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81垂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60
    • 经验8113
    • 文章371
    • 注册2005-10-29
    广西客家 与岁月共峥嵘 ---(新民话)
    客家是一支生活在多民族地区的汉族民系。[URL=http://www.gx.xinhuanet.com/][COLOR=#0000ff]广西[/COLOR][/URL]客家人口总计达560万,是在广东、江西、福建之后的全国客家第四大聚居地。 [PP][B]漫长的迁徙史[/B]     客家先民商周时期栖息在中原大地上,伴随中国文明历史的演进,踏上了长达两千多年漫长的迁徙征途。客家先民进入广西肇端于秦始皇王朝加强对百越地区的控制和治理,征发的大批军人、劳工和平民中不乏客家先民。客家的迁徙史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反映,历史大规模的社会迁徙无不深深地烙着客家移民运动的印记。第一次是两晋时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所引发的“衣冠南下”;第二次是唐末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第三次是南宋末年,金元迫宋,宋室南渡;第四次是明末清初,满族入主中原,清兵南下;第五次是清末的广东西路事件与太平天国运动。     如今出土文物和谱牒、方志等文献史料已难以稽考五代以前迁入广西的客家,只能在[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bobai/index.htm][COLOR=#0000ff]博白[/COLOR][/URL]县、[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rongan/index.htm][COLOR=#0000ff]融安[/COLOR][/URL]县、[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qzzf/index.htm][COLOR=#0000ff]钦州[/COLOR][/URL]市等地区的境内探寻寥寥早期迁徙的足迹。宋元时期,客家民系在孕育、发展中最终形成。宋代以后,迁入广西的客家只有少量是从中原直接迁来,而大量来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安徽各地,经水陆两路分流,居住在桂东和桂南地区,并逐步深入到桂北和桂西南山区。大规模的迁徙入桂止于民国年间,在广西境内的流动则相当活跃。     广西客家的主体是各种类型的政治性移民。一是仕宦广西,一是躲避战乱。还有是服从中央政权的征调或响应政策号召。明代为安边,朝廷派遣流官和卫所驻军,相当部分就是客家人。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招垦政策,南下拓荒把顺治朝到道光朝两百年间客家入桂推向高潮。明末至清代,经济性移民成为客家入桂的重要力量,在农工商业寻求生存和经营空间。     如今,广西客家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特点,主要聚居在桂东南的[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yls/index.htm][COLOR=#0000ff]玉林[/COLOR][/URL]片,桂南的北海、[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fcg/index.htm][COLOR=#0000ff]防城港[/COLOR][/URL]、钦州和[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nanning/index.htm][COLOR=#0000ff]南宁[/COLOR][/URL]片,桂中的[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liuzhou/index.htm][COLOR=#0000ff]柳州[/COLOR][/URL]、贵港片和桂东的[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hzdq/index.htm][COLOR=#0000ff]贺州[/COLOR][/URL]片等四大片,占广西客家人口的五分之四,余下的客家分散在众城乡中,与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博白县、[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luchuan/index.htm][COLOR=#0000ff]陆川[/COLOR][/URL]县、贺州市和[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ggs/index.htm][COLOR=#0000ff]贵港市[/COLOR][/URL]是我区四大客家聚居地,其中博白是广西第一大客家县,也是广西惟一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客家县。 [PP][B]守护客家文化的根基[/B]     客家话是客家非物质文化的象征,围屋是客家物质文化的代表。     客家话是客家民系的方言,又称“捱话”、“麻介话”、“新民话”,是客家民系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客家方言源出于周朝官话,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先秦的词语、音韵。客家话基本上是在晚唐五代至宋初时从中原汉语分离出来,融合了多种元素,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汉语方言。客家人用客家话诵读先秦经典、唐诗宋词,韵切分明、抑扬顿挫,能够感受特别的亲近感。“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乡不离腔”,客家方言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成为“天下客家是一家”的联结纽带。     围屋是广西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祠堂、境社、大屋、小家构筑了客家生活的社区,再加上四周的高墙门楼(炮楼)被称为“围屋”,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安全防御的自然选择。客家迁徙绝大多数是以宗族或家族为单位,落居陌生的新地方,共同克服匪患、天灾等种种困难,围屋这种大型的建筑形式保护了客家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广西客家围屋有几种形式,如围龙屋、大屋、屋场等。贺州市[UR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hezhou/index.htm][COLOR=#0000ff]八步区[/COLOR][/URL]莲塘镇仁冲村的围屋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围屋建筑群之一。围屋一般是适应山区环境的防御式建筑,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丘陵地区,客家民居呈现开放式的样式。 [ALIGN=center][B]四海为家和为贵[/B]     广西虽然没有纯客家县,但是全区除了4个县以外,都有客家人分布。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客家人与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其他民系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共同营建和谐社会。     客家民系既保留了较为浓郁和相对完整的汉族传统文化,又采借和涵化了落居地民族文化的精华,整合为一支不完全同于汉族又有别于落居地土著民族、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客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南迁汉族与落居地土著民族融合的过程,二者是同步进行的。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在语言、民间信仰、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互相尊重、借鉴、学习和吸收彼此的特点和特长。     桂东南和桂南地区一般讲粤语和客家话,桂中和桂北地区一般讲桂柳话和客家话,民族杂居的地方讲粤语、桂柳话、客家话和少数民族语言。广西客家人一般都操持两种以上汉族其他民系或少数民族的语言,依据交流对象、场合而转换。     广西客家居住在平原地区,更多的是在层峦叠嶂的山区,民间信仰、风俗习惯方面入乡随俗,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入屋问人,入庙拜神”的例子数不胜数。生活在罗城地区的客家也敬祀仫佬族的“依饭公爷”,而瑶族地区的客家与瑶族同胞共同庆祝盘王节。     客家南迁的最大贡献是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客家人掌握着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长期的迁徙使他们摸索出在自然条件复杂的环境中因地制宜的生产经验。成熟的耕作技术不仅使客家人开辟了新的家园,而且为相邻的居民发挥了提高生产质量和数量的示范性作用。     客家的历史不仅是离乡背井的迁徙史,还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客家人在逆境中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开拓进取,为开发、建设和繁荣广西作出特殊而卓越的贡献。广西客家与各少数民族、汉族其他民系互助互爱,携手共进。时代在前进,广西客家人正在谱写新的历史篇章。[/ALIGN]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