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43
    • 经验21533
    • 文章490
    • 注册2007-01-07
    达标练习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 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 ,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
       2. 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 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宗圣公77派孙.略公>巩公>憇公>孟永公>卓公.
    入川祖训:话到口边留半句,理从是处让三分。
    邮件:wzzxzgr@163.com    QQ:249296749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