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武城曾氏族谱研究员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9
    • 财富1
    • 积分2149
    • 经验214863
    • 文章1822
    • 注册2006-06-29
    曾国藩与屠羊说

        在这里,可作一个小段落,下一小结论。
        我国自唐、宋以后,以儒、释、道三家的哲学,作为文化的主流。在这三家中,
    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
    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
    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
    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
    世;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
    所欲。像一个人,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去猜他
    将入或将出,而别人也永远没有办法去猜,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
    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个人的养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了解这些精神以后,欲懂得老庄的运用之道,在“用”上发挥老庄的哲学,那
    必须先读庄子的《天下篇》和《让王篇》。且举历史上一个人物的行径来说明,也
    许比理论上的阐述,让大家体会得更深切。
        清代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大家都知道,他是近代史上一位大政治家,不必多介
    绍他的身世功业了。后世的人,说他建功立业,一共有十三套本领,但是其中有十
    一套大的谋略之学,都未曾流传下来,只留了两套本领给后世的人。其中一套,是
    著了一部《冰鉴》,把相人之术——这是他老师教给他的——传给后世的人。自他
    以后,有许多政治的、军事的乃至经济等方面的领导人,运用他这部《冰鉴》所述
    的相人术选才用人,的确收到了一些效果。
        另一套本领,就是他的日记和家书。或者说:曾国藩的日记和家书,不外乎告
    诉家人,怎样弄好鸡窝,怎样整理菜园,表示很快要回家种田等等,这些琐碎小事,
    老农老圃也懂,算得什么大本领,值得留传给后人?
        这只是一种皮毛的肤浅看法而已。如果进一步去分析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当时
    所建的功业,所处的环境,时代的政治背景,历史的轨迹,就可以了解到曾国藩絮
    絮于这些琐碎细事,实际上正深厚地运用了老庄之道。
        曾国藩兄弟,经过了九年的艰苦战争,终于将曾经占领了半壁江山、摇撼京师、
    几乎取得政权的太平天国打垮了,他们所建立的“功绩”是满清入关以来,前所未
    有的,到达了“功高震主”的程度。
        “功高震主”的情况,可能有许多人体会不到,试以创办一家公司为比喻。一
    位公司老板,找到了一位很能干的干部,由于这位干部精明能干,而且很努力,于
    是因其良好的功劳业绩,由一名小小的业务员,逐步上升,而股长,而主任,而经
    理,一直升到总经理。到了这个阶段,公司的一切业务,许多事情,他比老板还更
    了解更熟练,同下面的人缘又好极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老板的就会担起心
    来。这就“功高震主”了,地位就危险了。在政治上,一个功高震主的大臣,危险
    与荣誉是成正比的,获得的荣耀勋奖愈多,危险也愈大。不但随时有失去权势财富
    的可能,甚至生命也往往旦夕不保。
        清朝以特务手段驾驭大臣和各级官吏,雍正皇帝是用得最著名而收效的,雍正
    以后的清朝帝王,均未放弃这一手法。慈禧太后以一女人而专政,就用得更多更厉
    害,所以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这些个鸡栏、菜圃小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
    不如说是给慈禧太后看,期在无形中消除老板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
    舍的乡巴佬,以保全首领而已。
        再从曾国藩给他弟弟曾国荃的一首诗中,也可很明显地看到他深切的了解老庄
    思想,灵活运用老庄之道。这首诗说: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问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诗中“屠羊说”的典故,就出在庄子的《让王篇》。屠羊说,本来是楚昭王时,
    市井中一个卖羊肉的屠夫,大家都叫他屠羊说,事实上是一位隐士。“说”是古字,
    古音通悦字。当时,因为伍员为了报杀父兄之仇,帮助吴国攻打楚国,楚国败亡,
    昭王逃难出奔到随国。屠羊说便跟着昭王逃亡,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许多问题,乃
    至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功劳很大。后来楚国复国,昭王派大臣去问
    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屠羊说答复道: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国,我也跟着失去了卖羊
    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我的羊肉摊,这样便等于恢复了我固
    有的爵禄,还要什么赏赐呢?昭王再下命令,一定要他接受,于是屠羊说更进一步
    说:这次楚国失败,不是我的过错,所以我没有请罪杀了我;现在复国了,也不是
    我的功劳,所以也不能领赏。
        他这话是多少带刺的,弦外之音就是说,你当国王失败了,才弄得逃亡。现在
    你把国家救回来了,也是你的努力和福气。所以楚昭王从大臣那里听到他这样的话,
    知道这个摆羊肉摊子的,并不是普通人物,于是叫大臣召他来见面。不料屠羊说更
    乖巧,他回答说:依照我们楚国的政治体制,一定要有很大的功劳,受过重赏的人,
    才可以面对面见到国王。现在我屠羊说,在文的方面,没有保存国家的知识学问,
    在武的方面,也没有和敌人拼死一战的勇气。当吴国的军队打进我们首都来的时候,
    我只因为怕死,而急急慌慌逃走,并不是为了效忠而跟随国王一路逃的,现在国王
    要召见我,是一件违背政体的事,我不愿意天下人来讥笑楚国没有法制。
        楚昭王听了这番理论,更觉得这个羊肉摊子老板非等闲之辈,于是派了一位更
    高级的大臣,官司马,名子綦——相近于现代的国防部长,吩咐子綦说,这个羊肉
    摊的老板,虽然没有什么地位,可是他所说的道理非常高明,现在由你去请他来,
    说我要请他做国家的三公高位。想想看,由一位全国的三军统帅出面来请,这中间
    有些什么意味。可是屠羊说还是不吃这一套,他说我知道三公的地位,比我一个羊
    肉摊老板不知要高贵多少倍,这个位置上的薪水,万钟之禄,恐怕我卖一辈子羊肉
    也赚不了那么多。可是,我怎么可以因为自己贪图高官厚禄,而使我的君主得一个
    滥行奖赏的恶名呢?我还是不能够这样做的,请你把我的羊肉摊子还给我吧!
        当然事实上,楚昭王能复国,许多主意并非都是由这位羊肉摊老板提出来的。
    后来他再三再四地不肯作官,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老庄精神,
    正是最有学问的人。

