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世界王氏网[URL=http://www.wwdoa.com/2013/0615/11391.html]http://www.wwdoa.com/2013/0615/11391.html[/URL][P]
[/P][P][/P][P][FACE=Simsun][COLOR=rgb(0, 69, 138)][BGCOLOR=rgb(255, 255, 255)]泉州百家姓: 揭秘咱厝“姓氏密码”[/FACE][/COLOR][/BGCOLOR][/P][P][FACE=Simsun][COLOR=rgb(0, 69, 138)][/FACE][/COLOR][/P][P][FACE=Simsun][COLOR=rgb(0, 69, 138)][LINE-HEIGHT=20px][COLOR=rgb(128, 128, 128)]2013-06-15 23:56:53来源:早报记者 赵鹏云 张素萍 [URL=http://www.wwdoa.com/2013/0615/11391.html#comment_iframe]我也说几句[/URL][/FACE][/LINE-HEIGHT][/COLOR][/COLOR][/P][FACE=Simsun][COLOR=rgb(0, 69, 138)]打印[URL=mailto:]转发[/URL]字号: [b][SIZE=10px]T[/FACE][/b]|[b][SIZE=13px]T[/SIZE][/b][/COLOR][/SIZE][P][/P][P][LINE-HEIGHT=24px][FACE=Simsun][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FACE][/COLOR][/BGCOLOR][/SIZE][/LINE-HEIGHT][/P][P][FACE=Simsun][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LINE-HEIGHT=29.39][ALIGN=center][IMG]http://www.wwdoa.com/uploadfile/2013/0616/20130616121805683.jpg[/IMG]
(郑晓芳/制图) [/LINE-HEIGHT][/ALIGN][/FACE][/COLOR][/BGCOLOR][/SIZE][/P]欢迎泉州各姓氏宗亲会和个人, 致电热线0595-22500315,讲述您的姓氏文化
“您贵姓,您是哪里人?”
在中国,这是许多人初次见面时,最常问到的问题。
新华社日前报道称,按有关机构的最新研究,在“百家姓”排名前三的王、李、张是中国最大群体的姓氏,分别有9500多万人、9300多万人和9000多万人,三姓人群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
而在泉州乃至闽台地区,“陈林半天下”的说法,也得到了权威数据的佐证——记者从泉州市统计局获悉,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泉州排名前十的姓氏(常住人口),分别为陈、林、黄、王、李、张、吴、刘、杨和许(如图)。
那么,如今在泉州的这些姓氏,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一些原本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大姓”,它们又是如何来到泉州的?目前,各个姓氏在泉州的分布、生存等状况如何……
本月16日,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将在泉州拉开帷幕。泉州的姓氏文化,也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为此,早报推出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特别策划——《泉州百家姓》,追溯泉州姓氏的来源,并深入一些姓氏的主要聚集地,探访他们的姓氏文化及生存状态。即日起,早报开通揭秘“姓氏密码”热线0595-22500315,欢迎泉州各姓氏宗亲会与早报联系,讲述您的“姓氏密码”。
泉州的姓氏起源十分古远,其形成与变化也不一而同。
泉州文库办杨清江介绍,泉州姓氏大致有四大来源:一是中原士族入闽,泉州目前的十大姓绝大部分来自中原;二是唐以前的原住居民闽越人,他们聚族而居,繁衍生息;三是宋元时期,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泉长期定居,与汉人通婚,繁衍了20多个姓氏;四是现代外来务工人员移居泉州,部分来自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
[b][LINE-HEIGHT=29.39]泉州原住居民 今多姓“蓝钟雷”[/LINE-HEIGHT][/b]
据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介绍,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久远的姓氏传统文化,一些古老姓氏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中原移民到来之前,闽南的原住居民——闽越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久。”泉州海交馆名誉馆长、研究员王连茂介绍,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闽南生活。他们是否已有自己的姓氏?
