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146
    • 经验23950
    • 文章120
    • 注册2013-07-04
    “流学生”谈“学生生活”
    [P][ALIGN=center][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 一百年前,一个“流学生”(三十岁的曾琦)谈“学生生活”,恨不能在年少时读到[/SIZE][/FACE][/LINE-HEIGHT][/ALIGN][/P][P][ALIGN=center][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壹)          [/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学生生活的我见[/SIZE][/FACE][/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中国人对于“生活问题”,往往闹不清楚。糊糊涂涂过一辈子的,不知有几千百万,大都由于未受良好的教育。所以“矛盾生活”,“机械生活”,“烦闷生活”,“苦痛生活”,触目皆是,言之痛心。固然由于环境不良,一个人不容易独善其身。而其最大原因,还是由于学生时代未能了解人生,不知道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以致大家都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身体,活泼的精神。一个个都是病夫。——其中虽有健全活泼的人,但总不能与西洋人比。比起欧美人民,真有天渊之隔!无怪他们妄以“世界贵族”自居,而以“劣等民族”目我。想起来真是可叹啊!试问天地间更有何事比生活重要——所谓生活,自包含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而言。——孔子号称大圣,也常说“未知生,焉知死?”他所谓“知生”,自然是教人要知道怎样生活。换言之,就是怎样去“做人”。所以孔子的学说称为“人生哲学”。可惜后人不懂他的道理。宋儒更参以佛家的“非人生哲学”。不能“自杀”而偏说“厌世”,明明是“人”而偏要去“人欲”,只知道注重“精神生活”而忘却“物质生活”;以致养成“畸形的人生”,“机械的人生”,全社会都陷于麻木不仁之境。一遇着健全活泼的皙种民族,当然要归于劣败。凡是游过西洋的人,看见他们社会的“合理生活”,“自由生活”,“安适生活”,“愉快生活”,无不比较而生愧愤。其中感觉锐敏的人,自知为环境所限,不能得到他们那样的好生活,往往发生自杀之念,这是我所常常听见的。——关于西洋人之生活情形,可参观吾友王光祈君“中国人之生活颠倒”一文。——唉!中国社会陷于那样腐败枯寂,无一点生人之乐。这到底是天然的呢?还是人为的?如果是天然的,那我们可以不用说了。如果是人为的,当然可以改善呀!改善生活之责任自然应该先从个人做起。尤其是在学生时代,千万不可忽略,最要紧的就是要先明白怎样做人?由学校而入社会,要想成为一个健全的公民,应该有怎样的预备?依我个人的意见,在学生时代,至少应有几种预备。[/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一)      [/SIZE][/FACE][/LINE-HEIGHT]道德观念之养成[/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就是要明了“群”——社会——“己”——个人——的权界。一个人生而受社会之供养。“衣”、“食”、“住”三者,无一非社会所赐,至少应该有所报答,尽其能力所及,求有贡献于人类,此为基本的道德观念。至于“对人忠恕”,以及“服从公意”,“尊重秩序”等普通道德,亦当于学生时代养成,才不愧为社会的健全分子。[/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二)      [/SIZE][/FACE][/LINE-HEIGHT]科学知识之修养[/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们知道现今世界为“科学世界”。中国人所以不及西洋人,第一就在缺乏“科学知识”。至于文学,哲学,多少总还有点。所以现代的中国青年在学校时代,应该特别注重科学。由普通以至专门知识,都应该具备。为“个人学业”计,为“社会需要”计,都应注重科学。不宜再蹈尚文骛虚的毛病![/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三)      [/SIZE][/FACE][/LINE-HEIGHT]生活技能之预备[/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一个人进了中学校后,如果家非素封,不能升校求学。至少应当赶快学习一种技能以为服务社会,独立营生之预备。即使学校内无训练技能之科目,亦宜于假期之中在外补习。以免出学校后,一无所长,成为“寄生虫”,而贻家庭及社会之累。