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5]香港公立医疗,是否太“社会主义”?[/SIZE][/FACE][/B][/ALIGN][ALIGN=left]
吃住在香港的公立医院,再加做手术,每日开销却比在外面吃一餐饭便宜。不过,香港这套近乎免费的医疗制度,也面临着可持续的问题
□本报特约撰稿徐海娜发自香港
在香港的繁华地带,拿200港币请个朋友下馆子,只能去普通的店,吃普通的菜。但是,进香港的公立医院,吃住在医院,再加做手术,每日开销却比在外面吃一餐饭便宜。不过,香港这套近乎免费的医疗制度也面临着能否可持续的问题。
对香港医疗体系的亲历还得从我家宝宝意外摔伤说起。一个晚上,宝宝突然从床上摔到床下,因为无法判断伤情,我们赶紧带宝宝去附近的威尔士亲王公立医院。两个不同专业的医生轮番过来检查,并给出住院观察的建议。鉴于在内地养成的习惯,我们都想着能不住院尽量不住院。不过,后来的事情让笔者对香港的医疗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进入婴儿的病房区,仿佛进了童话世界,满墙上全是卡通图片。一个大房间里,3位护士和家长们负责照看宝宝。床与床之间有一定间距,并用粉红色布帘隔开,宝宝的床上已经放了玩具和书。这样的环境,宝宝很快适应了。
按医生要求,当晚宝宝要做脑部CT扫描,而为了配合扫描,孩子需要服用安眠药。笔者两次找到护士,希望在宝宝自然熟睡的时候进行CT检查(这样其实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当天凌晨4点的时候,护士过来通知笔者,宝宝可以不必服用安眠药去做CT了。作为患者的妈妈,意见能够被重视,我很开心。
接下来,不需家长抱着孩子去检查室,自有护士和工作人员用小床推着过去。到了CT室,一位医生一边把宝宝的头放正,一边说:“放心,我戴着干净的手套。”习惯了医生护士颐指气使,遇到这样的医生、护士,还真有些不适应。
进了医院后,护士们反复询问宝宝平时的饭量,平时喝哪种品牌的奶粉,每天喝多少,等等。直到次日早上,医护人员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杂菜碎肉粥、200ml牛奶时,我们才明白,原来前面这些只是医院为患者配餐的程序。
次日出院,结算单出来,医疗花费总共3000多元。但我们只需支付150港币(包括100元急诊费),余下的由香港政府津贴。50元的就诊费包括了吃饭、住宿、药和CT及X光检查费等所有费用,而一些低收入阶层不仅可以完全免费治疗,还可以得到免费的疫苗注射。考虑到香港人均收入较高、物价高的因素,这点医药费真是微乎其微。
如此低的医疗费用和如此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我们这些内地人受宠若惊。香港的公立医疗没有什么歧视,只要在这里居住超过180天,非永久居民也可享受上当地居民的医疗待遇。
香港如此发达的公立医疗大约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香港社会也比较动荡,直至1971年麦理浩上任总督后,情况开始有所改善。麦理浩不仅推出“居者有其屋”及9年免费教育等,公立医疗的制度也在同期逐步建立,而公立医疗的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好。
从2006-2007财政年度的数据来看,医疗费用中,病人最低获得的政府资助比例是82.7%,而最高的政府资助比例高达97%。因此,香港的居民不管贫富,都不必太为医疗开支而操心。统计数据表明,公立医疗开支占香港特区政府年度经常性开支的15%。
在笔者看来,香港医疗制度的最突出成就,就是确认了获得低廉高质的医疗是公民的一种权利。在香港食物及卫生局提供的融资方案讨论中,政府反复强调一直坚持“不容有市民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的原则。
当然,万事都有两面性。从另一角度来看,在个人医疗负担逐步减轻的同时,政府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加上香港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一情况更有恶化。一方面,香港人口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另一方面老龄化也日趋严重。而在未来,老龄化的趋势还将继续,香港老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从2007年每8人中1位老人增到2030年每4人中1位老人。不难估计,随之而来的,是政府愈来愈重的医疗支出负担。
因此,有人认为,香港的医疗制度有点过于“社会主义”,并担心这样的医疗制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哈佛大学一个医疗制度研究小组曾对香港的医疗制度进行评估,认为香港公立医疗总体上是非常好的一个制度,但是融资方面必须进行改善。今年3月份,香港政府出台了六套医疗融资方案征求意见稿。只是,在金融海啸袭来后,与医疗融资改革相关的讨论变得格外敏感,讨论这个议题的报章也越来越少。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11月27日 来源: 南方周末[/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