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34
    • 经验3793
    • 文章219
    • 注册2006-10-06
    一代儒商享誉千古 子贡故里再添辉煌
    [B]
    [IMG]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9/10/24/110325.jpg[/IMG]
    [/B]
     
    [SIZE=2][COLOR=#ff0000][B]一代儒商享誉千古 子贡故里再添辉煌[/B]
    [/SIZE][/COLOR]  
      作者:正负关系      新华网发展论坛
     
     走进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系列报道之六

        浚县作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突出的古县,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形容丝毫不失偏颇,在雄浑壮观、景色秀丽的大伾山下,就躺着一位流芳千古的历史名人,他就是儒商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得意门生——端木子贡。子贡,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子贡出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公元前456年,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首,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精通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子贡亦商亦学和以商助学的行事风格为后世开启了一扇儒商文化之门,备为后世商贾所推祟,成为两千多年来商界的表率和典范,历史上也多用"端木遗风"来盛赞有才有德的经商致富之人。孔子倚子贡为左右臂,不可臾离,称赞子贡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更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孔子的弟子们为其服桑三年,唯独子贡在孔子墓旁搭建茅屋,一守六年。而后又去他国游历,卒于齐国(今山东临淄),子贡墓就在他的出生地——河南浚县的大伾山下。

        子贡去世以后,除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其后世端木氏族受到迫害之外,子贡作为先哲受到历朝封建帝王的追封和祭祀,并荫及后裔。唐玄宗封子贡为"十哲"之一,又因子贡生于黎阳而追封其为"黎侯".北宋时加封其为"黎阳公",南宋改封为"黎公".明代又封子贡为"先贤端木子".清代的康熙皇帝对子贡更为推崇,使子贡的后裔也跟着沾了光,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2000多年来,子贡后裔由于战乱、灾荒、赴任、婚嫁等原因,端木氏在繁衍中演变,其大宗虽仍在浚县,而支系却遍及全国,有的支系由端木改姓端、木、林、贡、赣等,后来有的又复归端木姓。自清朝乾隆时期开始,端木氏以御赐孔子后裔的30个字来排辈命名,至今端木族辈昭然有序,现存有自子贡以来的90代世系族谱。

        据了解,浚县凭借雄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被划为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后,把对子贡和儒商文化的发掘作为总体规划编制的一部分。浚县将借助文化改革发展的春风,修复子贡祠、文庙,建设中华儒商文化园,举办(子贡故里)国际儒商文化节,筹拍60集〈儒商〉电视连续剧,把中华儒商文化再次发扬光大,使浚县成为海内外儒商的精神家园!

    [HR]

    [B]淳朴敦厚 博爱自强[/B]

      核心文化标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在历经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精神品质,是一种文明素养和文化特色的提炼升华,是被本地区人民广泛认同的精神价值和共同追求。从鹤壁市所辖地区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视角来看,鹤壁人的文化性格具有鲜明的特征。  

      淳朴敦厚  

      任何文化都是环境的产物,鹤壁有山有水,中国古代哲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即水的流动让人变得机智聪明,而山的静定则让人变得宽厚大度。境内淇河是华北地区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被誉为“北方漓江”。浚县古称黎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伾如临东岳”之美誉。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境内云梦山有“云梦仙境”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若从文化地理的视角来解读,鹤壁文化兼有仁和智的特性,既有因水而生的智慧,又有缘山而生的淳朴敦厚。

      博爱自强  

      鹤壁是儒释道思想交汇之地。浚县古庙会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庙会既吸引了各种文化汇合于此,也容纳了五方八域的风土人情。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这客观上为儒释道的和谐交融提供了兼容并蓄的人文地理条件。这种交融的具体表现,则是融儒释道于大伾一山,山上有阳明书院、吕祖祠、太平寺等等。儒释道三家和谐相处于一山,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鹤壁人民的博爱精神,使大伾山成为儒释道三教圣地。大伾山另有“禹王庙”,史书记载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达则兼济天下”、“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精神正是鹤壁人民博爱的具体体现。

        自强不息出自《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是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毫不畏缩、绝不退却的生存激情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壮怀激烈精神。它既是个人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也体现着一个地区和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孔子七十二贤徒中的端木子贡,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以儒经商,成为“中国儒商第一人”,开后世儒商之先河,后有世风靡“既在黎阳学子贡,何必南越法陶朱”之说。

    [HR]

      [B] 儒商文化园区——海内外儒商的精神家园 [/B]

        子贡为卫国黎(今浚县)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推崇儒学,使孔子名扬天下;经商致富,成为中华儒商鼻祖。专家学者认为,子贡文化,特别是儒商文化,是浚县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是提升浚县社会影响力的一个文化品牌。

       “儒商文化是浚县尚未开发的文化富矿。端木子贡是儒学文化和儒商文化的代表人,打造子贡儒商始祖文化品牌有助于将浚县打造成海内外儒商的精神家园,在提升浚县的知名度、拓展招商渠道等方面意义重大。”浚县政协主席王金明说。

       9月5日,记者从浚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截至目前,儒商文化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一些论文论著已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儒商文化园区建设已启动。

       在子贡儒商园区内,将修复子贡祠、子贡墓;新建儒商始祖圣迹馆、“黎阳世家”寻根馆、瑚琏书院和儒商广场及相关服务设施,整个工程预计投资8000万元。

       “目前,正准备编写关于儒商始祖子贡的剧本,拍摄成电视剧。”张民告诉记者。据了解,届时还将举办“国际儒商文化节”、“中华儒商拜谒始祖子贡大典”、“端木后裔(端木氏、端氏、贡氏、木氏、沐氏)寻根”等三大主题活动,并创立儒商基金,举办“优秀儒商评选活动”,将儒商文化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ALIGN=center][/ALIGN]
    [IMG]http://hebi.emdp.cn/Files/2009/10/16/05fdf39c-c157-4ace-b905-ea7897c591f5.jpg[/IMG]
     
     [SIZE=2]徐光春妙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未来路
     
    2009-10-14  来源:人民日报  
     
     
     [/SIZE][SIZE=5]  徐光春妙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未来路——[/SIZE][SIZE=5]“要学会靠老祖宗吃饭” [/SIZE]
    [SIZE=2][/SIZE]
    [SIZE=2]  他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文化产业要把“死”的“活”起来,把静的动起来 [/SIZE]
    [SIZE=2]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10月13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开学典礼上为师生激情讲述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在回答河南如何发掘文化产业的亮点时,形象地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靠什么?就是要学会靠老祖宗吃饭!” [/SIZE]
    [SIZE=2]   郑州大学嵩阳书院是在徐光春的倡议下恢复和重建的。在开学典礼上,徐光春作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国学报告。他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河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三千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有200多位皇帝在河南执政,中国8大古都河南拥有其中4个。 [/SIZE]
    [SIZE=2]   “可以说,不到河南就不能够完全地、真正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不到河南就不能够完全地、真正地了解中国的现在;不到河南就不能够完全地、真正地了解中国的秀美山川。”徐光春的豪情引发现场千余师生的热烈掌声。 [/SIZE]
    [SIZE=2]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厚的财富,我们必须奋发有为,把中原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就任河南省委书记以来,徐光春一直反复强调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SIZE]
    [SIZE=2]   “要学会靠老祖宗吃饭,不能当败家子,把这些遗产变卖掉,而是要把‘死’的‘活’起来,把静的动起来。”徐光春举例说,少林功夫传遍天下,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少林寺1年的门票收入已经超过1个亿。同样是这座庙,最穷的时候揭不开锅,有了《少林寺》电影的宣传,有了这些年的精心打造和包装,效果的确大不一样。      [/SIZE]
    [SIZE=2]   《 人民日报 》( 记者曲昌荣  2009年10月14日 11 版)
    [/SIZE]
     
