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3
    • 积分1121
    • 经验28040
    • 文章1067
    • 注册2014-03-17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千年黄河古镇——青城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千年黄河古镇——兰州榆中县青城镇美如画,果然名不虚传。
      青城镇又名一条城,位于兰州黄河下游50公里处,地处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陆路距离兰州市约100公里,白银市25公里,是古丝绸路上的重镇。青城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历代文人墨客荟萃,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创造了灿烂的青城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遗迹,自古以来是西北商贸集散地。据史料记载,唐朝在此修筑垄沟堡(旧城),北宋仁宗年间,西夏王李元昊叛乱,时任秦州刺史的大将狄青为防止西夏入侵,凭借黄河天险,在唐朝垄沟堡的基础上增筑了新城。因为新城东西长,南北狭,故称“一条城”或“条城”。后来为了纪念狄青,将“一条城”叫做青城。青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2006年以来,青城先后被甘肃省建设厅、甘肃省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上,这里曾经人才荟萃,教育发达,文化兴盛,民风淳朴,被誉为“风雅青城,仁义之乡”。
      沐浴着初夏的暖风,我和友人乘车从兰州出发,沿白兰高速公路到白银,然后一路向东,经白银水川、大峡,过黄河石桥,转头沿黄河向西不远就到了青城。来到这里,当地的朋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介绍说,青城北邻黄河,南面是连绵起伏的榆中北山山脉。这些山脉,将这座小镇与县城隔开,成为一个世外桃源。
      远远望去,初夏的暖阳洒在古镇的屋顶院落,青山绿水已渐渐呈现出充满活力的生机来。整座古镇静谧而安详,一条条形状各异的石块铺就的街道彼此相通,街道两边的古旧四合院,门庭互对,风格独特。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头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随处可见精细的雕刻。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上,大有“江涵湖影雁初飞,与客提壶上翠微”的感慨。
      五月的东滩荷塘十分美丽。友人说,青城东滩一带数千亩荷塘是近几年来发展的新兴产业。盛夏季节,水面的荷花随风摇曳,阵阵清香扑面。荷池中各种鱼类的养殖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每逢节假日,都市的垂钓爱好者成群结队,在荷池边垂钓,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是啊,这个季节满池的荷花虽没有盛开,但从一湖碧水半池荷花的长势上可以想象到美丽时节的胜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有机会,一定再来饱览这难得一见的百亩荷塘的魅力。
      青城是水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水烟之乡”。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水烟业的兴起。据记载,水烟生产鼎盛时期曾推动了古青城加工业、运输业、商业、教育、文化和建筑业的发展。那些加工水烟的作坊大都呈现四合院的形式,高房大瓦,古朴沧桑。原始的加工工具,简陋的加工车间让烟匠们有了可以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水烟经过分检烟叶、晾晒烟叶、喷洒添加副料、把烟叶压成捆、晾烟等工序,最后包装成箱。友人笑着说,水烟的种植与加工在甘肃榆中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曾经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群体的变化,水烟生产已面临消亡的境地。看着这些林立的作坊,真叫人有点揪心。
      青城人文荟萃、文臣武将、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人才济济。这里,民风古朴、谈吐文雅、彬彬有礼、乐善好施、轻财好客,人文血脉流淌不息。青城古迹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全镇拥有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家祠堂,有三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隍庙、青城书院、二龙山戏楼。有60多处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四合院,有400多株百年以上的各类树木。除此之外,英雄武鼓、烧秦烩、柴山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西厢调》小曲、剪纸、刺绣等经久不息的民俗文化,青城长面、糁饭、陈醋和酸烂肉等具有地方风味的饮食,都可以让游人流连忘返。目前,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道台狮子、西厢调等已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家祠堂为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造型独特别致,气势宏伟庄严,院中一株百年古柏巍然屹立,使整个祠堂更显古朴典雅。