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548
    • 经验44687
    • 文章527
    • 注册2005-06-19
    △封廕推选

        封赠之制,文职隶吏部,八旗、绿营武职隶兵部。顺治间,覃恩及三年考满,
    均给封赠。康熙初,废文、武职考满封赠。

        文职封赠之阶,初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寻改光禄大夫。从一品光禄大夫,
    后改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品中议
    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从五品奉直大夫。正
    六品承德郎。从六品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议
    郎。从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职郎。从八品修职佐郎。正九品登仕郎。从九品登仕
    佐郎。

        武职封赠之阶,初分三系。一曰满、汉公、侯、伯封光禄大夫,后改建威将军。
    二曰八旗。一品光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三品通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五品奉
    政大夫。六品承德郎,后改武信郎。七品文林郎,后改奋武郎。八品修职郎。九品
    登仕郎。乾隆三十二年,改同绿旗。三曰绿旗营。封赠官阶屡变。初制正、从一品
    荣禄大夫。正二品骠骑将军。从二品骁骑将军。正三品昭勇将军。从三品怀远将军。
    正四品明威将军。从四品宣武将军。正五品武德将军。从五品武略将军。正六品昭
    信校尉。从六品忠显校尉。后增正七品奋勇校尉。乾隆二十年,改正二品武显大夫。
    从二品武功大夫。正三品武义大夫。从三品武翼大夫。正四品昭武大夫。从四品宣
    武大夫。正五品武德郎。从五品武略郎。正六品武信郎。从六品武信佐郎。正七品
    奋武郎。三十二年,改正一品建威大夫。从一品振威大夫。增从七品奋武佐郎。正
    八品修武郎。从八品修武佐郎。八旗与绿营制度始画一。五十一年,改正一品建威
    将军。从一品振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武功将军。正三品武义都尉。从
    三品武翼都尉。正四品昭武都尉。从四品宣武都尉。正五品武德骑尉。从五品武德
    佐骑尉。正六品武略骑尉。从六品武略佐骑尉。正七品武信骑尉。从七品武信佐骑
    尉。正八品奋武校尉。从八品奋武佐校尉。增正九品修武校尉。从九品修武佐校尉。
    于是文、武官阶等级相侔矣。

        文、武正、从一品妻封一品夫人。满、汉公妻为公妻一品夫人。侯妻为侯妻一
    品夫人。伯妻为伯妻一品夫人。正、从二品夫人。正、从三品淑人。正、从四品恭
    人。正、从五品宜人。正、从六品安人。正从七品孺人。正、从八品八品孺人。正、
    从九品九品孺人。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营正七品妻
    封孺人。

        顺治五年,定制,凡遇恩诏,一品封赠三代,诰命四轴。二、三品封赠二代,
    诰命三轴。四、五品封赠一代,诰命二轴。六、七品封赠一代,敕命二轴。八、九
    品止封本身,敕命一轴。凡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
    用角。

        凡推封之例,顺治初制,父祖现任者,不得受子孙封。致仕及已故者许给,原
    弃职就封者听。两子均仕,其父母受封,从其品大者。妇人因子封赠,而夫与子两
    有官,亦从其品大者。父官高于子者,嫡母从父官,生母从子官。为人后者,已封
    赠祖父母、父母,请以本身妻室封典貤封本生祖父母、父母者,许貤封。康熙五年,
    定父职高于子者,依父原品封赠。官卑于子者,从子官封赠。武职子现任文职,封
    赠依文官例。雍正三年,定四品至七品官原将本身妻室封典貤封祖父、母者,八、
    九品官原貤封父、母者,皆许貤封。三品以上貤封曾祖父、母者,请旨定夺。乾隆
    间,折中礼制,颇有更定。二十七年谕曰:“子孙官品不及祖、父之崇,则父为大
    夫子为士,记有明文。旧例依祖、父原阶封赠,殊未允协,其议改之。”吏部议定
    文、武官子孙职大,祖、父职小,依子孙官阶封赠。祖、父职大,子孙职小,不得
    依祖、父原品封赠。父官高于子者,生母从子官封赠,嫡母、继母不得依父官请封,
    原依子官受封者听。武职子任文职者亦如之。五十年,定一品至三品官不得貤封高
    祖父、母,四品至七品官不得貤封曾祖父、母,八品官以下不得貤封祖父、母。