     
    [ 此贴最后由端木繁君在2009-10-24 11:05:59编辑过 ]
    端木繁君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559
      • 经验101520
      • 文章1209
      • 注册2009-03-31
      儒家“八派”之说,自孔子之后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也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唯仲良氏之儒这一派可能兼有曾参、子夏二家之学。堪称师表世范的杰出人士,中国古代孔子、墨子、荀子、王阳明;近代中国则有陶行知、蔡元培、梁漱溟、徐特立等人;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有昆体良。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究竟我祖宗圣其言论和思想影响有多大?声誉有多高?
      [ 此贴最后由曾静克在2009-10-25 11:46:17编辑过 ]
       Explore the family history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积分2980
        • 经验109275
        • 文章4631
        • 注册2006-04-07
        黑炭頭說儒學??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静克[/U]发表的内容:[/B]

        儒家“八派”之说,自孔子之后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也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唯仲良氏之儒这一派可能兼有曾参、子夏二家之学。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QUOTE]
        [SIZE=6][IMGA=0,absMiddle]http://www.zengshi.net/bbs/images/upload/face/2009/10/20_151205s.jpg[/IMGA][SIZE=6][/SIZE] 由黑炭頭說儒學??嚇死了學生呀!去洗個澡,淋浴淋浴自己的心身吧![EM08][/SIZE]
         
        [ 此贴最后由曾也魯在2009-10-23 15:31:25编辑过 ]
        曾子曰:吾日一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顺德锦里房~75派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9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84103
        • 文章2185
        • 注册2005-05-08
        可惜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家正规儒学研究的人员加入宗亲网,我们了解的只能是片面,并且宗族与儒学有断层之嫌。没能上到正面的理解儒学的历史与现代的作用。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研究会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559
          • 经验101520
          • 文章1209
          • 注册2009-03-31
          既然是历史就应以客观去定义,不应参杂个人主观意识。如贪图虚荣而去慕华失实曾氏真乃无颜于百姓之中矣。
           Explore the family history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559
            • 经验101520
            • 文章1209
            • 注册2009-03-31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也魯[/U]发表的内容:[/B]

             
            http://www.zengshi.net/bbs/images/upload/face/2009/10/20_151205s.jpg 由黑炭頭說儒學??嚇死了學生呀!去洗個澡,淋浴淋浴自己的...[/QUOTE]
            妇孺之见 幼稚园之谈![EM04]
             Explore the family history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积分2980
              • 经验109275
              • 文章4631
              • 注册2006-04-07
              物以類聚。半斤八兩。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静克[/U]发表的内容:[/B]

               
              妇孺之见 幼稚园之谈![/QUOTE]
               
              [SIZE=6]物以類聚。半斤八兩。[EM08][/SIZE]
              曾子曰:吾日一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559
                • 经验101520
                • 文章1209
                • 注册2009-03-31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也魯[/U]发表的内容:[/B]

                 
                 
                物以類聚。半斤八兩。[/QUOTE]
                自古道:物以類聚 同流合污、臭味相投。过迁性喜虚荣,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EM04]
                 Explore the family history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73
                  • 经验401
                  • 文章316
                  • 注册2009-08-31
                  自古道:物以類聚 同流合污、臭味相投。过迁性喜虚荣,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34
                    • 经验3793
                    • 文章219
                    • 注册2006-10-06
                    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总体规划 (文本)
                        发布时间:2009-09-16       
                     