青城高姓为山东移民,祠堂是高姓祭祀先祖的场所。始建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殿堂、廊坊20多间。是一座四合院,过厅悬挂着清道光皇帝御赐高鸣桂的“才兼文武”和咸丰皇帝赐予高鸿儒的“进士”匾额。青城书院创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热心教育的当地水烟商人倡议,皋兰、金县批准,从本地黄烟赋税中抽成,作为书院修金膏火。书院院门三间,两厦各五间;后院讲堂三间,两厦各六间。门内两侧各立石碑两座。光绪三十年(1904),书院改名为“皋榆联立高等学堂”。自明代后,青城人先后考取了10名进士,1名皇榜翰林,29名举人,还有10名孝廉方正,82名贡生。书院门口的照壁大约150平方米,青砖雕刻的百子读书图,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年一1039年),是狄青的议事厅。因狄青是宋代名将,骁勇善战,老百姓很崇拜,又称之为狄青府。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为守备府,是一条城守备军指挥部的所在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建为城隍庙,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在大殿保存基本完好。近年又集资修复了门楼及戏楼,这里成为当地人们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
      由于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开发,以“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为基本思路,政府多方筹资,先后对高家祠堂、青城书院、罗家大院等古建筑采用原址、原貌、原材料修复其完整性、真实性,恢复其传统的自然风,打造黄河第一古镇,使青城成为兰州、白银大都市圈内最具有魅力的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因此,电视连续剧《老柿子树》、《黄河浪》、《黄河古镇》中大量镜头在古镇青城取景拍摄。
      更为引人兴奋的是,近年来,在史学界引起轰动的“闯王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之说,使黄河古镇青城引起了各方关注。根据当地流传久远的口头传说,历史研究爱好者罗士文先后多次踏访榆中青城、白银武川、靖远北湾一带的李氏后人,并最终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他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给明清史学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成为闯王之死的又一历史新说。2005年8月14日,在兰州参加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等专家专程赴榆中青城考察,查阅了《李氏家谱》,踏访了当地传说中的闯王之墓,认为值得研究。此传说不管是否真实,李自成归隐青城都已经让这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知名度热的烫手。再加上正在重新修建的古典式曾氏宗祠,仿古商业一条街……更让千年古镇锦上添花。  
    “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望着大美如画、古朴苍桑的榆中青城诸多的遗迹,心中不由地感叹,历史是人民的历史,在千千万万老百姓坚韧的创造中,所有存在于眼前的,抑或心中的,都是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都是劳动人民用黄土和智慧创造出的永远不灭的奇迹。青城如此,传说如此,历史如此….
    [ 此帖最后由曾昭演在2014-4-25 14:39:25从 曾氏族谱 转移过来 ]
    曾立玺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0
    • 财富2
    • 积分913
    • 经验148816
    • 文章2928
    • 注册2009-06-04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立玺[/U]发表的内容:[/B]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千年黄河古镇——兰州榆中县青城镇美如画,果然名不虚传。
      青城镇又名一条城,位于兰州黄河下游50公里处,地处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陆路距离兰州市约100公里,白银市25公里,...[/QUOTE]
    宗亲你好:请多搜集一些与曾氏有关的史料让宗亲们分享吧!
    旧公裔:67派衍贞(原名复贞)公于清雍正元年从赣州赣县含田迁兴国枫边老背岭开基,现居住江西永丰县城:庐陵曾子文化研究会永丰(吉阳)分会
    QQ1021080440,手机:13576613571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5
      • 财富3
      • 积分7052
      • 经验225172
      • 文章7017
      • 注册2008-02-20
      可查百度 。 不知什么时候 天下文章皆大抄。
      宗圣公后裔40派中美公—48派希孟公,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希孟公曾孙八位:51派昊、鼎、昱、昆、晟、晃、昶、旦,南下珠江三角洲开拓。现求阅该八房谱。
      另外,新会岭头晃公谱载:晃公有子三名,耕、芸、逸。恳求阅芸莘公谱。
      芸莘公后裔南海九江昭达敬启。QQ:359909076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