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222
    • 文章19
    • 注册2005-10-01
    了解曾巩公
    曾巩生平
     
    第一节生平政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西)。自称"家世为儒“①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宋史》称曾巩年幼"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成诵“②。"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③。但据他自称幼时从先生受书,"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到十六七岁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始知爱好,并努力学习④。到二十岁后,"欧阳修见其文奇之“⑤大约就在这时,他曾给欧阳修写信,并"献杂文时务策两编“。信里他一面称赞欧阳修的道德文章,一面表白自己的为人志节:"巩自成童,闻执事之名,及长,得执事之文章,口诵而心记之,观其根极理要,拨正邪僻,掎挈当世,张皇大中,其深淳温厚,与孟子韩吏部之书为相唱和,无半言片词舛驳于其间,真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也。……又闻执事之行事,不顾流俗之态,卓然以体道扶教为己务。……信所谓能言之能行之,既有德而且有言也。韩退之没,观圣人之道者,固在执事之门矣。"曾巩当时少不更事,而能有这样的看法,很不简单,所言者虽有所未尽,但大体符合实际。又说:"巩性朴陋,无所能似,家世为儒,故不业他。自幼迨长,努力文字间,其心之所得,庶不凡近。……唯其寡与俗人合也,于公卿之门未尝有姓名,亦无达者之车回顾其疏贱。抱道而无所与论,心常愤愤悱悱,恨不得发也。今者乃敢因简墨布腹心于执事,苟得望执事之门而入,则圣人之堂奥室家,巩自知亦可以少分万一于其间也。"这段话是表述自己的为人的。与俗不合,抱道自守,心志如此,确不凡近。欧阳修对于这样的人物自是重视的。因此,曾巩上书之后,曾经得到欧阳修接见。据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讲,欧阳修见到他之后,曾对他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而且当曾巩向欧阳修告别之时,欧阳修还写了《送曾巩秀才序》,其文云:"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余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此序作于庆历二年(1042),这时曾巩虽见弃于有司,却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

        在这期间,曾巩也结识了王安石,还曾向欧阳修推荐。他在《再与欧阳舍人书》中说:"巩顷尝以王安石之文进左右而以书论之,其略曰: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虽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诚自重,不愿知于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时所急,虽无常人千万,不害也。顾如安石,此不可失也。"这是追述前此一封信中的话,可见曾巩对王安石曾经非常器重。在这封信里,他不仅推荐王安石,还曾提到王回、王向,一并向欧阳修推荐。

        后来,在《与王介甫第一书》里曾巩又说:"巩至金陵,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王向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由此看来,在这期间曾巩同欧阳修已有相当亲密的交往。

        曾巩是在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时考中进士的。在这之前,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这样的前辈,结交了王安石这样的朋友,而且已经同当代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如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不过,曾巩所写的这些书信,不同于寻常的"干谒“,不是请求荐引。例如,他在《上杜相公书》中说:"今也过阁下之门,又当阁下释衮冕而归,非干名蹈利者所趋走之日,故敢道其所以然,而并书杂文一编,以为进拜之资。蒙赐之一览焉,则其愿得矣。"这封信大概就写于庆历五年(1045)杜衍、范仲淹等被黜离职之后。曾巩于此时写信并投献文章,正好说明他的为人和政治态度,政治上同杜衍、范仲淹一致,绝不趋炎附势。

        曾巩既中进士,便被调任为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又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

        在这期间,曾巩对于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对于历代图书聚散以及学术源流多所论述,写过一些叙录,如《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战国策目录序》等,还有《梁书》、《陈书》、《南齐书》等,也都写有"叙录“。

        曾巩虽推崇欧阳修,但他的学术观点和欧阳修亦有所不同。例如,他在《筠州学记》中说:"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刑名兵家之术,则狃于暴诈,惟知经者为善矣,又争为章句训诂之学,以其私见妄(一本下有"臆"字),穿凿为说,故先王之道不明而学者靡然溺于所习。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氏而已。"他对扬雄如此称赞,这看法与韩愈比较相近,与欧阳修则颇相反。

        此外,曾巩还有《答王深甫论扬雄书》,对于扬雄屈事王莽以及作《剧秦美新》,都有所辩解,并引王安石的看法,以为"雄之仕合于孔子无不可之义“,而且认为"世传其投阁者妄"云云。曾巩对扬雄的看法,涉及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扬雄的政治态度和学术成就,对曾巩都有影响。

        曾巩离开馆阁,又作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吏。最初是通判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其后又知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徙襄州、洪州,知福州。史称曾巩在这几州都有政绩,主要在"荒政"和"平盗"两个方面,而后者并非真是政绩。

