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74 宪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894
    • 经验55624
    • 文章1891
    • 注册2005-10-06
    [转]话说大万世居
    [ALIGN=justify][TABLE][TR][B]话说大万世居[/B]

    作者:曾观来  网址:[URL=http://house.focus.cn/showarticle/2484/545505.html]http://house.focus.cn/showarticle/2484/545505.html[/URL]

        客家围屋大万世居自1984年被列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一段时间,成为了中外许多有关人士及新闻媒体的好去处。2002年3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有因其大门背东朝西“被国家文物保护部门认定为我国古建筑群孤例”的新闻。于是,几家报纸又先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载文,可惜多有失实失真。2003年3月,大万世居的修葺工程动工了。待到竣工对外开放之日,不知是否要搞些介绍什么之类的。如果依此讹传,将会贻误后人。这里,笔者权将个人所得,对大万世居来龙去脉,草成本文,意在拨正视听。              
        关于围屋的布局造型。大万世居位于坪山圩镇中心西南面约1公里处,呈城堡式“宝斗”形,为双层复合结构,占地面积15600多平方米。曾居住曾姓100多户人家。围屋有内、外两重围墙,内外墙四角有高三层的楼阁(客家语)。外墙俗称大墙,高8米,厚1米,用泥沙、石灰和大石夯建。楼阁和正大墙有上下两排用约50平方厘米麻石镶砌的葫芦形枪眼。大墙内屋群瓦面与大墙衔接处有天沟或巡道。正面有三个大门,中间叫正大门,两侧叫横大门,各大门均有巨型栅门和厚实木门,旧时有专人日夜看守。进入正大门,南北两头是开阔的大天街,前面是一正方形小广场,叫牌楼下,可容数百人围观舞狮、比武或筑台演戏。内层叫“宝斗心”。 “宝斗心”一进是牌楼,牌楼两侧有厅堂,厅堂为房人所用。穿过牌楼是宗祠,灰塑“端义公祠”。祠堂为三进二天井二厢廊,三进分上中下厅。祠堂后隔一天街,为“宝斗心”五进,有“魁星楼”,俗称“中楼”,宽阔,高大,为全村至高点,是谓“魁星点斗”。整座围屋形成“八阁走马楼、九天十八井”的格局。九天十八井即九条天街,十八个大天井。天街布局为纵六横三,间有小巷,纵横交错,井井有条,街巷地面全用灰沙或鹅卵石铺砌。所谓大天井,主要是指公用天井,如祠堂天井,大众天井,房人天井,本支数合一天井。其外,各家宅大体都有独户天井。天井有地沟通天街排水沟,排水沟有涵管与围屋前约10米处的半月形大池塘相通。池塘有出水闸,塘水灌溉前边四块长方形每块三斗种合称“石二种”肥沃的大众水田。整个围屋布局既科学合理,又完全体现了城堡的特色。   围屋有几处建筑造型和艺术装饰颇具匠心。“宝斗心”四个楼阁四角筑有高出瓦面的“飞鹰”,两边有高出屋顶的“茶壶耳”,造型圆浑。“茶壶耳”顶部竖立一个“快耙”(三叉铁,古时一种山字形的兵器),直指云天,既以避雷,又作装饰,蔚为壮观。正大门门楼高大宏伟,在客家围屋中堪称一绝。飞檐高挑,钩角委婉,门额上及楼顶的各式人物,飞禽走兽,百卉瓜果……镶嵌浮雕,熔为一炉,动静相衬,栩栩如生。“大万世居”四个阳文大字,欧体榜书,赫然夺目。大字两旁有两只狮子眼,每逢喜日,入夜亮光,熠熠生辉。 如果说孤例,应是就该围屋的布局造型而言;如果是因其背东朝西,那是偏见,仅在龙岗、坪地、坪山、坑梓就有好几处客家围屋大门朝西。建筑的坐向固然要看所谓风水,但更取决于地形地势等因素。大万世居坐落原是一片沼泽地,东高西低,南面近处有一座岭背龙山,山北脚有一个面向大万世居开始衰败的村落。不论从风水学讲还是就地势而言,围屋均不宜南向。西面则一马平川,远处是三洲田打鼓岭低山余脉,可望见太阳下到山脚,落日余晖,富有神韵。大门向西,乃天成也。             
