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456
    • 经验8902
    • 文章554
    • 注册2005-04-23
    风雅钱塘作品之《南方嘉木》


    于花朵中看到菩提,在芥子里见得须弥。如此,乃有小如一瓜的壶中日月和杯里乾坤。盏茶入腹,可资回味的当然也不只是清苦和幽香。透过撩人的茶香水汽,你看到了什么?是神农尝百草时的那一瓣新绿,还是陆羽笔下那扬扬洒洒的文字?
    茶文化,绵延数千年,不论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平民百姓,都在各自不同的生活层面上有滋有味地喝茶品茗,又各自以不同的文学艺术手段记录或表述万千茶事。一盏香茗。流转过诸人的指间掌上,茶的艺术,在不经意间铺陈开来……
    茶的艺术之所以能在中国历史弥新,长盛不衰,其生命力在于它的永不消歇的功能。从茶文化中折射出来的风俗美、艺术美和思想美,广泛地渗透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茶的兴盛,是中国本土文化生命力勃发的象征,更显现出一个复兴民族的优雅与从容。正所谓“吸山涧而得林泉幽意,握小盏而容日月乾坤” ……  






    茶扎根深山,朝吸晨露晚陪明月,躲开了喧嚣与繁华,一派悠然自得,试想在空廓、宁静、清凉的世界中细细品味茶香,自然感到心境澄澈,万物冥化,天人合一。比如杭州虎跑泉水,似乎就是为了龙井茶而涌出来的。时至今日,龙井茶、虎跑水仍被称为杭州的西湖双绝。

      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在传说中,神农氏被尊为“茶王”,《神农百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说的是神农试尝金绿色的滚山珠中毒,为茶树上滴下的水所救,于是人间也便有了茶。
    最初的茶树想必都是野生的,经先民驯化栽培以后,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茶。
    但好茶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高山出名茶,就因为高山云雾多,
    温射光多,湿度大,或是昼夜温差大,这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茶树
    生长在有树木遮蔽的向阳山坡为最佳,比如著名的杭州西湖龙井,它的茶园
    位于狮峰山上的向阳山坡,冬日可避免寒流,夏日有遮蔽骄阳的林木,土壤
    则是石灰岩且富有腐殖质,十分地肥沃,有了这样的先决条件,当然能孕育
    出天下绝品的西湖龙井。

    产自浙江安吉的白茶,也是在崖林之间偶然生出,叶片白如玉,每年的采摘
    期不过一个月,最初也就只是那么一两株,真正是物以稀为贵。茶扎根深山,
    朝吸晨露晚陪明月,躲开了喧嚣与繁华,一派悠然自得。这时候,选一眼山
    泉,即可泡一壶好茶。比如杭州的虎跑泉水,似乎就是为了龙井茶而涌出来
    的,时至今日,龙井茶、虎咆水仍被称为杭州的西湖双绝。试想在空廓、宁
    静、清凉的世界中细细品味茶香,自然感到心境澄澈,万物冥化,天人合一。
    文人墨客、隐者高士喜欢称茶为“忘忧君”,他们有山中清泉涤去心中的苦
    寂,杯中泛起的碧绿,流淌出来的醉意,似乎把人带到了翠微深处,云际山
    刹的诗化境界。在“一生为墨客,几世成茶仙”的文人看来,好山好水好茶,
    茶是天地间的灵物.

    作家王旭烽:我们说的好山好水出好茶,主要是跟茶的自然属性和它的文
    化属性有关。首先我们谈它的自然属性,因为所有的好茶,最初都是从我们
    中国的古巴蜀的丛山峻岭当中出来的,那么是原始森林里出来的,原始森林
    毫无疑问肯定是高山大川。那么还有一条就是中国的林山往往和禅宗、佛教、
    道教是分不开的。道教、佛教又跟茶是分不开的。其实我们真正的集体种茶,
    应该是从寺庙里开始的,所以呢好山好水出好茶就是这样一种非常默契的自
    然关系。中国人喝茶从来不是为了解渴,特别是文人,他就是喝一种心境。
    中国宋代的时候它就有一个说法,它有几种条件下是不能喝茶的。比如说没
    有好的朋友他不喝茶,没有好的环境不喝茶,没有好的器具不喝茶,没有好
    的水不喝茶,没有好的茶他不喝。那么在这几个关系当中,有名山肯定是好
    的自然环境,然后有名水,有好的水,那么往往名山名水又有好的茶,这样
    如果选择二三好友,就有好的朋友了。然后再带上一点自己的茶具,一边
    游山玩水,一边喝着好茶,你反过来会觉得这个茶更加好了,就是山水和好
    茶是相得益彰、互相辉映。