                                 王阳明与曾国藩

        曾国藩写这首诗,引用屠羊说的典故,是对他的弟弟曾国荃下警告。他知道,
    这时的客观环境,对他的危险性非常大。不但上面那位老太太——慈禧太后,非常
    厉害,难侍候之至,自己不能不居高思危。而外面议论他,批评他,讲他坏话的人
    也很多。尤其是曾国荃打进南京的时候,太平天国的王宫里面,有许多金银财宝,
    都被曾国荃搬走了。这件事,连曾国藩的同乡至交好友王湘绮,亦大为不满,在写
    《湘军志》时,固然有许多赞扬,但是把曾氏兄弟以及湘军的坏处,也写进去了。
    这时曾国藩兄弟也很难过。曾国荃的修养,到底不如哥哥,还有一些重要干部,对
    于外来的批评,都受不了,向曾国藩进言,何不推翻清朝,进兵到北京,把天下拿
    过来,更曾有人把这意见写字条提出。曾国藩看了,对那人说:“你太辛苦了,疲
    累了,先去睡一下。”打发那人走了,将字条吞到肚中,连撕碎丢入字纸篓都不敢,
    以期保全自己的性命。
        同时,他训练出来的子弟兵,也已经变成骄兵悍将。打下太平天国以后,个个
    都有功劳,都有得意自满的心理,很容易骄横,所以又教他的学生李鸿章,赶快训
    练淮军,来接他的手,冲淡湘军的自满骄横。
        事实上,如果曾国荃与湘军一冲动,半个中国已经是他的,似乎进一步就可以
    把大好河山拿下来。但真的拿不拿得下来呢?亦自有拿不下来的道理。我们现在来
    仔细研究当时的情况,的确有拿不下来的理由。到底还是曾国藩了不起,宁可不做
    这件事,所以写了这样一首诗,要曾国荃“低头一拜屠羊说”。他说:尽管左面挂
    满了中央政府——朝廷的褒奖状,可是要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不必因此自满
    自傲,右边放了毁谤、诋咒我们的文件,这也同样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必生气,
    “人间到处有乘除”,人世间本来就如天秤一样,这头高了那头低,这头低了那头
    高,不必想不开。“低头一拜屠羊说”,只要效法屠羊说的精神与做法,学习这位
    世上第一高人,那么“万事浮云过太虚”。荣誉也好,毁谤也好,都不过是碧天之
    上的一片浮云,一忽儿就要被风吹散,成为过去,澄湛的碧天,依然还是澄清湛蓝
    的。
        在近代史上,明朝平宸濠之乱的王阳明,清朝打败太平天国的曾国藩,都是精
    通老庄之学,擅用老庄之学,但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作风,如果硬把他
    们打入儒家,认为他们只知道在那里讲讲理学,打打坐而已,这种看法,不是欺人,
    便是自欺,否则,便真的要“悔读南华庄子文”了!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页,先懂了这一史实的道理以后,再来研究《老子》,
    就更容易了解到《老子》哲学思想,在用的方面——大而用之于天下国家的大事,
    小而用之于个人立身处世之道,乃至于由平日的为人,进一步升华到形而上修养之
    道了。

