍御史丁大全擅自篡改诏书,把右丞相董槐驱逐出朝廷,众人的议论十分震惊。曾唯说,这是扰乱国家。于是和同学陈宜中、黄镛、林则祖、刘芾、陈宗等六人,上书极力陈述丁大全是奸臣。丁大全被激怒,又伪造圣旨把他们革职,编管崖州。待丁大全被贬官后他们才免罪回来,时人称为“六君子”。
      曾几:字吉甫,先为赣州人,后迁到河南府。小时候就见多识广,事亲至孝,母亲死后,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后很有声望。兄长曾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务,在巡察时淹死。他没有后代,因此特别下令曾几为仕郎,在吏部应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批为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升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升迁辟雍博士,拜校书郎。靖康初年,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调迁广西运判、江西提刑,又改浙西。秦桧死后,起用任浙西提刑、知台州,治理政务尚清净无为,百姓得以安宁。……曾几在国家相承平安之时已经为馆臣职位,三十八年以后又恢复臣职位,头发胡须皆已斑白,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每次和同学相聚,较多的谈论前辈的言行、台阁典章,荐引士人推举重望之类的话。皇帝 下诏修《神宗宝训》,书修成以后上奏皇帝,皇帝拍手称好,让他暂代礼部侍郎的职位。乾道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曾植:字子直,福建晋江人,太学上舍生。孝宗即位,多次升迁为司农寺丞。讨论回答问题时谈到用人之道,不应该因为文武南北而用两种心去对待,不应该因为有腐儒而废弃真儒不用。请求补充外任,知南剑州。在皇宫的台阶下辞别奏请三件事,皇帝大为高兴,调职知湖州。没有到任就去世了。
      曾忄造 :字端伯,曾公亮的后裔子孙。当初任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能赋诗,号至游居士。闲居在银峰,著录文集《百家类说》共六百二十余种。又编有《高斋漫录》、《乐府雅词》。
      曾震:字东老,江西吉水人。小时候不爱闲居,晚年应试集英殿得到官职,调职广州司户。著有《群玉集》。
      曾懋:字叔夏,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元符进士。累官吏部尚书。著有《内外制》以及《东官日记》。
      曾淮:嘉佑癸卯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裘庆军节度使,追赠刑部尚书。共有四个儿子,曾弼、曾懋、曾开、曾几,一起显名于绍兴年间,奉圣旨在赣州建五世名臣坊。
      曾弼:崇宁进士,官至朝奉大夫,提举京西路学事务。
      曾蔚:嘉泰间两举进士,授官陕州教授。
      曾涣:淳熙癸卯、已酉两举进士,绍熙六年入史馆,官为大理少卿。
      曾日希 颜:曾参五十一代孙,国学进士,历任御史兵部侍郎。
    待续!
    志诚公-广新公-良甫公-子章公-振宗公-成义公-德渊公-珍公-仲源公-文盛公-位公-省虑公-起监公-弘胜公(胜)-锦汉公(子)-自达公(达)-永展公(永)-德敬公(德)-文和公(文)-秀成公(秀)-显尧公(显)-朝与公(朝)-庭生(庭)-繁星-祥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