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73昭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86
  • 财富8
  • 积分4279
  • 经验1133190
  • 文章8137
  • 注册2005-04-19
[SIZE=5]富厚堂建筑年代考证
[/SIZE]              黄鹤鸣

富厚堂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故居。
    曾国藩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出生在今湖南省双峰县(旧属湘乡县)荷叶镇的“白玉堂”,23岁中秀才,24岁入省学岳麓书院,中举人,28岁中进士,入翰林院,道光二十七年(1847)起任内阁学士。历任过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咸丰三年(1853)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成为湘军统帅,对抗太平天国。咸丰十年加钦差大臣衔,任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同治元年(1862)封为协办大学士。1864年攻陷太平军首府天京(今南京),封一等毅勇侯,授太子太保衔。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6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同治十一年(1872)病逝于南京两江总督任上。谥号“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1838)京试中进士,十九年入翰林院散馆,遂离开家乡。后来因为曾家人丁日多,曾国藩父亲率其一家于咸丰元年从“白玉堂”移居“黄金堂”,但此时还未分家。至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任江西正考官,赴江西主考途中行至安徽太湖县闻母丧,于是告假转道回家奔丧,在守制期间于咸丰二年底被夺情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之后带兵外出征战。至咸丰七年二月在瑞州军营闻父丧,即与弟国华、国荃从军营回籍治丧。其父母丧事均在“黄金堂”治理。守制期间于咸丰七年底在庄屋富坨修建了家庙,以祀曾祖以下三代先亲,并为纪念逝去的亲人以望云思亲之意取名“思云馆”(今富厚堂院内)。咸丰八年六月初七,曾国藩从家中出发再度出山带兵。咸丰九年底曾国荃在家主持分了家,曾国藩分得“黄金堂”①,其夫人和子女在此居住直至同治二年,是年八月其所有家眷离开“黄金堂”去了安庆曾国藩的行营。
同治三年(1864),打完太平天国后曾国藩被诏剿捻,而其家眷想回籍居住,但其夫人对原来住过的黄金堂“素不以为安”②,因为咸丰七年六月曾纪泽夫人贺氏在黄金堂难产死去,贺氏之母也死于黄金堂,同治三年为他家看守黄金堂的朱金权其孙子也溺死于门前塘中,所以认为黄金堂屋场不洁,不愿再住。于是命其子“泽儿回湘与两叔父商,在附近二三十里觅一合式之屋……富坨可移兑否?尔禀商两叔,必可设法办成”③。因富坨在咸丰九年分家时已分在了曾国荃名下,曾国藩不好直接与弟弟提出,所以在给儿子信中也绕了一个大圈,最后才提出来“富坨可移兑否?”,在得到弟弟曾国潢“富坨易商,则修葺亦易”的答复后,他非常高兴。在给弟弟的回信中说:“富坨本算一等屋场,弟若肯代为收拾,必是第一等妥当”④,于是就由其弟弟在家主持修整了富坨庄屋,同治五年七月完工,即现富厚堂前进主楼。曾纪泽率全眷于同治五年三月十七日在金陵动身返湘,在湖北抚署住了半年,九月二十日在汉口登船于十一月十一日到达“富坨新庄”。还随身从金陵带回书七十七箱,曾纪泽在到家第二天就给父亲写信说:“惟书籍一时难以料检,宅中无宽屋大楼便于藏庋之所……”⑤,他产生了修建藏书楼的念头,同治六年,他又向父亲写信提出修建书楼,曾国藩在七月二十二日的回信中说“家中造楼藏书,本系应办之事,然木料非常之难,果能办否?”⑥。得到父亲的同意,曾纪泽在叔叔曾国潢等人的协助下开始修建藏书楼,至同治八年底竣工。分两栋,较长的一栋庋藏曾国藩的书籍,称“求阙斋”,是沿用曾国藩在金陵官署书斋的名称。较短的一栋是曾纪泽的书楼,称“归朴斋”,两楼有走廊相连。曾纪泽将在金陵带回的所有书籍分别整理藏入了书楼。主楼正前方的门楼,分仆人住房、轿亭、马厩,两端修走廊与主楼、藏书楼相连。门楼修建时间在其家书和日记中没有体现,当在藏书楼之后,具体时间应在同治九年(1870)。门楼和两端连接主楼、藏书楼的走廊应为一次修成,因为单披走廊墙体与门楼两端硬山墙墙体为一次砌成。门楼外檐墙向两端延伸直向后山的一周围墙,也应在紧随其后修筑,因为门楼两侧围墙青砖与门楼前檐墙同为一次砌成。门楼与主楼间中央的石板迈道也当在门楼修成后即铺就。大门外中央的半月台、半月台外的半月塘、两边的宅东门、宅西门,也都在此时相继完成。同治十二年九月在主楼后又兴建了后进主楼,翻修了前进主楼,两楼以天井相隔,以过厅相连;在前、后进主楼和求阙斋、归朴斋藏书楼之间修建了花厅;在主楼左侧与归朴斋藏书楼相对称的位置修建了曾纪鸿的藏书楼“艺芳馆”;在曾纪鸿的藏书楼外侧挖建了荷花池,池中修建了一个三层的八角亭,以曲桥与岸边相连;在后山围墙内修建了“存朴亭”、“棋亭”、“鸟鹤楼”等建筑。曾纪泽在光绪元年(1875)的日记中写道:“奉考妣神主率全眷来八本堂新宅,宅自癸酉(即同治十二年)九月兴工,本年春落成,今始来住也”⑦。至此富厚堂的建设全面完成。
    富厚堂座西朝东,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整个建筑沿中轴线对称,砖木结构。前后历经九年多时间,虽为多次建设完成,但整个布局严谨合理,疏密有致,应当说是一次整体构思定型。是以堂为主的园林建筑群体,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旅游价值。

  注解
  ①、赵世荣   《曾国藩的故园》64页
  ②③、岳麓书社   《曾国藩全集•家书》1212页
  ④、岳麓书社   《曾国藩全集•家书》1231页
  ⑤、岳麓书社   《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上卷》387页
  ⑥、岳麓书社   《曾国藩全集•家书》1342页
  ⑦、台湾学生书局   《曾惠敏公手写日记》三  1456页






家广东佛山。QQ328772539;邮箱:zhaoyan@zengshi.net  
[GLOW=255,RED,2]点击进入:[URL=http://blog.sina.com.cn/zeng163]昭演的博客[/URL][/GLOW]
宗旨:研究曾氏历史  弘扬宗圣公思想  团结曾氏族人!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