                    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二OO九年六月 规划简介
                        本规划以“民俗文化”为核心、以打造“民俗文化试验区”为理念、以建设“中国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区”为目标,将文化建设作为浚县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提升区域软实力的活力源、促进产业融合共赢的催化剂、激活国民经济的强心针,推动浚县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多的关注文化建设。 通过浚县文化资源盘点和市场需求分析,设计以民间工艺品产业为核心,以庙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儒商文化产业为辅助的“一心三翼”的文化产业格局;在四大产业体系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设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民俗文化廊道、文化旅游园区、儒商文化园、乡村度假基地、古城卫河游憩带等六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实现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推动浚县成为民俗文化产业的聚集区。 针对文化事业发展,建设浚县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与文化馆二合一)、大伾山书画院等三大地标性文化服务项目;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保护与复兴文化生态等措施,促进浚县文化事业大繁荣。
                        通过成立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民俗新区管理委员会、浚县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浚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设立文化发展基金等措施,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同时提出实施六大试验工程,即国土整治  计划工程、宜居山水的小城市乡村化工程、乡土饮食打造工程、全民动员工程、文化激活国民经济发展工程、文化产业区域联动工程。 通过以上措施,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构建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助推浚县依托文化重构浚县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浚县成为民俗文化体验胜地、文化产品输出热地,最终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打造“富强美丽新浚县”。目 录
                    规划简介 ....................................... 2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6
                    第一条 规划目的 ................................ 6
                    第二条 规划任务 ................................ 6
                    第三条 规划范围 ................................ 6
                    第四条 规划期限 ................................ 7
                    第二章 规划背景 ................................ 8
                    第五条 浚县基本情况 ............................ 8
                    第三章 文化建设条件和问题 ................. .... 9
                    第六条 文化资源价值 ............................ 9
                    第七条 文化建设基础 ........................... 11
                    第八条 文化建设问题 ........................... 12
                    第四章 发展战略 ............................... 14
                    第九条 指导思想 .................. ............ 14
                    第十条 战略定位 ............................... 15
                    第十一条 发展思路 ............................. 16
                    第十二条 战略目标 ............................. 17
                    第五章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 22
                    第十三条 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 22
                    第十四条 振兴民间工艺品产业 ................... 22
                    第十五条 发展庙会产业 ......................... 27
                    第十六条 提升文化旅游产业 ..................... 28
                    第十七条 启动儒商文化产业 ..................... 31
                    第十八条 六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规划 ............. 33
                    第六章 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 40
                    第十九条 文化事业三大促进措施 ................. 40
                    第二十条 文化事业三大重点项目规划 ............. 42
                    第七章 文化改革试验 ........................... 46
                    第二十一条 文化体制改革措施 ................... 46
                    第二十二条 实施六大试验工程 ................... 48
                    第八章 项目建设及保障体系 ..................... 55
                    第二十三条 文化项目建设计划 ................... 55
                    第二十四条 文化建设保障体系规划 .....  ......... 57
                    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了落实豫文【2008】195号文件精神,指导浚县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文化改革发展和县域经济建设的“浚县模式”,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探索新的路径,特制定《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第二条 规划任务
                        1、围绕《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策划纲要》确定的发展主线,细化发展思路,进一步探索浚县文化建设的路径,论证和规划建设项目,加强产业运营,为实现既定目标规划具体的措施。 2、强化“文化发展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推进“文化富民”、“文化惠民”工程,侧重于浚县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打造优势突出、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浚县经济发展,建设“富强美丽新浚县”。第三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浚县县域范围,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规划核心区域:浚县县城和周边辐射区域以及各乡镇特色文化产业区域。第四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年至2020年,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2009年——2010年) 中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五条 浚县基本情况
                        1、县情概况 浚县,古称黎阳,隶属于鹤壁市,下辖2 乡7 镇、454 个行政村、面积966 平方公里、人口63.6 万;城区面积12 平方公里、县城人口11 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基地、河南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和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2、经济环境 2008年,浚县GDP增长16.2%、达到79.3亿元,人均GDP11997元,财政收入1.51亿元,经济实力在河南省排名70名左右,县域经济期待新的突破;三产比例为27.6:56.9:15.5,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农业的工业化步伐加快,工业坚持以食品加工为主,精细化工和生物产业为辅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发展成就显著,但第三产业偏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3、交通区位 浚县位于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是豫北各地市来往的交通中枢,距鹤壁20公里、郑州165公里,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交通条件十分便捷。第三章 文化建设条件和问题第六条 文化资源价值
                        1、文化资源盘点 浚县文化资源分为两大体系,包括以庙会文化、民间宗教文化、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美术、乡土饮食文化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和以古城文化、历史建筑、遗址遗迹、名人文化、儒商文化、黄河文化、古运河文化、重大历史事件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 浚县核心文化元素包括正月古庙会、民间社火、泥咕咕、浚县大佛、大平调、伾山古乐、儒商始祖子贡等等。
                    2、文化资源分布特点 浚县县城是一个文化资源高度集中的区域,以县城为中心形成了综合文化资源组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空间场地;浚县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主要分布于民间,以文化特色村镇为节点,通过空间组合,可以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集旅游参观和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廊道。
                     3、文化资源价值解读
                     (1)民俗文化是浚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民俗文化是浚县文化资源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一种最为纯真的乡土情结和历史记忆,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原生态文化的缩影,具有很强的根文化特征,可以作为浚县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资源。
                     (2)民间工艺品是浚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 民间工艺品是浚县目前可以规模化生产、直接转化成商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民俗文化元素,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发展基础,可以打造成为浚县文化产业的支撑产业。
                     (3)正月古庙会是浚县民俗文化集中展示的平台 沿袭千年之久的正月古庙会是农民祈福纳祥的节日,是农耕文明时期人们一种精神信仰的传承,也是浚县民俗文化集中展示的平台。传承庙会文化,发展庙会产业,是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发展方向。
                     (4)儒商文化是提升浚县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富矿 儒商文化可以助推浚县成为海内外儒商的精神家园,对于扩大浚县知名度、丰富文化内涵、拓展招商渠道等方面意义重大。
                     (5)旅游是浚县文化资源开发的绝佳载体 借助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可以快速推进浚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第七条 文化建设基础