                                  阴柔不是阴谋

        现代学术界,研究《老子》的趋向,归纳起来,大概可分为三个路线:
        第一类:纯粹走哲学思想的研究路线。作这方向研究的人,各有各的心得,各
    有自己的见解。乃至有人以西方哲学来批评《老子》,或者以西方文化来与《老子》
    比较。这是学术性的一类。
        第二类:就是把《老子》,单纯地归到个人修养,做工夫,所谓修神仙的丹道
    上去。这一类自几千年前,直到现在,自成一个系统。
        第三类:是把《老子》归到谋略学的主流,而且习惯上,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观念:认为老子的谋略学是阴谋,是阴谋之术。于是,一说到老庄,就联想到谋略;
    一说到谋略,就联想到老子学说是很阴险的学问,是搞阴谋的。
        这种观念,错误得很严重。
        老子是主张用阴、用柔。但是,不要忘记,他和我们固有的文化,远古的源流
    ——阴阳五行与《易经》诸子等系统,是同一个来源的。阴与阳,是一体的两面,
    只是在用上有正面与反面的不同而已,无论用阴用阳,都要活用。换言之,要用活
    的,不用死的。所谓用阴柔,即不用刚强,不是勉强而为。一件事物的成就,是顺
    势而来的。因此亦可以说,他是用顺道,不是用相反的逆道。过去以文字表达意义
    的方法,常用“阴”字来表达“顺道”,例如《周易》的“坤”卦,代表“阴”的
    “顺道”。因此后世的人,误以为老庄的阴柔之学,就是阴谋之学;学老庄的人,
    用老庄之学的人都是阴谋家。
        从历史上看,大家都熟悉的汉史,如道家出身的人物——陈平,他帮助刘邦,
    奠定汉朝四百年基业,汉高祖刘邦有六次关系到成败的决策,都是采用陈平的主意
    而获致成功的。但是历史记载,陈平自己说:“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其无后乎?”
    足见道家是最忌讳阴谋的。因此,他断定自己将没有后代,至少后代的富贵不会久,
    后来果然如此,据汉代史书记载,陈平的后人,到他孙子这一代,所谓功名富贵,
    一切而斩,就此断了,后来他的曾孙陈掌,以卫氏亲贵戚,要求续封而不可得。
        从此一史实可以说明,道家并不专主阴谋,误会道家是阴谋家,尤其是误会老
    庄思想是阴谋之学,是一种最大的错误观念。这是今日研究老庄,必先了解的。

                                 老子还他老样子

        《老子》一书的章节划分,各章的句法排列,每句的句读,是千古以来被人怀
    疑的问题,而且很难下一个确切不移的答案。因为秦汉以前的书籍,到秦汉以后,
    都重新整理过。秦汉以前,纸、墨、笔、砚还未流行,当时的书籍,连牛皮、羊皮
    写字也没有,更谈不上线装书,大多数都是刻在竹片上的所谓“竹简”,放置时,
    东一堆,西一堆,很不方便。如果因为搬动、毁坏等等事件,后来加以整理,就难
    免章节上的前后倒置,文字上的讹误遗漏,希望整理得和原来一样,丝毫不变,实
    在相当困难,而且年代久远,难于考证。不过,这本《老子》,已经整理得很好了,
    并且已经流传了好几干年,现在若再整理,移动章节,不但困难,亦徒然增加研究
    者的困扰。试观现在大家通用的《老子》,它每一章节,都衔接得很紧凑,都能贯
    串起来,中间并没有松弛或断裂之处,第二章就是第一章的申述,第三章又紧接着
    第二章的后面继续发挥。如是一章接着一章地连续下去,内容上脉络分明,气势上
    绵延不辍。
        对全书,始作一整体分类,前面七、八章,由形而上的道体,谈到人事与物理
    的现象与必定的法则。使我们知道如何做事、处世,如何在人世间作一辈子的人,
    在物理世界的自处之道。最后告诉我们如何修道——修道是后世的观念,老子的本
    意,是使我们的人生,自然与天然法则相吻合。这是《老子》一书的体系。

