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5
    • 财富3
    • 积分7052
    • 经验225158
    • 文章7017
    • 注册2008-02-20
    传世《尚书》为后人伪作
    网上看到的最新“研究成果”,请能者传上 ,多谢。  我们的“历史”“文献”究竟有多少作伪? 你每天的说话有多少作伪? 哈哈 必定有人发明随身携带的“辨伪手机”。
    宗圣公后裔40派中美公—48派希孟公,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希孟公曾孙八位:51派昊、鼎、昱、昆、晟、晃、昶、旦,南下珠江三角洲开拓。现求阅该八房谱。
    另外,新会岭头晃公谱载:晃公有子三名,耕、芸、逸。恳求阅芸莘公谱。
    芸莘公后裔南海九江昭达敬启。QQ:359909076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宗圣76代孙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5
      • 积分1475
      • 经验191952
      • 文章1531
      • 注册2008-05-08
      [P][P][P][P][ALIGN=center][B][FACE=微软雅黑][SIZE=5]清华大学:伪古文《尚书》确系后人伪作[/FACE][/SIZE][/B][/ALIGN][/P][P][/P][P][/P][P][/P][P][P][P][P][ALIGN=center][SIZE=2][FACE=Calibri]2013[/SIZE][FACE=宋体]年[/FACE][FACE=Calibri]01[/FACE][FACE=宋体]月[/FACE][FACE=Calibri]05[/FACE][FACE=宋体]日 [/FACE][FACE=Calibri]07:29 [/FACE][FACE=宋体]新华网[/FACE][/FACE][/ALIGN][/P][P][/P][P][/P][P][P][P][ALIGN=center][SIZE=3][/SIZE][/ALIGN][/P][P][/P][P][/P][P][P][P][ALIGN=center][upload=25097,0]80372944.jpg[/upload][FACE=Cambria][B][SIZE=5][/FACE][/B][/SIZE][/ALIGN][/P][P][/P][P][/P][P][/P][P][P][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FACE][/SIZE][/ALIGN][/P][P][/P][P][/P][P][/P][P][P][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FACE][/SIZE][/ALIGN][/P][P][/P][P][/P][P][/P][P][P][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FACE][/SIZE][/ALIGN][/P][P][/P][P][/P][P][/P][P][SIZE=2][FACE=宋体]  [/SIZE][FACE=Calibri]2008[/FACE][FACE=宋体]年[/FACE][FACE=Calibri]7[/FACE][FACE=宋体]月,清华大学[/FACE][FACE=宋体]接受校友捐赠,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其总数约为[/FACE][FACE=Calibri]2500[/FACE][FACE=宋体]枚。经专家鉴定,清华简的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意义特别重大。[/FACE][/FACE][/P][P][SIZE=2][FACE=宋体]  [/SIZE][FACE=Calibri]2013[/FACE][FACE=宋体]年[/FACE][FACE=Calibri]1[/FACE][FACE=宋体]月[/FACE][FACE=Calibri]4[/FACE][FACE=宋体]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批整理成果问世。清华简第三辑整理报告一共收入了六种八篇清华简文献,分别是《傅说之命》三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以及《赤鹄之集汤之屋》。这批文献均已失传两千多年,这次整理公布,将会对历史学、文献学、文学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FACE][/FACE][/P][P][SIZE=2][FACE=宋体]  [B]《傅说之命》三篇再一次证明,传世的《尚书》系后人伪作[/B][/SIZE][B][/B][/FACE][/P][P][FACE=宋体][SIZE=2]  在这次公布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非常值得关注,它就是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说命》三篇,记述的内容是商王武丁获得贤臣傅说,并让他努力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等情况。[/FACE][/SIZE][/P][P][FACE=宋体][SIZE=2]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介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篇简文的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完全不同,这种情况在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中已经出现,它再一次证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确系后人伪作,这对于中国学术史的研究,无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FACE][/SIZE][/P][P][SIZE=2][FACE=宋体]  [B]重要乐诗的发现,不仅是佚诗的重大发现,也是佚乐的重大发现[/B][/SIZE][B][/B][/FACE][/P][P][FACE=宋体][SIZE=2]  本次整理报告所收的两篇西周时期的佚诗,也是极其重要的文献。其中,作于西周初年的,是类似《周颂》的《周公之琴舞》;作于西周晚期的,是类似《大雅》的《芮良夫毖》。[/FACE][/SIZE][/P][P][FACE=宋体][SIZE=2]  《周公之琴舞》为周公及周成王所作,是一组十分珍贵重要的乐诗,由十首颂诗构成,堪与备受学者重视的《大武》乐章相比,其内容与周公还政、成王嗣位有关。这不仅是佚诗的重大发现,也是佚乐的重大发现。[/FACE][/SIZE][/P][P][SIZE=2][FACE=宋体]  《芮良夫毖》的作者是周厉王时的大臣芮良夫,该篇简文由两首儆戒性质的“毖”诗组成,如果以之作为一体来看,全诗长达[/SIZE][FACE=Calibri]180[/FACE][FACE=宋体]余句,这要比传世《诗经》任何《雅》、《颂》都更长些。诗的内容反映了西周后期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的严峻局面,对于学者重新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意义。[/FACE][/FACE][/P][P][SIZE=2][FACE=宋体]  [B]“先秦无小说”的观念或将被推翻[/B][/SIZE][B][/B][/FACE][/P][P][SIZE=2][FACE=宋体]  在成果发布会上,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大学[/SIZE]黄德宽教授介绍,“清华简的第三次成果发布,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新的价值:中国先秦文学的研究。