                        1、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浚县以古庙会和文化旅游为平台,大力推动民间手工艺品产业化发展,目前已经呈现出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势头,形成了古陶、泥塑、石雕石刻、柳编和工艺制镜五大产业集群。2008年,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3万人,年实现产值4.9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将近5%。 2、文化事业建设成就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形成了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枢纽,文化大院为基础,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活动方面,每年开展两个大型庙会,拥有豫剧团和大平调剧团两个专业剧团、农民电影放映队21家、民间业余剧团12个、各类民间文艺表演团体70家;文化体制改革方面,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改制了浚县豫剧团和大平调剧团,其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的指导方针;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拥有泥咕咕、民间社火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八条 文化建设问题
                        1、文化建设受体制束缚过大 浚县目前的文化体制创新不足,仍然属于一种“政府集权型”的管理体制,“政府办文化”的传统计划经济管理现象以及文化资源、文化市场多头管理的现象依然突出,文化本身固有的经济属性被淡化抹杀,文化产业政策本身应有的巨大推动力和引导作用难以显现。 2、文化事业建设进度亟待提速 浚县目前文化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站、文化大院的建设和提升进程有待进一步提速;县城缺乏公众活动场所和地标性的文化服务设施,广场文化尤其滞后;文艺表演团体规模较小且缺乏运作资金,导致大型文化活动较少。
                        3、文化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浚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资源存量丰厚,但在开发利用方面力度较小、效率较低,缺乏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导致文化资源潜力难以有效发挥,尤其体现在正月古庙会“有人气没财气”、黎阳古城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浪费、民俗文化品牌塑造缓慢。
                        4、文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浚县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于文化旅游产业和民间工艺品产业,但两者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旅游市场开发不力,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导致旅游形象辐射力仍然停留在附近区域,“门票经济”和“香火经济”现象表现突出;民间工艺品产业方面,“手工作坊式”现象普遍存在,“工业化生产”能力较差,缺乏主导型文化企业,无法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从而缺乏规模效益,严重制约了县域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5、文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有机结合 浚县县城是“古城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结合体,但是目前的城市建设摒弃了文化符号的应用,掩盖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底蕴,导致城市形象定位模糊,城市特色不够突出。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由于缺乏对文化建设的足够关注和支持,导致县域的文化氛围比较淡薄。
                       6、人才储备不足 由于浚县的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和城市规模等原因,导致浚县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产业运营人才较为缺乏,而且本地教育条件有限,很难培养大批量的文化产业运营管理人才,难以适应浚县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很难通过人的因素充分释放浚县的文化资源能量。第四章 发展战略第九条 指导思想
                        1、将文化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源 坚持文化发展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整合浚县各要素,优先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富民工程,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区域凝聚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为建设“和谐浚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将文化作为提升区域软实力的活力源 在构建“和谐浚县”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浚县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精神,打造文化精品,输出文化产品,形成浚县新的区域形象,不断增强浚县的文化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弘扬当地优秀文化和创新精神,提升浚县软实力,建设“活力浚县”,吸纳社会资本流入浚县。
                        3、将文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抓住试验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厚重的文化积累作为浚县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促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强化文化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构建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浚县产业结构优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化升级,推动浚县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富强浚县”。
                        4、将文化作为区域产业融合共赢的催化剂 加强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实现产业体系之间的相互促进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内部秩序规范和资源整合,促进文化企业从孤立竞争转化为抱团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融合;发挥文化产业对旅游业、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强化文化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功能,实现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的融合。第十条 战略定位
                        1、城市主题形象定位——民俗之城·工艺之乡 浚县的核心文化资源是植根于农耕文明的民俗文化,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典型的原生态文化。在城市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利用当代人们的怀乡情节,将浚县打造成为民俗文化气息浓郁、充满着亲情和温情的民俗之城,为世人营造一个可以回归的心灵家园。 民间工艺美术文化是浚县民俗文化的核心代表之一,提出“工艺之乡”为浚县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品牌依托。
                        2、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中国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区强推“中国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区”的概念,近中期以民间工艺品为核心,打造成为河南民间工艺品产业的创意基地和交易中心;远期通过政策支持和环境优化,吸纳国内民间工艺品产业,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影响力最大的民间工艺品产业聚集区和产品集散地。第十一条 发展思路
                        遵循豫文【2008】195号文件精神,即“以古庙会为龙头、以工艺美术为载体,将民间艺术挖掘和发展旅游工艺品产业相结合,打造民俗文化试验区”;按照“统筹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加强文化改革试验”的理念,结合浚县实际情况,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1、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以民俗文化为发展主线,以民间工艺品产业为核心,实施产业融合提升战略,发展庙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儒商文化产业,构筑浚县“一心三翼”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举办“两节一会”(民俗文化节、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国际儒商文化节),建设“一廊一带一湖一广场三园区”(民俗文化廊道、古城卫河游憩带、紫金湖、民俗文化广场、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儒商文化园和文化旅游园区),助推浚县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区。
                        2、文化事业发展思路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重点文化服务项目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味;并实施民俗文化保护工程,保护和复兴浚县原生态文化。
                        3、文化体制改革思路 将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和提升文化事业建设的根本动力,破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通过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建立灵活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运营机制,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市场主体,推动浚县成为“文化产业的聚集高地和资金流向的洼地”。第十二条 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文化改革试验区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优化城市文化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浚县文化事业;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促进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浚县文化产业,成为浚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打造“富强美丽新浚县”;创新体制改革思路,创造文化改革发展和县域经济建设的“浚县模式”,为“文化强省”建设探索新的路径。
                        2、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2009年—2010年)
                      (1)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体制改革初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成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的示范区。   (2)建设浚县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大伾山书画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满足浚县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