[/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四)      [/SIZE][/FACE][/LINE-HEIGHT]游戏运动之训练[/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运动为强身之妙诀,中国人都能言之而却少行之,所以身体远不能与西洋人比。现在学校的青年,应该有此觉悟。每人至少当习两三种游戏运动,一则可以“强健身体”,二则可以“活泼精神。”此种习惯若不于学校养成;将来出学校后,人事纠纷,时间有限,再也不能运动。只有日就衰弱,顿成病夫,如我便是前车之鉴。——我因有脑病,现在连室内运动都不能行。——这是何等可怕呀![/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诸君试想一个人有了道德观念,何处不能立身?孔子不常说吗“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周礼行乎哉?”这几句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虽在野蛮社会,也能为人所信。无道德的人,虽在文明社会,也要被人所排斥。所以道德为立身之本,青年应当注意。至于有了科学知识,更何事不能明晰?有了生活技能,何处不能谋生?有了运动习惯,何病不能驱除?这都是最切实有益于己的话。并非“道学语”,实为“经验谈。”若在学校时代忽视上述四项,必将贻累一生,后悔也无及了![/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还有一事应当特别注意的,就是:在学生时代不能独立营生,对于家庭之强迫结婚或订婚,应当严重拒绝,千万不能屈服。因为婚姻是人生最重大的问题,差不多一生幸福都系于此。必须成年之后,能独立营生,经自己选择,方无后悔。否则必至贻累终身,或竟演成家庭悲剧。与我同辈的朋友,因为当初忽略了这个问题,听随父兄代为订婚,至今抱恨受累,至欲自杀的,不知若干人。所以我在此特别警告现在学校未曾订婚之青年,千万勿弃其“神圣之自由结婚权”以贻终身之累,这事关系太大,诸君务宜留意![/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 [/SIZE][/FACE][/LINE-HEIGHT][/P][P][ALIGN=center][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贰)[/SIZE][/FACE][/LINE-HEIGHT]我个人的学生生活[/ALIGN][/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以上虽列举四项奉勉青年诸君,但是我自己却都未曾办到。因为我从前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与诸君完全不同。想起来真是又惭愧,又悲愤。我如今先把我个人的学生生活概括的说一说:我从四岁发蒙读书以来,直到如今,已经三十岁了,还未脱离学生生活。中间所经过求学的地方:由广西而四川而上海而日本而法国。所曾住过的学堂:由广西甯明州高等小学,而桂林中学,而成都髙等分设中学,而四川国立法政学校,而上海震且学院,而东京中央大学,而巴黎国际社会学专门学校。除却四川法校,曾得一纸毕业证书,以及现住的社会学校,还未终局外,其余差不多没有一处住到毕业。——我本来也不承认毕业二字,因为学问是永远不能毕业的——其原因也有由于为境遇所迫,不得已的。也有出于自己浮动,无耐性的。因此至今尚未求得较有系统的专门学问,这是我所不敢自讳而且深引为恨的。我尝自号为“流学生”而非“留学生”;因为十余年来,常在”转学”之中,很少在一个地方住过三年以上。虽然因此得遇览天下名山大川,以及考察东西洋社会风俗,所获的益处也不少。但是时间耗于旅行,未能闭户潜修,这确是学问不能精进的一大原因。而且我在学生时代,最喜欢骛外。常常作文投稿报馆,或是兼充主笔。在成都时曾投稿“商报”,并主笔“四川公报。”随后复辍学往重庆创辨“民国新报”,“群报。”又常参加两次“**运动”,一次“救国运动。”——民国七年由日本归国,反对中日军事协约。组织救国,在沪办救国日报。——中间辍学数次,所以我的学生生活时常断续不定,说起来非常奇怪!我自己都不免好笑,现在再就下列四项,为诚实的自白,以供青年诸君之借鉴。[/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一)      [/SIZE][/FACE][/LINE-HEIGHT]道德观念[/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从前的道德观念,是一种“救世的道德观念”,就是觉得自己生来即含有一种使命,应该救济众生。这种观念是否由于先天的遗传,我还未大深究。但是受了后天的教育影响,却是我所自知的。什么范文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亭林的“天下兴亡,四夫有责。”这些话都是我自少即服膺的。