    资料记载,在杭州的历史上,宋代就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茶馆,作为士
    大夫文人休闲的场所,还流行一种斗茶、分茶的游戏。到了明清,茶馆则
    表现为与戏曲曲艺相结合,可以在喝茶的同时欣赏到表演。清末民国初年,
    由于杭州商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茶馆又演变为各行各业聚会,或者是洽
    谈生意的地方。也有一些手工艺者和打零工的人,特地来茶馆来找雇主。
    当时的杭州城,甚至不同行业有不同茶馆。人声鼎沸的茶馆,一样也是飘
    着茶香,只是不再隐匿山林,多在市井中心,河埠码头等交通集散地。自
    宋以来,这样的茶坊设在闹市的比风景区的要多。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
    上河图》中,就能看见比比皆是的茶坊,人们有的独坐喝茶,有的逗鸟闲聊,
    老板则在房檐下招呼客人,无一不栩栩如生。还有一种茶馆则体现着中国人
    的乡土情结,他们坐落在古镇的生活中心,只是一个简陋的所在,但却人气
    很旺。农夫们挑来新鲜的蔬菜瓜果,在茶馆里歇个脚、泡壶茶,一天的忙碌
    就在这一刻的悠闲中开始,抽着烟,聊聊家常,有着别样的乡土气息。曾几
    何时,城市中的茶馆消声匿迹了,只剩下乡间的茶坊,还残存着旧日记忆。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茶馆重现全国各大城市,并迅速发展了起来。在紧张
    而嘈杂的现代都市,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茶馆的重新出现,带着点儿怀旧,
    带着点悠闲,也带着几许人情味。在天旋地转的摩天大厦中,辟出一方和自
    然相通的天空。在杭州的这些茶馆里,有古朴清雅的木制桌椅,古香古色的
    蓝花布巾,精致考究的各式茶具,舒展悠扬的古乐声声,明净的窗外,则是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山水。星罗棋布于西子湖畔的大大小小的茶馆,或古
    朴或纤巧,借助西湖秀色,在闹市里营造出一种安详、幽雅的品茶环境。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生活中有茶,可以轻啜细品;生活中有茶,
    可以尽情享受茶艺之真善美。较之古人,现代人身处喧闹嘈杂的都市,浮躁
    之心难免有之,以此心境品茶,当然火候不足,达不到真境。品茶不仅是修
    身养性的悟化,此中的审美情趣也是很特别的,精茶、真火、活火、妙器、
    闲情缺一不可。饮茶中还有一定的礼仪习俗,他与茶的冲泡方法、品茗
    讲究溶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品茗艺术。在冲泡西湖龙井茶时,我们选择
    虎跑水,第一步当是试泉。虎跑水通过石英砂石的过滤,水质清冽,然后进
    行温杯,这是为了提高茶叶的香气。接下来是投茶,龙井茶以一比五十的比
    例冲泡,一克茶用五十毫升的水。投茶以后,根据杯的大小,投入一定数量
    的水进行浸润泡,目的是为了舒展茶叶,使茶汁迅速地浸出,最后用85摄
    氏度的水来冲泡龙井茶。冲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凤凰三点头,也就是
    从下至上三次拉滚。另一种是高山流水,就是把壶提高直冲。凤凰三点头和
    高山流水两种冲泡方式,都是为了使茶叶在水中翻滚以后,迅速泡出茶汤和
    散发出茶的香味。在投入开水的时候,一般投至七分满,也称之为“七分茶
    三分情”。在品饮中,也要注重一看二闻三品味。在茶被古人认识和利用之
    后,以为是上天的恩赐,对茶极其敬重。用茶来敬客,也就体现了中国人热
    忱好客、真挚淳朴的传统美德。盛唐时期,以茶宴请、款待宾客,更被视为
    清雅风流的待客方式,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这种茶宴的形式。到了宋代,寺院
    里也兴起了茶宴,最为著名的就是“径山茶宴”。南宋时,这种形式被日本僧
    侣带了回去,逐渐演变为今天日本的传统茶道。

    中国茶的精神至大至深,包含着无尽的玄机和传统的道德观、宇宙观。经过
    几千年的磨砺,其内涵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多,儒家中庸和谐,以茶雅志;道
    家混同物我,以茶清心;佛家明心见性,以茶助禅。中唐以后,佛教在中国变
    得越来越世俗化,佛学思想和儒家思想融会在一起,出现了中国化的佛教
    —禅宗。与此同时,喝茶之风随着禅宗的流传,在出家人中弥漫开来。寺庙
    道观多藏于青山密林中,与大自然息息相通,便有所谓“寺必有茶,僧必善
    茗”的说法。佛教禅宗主张静气养性,于是在茶中溶进“清净”思想。僧人们
    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饮茶可
    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接起来,茶也成为僧人们联系世俗,讲经释法的
    特殊媒介物。中国“茶道”二字最先就是由禅僧提出,这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
    到了精神高度。

    灵隐禅室法师定源:唐朝有个出家僧人从谂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是在禅宗
    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禅师,因为他的修禅境界比较高,很多寺观的僧人都慕名
    而去求法。有一次,一个出家人到赵州禅师那里去,赵州禅师问他“你曾经来
    过这里吗?”,那个出家僧人回答说“我曾经到过这里。”,赵州禅师告诉他
    “那你吃茶去。”。那过了几天又一个出家僧人到赵州禅师那地方参学,赵州
    禅师问他“你曾经来过这里吗?”,那个出家僧人回答说“我没来过。”,那
    赵州禅师就跟他说“你也吃茶去。”。旁边一个出家人听了感觉很迷茫,就问
    赵州禅师“禅师禅师,这是怎么回事?”,禅师又回答说“你也吃茶去。”。
    这种非常简单的对答,就透露着一种禅机在里面,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理性思辨,就直接叫你,无论说什么“你就吃茶去”,这种精神跟禅的精神是放在一起,对一个修禅学的,他自然而然就爱上了这个茶。

    杭州灵隐寺为历朝名寺,到南宋时,已名列禅宗五山十刹中的第二山。自古名
    寺出名茶,茶由禅兴,茶由禅盛,饮茶之风在灵隐寺中也流行一时,最初的龙
    井茶就是由僧人所植。一杯清茶在手,也许是握住了灼灼的禅机。

    “吸山润而得林泉幽意,握小盏而容日月乾坤”。茶的兴盛,是中国本土文化生命力勃发的象征,更显现出一个复兴民族的幽雅与从容。
    就当是花没开过,我没来过。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4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