                      (3)成立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统领县域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组建浚县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打造浚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成立浚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大伾山、浮丘山和姑山的旅游资源,构建“浚县文化旅游园区”。
                      (4)建设并投入使用浚县民俗文化广场;建设民俗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打造泥咕咕原生态文化村,五年内完成园区核心区域的开发工作;提升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发庙会延伸产品;复建子贡祠、文庙,修复明城墙;开展浚县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建立浚县优秀文化资源档案。
                       ——中期目标(2011年—2015年)
                      (1)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河南省文化强县、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
                      (2)完善“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建设中华儒商文化园,举办“(子贡故里)国际儒商文化节”,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3)打造“浚县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民俗文化精品一条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实施水系工程,整治卫河水系和琵琶岛,打造浚县古城卫河游憩带;结合“引黄入浚”工程,建设紫金湖和凤凰湖,打造乡村度假基地。
                      (4)完善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并全面投入运营,发展成为河南民间工艺品创意基地和交易中心。
                      (5)培育一家以“浚县民俗”为题材的企业主体申请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为浚县民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浚县民俗文化打造强势品牌。
                        ——远期目标(2016年—2020年)
                       (1)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强县、河南及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工艺品产业聚集区和产品集散地。
                       (2)完善浚县生态居住环境和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体制完善、设施完备、市场繁荣、生活富裕、旅游发达、宜居宜游的生态休闲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商宜业的民俗文化产业投资热土。
                         3、分类目标
                       (1)经济目标 至2010年、2015年、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分别达到6%、10%、15%左右,成为浚县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浚县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推动浚县经济快速发展。
                       (2)社会目标 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区域凝聚力,发展成为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验新区和文化富民示范区。
                       (3)文化目标 通过实施文化保护与复兴工程,不断挖掘浚县的文化资源;通过民俗文化的自身吸引力和文化产品的输出影响力,弘扬浚县民俗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主题形象,提升浚县文化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增强浚县软实力。
                       (4)品牌目标 至2010年,培育2-3个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打造1-2个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规划中期打造1家具备上市条件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2-3家国内知名文化企业,3个以上的国内知名文化品牌;规划远期将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培育2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打造5个以上的国内知名文化品牌、2-3个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5)生态目标 依托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产业本身固有的污染低、资源消耗少的优势,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依托国土整治计划和环境优化工程,建设卫河水系和紫金湖水系,优化浚县生态环境,打造人文与生态共生、山水与文化共舞的宜居宜游城市。第五章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第十三条 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格局:以民间工艺品产业为核心,实现浚县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浚县庙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儒商文化产业,作为浚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辅助产业,提升浚县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形成“一心三翼”的产业发展大格局。 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一心一带”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一心”即浚县县城和辐射区域,发展民间工艺品产业、庙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儒商文化产业;“一带”即民俗文化廊道,以特色文化乡镇(村)为节点,发展成为浚县民间手工艺品加工基地,结合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完善的民间工艺品生产体系,并发挥民俗文化廊道的旅游体验功能,打造浚县经典旅游线路。
                    第十四条 振兴民间工艺品产业
                        1、发展措施
                      (1)规划建设浚县民俗文化产业园区为浚县民间工艺品产业打造一个创意、技术研发、信息交流、产品贸易的平台,发展成为河南及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工艺品产业聚集区和产品集散地。
                      (2)完善工艺品产业运营模式 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实施“农户+基地+公司+园区”的运营模式,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产业竞争力。
                      (3)塑造产业品牌、培育龙头企业 选择泥咕咕、石牌坊、黄河古陶为浚县特色工艺品代表,做大做强泥塑产业、石雕石刻产业。 重点培育泥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艺风古建石雕工艺有限公司、天然古建石雕工艺有限公司、古风陶艺有限公司、金利铜工艺品铸造有限公司等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打造浚县民间工艺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4)打造六大产品生产基地 重点引导杨玘屯泥咕咕原生态文化村(泥玩具)、县城(黄河古风陶艺)、屯子镇(石雕石刻)、王庄乡(柳编、铜制乐器)、小河镇(工艺制镜)、善堂镇(铜工艺)等村镇成为相应手工产品的加工基地。
                      (5)创新民间工艺品以玩具、旅游商品、工艺饰品、艺术品、收藏品、礼品、日用品等不同功能定位,融入本地民俗文化元素,吸收豫北乡土文化符号,分别设计产品的艺术形式、生产模式和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
                        2、提升石雕石刻产业
                      (1)密切注视石雕石刻产业的发展问题 石雕石刻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产业资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自然环境破坏力大;加之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导致浚县石雕石刻产业发展已到了岔口,急需选择新的发展方向。 (2)树立“新型石雕石刻产业”的理念 站在“科技创新”、“环境友好”、“面向未来”的高度,审视浚县石雕石刻产业的未来发展,严格控制象山石料的开采,借“它山之石”发展“来料加工”产业,并积极研发替代性原料;提升产品品味,增加产品附加值,促使石雕产业由“资源型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变,由“卖资源”向“卖文化”、“卖艺术”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以“石雕城”为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完善浚县石雕城工程建设和运营机制,成为专业的石雕石刻加工基地和营销平台;扶持艺风古建石雕工艺有限公司和天然古建石雕工艺有限公司成为行业龙头,整合屯子镇石雕石刻加工作坊和中小加工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强市场主体;引进产业上下游企业和市场中介机构,丰富石雕城的市场主体;加强形象塑造和技术创新,最终形成“买世界、卖世界”的市场依托型的产业集群。
                      (4)以“石牌坊”为品牌拓展市场规模 抓住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对石雕古建筑产品需求量剧增的历史机遇,把产品锁定在石雕古建筑,以浚县“石牌坊”为品牌,以“石牌坊”、“碑亭”和“石狮”为主打产品,以石雕古建筑为主攻方向,大力开拓古城古镇复建市场、景区仿古建筑市场、城市雕塑市场、城市仿古街道建设市场。
                        3、激活泥塑产业
                      (1)加强精品创作,提升“泥咕咕”价值潜力 充分发挥浚县“泥咕咕”的品牌号召力,组织工艺大师专职进行精品设计、创作和生产,提升产品的艺术价值,强化产品包装设计,推动泥咕咕产品走进拍卖市场和收藏市场;加强人才培养,扩大精品创作团队,提高精品的生产规模。
                      (2)树立新型工业化理念,实现产品的规模效应引进工业化生产设备,实现泥塑工艺品的规模化生产,形成纯手工制作的中高档工艺品和工业化生产的大众型工艺品,占领游客市场和家庭装饰市场,扩大浚县泥咕咕的知名度;同时,可以为艺术大师和技术能手留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精品泥塑创作,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间工艺文化。
                       (3)企业化运作,专业化运营“泥咕咕”品牌 引导泥塑由家庭作坊逐步向产业化过度;引进合伙人机制和股份制企业模式,吸纳中小型专业公司加盟,统一组织生产、制定产品价格、打造文化品牌,防止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主动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实力;在提升“泥咕咕”品牌知名度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探索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形式,积极发展寺院道观的泥塑产品和室内装饰作品。
                      (4)依托“泥咕咕原生态文化村”,打造产业集群 以泥咕咕原生态文化村为平台,培育杨玘屯泥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龙头企业,引进原材料供应、包装印刷、运输物流、技术培训、创意设计、销售代理、拍卖代理等上下游企业机构,逐步形成浚县泥塑产业集群区。
                      (5)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作激情由于泥塑产品创新难度大、模仿门槛低,容易导致知识产权纠纷、影响艺术大师的创作激情,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艺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第十五条 发展庙会产业
                        1、确保古庙会文化的原真性 保持神灵崇拜、烧香拜佛、祈福纳祥等古庙会的核心主题文化,保障香客的基本权益,确保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维护古庙会生存的土壤,以打造“中国春节文化示范基地”为目标,建设浚县第一民俗文化品牌。