此外如墨子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孔子的“周游列国”;佛家的“舍己度人”;耶稣的“献身十字架”;由行为给我的暗示也颇不少。所以我自幼即慕王阳明所称的第一流人,尝以圣贤自居。我常有两首诗充分发挥我的夸大狂。第一首七言诗云:“课堕尘寰廿五春,天将何地置斯人?放歌漫拟遗山意,沧海横流要此身。”第二首五言诗云:“孔席不暇暖,墨突不暇黔。精诚能破石,希圣我何惭?”我这样的自负,“以天下为己任”,以“非常人”自命,所以也就刻苦励行,异乎常人。凡中国社会的恶德如嫖赌奢侈之习,与我相识的人,都晓得我是绝对没有的。我结了婚十年,在家只住三月。——这是一件罪恶。——人世快乐之事,丝毫与我无关。苏老泉骂王荆公的话:“面垢而忘洗,衣垢而忘浣,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我从前倒有些相像。不过我自信并非矫情,而实一心忧国忧民,忘乎其所以然罢了。我那样的生活,简直是一种“清教徒”“苦行僧。”差不多把人生一切嗜好,都排除尽了。——我现在也还是一种极单纯的生活,不过观念与从前却大不同了。——在中国的老先生看起来,自然要大加夸奖,目我为“少年老成”,我也居之不疑。谁知到现在,学问事业,一无所成,而身体却已变成“病夫”了!固然是我的资质不高,本来是“寻常人”,而妄以“非常人”自命,宜乎没有成就。但是少年而行中年老年之事,——如**救国,本皆中年以上的人之责。——绝对屛除嗜好,丝毫没有乐趣,毕竟违反天性,不近人情。我想古时颜子之“读书乐道”,贾生之“忧国伤时”,都仅三十多岁而死。恐怕都是和我致病的原因一样;不过他们的体子还不如我罢了。孙少侯君说他中年之所以堕落,由于少年之禁欲。我既幸未如颜贾之夭折,亦未若孙君之堕落,所以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未能救己而先救人。”今后抱定宗旨:必须把个人完全改造之后才敢进而改造社会。这改造个人的方法,不徒是要发展知识而且要发达感情;不徒是注重精神而且要注重身体。换言之,就是要做到“表里一致”,“灵肉调和”的“合理生活”,“自由生活”,“安适生活”,“愉快生活。”而不可再陷于从前的“矛盾生活”,“机械生活”,“烦闷生活”,“苦痛生活。”个人之对于社会,只须就其性之所近,力之所能,择一职业,以图尽其义务;而不必动存“治国平天下”之念。因为共和时代,须要人人协力,个个健全,并不必望有少数的救世圣贤。而且“圣贤思想”,也不合“平民精神。”所以我今后只想做一个“能尽责任之平民”,再也不作圣贤。这是我的根本观念之改变。我很盼望诸君以我为戒。在少年时代,只专心求学注重于道德之修养,科学之研究,技能之练习,兴趣之养成,而不必空怀大志,动以天下为己任。因为在学生时代,如果把自己的学问养成,身体练好,能力充足,趣味丰富,将来出而做事,必能胜任愉快。国家社会之重担,也自然会落于你的双肩。不用忽略现在,空想将来![/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二)      [/SIZE][/FACE][/LINE-HEIGHT]科学知识[/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讲到科学知识,我尤其惭愧万分,不但专门的全不懂,即普通的也等于零。因为中国是文学万能的社会,我又是生来即偏好文学的人,所以在学校时毫不注意于科学的基础知识。我从前所住学校里的教习先生们,本来也不懂什么叫科学,随便拏几本讲义在那里乱说,尤其引不起我的兴会。所以我于科学,简直茫然。至今虽还想要补习,但也就很感困难了。我奉劝诸君在学校时务必要注重科学,也就是这个缘故。[/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三)      [/SIZE][/FACE][/LINE-HEIGHT]生活技能[/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说到生活技能,我可以向诸君自白,我简直是一无所长。这是由于环境的缘故,并不是我自己不愿学。因为从前学校里既未设有教授技能的科目,社会上又偏重“脑力工作。”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孟老先生的学说,早已成为“社会信条。”我既生于读书人家,——所谓士大夫阶级——自亦不免受时代支配。本来生活技能初不限于“体力工作”;不过我的意思,以为一个人总要学点劳力的工作。不但是为维持生活,尤其重在强健身体,使筋力与体力同时发达,造成理想的“工读社会。”不然,像我现在的文字工作,虽然也是社会分工之一,却已不免弄成脑病,虽欲劳动而不得了。诸君!可不以我为戒吗?[/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四)      [/SIZE][/FACE][/LINE-HEIGHT]游戏运动[/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于游戏运动,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弄成今日“文弱身躯”,也是这个缘故。