                                 老子五千文过关

        研究老子写这本书的动机。前面曾介绍白居易那首幽默老子的诗,说老子主张
    大智慧的不说话,不写文章。可是他自己写了五千字,究竟老子是愚笨,还是有智
    慧?这首诗读来真是耐人寻味,不禁发会心之微笑。
        另一方面,在历史文献资料上有关老子的记载说,《老子》这本书,是被逼写
    出来的。
        说到这里,有一段可叙的插曲。
        自古以来,有一个关于老子的问题:他晚年究竟到哪里去了?不知道。他死在
    哪里?不知道。在历史文献的资料上,只说他西度流沙,过了新疆以北,一直过了
    沙漠,到西域去了。究竟是往中东或者到印度去了?不知道。在他离开中国时,有
    没有领到关牒——相当于现在的护照和出入境证,也不知道。
        但是,历史上提到一个人物——关吏尹喜,大概像现在机场、码头海关的联检
    处长,知道这位过关老人是修道之士。据《神仙传》上记载:有一天,这位函谷关
    的守关官员,早晨起来望气——中国古代有一种望气之学——他看到紫气东来,有
    一股紫色的气氛,从东方的中国本土,向西部边疆而来,因此断定,这天必定有圣
    人过关。心下打定主意,非向他求道不可。
        果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子,骑了一条青牛,慢慢地踱到函谷关来了。关员
    向他索取关碟,他却拿不出来,这一下,可正给了关吏一个机会,他本色当行地说:
    没有关碟,依法是不能过关的。不过嘛,你一定要过关,也可以设法通融,你可也
    得懂规矩。所谓“规矩”就是陋规,送贿赂。这时,老子似乎连买马的钱都没有,
    哪儿凑得出“规矩”。好在这位关吏,对于老子的规矩,志不在钱,所以对他说:
    “只要你传道给我。”老子没法,只好认了,于是被逼写了这部五千字的《道德经》,
    然后才得出关去。
        老子以变相红包,留下了这部著作,西度流沙不知所终。而他的这部著作,流
    传下来,到了唐代,道家鼎盛起来,道教变成国教。这时,道教的人,要抗拒佛教,
    就有一个进土,也是五代时的宰相,名叫杜光庭的,依据佛经的义理,写了很多道
    经。有一说,后世对于没有事实根据而胡凑的著作,叫作“杜撰”,即由此而来。
    其中有一部叫作《老子化胡经》,说老子到了印度以后,摇身一变,成了释迦牟尼。
    在佛教中,也有些伪经,说中国孔子是文殊菩萨摇身一变而成。宗教方面,这些扯
    来扯去,有趣的无稽之谈,古往今来,不可胜数。
        关于老子本身的这些说法,不管最后的结论如何,但有一事实,他的生死是
    “不知所终”,查不出结果的。倘使根据《神仙传》上古神话来说,那么,老子的
    寿命就更长到不死的境地了!
        那些神仙故事,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他的这部著作,则确实是被徒弟所逼,一
    定要得到他的道,因此只好留下这部著作来。尹喜得到老子的传授,亦即得到了这
    五千字的《道德经》以后,自己果然也成道了。因此,连官也不要做,或者连移交
    也没有办,就挂冠而去,也不知所终。
        道教就是这样传说,由老子传给关尹子,继续往下传,更是壶子、列子、庄子。
    一路传下去,到了唐朝,便摇身一变而成为国教,而《老子》一书,也成了道教的
    三经之首。道教三经,是道教主要的三部经典,包括:由《老子》改称的《道德经》,
    《庄子》改称的《南华经》与《列子》改称的《冲虚经》。
        最近,有些上古的东西出土,如帛书《老子》等等。由这些文献资料中,更显
    示了老子学说思想的体系,是继承了殷商以上的文化系统,亦证明了古人所说的话
    没有撒谎,是真实的。


    =========后面还有···就是太多了··读不完··=======

    家潮阳衍凤岗『介福堂』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研究会
    微信:[URL=http://pro.wwei.cn/Uploads/pro_qrimg/2016/05/24/201605240104248838vazpCn.png]扫我弘经堂[/URL]  [URL=http://pro.wwei.cn/Uploads/pro_qrimg/2016/05/24/201605240104248838vazpCn.png]扫我微号[/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