                        2、推进庙会的市场化运作 立足于庙会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强化政府在安全保障和综合协调等方面的功能;成立庙会运营机构,负责浚县庙会产业的整体市场化运作。
                        3、强化庙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实施“融合共赢”战略,以民间社火为特色,针对游客市场加强营销推广活动,引导“春节逛庙会”的时尚生活,吸引城市游客,改善香客和游客规模严重失调的局面,提高庙会收入。 4、借助民俗文化节,打造“正月古庙会”品牌将民俗文化节的开幕式转移到浚县;增强文化节的活动内容,举办民间社火大赛、民间绝活表演赛、戏曲表演、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等活动,增强庙会对城市游客的吸引力;同期举办中国(浚县)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逐步确立浚县为“中国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地”的文化品牌。
                        5、突出庙会核心特色,创作《浚县·社火》演艺项目 依托浚县民间社火“虔诚、盛大”的原始文化元素,综合宗教文化特点,增强传统艺术特色,融入浚县传统舞蹈、戏曲、伾山古乐等文化元素,结合现代文化艺术表现方式,打造《浚县·社火》演艺项目;组建《浚县·社火》演艺项目的运营机构,推动浚县民间社火职业化、常态化和外向型发展。
                        6、积极开发庙会延伸产品 成立浚县碧霞宫祈福食品有限公司,开发“老奶奶平安饼”和“老奶奶送子花生”等带有精神信仰的乡土饮食特色小吃。 7、拓展庙会的展现形式 设计《浚县民俗》纪念邮票,建设中国古庙会文化展览厅。第十六条 提升文化旅游产业
                        1、明确发展路径
                      (1)强化文化旅游共生体和产业联合体的建设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相融共生,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联合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共生体与产业联合体;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发挥旅游业关联性高、带动性与辐射力强的功能特点,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庙会产业、民间工艺品产业、儒商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跨越。
                      (2)打造“民俗文化旅游胜地”的主题形象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研究和开发力度,在旅游中充分体现庙会、民间工艺、民间社火、伾山古乐、大平调等乡土符号,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展现儒释道等民间信仰文化,营造民俗文化氛围,开展旅游服务民俗化工程,使游客零距离感触浚县深厚的历史文化、体验乡土之间的民俗文化,树立浚县“民俗文化旅游胜地”的主题形象。
                      (3)充分激发“浚县大佛”的品牌带动效应 以浚县大佛为核心,发挥“北方第一大石佛”的品牌优势,打造浚县标志性旅游名片,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品牌辐射力,提升浚县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品牌价值。
                      (4)依托“两山一城”打造旅游精品通过对“两山一城”的空间组织、资源整合、环境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资源聚集效应,完善旅游服务,打造浚县旅游龙头产品,带动浚县古城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形成完整的旅游体系。
                      (5)拉长产业链条铸就旅游产业化发展 以浚县大佛、正月古庙会、民间社火、民间工艺为核心产品,整合浚县名胜古迹资源、民间小吃、民间工艺、民间娱乐等资源,体现民俗文化旅游的乡村气息,突出原汁原味传统文化;完善“旅游六要素”,重点提升旅游住宿和旅游餐饮服务,提高旅游购物的产出比重,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6)慎防文化旅游破坏民俗文化的原始性 坚持民俗文化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开发原则,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确保民俗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旅游“软硬件”建设
                     (1)加快“一廊一带一园区”建设 一廊:即浚县民俗文化廊道。以杨玘屯泥咕咕原生态文化村、县城、屯子镇、王庄乡、小河镇、善堂镇等特色村镇以及浚县博物馆、大伾山书画院、浚县文化艺术中心、民俗文化广场、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儒商文化园、子贡祠等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景点为节点构建民俗文化廊道,成为浚县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一带:即浚县古城卫河游憩带。“点式”复建黎阳古城,对浚县明城墙、文庙、古县衙、文治阁、云溪桥等历史建筑进行整修或重建,“连点成线”,构建旅游线路,整合相关文物景点,结合卫河和琵琶岛,打造浚县古城卫河游憩带。 一园区:即浚县文化旅游园区。以伾浮路为纽带,整合大伾山、浮丘山、姑山和浚县民俗文化大观园于一体,构建浚县文化旅游园区。
                     (2)强化旅游服务 树立“一站式”服务理念:围绕着浚县文化旅游园区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通过园区内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开发商等的高效合作,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无缝隙的“一站式”服务。 推进“旅游服务民俗化”:在浚县旅游要素中充分体现民俗文化元素,全方位打造浚县旅游服务民俗化的特色品牌。
                    端木繁君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34
                      • 经验3793
                      • 文章219
                      • 注册2006-10-06
                      第十七条 启动儒商文化产业
                          1、发展思路
                          挖掘和整合包装儒商文化资源,策划“(子贡故里)国际儒商文化节”,培育成为国际性的文化品牌,打造成为浚县开拓国际旅游客源、树立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打通浚县与国际接轨的快速通道,吸引国内外儒商客源来浚投资和交流聚会,吸引子贡后裔来浚祭祖。
                          2、浚县儒商文化产业发展措施
                        (1)打造两大儒商文化活动基地 子贡祠:原址复建子贡祠,作为子贡后裔祭祀先祖和儒商拜谒始祖的平台。儒商文化园:以子贡墓为中心,建设儒商文化园,打造儒商文化主题公园。
                        (2)成立一个儒商文化研究机构 成立“中华儒商研究会”,邀请儒商文化研究专家和现代儒商精英对儒商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来浚县进行交流。
                        (3)举办三大相关活动 每年4月14日子贡诞辰日在儒商文化园同期举办(子贡故里)国际儒商文化节、中华儒商拜谒始祖(端木子贡)大典、端木子贡后裔寻根旅游等三大主题活动;并设立“儒商基金”,举办“优秀儒商评选活动”,评选“子贡杯”国际“百佳儒商”。
                        (4)加强区域合作,与山东曲阜缔结友好城市 根据子贡与孔子的渊源,浚县可以与曲阜缔结友好城市,在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建立长期的友好互动关系。第十八条 六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规划
                          1、民俗文化产业园区
                        (1)规划区域 黎阳路以南、白云路以北、天宁路以东、海河路以西的区域,规划面积约5000亩。 (2)开发思路 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理念,近中期开发的核心区域位于天宁路、海河路、白云路和天兴大道之间;中远期逐步向北发展,与黎阳工业区遥遥相望。
                        (3)功能定位 核心区域以民间工艺品产业为主导,集文化地产、工艺品作坊、生产车间、研发、展览、交流、贸易、教学、鉴定、拍卖、旅游、工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打造民俗文化产业“孵化、服务和投资”平台,形成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区。近期打造杨玘屯泥咕咕原生态文化村,并引进陶艺、柳编、铜艺、小型石刻、木雕、剪纸等本地民间工艺品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浚县民间工艺品产业的聚集地;中期成为河南区域民间工艺品产业的创意基地和交易中心;远期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工艺品产业聚集区和产品集散地。
                        (4)功能细分 核心区域的整体布局分为“一心一带两区”。以泥咕咕原生态文化村为核心,功能为泥塑文化体验、特色村镇旅游;结合“引黄入浚”水系建设工艺作坊水街,功能为民间工艺品销售、民间工艺体验;两区指综合服务区和生产区。
                        (5)园区运营模式 在政府监管下成立园区企业联合会,采取“政府指导、园区自治”的运营模式。 (6)核心区域重点项目 泥咕咕原生态文化村、民俗文化会议展览中心、文化产业中介聚集地、工艺作坊水街、民俗文化信息中心、民间工艺品产业基地、物流广场、民间工艺技术培训学校等。
                          2、浚县民俗文化廊道
                        (1)规划范围 特色村镇和民俗特色旅游景点为核心节点,结合贯通道路,共同构建浚县民俗文化廊道。
                        (2)功能定位民俗文化廊道既是浚县民间工艺品手工生产基地,也是浚县民俗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过道路连接、环境打造和文化保护工程,建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俗探秘体验为主的自助游经典线路。
                        (3)构建思路 加强文化保护的整体性:从系统的整体空间组织着手,保护廊道边界内所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强化绿色廊道、游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说系统等廊道构成要素的建设,并提高娱乐和经济发展的机会。 增强核心节点打造:增强各节点原生态文化的特色,打造民俗村落,提高民俗文化的观赏性、体验性,突出不同的文化主题,打造成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旅游景区(点)。 建设节点之间的绿色廊道:以建设绿色廊道为理念,加强绿地系统规划,加强乡土特色景观;增强道路交通系统建设,连接浚县境内的民俗原生态村落、非物质文化原生地和民俗特色旅游景点,打造“民俗文化廊道”旅游产品;完善节点之间的道路交通标识系统,综合整治道路及周边环境,增加景观设计。 完善廊道服务体系:加强解说系统建设,包括重要地段的具体文字解说、各节点的参与性活动、各种展示宣传和各地民间故事汇编等,制定有关解说系统位置、形式、内容等的具体导则;为游客免费提供导游图和导游手册,以方便游客的自由活动和亲身体验。
                          3、浚县文化旅游园区
                        (1)规划区域 以大伾山、浮丘山、姑山为主体,并包括规划中的浚县民俗文化大观园。
                        (2)发展思路 组建浚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浚县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或合作经营,重点整合大伾山、浮丘山、姑山的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浚县民俗文化大观园;强化园区内部的生态环境培育、民俗文化氛围营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儒释道文化朝圣、寺院道观参观游览、民俗文化体验、游客(香客)祈福纳祥”为主题的旅游园区。
                        (3)建设项目 浚县民俗文化大观园、伾浮景观大道、浚县民俗文化广场、浮丘山房、佛道精舍、大伾山基础设施、浮丘山基础设施等。
                          4、乡村度假基地
                        (1)规划区域 紫金湖、凤凰湖及其周边区域,占地面积约350亩,空间上属于浚县民俗文化产业园区。
                        (2)功能定位 以乡村元素为文化特色的温泉休闲度假基地。
                        (3)建设思路 扩大紫金湖面积,恢复凤凰湖,通过水景设计将两湖连为一体,作为打造乡村度假基地的生态本底资源;利用挖湖产生的土方,建设山丘公园,山水相依,形成适宜休闲度假的整体环境氛围;加强两湖的水岸景观建设,增加亲水娱乐设施;在环境优化的前提下,开发温泉或地热资源,修建乡村度假别墅,建设“佛泉养生”和“道泉养生”度假区,打造浚县中高档的乡村旅游度假基地。
                        (4)建设项目 乡村度假别墅群落、佛道泉三味休闲会所、湖滨休闲设施、基地综合服务中心等。
                          5、儒商文化园