这也是环境所养成的;因为中国的家庭既不奖励游戏,学校也不注重运动,虽有体操一科,大半都是随意。有时操演,也类儿戏,如穿长衫习体操,思之令人好笑。听说国内的学校,至今还不注重运动,这却是可为痛哭!因为一个民族要想强盛,非发达体育不可;而要想发达体育,又非注重游戏运动不可。因为游戏运动不但可以“强健身体”,而且可以“活泼精神”“训练道德”,例如养成“恒性”,及“合群习惯”之类,都是极有益的事。这是极浅显的道理,不知国内的教育家何以并此而不懂。真是可为浩叹!我们试游巴黎街市,一观来往的各种民族;便知道中国人的身体与安南人并无大差异。——弱小的身躯,与萎靡的容貌,比起西洋人真相形而见绌。——所谓“神明华青”与“亡国贱种”,自晳种人观之,也不过五十步百步之差而已。我们要想免于亡国灭种之祸,真非大大的提倡体育不可!不但是为一民族的光荣计,应当如是;即为一个人的幸福计,也应当如是。我常看见比我年少的朋友到欧洲来和外国女子交际,起初还可敷衍;及至交情渐深,女子约他去跳舞,他不会,约他去打球,他不能;约他去玩音乐,他不懂;约他去习游泳,他不敢;于是彼此便索然寡欢,交情终不能圆满,自己陷于非常的烦恼。可怜这些青年都为中国枯燥的环境和机械的教育把他误了,竟自不能得到个人的幸福,你说可叹不可叹。——曾经结婚的人,我自不赞成与外国女子讲恋爱。但未结婚的青年,当然有此权利,而且可以提倡。因为这是改良人种之一法。只可惜中国青年多半无此资格罢了。——诸君!你将来也想和西洋女子交际么?你将来还想和西洋男子比赛么?如果有这样希望,我劝你在学生时代,除了读书之外,多学几种游戏运动,把自己的身体练强健,趣味养丰富。他日出洋游学,才不至像现在的青年落伍,于西方社会的交际场中,不能得到幸福,反有失望自杀的危险呀![/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 [/SIZE][/FACE][/LINE-HEIGHT][/P][P][ALIGN=center][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叁)[/SIZE][/FACE][/LINE-HEIGHT]我过去的学生生活[/ALIGN][/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于上面既经说过我从前的“道德观念”,不合于“现代思潮”,又于“科学知识”“生活技能”“游戏运动”三者一无所能。所以我简直是一个“无用的人”;养成我这样一个“无用的人”,大半都是环境的缘故。现在再把我已往的环境简单叙述如下,诸君便知道我所以无成的原因,或者可用为借鉴了。[/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已往的学生生活,可分为四种时期·[/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甲)[/SIZE][/FACE][/LINE-HEIGHT]在广西时的学生生活[/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从七岁随先父到广西去做官,一向都是在家里由父母及两兄教读。从没有进过初等小学,也没有请过先生教授。——因为广西除桂林外,多半不能说官话,所以未请先生。——直到十四岁时才在广西极边的宁明州高等小学校去读过几天东文。十六岁到广西省城去入桂林中学。在十岁以前,因为没有从过先生没有进过学校,读书毫无一定,一点不受拘束,所以也还活泼。不过环境也就枯燥得如同沙漠一班。儿童时代,连戏都没看过。每天只是与土人的孩子抛石,击剑,为野蛮之战斗。——因为言语不通,总常疑他们欺侮我。——十岁至十六岁,随先父到蛮烟瘴雨之宁明州去。那时因先父多病,渐知忧念家境。于是发愤读书,开笔作文,大蒙长老的称许。因而[/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quot][SIZE=14]益[/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等线][SIZE=14]自勉励,尽取先父随身所带之经史子集而自读之。有不了解的,便翻字典。翻出之后,仍不了解,然后始问先父。我记得有三部书是我当时终日不离手的:一为“康熙字典”,一为“许氏说文”,一为阮文达的“经籍纂诂”。这三部书算是我的“国学老师”。因先父晚年所携以自随的多为清代的书,故我对于有清一代的名家专集,几于无所不览。每天只伏案读书,从早晨到晚上十二钟始息。往往诵声达于衙门以外。那个地方的绅耆,都跨我为“少年老成”。我的“国学根抵”,算是在那时筑[/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起。我的“孤僻性情”,也就在那时养成了。随后由宁明到桂林去考中学,居然名列前茅,大为教习所称许。那个学校的组织,和现在大不相同,有“读经”,有“默经”等课。异常注重国文,有国文卷子做得好的,往往用玻璃匣子揭列于讲堂上,以为众人观摩。所读的经为“左传”,“左传”本是我所最爱读而且在家里早已读得烂熟了的。所以“默经”一课,亦是我的拏手好戏。往往一字不错,大为校长夸奖。至于“国文”,“修身”,“历史”,“地理”,“博物”,“读经”等课,我也常常各得百分。