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白石乃传说中上古神仙的食粮。 汉 ·刘向 《列仙传·白石生》记载:“ 白石生 ,中黄丈人弟子,彭祖 时已二千馀岁……尝煮白石为粮。”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现实中闽南也有白石,但却不是神仙食物。 今福建南安古时称武荣郡,系千年古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邑濒闽南沿海,地踞金三角。滋山川之秀美,拥海域而挥泓。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海滨邹鲁之美赞不绝于耳。[/P][P] 在古郡武荣的三十五都,有一座五峰山,亦称百石山,(曾公亮有诗:……白石红米…山顶宝珠石硕大无比,石下笼盖着隋朝古寺“一片寺”,长年梵音缭绕,晨钟暮鼓,是闽南仕民的朝圣向往之地。山下是双溪流,古称白石溪潺潺的山泉水滋养着一方土地。五峰山对面有座虎岗山,山上林木郁郁葱葱,云雾环绕。山中石头形态各异,有块石头也形似宝珠,与五𡶶山宝珠石遥遥相望,南北双宝珠相映成趣,为白石里增添景色。虎岗山下亦有一溪流,与北面五峰山型式对称。虎岗山东南连着琼花山,其间“天心圣境”为隋代的天心古寺是中华道教传扬圣贤文化之地,曾氏唐宋古墓群即在半山之间。 两座山峰之中有一片平源,三面环山得天独宠地势依山面海,一条溪水贯穿东西,土地肥沃。是唐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封赐其姐夫曾延世的封地。相传曾氏入闽后初择于南安金坑为家厝,后为闽王所钟意,遂再勘定于白石里。封赠之时闽王于平原中央竖立一面大锣,命手下敲响大锣,由两位将士分别骑马,一匹向东,一匹向西,以听不到锣声为准,既成界限。向东将士跑到“狗头山”脚下的小溪边即现在曾庄桥。而向西的将士则跑到“龙峰寺”山脚下的小桥边,闽王以两桥为界(后人分别“东曾庄桥、西曾庄桥”以辨区分)中央即是曾氏的封地约有二万多亩。曾延世在封地建家厝安置眷属及将士。并以中央三大白色的石头为标志,命名“白石”。而封地之中的白石溪,是曾延世安家后的主要生活水源。源自于凤巢山中自西向东而入东海。曾延世安抚兵民于封地中,鼓励将士自供自给,在万亩土地上耕种,为闽王平定福建提供了強有力的军需保障。 “白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已历千年之久,曾延世的后裔们在此生活繁衍着,并以此为入闽的发源地,一代又一代曾氏后裔,逐渐走向世界各地,发扬着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至宋元时期越來越多的百姓到此居住,为白石古地挥写着更多辉煌的篇章。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两座隋代古寺一南一北、一道一佛,护佑着中间白石平原中这一方淳朴的百姓,三条溪水共同滋养着这一方朴实的人民。这正是“一片天心酬神恩,三溪白石敬圣贤”。千年的白石不但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信息,更是这地方历史文脉的记忆和见证。 二零一九年 仲夏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