                        (1)规划区域 以子贡墓为核心,占地面积约50亩。
                        (2)建设思路 尽量避免大体量的建筑,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作为祭拜子贡、举办儒商文化节的空间场地。
                        (3)建设项目 子贡雕像、儒商文化广场、儒商纪念馆、园区管理办公室。
                          6、古城卫河游憩带
                        (1)规划范围 黎阳路以南、白云二路以北之间的卫河河体及周边区域,包括浚县明城墙、文庙、文治阁、子贡祠、云溪桥、琵琶岛等重要旅游节点。
                        (2)功能定位 卫河是运河申遗的重要区段,也是浚县古城文化富集的走廊地带,结合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将该区域打造成为浚县滨河生态休闲游憩带和浚县古城文化旅游体验带。
                        (3)发展思路 依托卫河水系和黎阳古城文化资源,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整合,突出古城文化主题;贯通浚县明城墙、复建文庙和子贡祠、美化文治阁、亮化云溪桥,增建黎阳古城西城门、滨河游步道、绿化带、亲水平台、园林亭和花架、生态厕所、景观小品等,为浚县城市打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城市居民建设一个休闲娱乐的新去处,为游客增加一个生态与人文并重的旅游景点。
                        (4)建设项目 环境综合治理,美化云溪桥,复建西城门和城楼、文庙、子贡祠等三个重要节点,打造一段特色城墙,整治琵琶岛。
                      第六章 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第十九条 文化事业三大促进措施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加大投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 将文化建设同城市建设、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完善图书馆、新华影院、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人民剧场等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文化站的建设进度和文化大院的升级改造工程,评选示范性的文化社区,逐渐兴建浚县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浚县博物馆和大伾山书画院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服务设施,作为展示浚县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
                        (2)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艺术中心、书画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参与经营性项目;鼓励和支持民间文化专业户或企业捐建民间图书馆、文化室等非营利性公共文化项目。
                        (3)关注农村市场,满足农民团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成立乡村文艺俱乐部,实现农村公共文化网络覆盖浚县全部乡镇村,形成完整的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同时加大投入,为基层文化服务机构配备完整的设备和资源,达到河南省一流的水平,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开展“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2、营造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
                        (1)扶持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团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艺术团体组织民间文艺活动,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补贴,必要时加大“政府买单”力度,提高演出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和扶持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的目的。
                        (2)依托文化服务设施增强文化活动 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平台,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发展广场文化,引导群众形成日常进行文化活动的习惯。
                          3、保护与复兴文化生态
                        (1)加强民俗文化保护,维护文化产业发展根基    成立“浚县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小组”,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民俗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在全县范围内,走访民间艺人、绝活传承者,使民间艺人由“幕后”走到“台前”。
                        (2)大力开发民俗文化,防止民俗文化逐渐消亡 将有竞争力的文化元素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提升其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文化生产。
                        (3)丰富民俗文化内容,创造新时代的民俗文化 在不动摇“民俗文化魂魄”的前提下,组织人员对民俗文化大胆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新的艺术形式。
                        (4)申报民俗文化项目,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 增强浚县春节的传统文化,结合古庙会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中国春节文化传承基地项目”;弘扬浚县民间工艺文化,扩大浚县民间工艺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申报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将工艺美术和民间曲艺等浚县优秀民俗文化作为浚县中小学生的实践课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基地”。第二十条 文化事业三大重点项目规划
                          1、浚县博物馆
                        (1)项目选址    位于大伾山东侧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内部,占地50亩左右。
                        (2)项目设计 以明清庭院式建筑风格为蓝本,加入现代建筑设计元素,突出文化品味和建筑景观效果,集浚县民俗文化展示、浚县历史文化展示、中国古庙会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打造成为浚县核心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示基地。
                        (3)功能分区 整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博物馆文化广场、浚县民俗文化展示厅、浚县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展示厅、中国古庙会文化展示厅。
                        (4)主要建设项目 浚县历史文化展示厅、浚县民俗文化展示厅、中国古庙会文化展示厅。
                          2、浚县文化艺术中心(浚县文化馆)
                        (1)项目选址 位于城区燕山路西段路北区域,规划占地面积100亩左右。
                        (2)功能定位   叠加文化艺术中心和文化馆的功能,实现“两馆合一”。要求建筑设计独特、周边环境优美,集旅游、培训、演出、会议、展览、娱乐、群众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为一体的艺术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浚县文化与艺术的土壤、城市的文化地标、居民的艺术殿堂和艺术培训基地、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浚县现代观光旅游的亮丽风景点。
                        (3)功能分区 分为“四个中心、一个广场”。演艺中心(包括大剧场、多功能小剧场、展览厅、影音演示厅、排练厅、演员化妆间和办公区),群众活动中心(包括文化艺术商廊、电影城、美食广场、公共艺术展厅等),培训中心(包括戏剧、舞蹈、音乐、器乐、少儿艺术等各艺术门类专业培训教室和排练厅、琴房、综合艺术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区、体验区、保护研究室等),露天文化广场(包括露天舞台、LED大屏幕、大型喷水池和亮化灯具以及大型停车场)。
                          3、大伾山书画院
                        (1)项目选址 位于大伾山西麓的阳明书院,占地面积20亩左右。
                        (2)功能定位  以学术交流、培训、展览为主,兼具书画艺术市场功能,成为书画艺术切磋比赛和交流中心、艺术研究和培训基地、作品展览和交易中心、书画艺术家和爱好者的聚会天堂,并提供书画价值评估和书画装裱、修复、保养等增值服务。
                        (3)发展思路 完善书画院组织机构:成立专业的书画院组织机构,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书画艺术家担任名誉院长和副院长,采用会员制,吸纳区域内外的书画艺术家和书画爱好者为会员,构建强大的艺术家阵容。 积极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开展公益性的作品创造大会和慈善性的拍卖大会,获取较大的轰动效应,提升浚县书画院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以浚县书画院的名义联络国内书画界的各流派艺术家,不定期地举办书画学术交流和书画展览活动;联络、扶持中青年书画艺术家,特别是河南中青年书画家,发现和培养中青年书画人才;开展各种层次的书画艺术培训教育,培养人才;通过书画艺术品价值评估、作品拍卖等方式为书画艺术品市场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开通浚县书画网,推出网络销售与实际付款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第七章 文化改革试验第二十一条 文化体制改革措施
                          1、成立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将现有的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领导小组提升为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简称“浚县试验区管委会”),作为浚县县政府的直属常设机构,负责文化改革发展相关工作的宏观管理和部门协调以及解决发展过程的重大事宜。
                          2、成立民俗新区管理委员会 将浚县民俗新区作为浚县文化改革发展的试验田,成立民俗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区内行政管理职能,对新区进行统一领导,聚集各种资源,为文化产业创造最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全力推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
                          3、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 在严格遵循《文物保护法》的前提下,采取经营权转让模式、委托管理模式或合作经营模式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经营权的市场化。
                          4、稳步推进文化资源经营转企改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5、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 改革用人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积极利用一切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完善选拔高素质管理队伍的机制,建立健全艺术生产机制、筹资机制和营销机制,努力提高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效益和经营质量。
                          6、设立文化发展基金 资金来源于国家或者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以及社会或者个人捐助等。主要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引导社会社会资本流向本地文化产业,支持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文化创新、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开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的文化艺术活动,推动并资助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及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组织国内外的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学习活动等。