        关于“大万”的来历   大万世居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据大万旧族谱及耆老口碑资料,一世祖曾传周,字端义(1734-1819),年青时在三洋湖村与父母分家,靠牧放鸭乸和给人推独轮车运石灰维持生活,日久略有积聚。后因好赌致贫,欲建屋而借贷不遂,因此忍心砍断右手拇指,立誓戒赌。曾传周后来发达,在坪山、龙岗、淡水开办油糖厂和许多店铺,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大万围屋主要分两个阶段建造。第一阶段建造“宝斗心”,始建时间约在清代乾隆中期。传周公财丁两旺,生有四子,历代繁衍,到其86岁寿终前,五代同堂。于是围屋不断发展扩大,续建“宝斗心”外围的建筑群及大墙,第二阶段竣工时间约在乾隆末年。“大万世居”落款为“乾隆五十六年立”。这是大万 世居的鼎盛时期,传周公时年58岁。   据族谱记载,曾传周敦厚诚实,仗义疏财。如乾隆末年,惠州水患,传周及其长子曾光斗(1753-1837)积极响应捐资赈灾,被朝廷分别诰授儒林郎捐职员和捐监生。曾传周亦于乾隆五十六年以曾端义之名立“赞政宏才”牌匾启示后人。在端义公仙逝的当年(嘉庆二十四年),曾光斗立“急公好义” 、“惠济桑梓”牌匾以纪念。   大万世居的建成,其所费人力物力财力非同小可。仅大墙(外围墙)一例,就需近5000立方泥沙灰石。所用石头重者达数十斤上百斤,这些石头是从几里外的大山陂铜锣潭运来的。费时之久,耗资之巨,是难以估量的。《汉书刘向传》云:“营起邑居,功费大万百余。”唐颜师古注疏:“大万,亿也;大,巨也。”邑者,城也。我们有充足理由说,这是大万世居“大万”溯源的依据之一,出此心裁者分明有章可循。而媒体关于“大万世居”命名的记述令人难以置信,立“端义公祠”(疑初为“曾氏宗祠”,“端义公祠”是后人为纪念端义公而改立)时,端义之子曾汉津(光斗)才10岁,他一下子脱口而出为27年后(乾隆五十六年)围屋定名“大万世居”,岂不是天方夜谭?             
        “世居”文物之沧桑   大万世居除布局造型独特之外,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民俗文化。但距今毕竟二百余年,天灾人为,历尽沧桑,如今残存无几甚至完全失传。   该世居原有许多楹联碑匾,除少数有不同程度的宗族迷信色彩外,都各具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供春节贴用的,正大门为:“大和保合,万福攸同”(出自《诗经;小雅•采菽》:“乐只君子,万福攸同”。上联自拟);祠堂门:“大学家声旧,万民气象新”。 祠堂中厅供喜庆祭祀用的:“圣绍尼山道德文章齐日月,徽传鲁国春秋俎豆永乾坤”。上厅祖宗牌两侧有两副用木块刻嵌的楹联,其一是:“一部孝经贻世业,八家文蕴绍宗风”,两副对联在“文革”中遭毁损,1984年村人重修祠堂时仿制复原(复原后把“绍”字错写成“招”)。最引人关注、缭人深思的是,“端义公祠”前的牌楼有四根石柱三块石碑,居中一块两面刻有阳文,内向为“其旋元吉”(出自《易经》履卦:“视履考祥,其祥元吉”)。意为:视看自己在行动中是否吉祥,如果符合礼仪,就实践下去,就会一生大吉。外向为“勿替引之”(出自《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替:废。意为:但愿子孙后代,切勿废弃祭礼的法度,要把它延续下去),与上厅另一楹联“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宗公流庆冀将锺釜妥先灵”两相呼应。两侧的各一块刻有花纹。据称,民国15年(1926年),一风水先生说,牌楼挡风水,于是拆了。三块碑碣被弃置在田野上60多年今已找回。拆牌楼的同年还拆了西北角的楼阁,改建“新门楼”,开一“新大门”,西北偏北朝向。进入“端义公祠”,下厅正梁上嵌金匾,正面为“光宗耀祖”,背面“燕翼诒谋”(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意为:安定庇护他的子孙,为他们着想),壁挂“解元”、“贡元”赠匾。中厅屏风正梁上金刻“东鲁旧家”,堂梁堂壁上悬挂“州司马”、“岁进士”、“赞政宏才”、“惠济桑梓”、“急公好义”等赠匾和自立匾。上厅始祖堂上金刻“追远堂”(取曾参“慎终追远”之意)。众多牌匾如今只剩下“州司马”(嘉庆八年候选直隶八州曾鸣岐立)、“赞政宏才”、“急公好义”三块作为历史的见证。这些联匾,把围屋开基者和谐、厚德、忠孝、崇文、正统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祠堂内外,堂壁堂梁的书法绘画,雕梁画栋,工艺运笔极为精湛。“文化革命”,先人蒙垢,有的被铲掉,其余被涂上黑白灰浆。祠堂重修后,堂壁上隐约重现王勃《腾王阁序》、孟浩然《春晓》、王之涣《登鹳雀楼》、金昌绪《春怨》草书及《八仙》组画等。但上中厅两壁,昔日每逢春节或婚姻喜日所挂几代先祖的巨幅全身画像(其中传周公右拇指用布包扎着,是其断指戒赌的纪念),“文革”时化为灰烬。   此外,二世祖汉津公的墓碑被人挖去作他用毁掉,现在见到的是1984年重立。旧时用作防御的几门火炮,1925年广东叛军败弃淡水城时丢下、大万村民去捡来的10枝巨型抬枪和几十箱子弹,节日喜庆时点放的几座“火趸”,等等,均下落不明。配套设施及民俗文化举隅   根据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界定,大万世居的配套设施沙墩陂和明新学校在保护范围内。沙墩陂位于围屋东面数十米处,是一水利工程。建于何时,无文字、口碑资料。规模尚不小,长约二百米,宽不下七八十米。分两条农田灌溉水渠,顺流右上渠供周边村落,左下渠专供大万世居。溢洪道落差大,洪水来时,撞击奔响如雷鸣。下潭水深神秘莫测,即使再识水性的人都无法探底。陂上侧有“竹头伯公”,潭畔上险峻处有护陂神阁“陂头伯公”,堤坝上有一大石碑,碑刻“南无阿弥陀佛”。可见当时人们对水陂赐福之虔诚。近年来,陂面变小,陂水严重污染,水流淤滞,上述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农田立楼房,保护已失去实际意义了。  