        曾巩移徙洪州时,曾有《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诗云:"忆昔江西别子时,我初折腰五斗粟。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光如转烛。"他这时似乎已有倦于转徙的感叹。此后便多次表示为了养亲而不愿远仕。

        在赴福州之前,曾巩有《辞直龙图阁知福州状》。到福州后又有《福州上执政书》,书中说:"转走五郡,盖十年矣,未尝敢有半言片辞求去邦域之任而冀背朝廷之义。此巩之所以自处,窃计已在听察之日久矣。今辄以其区区之腹心,敢布于下执事者,诚以巩年六十,母年八十有八,老母寓食京师,而巩守闽越,仲弟守南越,二越者,天下之远处也,于著令:有一人仕于此二郡者,同居之亲当远仕者,皆得不行。……"据此,他请求"或暂还之阙下,或处以闲曹,或引之近畿,属以一郡,使得谐其就养之心,慰其高年之母。“此书之外,曾巩还有《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也是请求朝廷照顾养亲的。大概正是因为他一再申请,朝廷曾一度下令,"召判太常寺“;可是当他离职上路以后,又有诏改知明州。为此,曾巩又有《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希望朝廷允许他"暂至京师迎侍母赴任“。但未能如愿,所以后来移知亳州,又继续申请。他在《移知亳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中说:"臣昨任福州,已系远地,迎侍不得,即今老母多病,见在京师,人子之谊,晨昏之恋,固难苟止。二者于臣之分,实为迫切。……只乞对移陈蔡一郡,许臣暂至京师,迎侍老母赴任。……今臣幸蒙恩诏移守亳州,如臣所请。况亳州去京不远,欲乞许臣暂至京师,迎侍老母赴任。“元丰三年(1080),曾巩又徙知沧州,有《沧州乞朝见状》,说:"窃念臣远离班列十有二年,伏遇陛下神圣文武,当天受命,……而臣曾未得须臾之间进望清光,窃不自揆,愿奉德音,犬马之情,固非一日之积。今将至京师,他望圣慈,许臣朝见。"于是神宗召见了曾巩。召见之后,他曾请求登对,有《乞登对状》,说自己被召见时,"不敢率然以对“,可是"退而伏念“,还是希望"上殿敷奏“,以便"披腹心“,"当天心“。此后曾巩便被留在京师,"勾当三班院“。

        元丰四年(1081),有诏书说:"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于是便"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史称"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者“,于是曾巩入朝辞谢说:"此大事,非臣所敢当。"并有《申中书乞不看详会要状》,表示谦让。

        元丰五年(1082)四月,擢拜中书舍人。这时曾巩又有《辞中书舍人状》,述说自己"齿发已衰,心志昏塞“,希望另选贤能。还有《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表示谦退。但这年九月,曾巩即遭母丧,因而罢职。

        元丰六年(1083)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一带),终年65岁。著作有《元丰类稿》等。

        综观曾巩一生,历任州郡官吏十几年,在京师作官的时间不多。从他的一些政论文章看,如《唐论》、《书魏郑公传后》、《熙宁转对疏》、《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等,并没有突出的政治见解。其主要观点是泛称三代之制,称赞后周和唐初的贞观之治,而对于宋代的政治却没有多少条陈和建议,与范、欧诸公不同。他在《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中对于宋朝的现状还是相当称赞的。他说:

        盖远莫懿于三代,近莫盛于汉唐,然或四三年,或一二世,而天下之变不可胜道也。岂有若今五世六圣、百有二十余年,自通邑大都,至于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萌于其心,无援桴击柝之戒接于耳目。臣故曰:生民以来未有如大宋之隆也。

       又说:今陛下履祖宗之基,广太平之祚,而世世治安,三代所不及,则宋兴以来,全盛之时,实在今日。 由此可见,曾巩对于当时的政治不仅没有任何不满,而且推崇备至,当然也就不曾提出改革的意见。

        在这以前,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当时曾巩出守越州,其后转徙六郡,在外十二年。对于熙宁新法,也没有发表过具体意见。只是在《过介甫归偶成》诗中说过:"心交谓无嫌,忠告期有补,直道讵非难,尽言竟多迕。知者尚复然,悠悠谁可语。"观此,则两人过去言谈之间,可能有过意见分歧。还有,其《与介甫第二书》也说:"比辱书,以谓时时小有案举,而谤议已纷然矣。足下无怪其如此也。"又说:"谤怒之来,诚有以召之,故曰:足下无怪其如此也。虽然,致此者岂有他哉?思之不审而已矣。"由此看来,在政治上二人是有分歧的。