        道光以后,捐封例开。二十三年,许三品以上官欲捐请本生曾祖父、母封赠者,
    得依貤封曾祖父、母例报捐。二十八年,许四品至七品官捐请貤封曾祖父、母,八
    品官以下捐请貤封祖父、母,均依常例加倍报捐。而限制始废矣。旧例八、九品官
    许封父、母,不封本身妻室。应封妻者,止封正妻一人。正妻未封已殁,继室当封
    者,正妻亦得追赠。其再继者不得给封。道光二十三年,许八品以下捐封人员欲捐
    请及妻室者,加倍报捐。咸丰二年,许京、外文职及捐职人员得先封本身及原配、
    继配妻室,再依本身品级为第三继妻捐封。四年,并从部议,第三继妻以后,谊同
    敌体,亦许依次递捐矣。旧例仕宦至三品,幼为外祖父、母抚养,其外祖父、母殁
    无嗣者,许依其官阶貤赠,其馀外姻不许貤封。道光二十三年,许捐封人员为其受
    恩抚养之母舅、舅母、姑夫、姑母、姨夫、姨母、妻父、妻母依貤封外祖父、母例,
    捐请貤封。咸丰三年,并许貤封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伯叔父母,庶母,兄、
    嫂并嫡堂伯叔祖父、母,嫡堂伯叔父、母,嫡堂兄、嫂,从堂、再从堂尊长及外曾
    祖父、母,外祖父、母,妻祖父、母。按例定品级,一体捐请。又许为人妇者,为
    其已故夫之祖若父捐职请封。为人后者,为祖若父貤封其先人,展转推衍,而经制
    荡然矣。

        加级请封之制,其初限制亦严。顺治初,凡恩诏加级者,以新加之级给封。康
    熙五十二年,定例七品以下加级请封,不得逾五品,五、六品不得逾四品,三、四
    品不得逾二品,捐级不得计算。乾隆间,外官加级不论新旧,不得依加级请封。五
    十年,部议京官八品以下,得依加级请五品封,不惟逾分,亦觉太优。嗣后八品以
    下不得逾七品,在外未入流不得给封,原捐纳荣亲者,许其捐封。从之。嘉庆后,
    限制渐宽。京、外官恭遇覃恩,许报捐新级请封。议叙三、四品职衔人员,加级捐
    请二品封典,许加倍纳银,按现任及候补、候选例给封。咸丰初,抚广捐例,京、
    外各官及捐职人员,由加级及捐加之级捐封者,现任及候补、候选三、四品官,许
    捐至二品。其五、六品加等捐请三品封者,依常例加倍报捐。加等捐请至二品者,
    依四品职衔得捐二品封例,加倍半报捐。其七品加等捐请三、四品封,八品以下加
    等捐请五、六品封,均依常例,分别加倍报捐。十年,定三品人员加级捐封,按一
    品人员银数加倍,许给从一品封。二、三品虚衔人员捐从一品封,应按二、三品实
    职银数加成或加倍报捐。其有为外姻捐从一品封者,许各按二、三品实职虚衔银数,
    再行分别加成报捐。

        陵夷至光绪中,御史李慈铭疏曰:“治国之要,惟赏与罚。罚固不可稍逾,赏
    亦岂可或滥!康熙、乾隆两朝,享国久长,庆典武功,偻指难尽。其时内外臣工,
    屡逢恩诏,论功行赏,班序秩然,未有越等者。今则外官道员多至二品,其封皆至
    一品矣。知府、同知多加三品,其封皆至二品矣。牧、令大半四品,簿、尉大半五、
    六品,其封率至三、四品矣。夫爵赏者,人君所以进退贤愚,中臣所以奔走吏士。
    得之太易,则人不知恩,予之太骤,则士无由劝。尊卑不别,等级不明,长伪士之
    浮嚣,惑小民之观听,非所以尊朝廷、清流品也。”奏上,亦未杀减。

        厥后外患频仍,人才缺乏。二十六年,诏停报捐实官,而虚衔封典报捐如故。
    宣统元年,吏部议定条例,京官依加级、外官依本任请封,颇欲规复旧制,格不得
    行。明年,改定京官依加级,外官依加衔,五品人员许请至三品封赠,八品人员许
    请至六品封赠。欲稍事补救,而积重难返矣。

        廕叙之制,曰恩廕,曰难廕,曰特廕。恩廕始顺治十八年,恩诏满、汉文官在
    京四品、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各送一子入监。护军统领、副
    都统、阿思哈尼哈番、侍郎、学士以上之子为廕生,馀为监生。初制,公、侯、伯
    予一品廕,子、男分别授廕。雍正二年改世职俱依三品予廕。乾隆三十四年,定公、
    侯、伯依一品,子依二品,男依三品予廕。雍正初,定例廕生、廕监生通达文义者,
    交吏部分各部、院试验行走。其十五岁以上送监读书者,年满学成,咨部奏闻,分
    部、院学习。又令文、武廕、监生通达文理者,遵例考试,以文职录用。其幼习武
    艺,人材壮健,原改武职者,呈明吏部,移兵部改廕。

    [清史稿]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