        大万世居一二世祖几房子孙都重视识字教育。1926年拆掉围屋牌楼和左右几间厅房,据说还因建学校材料不足。学校建在围屋外的北侧,是一幢中西式的二层楼房,1926年建成开办,叫“明新学校”(解放后改名“大万小学”),校园面积上十亩。生源除大万之外,还有附近村落。首任校长彭信臣为学校题写了一副对联:“明知军政时期,非技艺优异,休向武台求战术;新建国民基础,为养育人材,启荣华族耐生存。”这副对联基本工整,充分表达了一个小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对军阀统治的憎恶,培育人材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溢于字里词间。几十年后还被曾在该校就读的长老吟诵,载入族谱。   大万世居比较突出的客家民俗文化有武术、锣鼓等。武术已失传。锣鼓有三种:一是狮锣鼓。供舞麒麟、武术表演用,板式很多,有普通板、参拜板、行板、采茶板、探花板、拳板、搏击板等。二是八音锣鼓。锣、钹比狮锣鼓轻巧,音色也不同,正规打法,以鼓和唢呐配套。板式有三四种,与狮锣鼓的拳板、采茶板无大异,主要是起板、转板、收板不同。“八音”是一种以敲击吹奏乐为主配以红袍、彩旗等专为各种民俗服务的班式。遇有人请“八音”,班头临时凑合五六个人应领。大万世居的这种“八音”,当时在坪山地区绝无仅有,一到入冬,婚嫁多多,很是吃香。三是大锣鼓。钹特别大,是谓之。节奏、旋律、音色特异,常以几种频率的鼓乐作指挥,有时也吹唢呐,高低急缓跌宕,复杂多变,很是动听。一个板式往往要打一二十分钟,会打的人很少。第二、三种均已失传,惟狮锣鼓三两板式,大年初一、二,全村男女拜老祖、宗祠,向各家拜年时还丁当地响。   随着时光的流逝,大万世居酷似一个伤痕累累的垂暮老人。原先,在围屋前南北两侧各竖立三对旗杆石(庆典升旗用),现只剩下南侧一块孤零零地陪伴着围屋老人在默默地伫立着。有幸“大万世居”、“端义公祠”、“东鲁旧家”、“追远堂”一脉相承原作依然安然无恙。正大门两只狮子眼的霓虹灯,节日喜庆,照亮夜色,映衬着“大万世居”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昭示着昔日曾有的辉煌。围屋修葺工程如能顺利进行,大万世居重现英姿将指日可待。
    [ 此贴最后由曾昭演在2008-2-21 10:14:33编辑过 ]
    广东深圳人氏 四十派中美公--四十六派沙井新桥开基祖仕贵公房系--新桥下西--景楼公(19传)--顺高公(20传)--有创公(21传)
    由新桥算起第29传 宗圣公七十四派裔孙 宪字派

    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74 宪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894
      • 经验55624
      • 文章1891
      • 注册2005-10-06
      为什么会这样的?[em06]
      广东深圳人氏 四十派中美公--四十六派沙井新桥开基祖仕贵公房系--新桥下西--景楼公(19传)--顺高公(20传)--有创公(21传)
      由新桥算起第29传 宗圣公七十四派裔孙 宪字派

      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175
      • 经验54463
      • 文章1239
      • 注册2007-01-29
      究竟是为什么?
      辽宁凤城人,64派闻明公始定居辽宁省凤城市。本论坛上不多见的12嘉-13顼-14玉-15仁公传人。
      E-mail:zxb111000@sina.com  QQ:605095824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2765
        • 经验74738
        • 文章2955
        • 注册2006-06-17
        ????为什么
        [FLY][GLOW=255,RED,2][B]瑞金旧公房系-75派[/B][/GLOW][/FLY]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