只是我极不喜读英文,平时不上英文课,监学也不管我,他彷佛以为我既长于国文,即不注重英文,也无妨事的光景。记得我进了半年学堂,连英文拼音都还未清楚。但当时我的记忆力非常之强。有一次临考的时候,我为虚荣心所迫,要想得最优等的分数,不能不预英文试验。头天晚上,我把英文课本翻开来列于书案上,如临摹古帖一班,凝神注视几点钟后,便已完全记得。第二天试验默写英文单字,居然一一写出。教习为之大惊;他知道我平日并不上课,恐系别人帮忙。叫我再默写一遍,无误,然后给以百分。我于是平均分数竟列最优等,获升班的奖励了。但是骗得分数之后,我依然不去学他。不但英文非我所喜,即“数学”“图画”,”音乐”,“体操”等科,我也毫不注意。只是一味的去治国学[/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微软雅黑][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等线][SIZE=14]当时我所最喜读的为明末顾炎武、黄棃州、王船山三先生的著作。此外引起我的“国家观念”如梁任公的“新民丛报”,引起我的“**思想”,如章太炎的“民报”,都是我所爱不忍释的。我当时除读书外,便志在**。常赋诗述志云:“文名雄四海,壮志励千秋”。桂林中学有位国文教员[/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孙翼伯先生临到湖南去服官的时候,还贻书勉我,期以“将来出其所学,为世大用”。也就可见我当时的自负,和师友的期许了。我如今回想起来,少年而空怀大志,不务实学,徒为畸形的发展,兴趣那样单纯,实在是戕贼性灵,毫无益处的![/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乙)[/SIZE][/FACE][/LINE-HEIGHT]在四川时的学生生活[/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由广西回四川,前后住了两个学校:第一个为成都高等分设中学。第二个为四川国立法政学校。最有趣味最堪回忆的,当然为分设中学。因为我于其中结交了好几个十年如一日的好朋友——如现在留德的王光祈、魏嗣銮二君及留法的周太玄、李劫人、胡少襄诸君,皆系我十年前的同学。——我之有“社交生活”,实始于此校。因为以前在桂林中学是住校外,而在此校则住堂内,兼之言语,习惯,无不相同,所以同学格外亲密。这个学校虽不如桂林中学之守旧,但仍是偏重国文。校长刘士志先生为四川六君子之一,生平秉性刚直,好讲气节,长于史学,喜培后进。我初抵川时,听见社会上都称赞他办的中学好,便持转学证书去见刘先生,请求试验揷班。他问我曾读过些甚么书,我一一告诉他。他见我对于四史特别熟悉,便大加称许,说不用再试验,听我自由挿班。他先生这样优待,却反使我为难,因为当时校内共有甲乙丙丁四班,程度都不相同,我不得已乃请住堂补习两月,再定入何班。最后乃决揷丙班,与王光祈君同一讲堂。当时我仍不喜学英文与科学,体操更非所注重。王君与我相同,我们两人便结为同志,在校内组织“诗社”专讲国文,常常饮酒赋诗,风流自喜。校长不加干涉,监学更是默许。——有一位监学,还想加入诗社,为我们所拒。——这个中学是成都高等学校附设的。高等学校的地址,就是张之洞所手创的“尊经书院”。——王壬秋主讲。有名经学家廖季平,词章家宋育仁皆出其中。——所藏国学书甚多,中学生亦可借阅。当时我除随意上几门功课外,便向高等学校的藏书楼逐日借书,伏案诵读。既不出外游戏,亦不温习功课,彷佛成了一种国学院的特待生一班。头发数月不薙,有时辫结落了,监学拾得,不加责备,反恭恭敬敬送还我。因为我是“用功学生”,为校长所优待的。你说可笑不可笑呢。随后刘士志先生辞职,应聘赴北京充当大学堂教习,继任者不得其人,我也就不愿再住此校,转而考入四川官班法政学校了。刘先生死于北京,有人为作輓联云:——“蓄道德,能文章,一代经师刘子政。识时务,为俊杰,半生孤愤长沙”。评论甚确,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法政学校的生活,当然更此中学自由。所以我那时除上课外,最喜欢替报馆里做文章。最初在“商报”投稿,随后复为“四川公报”主笔。满清收回川路国有的上论发表,我首先在“商报”著论万余言,反对甚烈,颇引起川人注意。后来第一次**事起,我遂赴重庆和我的朋友郭步陶——现在上海新闻报主笔——等创办“民国新报”及“群报”,鼓吹北伐。民国元年秋间才返成都继续求学。次年癸丑宋教仁被杀,我又愤然辍学和我的亡友熊仁山君再赴重庆参加二次**。失败之后,回家预备筹款赴法留学;家庭恐怕我再出外闹事,强迫结婚之后,始允我携款赴沪。我于是途与四川学校告别,入于留学生活时期了。[/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丙)[/SIZE][/FACE][/LINE-HEIGHT]在上海时的学生生活[/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于民国三年四月到上海。当时本欲直赴法国;因欧战事起,一时不能出国,乃入教会所办的“震且学院”补习法文。