        总的看来,曾巩一生,政治表现不甚突出。《宋史》本传说"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这话可能有些根据。


    第二节文学成就
        曾巩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当代和后代古文家的心目中地位是不低的。他的成就虽然不及韩、柳、欧、苏,但有相当的影响。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在《答李沿书》里他说:

        辱示书及所为文,……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PGN1506.TXT/PGN>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而予之所爱且畏者也。末曰其发愤而为词章,则自谓浅俗而不明,不若其始思之锐也。乃欲以是质乎予。夫足下之书始所云者,欲至乎道也;而所质者,则辞也。无乃务其浅、忘其深,当急者反徐之欤?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天下国家而已,非汲汲乎辞也。其所以不已乎辞者,非得已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此其所以为孟子也。

        此外,在《与王向书》、《回傅权书》中也有类似的见解。先道德而后辞章,这是曾巩的一贯主张。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曾巩的文章同韩、柳、欧、苏各家相比,便显得质朴少文。韩、欧诸公虽也说过先道后文一类的话,但他们毕竟还是重视文采,曾巩则不很讲求文采。

        当然,曾巩虽然不讲文采,而文章却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这是曾巩文章的特色。这特色体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

        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

        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例如《赠黎安二生序》一开始说: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然后说,读了他们的文章,认为:"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再说下去,便说到黎生将行,求曾巩赠言,以"解惑于里人“。于是曾巩乃大发议论如下:

        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之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像这样的笔墨虽然不及韩愈的赠序那样纵横变化,故作姿态;却也写得曲折尽意,很有波澜。而且语出自然,无造作之迹,这一点又近似欧阳修。

        再有,曾巩的文章又是善于记叙的,其特点是条理分明,无不达之意。例如《越州赵公救灾记》,写知越州的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云:

        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这段文章叙赵公救灾的考虑,真可谓有条不紊。再往下写,也是条分缕析,头绪分明。备灾救灾之事,本是纷繁杂乱,头绪众多的,但曾巩信笔写来,却简洁如此!

        还有,曾巩为文,一般说来,是长于记叙、不多写景的,例如《醒心亭记》、《游山记》等,几乎不写景物。但有的文章也极刻画之工,如《道山亭记》即是一例:

        其路在闽者,陆出则厄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土</PGN1508.TXT/PGN>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上下,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豪分,辄破漏。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势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

        这段文字是写道山亭所在之地的山川之险的,形容刻画,可谓精工。同柳宗元山水诸记相比,自有特色。 由此看来,曾巩为文虽少景物描写,却并非不能,而是不为。偶一为之,也能臻于极妙之境。 此外,曾巩还有一些论及学术、艺术的文章,例如《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纵论古今,更多学者气息。

       《宋史》本传论及曾巩的文章:"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这一评语,比较切合曾巩文章的实际。"纡徐简奥“,概括了主要特点。

        曾巩生前与身后,都不曾以诗见称。但他一生作诗也并不少。而且有些诗中还抒发了不见于文的思想和情感。在文章里,曾巩不像欧阳修那样指陈时弊,而在诗中却有所涉及。例如《胡使》诗云: 南粟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还来里闾索穷骨,斗食尺衣皆北输。中原相观双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这样的言语,在曾巩的论政之文中不曾有过。"斗食尺衣皆北输“,"胡骑日肥妖气粗“,这是对北宋朝廷刮民髓赍盗粮的苟安政策的生动概括。剥夺百姓的衣食,养肥入侵的军马。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曾巩循循儒者,于此也不能不慨乎言之。

        曾巩还有《追租》一诗,其中有句云:"赤日万里灼“,"禾黍死硗确“。"饥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公卿饱天禄“,"每肆诛求虐“。这是说天旱民饥,而官方不恤。曾巩在这里颇有为民请命之意。最后说:"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面对民间疾苦,曾巩是无能为力的。

        曾巩一生,历任地方官职,鞠躬尽瘁,似乎没有什么抱怨。几次上书,皆以侍亲为言。但在诗中,有时也微露不满。例如《东轩小饮呈坐中》云:

        二年委质系官次,一日偷眼看青山。念随薄禄闲垂首,似见故人羞满颜。及门幸得二三友,把酒能共顷刻间。海鱼腥咸聊复进,野果酸涩谁能删。谈剧清风生尘柄,气酣落日解带镮。瑰材壮志皆可喜,自笑我拙何由攀。高情坐使鄙吝去,病体顿觉神明还。简书皇皇奔走地,管库碌碌尘埃间。功名难合若捕影,日月遽易如循环。不如饮酒不知厌,欲罢更起相牵扳。