泉州文库办杨清江曾参与编撰百家姓。他说,闽越人聚族而居,也有氏族、部落,《史记》和《汉书》记载有早期闽越族首领如“余善”、“扶摇”等人名,但他们是否姓“余”或“扶”仍无法考证,“早期姓名、姓氏演变比较复杂,如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并不姓孔”。唐以前本地文字有关闽越人的记载甚少,在这之后的不断汉化中,闽越人逐渐融入汉人的大家庭,无从区分,他们的姓氏有待今后的研究和发现。
《泉州姓氏分布指南》一书的编著者林永平则认为,闽越人的姓主要集中在蓝姓、钟姓和雷姓,他们是少数民族畲族人。
[b][LINE-HEIGHT=29.39]“陈林黄”名列前三 多数大姓来自中原[/LINE-HEIGHT][/b]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泉州市常住人口排在前三位的姓氏分布是陈、林、黄,分别有82.76万人、52.8万人和51.6万人。目前泉州人口总计812万多人。如此推算,每十个泉州人中,就有一个姓陈。
泉州目前的十大姓,大多数都来自于中原,尤以河南为最。据史料记载,晋永嘉年间(307-312年),中原民众大量入闽,属于衣冠士族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大批晋人南迁,在这里沿江而居,“晋江”因此而得名。晋朝以来陆续南迁的中原汉族移民,在地僻东南一隅的泉州一带聚族而居,保留了较多的中原传统习俗。
公元885年,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率农民起义军入闽,统一福建,鼎建闽国,史称“三王开闽”。跟随三王入闽的将佐、军校、兵士、眷属和民众,又给泉州带来了数十个姓氏。据杨清江考证,唐末随“三王入闽”姓氏至少有67个。
[b][LINE-HEIGHT=29.39]异族定居泉州 难从姓氏区分[/LINE-HEIGHT][/b]
宋元时期,中国的东南部是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泉州也成为当时的航海贸易龙头。此时,在泉州出现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杨清江介绍,彼时,外国商人、水手、使节和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泉州,从事经商、旅游和宗教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随船来泉传教经商,他们有的长期定居,甚至与当地汉人通婚,生息繁衍产生了蒲、丁、郭、金、夏、黄、马、葛等20多个姓氏。
众所周知,阿拉伯和波斯等异族姓名一般由三或四节组成,那么为何沿袭至今成了多数单字的姓氏?杨清江考证,“蒲”、“丁”等姓氏多由音译的方式而来,“取姓名第一个字的音,比如铁木尔取首字变成‘铁’,后代姓铁,新中国成立前泉州就有姓铁的回族人”。
[b][LINE-HEIGHT=29.39]泉州稀有姓氏 最少只有一人[/LINE-HEIGHT][/b]
天下无奇不有,泉州还有一些稀有姓氏,如经、花、学、封等。
据《石狮市姓氏志》记载,截至2007年12月底,石狮市361个姓氏中,有203个姓氏人口均不足10人;仅有一人的“独姓”有77个,如“小”、“仝”、“稂”、“兀”等全国罕见的“独姓”;只有两个人的姓有44个。
鲤城区方志委介绍,根据统计数据,鲤城区有人姓梅、姓兰,有人姓洗、姓衣,有人姓操、姓劳,有人姓乐、姓哈,有人姓井、姓浪,有人姓闪、姓催,还有人姓泉。还有一、支、首、相、农、民、遇、上、祈、归、揭、印、汝、达、皮、滑、巫等冷僻姓氏。
安溪县公安部门2004年12月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定居于安溪的还有姓猴、羊、词、棋、婴、宠、明、优、他、哑、爱、美、翠、绿、荷、绸、五的。
“这些冷僻姓,大部分是来自贵州、云南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多数是少数民族。”杨清江说。
[P][/P][P][/P][P]
[/P][P]
[/P][P]
[/P][P]附一张截图[/P][P][upload=31817,0]1.jpg[/upload]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