那个学校的科目,本是为中学以下的学生设的,与我不甚相宜。我只注重学法文,其他不能兼顾,所以仅住一年,便回川去筹款东渡了。[/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丁)[/SIZE][/FACE][/LINE-HEIGHT]在日本时的学生生活[/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在日本时的学生生活,却较在上海时复杂。民国五年夏间初到东京时,只专心于日文日语之补习,不过问其他的事。随后看见日本事事欺凌我国,所受刺激太多,感情又为冲动。于是一面读书,一面和我的朋友张梦九君等组“华瀛通信社”,专为报告日本对华之便略政策于国内报纸,以引起国人之注意。到了民国七年,“中日军事协约”发表,我们看见日本的野心,更觉忍无可忍,于是愤然罢课,随同留日同学二千余人一齐归国拒约。我先到北京后到天津,最后到上海偕同志创办“救国日报”,鼓吹排日。一年之久,国人似稍有觉醒。我则自顾学业未成,心中常觉歉然不安,遂决意再出国留学。我在日本原拟留学五年,后来仅住两年[/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微软雅黑][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等线][SIZE=14]完全是为爱国心所驱迫,觉得不能不暂时“辍学救国”。所以我于归国时曾做一首五言诗告我的同件云:“去国嗟何补,同君泪浪归,河山惊破碎,天地讶倾危,忍见蜗牛触,愁看落雁飞。犹存精卫志,一为话心期”。也就可见我的伤心了。唉!“辍学救国”之事,我想自五四以来,国内的学生也尝过我所受的痛苦了。这真要算是中国青年的大不幸啊![/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肆)[/SIZE][/FACE][/LINE-HEIGHT]我现在的学生生活[/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我现在的学生生活,实在不能说是纯粹的学生生活,只算得“半工半读”。我所作的工,虽然不是体力劳动,但每天除上课读书外,平均总要有几点钟功夫为“文字工作”。不过这本非我所愿。我在日本因受刺激过深,已得脑病三年,尤其不当劳脑。假使我从前习有一种技能,或是体力稍强,我早已投身工厂了。陈独秀君说他“视执笔为文,宁担大粪”,我也有这様的感想。唉!一个人过了学生生活二十余年,结果只成为一个“病夫”,这到底完全是我自己的罪呢?还是社会——教育和环境——也有几分过?我请诸君替我解答!但是,我虽受了种种不良的教育,过了种种不良的环境,弄到这步田地,我的心总还不死。我有两句奉为信条的话就是:“环境可由人力改造的。教育不必定靠他人的”所以发愤带病出国求学,誓与“环境”战,与“病魔”战,与“一切恶势力”战,以求最后的胜利,而实现我们理想的“少年中国”。这是我所抱定的方针,诸君也有同情么?附录我的近作“中国少年歌”一首,敬乞诸君指教![/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中国少年歌[/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人生难定是行藏,忆我少年何其狂!南走胡越北燕赵,气吞云梦神飞扬。踏遍神州犹未足,翩然负笈游扶桑。东游不乐复西渡,十年两度泛重洋。只今倏忽逾而立,伤哉行与少年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武穆陈词自慨慷,工部浩歌弥激烈。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杰。少年中国之少年,岂识艰难是何物。我今及壮志愈雄,誓与同传补天缺。起看寰宇亟风云,欲挽狂澜凭热血。亦有欧战演玄黄,**流血为君王;亦有东邻逞甲兵,封豕长蛇敌上京;亦有北美号亲邻,良朋所志在金银;亦有军阀峙南北,勇于私斗为民贼,呜呼四面皆楚歌,嗟我少年其奈何!披荆斩棘吾侪事,遥望龟山叹斧柯。[/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一九二二[/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微软雅黑][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等线][SIZE=14]二[/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微软雅黑][SIZE=14]・[/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等线][SIZE=14]六,作于歌徳故乡。[/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15%][FACE=华文楷体][SIZE=14][/SIZE][/FACE][/LINE-HEIGHT][/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