        又如《人情》诗云: 人情当面蔽山丘,谁可论心向白头!天禄阁非真学士,玉麟符是假诸侯。诗书落落成孤论,耕钓依依忆旧游。早晚抽簪江海去,笑将风月上扁舟。 在这样一些诗里,曾巩流露了更真切的情感。曾巩不是诗人,但在诗里却更体现了他的"全人。

    ①曾巩:《元丰类稿》卷15《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②《宋史》卷319《曾巩传》。
    ③《元丰类稿》卷51《墓志》。
    ④《元丰类稿》卷17《学舍记》。
    ⑤《宋史》卷319《曾巩传》。


    [ 此帖最后由曾绍煊在2009-7-4 13:44:35从 曾氏名人 转移过来 ]
    清操天植,雅度性生,泽民格主,朝野蜚声。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晔后先,誉望赫奕。南丰曾巩题
    南丰房   而 字辈    曾巩后裔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222
      • 文章19
      • 注册2005-10-01
      曾巩知齐州与南丰祠
      发布:山东济南东方文化旅行社 发布时间:2005-09-05 21:47:02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齐州(今济南)来了一位新知州,他就是在当时早已蜚声文坛,后世又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文学家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巩知齐州,是他中进士步入仕途后第一次出任地方首席长官。他以卓著的政绩赢得了济南人民的爱戴。

      曾巩到任之后,首先大抓了水利建设和市政建设,由于济南地势南高北低,来自南部山区和城内泉群的水流,常常毫无节制地宣泄城北,因此城北常罹水患。曾巩考察了地理状况,在北城进行了水利建设,其中包括: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水门。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其核心工程——北水门落成(在今大明湖东北角),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问题。另外,曾巩还为西湖(今大明湖)修了长堤,在城内修了一些石桥,还修建了泺源堂,北渚亭等。

      其次,是抓地方治安。出现了“奸冠屏迹,民外户不闭,道至不拾遗,狱以屡空”的局面 。还在齐州改革教育,使齐州学校皆授《尚书》,重新振兴了齐州地区的《尚书》之学,推动了齐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宋神宗六年(1073年)六月,曾巩调任襄州。消息传出后,齐州百姓不愿曾巩离去,便关闭了城门,拉起了吊桥,不让他走。由于皇命不可违,曾巩只好在夜间悄悄出城南下了。

      曾巩在齐州的两年,是他文学创作大丰收的两年。他创作的散文最有代表性的是《齐州二堂记》和《齐州北水门记》。前者系为新建泺源、历山二堂所作。文中对历山、泺水进行了周详的考证。行文自然朴实,既无刻意求险之态,亦无一般考证文章的枯涩之感。后者短小精悍,一气呵成,谨严有序,委曲有致。这两篇散文,都体现了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最能反映曾巩在齐州文学创作实绩的,是他在齐州的诗歌创作。在齐州两年的时间里,曾巩写下了解情况70多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六分之一还多。从创作题材上看,曾巩在齐州的诗作,绝大多数是吟咏风光、娱性写物的作品。他以极高的热情讴歌齐州山水,历下名山(如鹊山、华不注等)、名泉(如趵突泉、金线泉、舜泉等)以及大明湖和大明湖周围的名胜,无不收入曾巩笔下,这些吟咏齐州风光的诗,笔墨淋漓,气韵酣畅,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写大明湖盛夏风光的《西湖纳凉》: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荫成。

               虹腰隐隐松桥出,鷁首峨峨画舫行,

               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诗中通过写鱼戏、鸟啼、新浪、绿荫、松桥、画舫,将盛夏大明湖描绘得充满了生机。特别是尾联写月下明湖,荷花夜色变紫,香气随幽风飘散,静听还隐约可闻泉水淙淙之声。读者的视觉、嗅觉、听觉都被诗人调动了起来,明湖纳凉之幽趣,跃然纸上。

      曾巩写泉也有生花妙笔,如七律《金线泉》:

              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

              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

              已绕渚花红灼灼,更萦沙竹翠娟娟。

              无风到底尘埃尽,界破冰销一片天。

      金线泉是历下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方池正中,一道波纹长浮水面,形同金线。曾巩巧妙地运用形象思维,形容云在水中因藻而“争成缕”,月在池内凭漪而“巧上弦”,不仅形象在写出了此泉之“美”,更成功在写出了此泉之“灵”。

      曾巩离开齐州后,对齐州一直念念不忘,他在《离齐州后》诗中写道:

              画船终日扒沙行,已去齐州一月程;