此前我国诗经学走的是一条纯文学研究的道路,而清华简第三批整理成果明确地展现了诗、乐、舞的关系以及诗经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FACE][/P][P][SIZE=2]  黄德宽说:许多研究文学史的人认为,先秦没有小说,但这批清华简中的一篇文章却具有明显的小说特征,为中国文学史小说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原始材料,长期以来文学史家们所认为的“先秦无小说”观念,恐怕要因这一批文献的公布而重新思考,甚至要重新改写。[/SIZE][/P][P][SIZE=2]   “此外,在本辑整理报告中公布的《良臣》、《祝辞》、《赤鹄之集汤之屋》三篇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李学勤介绍,“《良臣》补充了多位过去未知的历史人物;而《祝辞》、《赤鹄之集汤之屋》则与古代的巫术活动有关,为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一批新颖的材料。”[/SIZE][/P][P][SIZE=2] (人民日报海外版)[/SIZE][/P]
      [ 此贴最后由曾繁智在2013-1-5 15:58:30编辑过 ]
      个人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zengwei/[/URL]
      [img]http://wpa.qq.com/pa?p=1:36611901:13[/img][url=http://wpa.qq.com/msgrd?V=1&Uin=36611901&Site=&Menu=yes]点击这里给我发送消息[/ur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3040
        • 经验91188
        • 文章3771
        • 注册2009-01-06
        没有一点历史知识,再好的“慧眼"也难识别啊。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4
          • 积分131
          • 经验5162
          • 文章213
          • 注册2011-11-26
          哈哈……又学到知识了!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213
          • 经验53867
          • 文章1220
          • 注册2005-06-14
          [P]我觉得是古籍流传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类似于版本不同,与伪作是有区别的。[/P][P]持保留态度。[/P]
          世袭:巽申-如璋-瀚-子先(迁上杭)-饷-晴-胜-逵益-纹海-赐高-隆安(迁长汀)-宏默-闻富-贞贵-尚达-衍富-兴禄、字志沂-69派毓光(号达一,1716年迁内江梁家坝制糖,成就甜城)-传桢-纪辉-广祚(迁中山斑竹湾)-昭极-宪孚-庆衢-繁葵-祥亮;长篇《歪嘴川军》在“云中书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804
            • 经验234828
            • 文章1116
            • 注册2008-05-03
            真伪之争.
            [P][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令)伦[/U]发表的内容:[/B]

            我觉得是古籍流传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类似于版本不同,与伪作是有区别的。持保留态度。[/QUOTE]
            [/P][P]首先要搞清楚伪作的定义。“伪作”的意思是后人或者其他人冒充原作的作者的作品或名讳,借以传世的著作。[/P][P] [/P][P]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古籍的原稿失传后人补充的现象非常普遍。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只是第三篇[SIZE=2]《说命》篇完全不同。这个完全可以看做是后人补充的问题,应该不能上升为伪作的高度吧?[/SIZE][/P][P]  就像《古文孝经》和《今文孝经》一样。[/P][P] 孝经有今文、古文二本。今文孝经,乃秦火之余,河间颜芝所藏,汉惠帝除挟书禁令之后,其子颜贞献於河间献王。该书系用汉隶书写,故称今文孝经。又汉武帝时,鲁恭王毁孔子旧宅,壁中得古文尚书、论语及孝经等,皆用蝌蚪文字书写,故称古文孝经。
             汉代,今文与古文之孝经并行,今文由长孙氏、江翁、后苍、翼奉、张禹等传授,又有郑玄注孝经一卷,相传为郑玄所作或谓玄孙小同所撰。晋武帝时,荀昶集孝经诸传,以郑注为宗。关於古文孝经,相传汉武帝时,孔安国作传。昭帝时,鲁三老献古文孝经。后汉光武帝时,卫宏校订。梁代,今文、古文并行,且立学官。隋书经籍志云:「孔注本亡於梁乱。」故陈、周、齐各代,只有郑注今文流行。隋时,王劭得孔传古文,传诸刘炫,炫序其得失,作义疏授徒,其事闻於朝廷,遂与郑注共立学官。唐玄宗开元七年(西元七一九年)三月,召集群儒,令其议论两书之是非得失。当时,刘知几立十二验,以驳郑注,主张刘炫所校之孔传为是。而司马贞极论古文孔传为伪作,力主今文郑注为是。玄宗广采韦昭、虞翻等六家之说,并参酌孔、郑二书,成「御注孝经」,於开元十年颁行天下,天宝二年(七四三),再为修订,并於四年九日,刻石於太学,即所谓「石台孝经」。宋真宗时,邢昺目等奉据「石台本」,作「正义」,即今传十三经注疏本。(林尹)[/P][P]  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序》云:“《孝经》与《尚书》俱出壁中,今人皆知《尚书》之真,而疑《孝经》之伪,是何异信脍之可啗,而疑炙之不可食也!” [EM08][/P]
            [ 此贴最后由曾泽安乡在2013-1-5 19:32:09编辑过 ]
            祖籍宁乡迁铜官,长沙荷桥房,昭字辈,34珪40崇德50沅老51晞颜56芝59朝琛(迁荷桥始祖)60盟鍈69毓焌(迁安乡祖)72广财73我。QQ:314446995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6
              • 积分1847
              • 经验295086
              • 文章2531
              • 注册2010-06-24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泽安乡[/U]发表的内容:[/B]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古籍的原稿失传后人补充的现象非常普遍。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只是第三篇[SIZE=2]《说命》篇完全不同。这个完全可以看做是后人补充的问题,应该不能上升为伪作的高度吧?[/SIZE]...[/QUOTE]
              [SIZE=2]所以今天才有曾子著《論語》寫《孝經》。或許N年以後在曾人的[B]作品[/B]中《中庸》作者也非參公莫屬啰![/SIZE]
               想了解點氏族文化的鄉巴佬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