              千里相随是明月,水西亭上一般明。

      齐州人民也没有忘记曾巩。早在明代初年人们就在千佛山修建了曾公祠,刻石像以纪念之。清道光年间,又在大明湖东北岸修建了南丰祠。1994年7月,南丰祠重修后开放。祠中陈列丰富,曾巩故乡江西南丰人民还赠送一曾巩木雕立像。祠前悬一楹联: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二字属先生。目前,南丰祠已成了大明湖畔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
      清操天植,雅度性生,泽民格主,朝野蜚声。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晔后先,誉望赫奕。南丰曾巩题
      南丰房   而 字辈    曾巩后裔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222
        • 文章19
        • 注册2005-10-01
        日前,“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题词在其故乡南丰县被发现。

            曾巩,字子固,南丰县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编校过大量的史书,并写了许多序文,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作品。

            据曾巩题词的发现者——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王琦珍教授介绍,他是在该县查阅民间的“曾氏宗谱”时,偶然发现的。该宗谱是清乾隆丁巳岁季冬月修的族谱,共88页。在该宗谱第十三、十四、十五页中,曾巩留下了三十七个字的题词:“清操天植,雅度性生,泽民格主,朝野蜚声。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晔后先,誉望赫奕。南丰曾巩题。”其字如其人,简练遒劲,不虚浮做作。
        [audio02][audio02



        清操天植,雅度性生,泽民格主,朝野蜚声。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晔后先,誉望赫奕。南丰曾巩题[[
        清操天植,雅度性生,泽民格主,朝野蜚声。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晔后先,誉望赫奕。南丰曾巩题
        南丰房   而 字辈    曾巩后裔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222
          • 文章19
          • 注册2005-10-01
          曾致尧(950——1007)

          曾致尧,字正臣,南丰人,北宋散文家,曾巩、曾布祖父,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是北宋以来南丰第一个进士。先后任过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著作佐郎、两浙和京西转运使;当过寿、泰、泉、苏、扬、鄂等州知州。官至礼部郎中,后改任吏部郎中。

          致尧为官期间,减免民间苛捐杂税,体察百姓疾苦,所到之处,颇有政声。在寿州当知州离任时,寿州百姓再三挽留,以致几天不能成行,后以单骑带二卒,才悄悄地离开了寿州。

          致尧性格刚直,敢于揭人之过,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所作所为多行不法,别人不敢言,致尧则进行弹劾,魏庠被罢了官,致尧常因奏章言辞激烈,得罪不少权臣,因而屡遭降职或调任。卒后赠谏议大夫、太子太师,封密国公。致尧一生著述甚多,有《仙凫羽翼》30卷、《广中台纪》80卷、《清边前要》30卷、《西陲要纪》10卷、《直言集》10卷、《为臣要纪》3卷,共达176卷(篇)之多。


          清操天植,雅度性生,泽民格主,朝野蜚声。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晔后先,誉望赫奕。南丰曾巩题
          南丰房   而 字辈    曾巩后裔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222
            • 文章19
            • 注册2005-10-01
            [IMGA][/IMGA]C:\Documents and Settings\ldspc01\My Documents\My Pictures\zengg.jpg
            清操天植,雅度性生,泽民格主,朝野蜚声。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晔后先,誉望赫奕。南丰曾巩题
            南丰房   而 字辈    曾巩后裔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73昭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86
            • 财富8
            • 积分4292
            • 经验1135886
            • 文章8150
            • 注册2005-04-19
            曾巩留下了三十七个字的题词:“清操天植,雅度性生,泽民格主,朝野蜚声。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晔后先,誉望赫奕。南丰曾巩题。”



            [IMGA]http://www.zengshi.net/bbs/images/upload/2005/10/02/162223.jpg[/IMGA]
            [ 这个贴子最后由曾昭演在2005-10-02 16:22:55编辑过 ]
            家广东佛山。QQ328772539;邮箱:zhaoyan@zengshi.net  
            [GLOW=255,RED,2]点击进入:[URL=http://blog.sina.com.cn/zeng163]昭演的博客[/URL][/GLOW]
            宗旨:研究曾氏历史  弘扬宗圣公思想  团结曾氏族人!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178
              • 经验130703
              • 文章2732
              • 注册2005-04-2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昭演[/U]发表的内容:[/B]

              曾巩留下了三十七个字的题词:“清操天植,雅度性生,泽民格主,朝野蜚声。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晔后先,誉望赫奕。南丰曾巩题。”



              http://www.zengshi.net/bbs/ima...[/QUOTE]


              [SIZE=7]是否偽造?有可能保存到現代嗎?[/SIZE]

              ...............................


              潜心研究水氏家史  宏揚水氏先祖遺訓
                  水氏忠恕宏毅  水氏一以貫之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