                          7、组建浚县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政府提供启动资金组建浚县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并不断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实现其在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市场主体作用,最终将打造成浚县文化产业融资的总平台、文化产业资金运作的总渠道、文化产业资本运营的总载体。
                          8、成立文化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文化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帮助文化企业信用担保,对文化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使其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解决文化企业融资的部分难题。第二十二条 实施六大试验工程
                          1、国土整治计划重整浚县河山
                        (1)国土整治计划任务
                          合理调配土地资源,重新布局浚县县城,强化土地运作;保护好生态环境,演绎山水、人文、居住的大一统环境。制订切实可行的国土整治计划,把环境治理和土地运作作为文化与旅游发展的优先课题进行研究,实施整治土地、河流、林地等相关措施。
                        (2)国土整治计划工程 构建“一城三区”城市新格局:规划在现有老城区(黎阳古城)、新城区基础上拓展城市空间,拉大城市框架,建设民俗新区,形成“一城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
                          推行城市环境整治:实施卫河整治和生态景观工程,打造城市生态水系,改善古城的生态环境;结合“引黄入浚”工程规划建设紫金湖和凤凰湖,打造乡村度假基地;运用“引黄入浚”带来的丰富水资源,逐步恢复黎阳古城护城河。 推进城市景观建设:建设两条景观大道(黎阳路和伾浮路),黎阳路强化绿化工程,以红枫树为主导建设红枫大道;伾浮路加强文化景观设计,通过仿古建筑和民俗雕塑增强景观效果。同时在主要街道口复建或增建浚县特有的石牌坊,运用文化景观建筑物增强城市灵气和文化氛围。
                          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选择5至10个特色乡镇村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并鼓励发展基础良好的村镇积极申报国家特色旅游名镇(村)项目。
                          强化土地运作:遵循“耕地占补平衡”原则,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造地运动”;增强土地的集约利用,对旧城逐步改造,直接增加可建设用地;对于农村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采取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等方法,增加基本农田面积;整理各类冲沟、丘陵、河滩等闲置土地,转变土地性质,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土地置换,确保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同时,由政府主导实施土地收购储蓄制度,对城市土地实行一级垄断、二级放开,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有偿使用,对城市房地产用地一律以公开招标拍卖方式进行出让,增加土地运营的经济效益。
                          2、宜居山水的小城市乡村化工程打造特色浚县
                        (1)城市建设思路 打破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怪圈,强化自然环境和文化取向,依托浚县县城的地形地貌,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走城市乡村化的道路,把浚县建设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城市;在此基础上,融入根植于乡土之间的民俗文化气息,尝试构建一个生态与人文共生、城市山水与乡土文化共舞的特色浚县。
                        (2)城市特色打造措施 生态环境营造:以两山(大伾山、浮丘山)两水(黄河故道、卫河)两湖(紫金湖、凤凰湖)生态资源为依托,加强绿地系统的建设,增加街头绿荫公园和道路沿侧绿化,保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同时,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过渡带的景观设计,努力为当地居民营造一个自然和谐、舒适宜人的绿色家园。
                          乡土文化植入:依托黎阳古城遗留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民俗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预留建设文化活动场地,培养居民日常文化活动的习惯;在民俗新区的建设中注入民俗文化元素,在建筑特色、景观小品、广场设计等方面体现出民俗文化的气息,打造品味高档的民俗特色新城;以紫金湖为中心,在周边开发温泉或地热资源,打造“佛泉养生”和“道泉养生”度假区,建设乡村温泉酒店,打造乡村度假基地。
                          3、乡土饮食打造工程建设美食浚县
                        (1)打造思路 发挥浚县乡土饮食优势,强化乡土饮食概念,让来客品尝到原生、原真、原味、带有乡土特色的饮食,打造河南新型饮食的特色厨房,提升浚县旅游的特色吸引物,抢占乡土饮食的品牌高地,制造乡土饮食流行新趋势,尝试将浚县打造成为中国乡土饮食的开发地、传承地、鉴赏地。
                        (2)打造措施 成立乡土饮食文化研究中心:依托县饮食协会,研究浚县及中原地区饮食民俗,探讨浚县的饮食特色,推出浚县饮食的乡土菜系。培育“乡土饮食”品牌:以浚县小吃为基础,挖掘中原乡土饮食文化,提炼乡土饮食新概念,实现饮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打造浚县“乡土饮食”品牌。挖掘乡土厨艺人才:县政府拿出一定的启动经费,寻找企业赞助,在全县分片进行民间厨艺选拔赛,从中筛选出100名左右的“乡土大厨”,授予“大厨”证书,并评定出特色品牌菜肴,予以挂牌保护。 建立特色原料供应基地:结合浚县农业发展,设立浚县乡土饮食原材料供应基地;制订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农业、卫生和食品监管等部门要实施检验检测监督。 开发道家养生宴和佛家素宴:结合乡土饮食的健康特色,利用道家的养生理念,开发道家养生宴;结合浚县佛教文化氛围,打造佛家素宴,要求食物精细素淡,突出禅意生活状态。 完善饮食服务:加强厨师的技术培训,确保乡土饮食的正宗特色;强化服务意识培训,突出热情、淳朴的乡土气息;注重饮食环境打造,体现出餐饮品位,又不乏乡土风貌。
                         4、全民动员工程激发文化建设高潮 实施全民动员工程,县委、县政府发挥社会主导作用,出台《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全民动员工程实施方案》和《浚县文化改革发展宣言》,拨出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新工程。鼓励机关、协会、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社会团体行动起来,共同参与试验区的发展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局面,为浚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营造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文化运营体制,服务于文化发展。
                         5、实施文化激活国民经济发展工程
                       (1)实施意义 打破一般县城“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引导当地政府更多的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尝试依托文化激活浚县的国民经济,探索浚县国民经发展的新模式。
                       (2)实施建议 谱写农村文化产业新篇章,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挖掘农村文化资源,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即文化产品的工业化生产;现代工业叠加旅游功能,选择一批环境优美、技术先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工业企业,开发参观型、访问型、参与型、自助型等多种系列工业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与工业的融合,促进浚县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领航,打造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动力源: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浚县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将浚县打造成为文化产品的重要消费地和输出地,全面推进浚县服务业规模扩大和水平提升。
                          6、实施文化产业区域联动工程 以浚县为中心的豫北区域,依托空间相近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在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实施联盟联动工程,聚合浚县民俗文化优势、鹤壁淇河文化优势、新乡比干文化和太行山水文化优势、安阳殷墟文化和甲骨文文化、濮阳龙文化优势,组建豫北文化产业发展协会,构建文化产品的协作研发平台和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市场信息和电子商务的共享中心、产品代理和营销联盟、生产协作体等具体的联动策略,提高豫北区域的整体凝聚力和文化品牌号召力。第八章 项目建设及保障体系第二十三条 文化项目建设计划
                          1、文化建设项目归总 规划中设计了9个重大文化项目,包括民俗文化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儒商文化园、乡村度假基地、民俗文化廊道、古城卫河游憩带等6个文化产业项目和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大伾山书画院等3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另外设计了石雕城、古陶产业基地、新华影院、广播电视传媒中心等改善提升项目和软件建设项目。
                          2、近期行动计划
                        (1)成立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开展全民动员工程,组建浚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完善浚县文化产业项目库,设计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手册,加大文化项目的招商力度。
                        (3)规划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筹备建设园区;加快浚县民俗文化广场、泥咕咕原生态文化村、大伾山书画院、浚县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浚县博物馆等重大文化发展项目的建设工作,争取按计划完成各项目的建设任务;加快石雕城的二期建设工程进度,协调浚县铜工艺产业基地和浚县古陶产业基地的扩建、搬迁工作,全力为重点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4)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加大文庙、子贡祠、明城墙等文物古迹的维修和复建工程;成立浚县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小组,实施文化生态保护与复兴工程,对县域范围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和记录,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协助一些独特的、优秀的、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5)加强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和中国(浚县)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的策划、筹备和实施工作,创作《浚县?社火》演艺项目,设计发行《浚县民俗》纪念邮票;成立运行浚县碧霞宫祈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老奶奶平安饼”等庙会延伸产品,在正月古庙会之前将产品投入市场;尝试采用文化节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依托古庙会,积极申报春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中国春节文化传承基地项目。
                         (6)关注农村文化市场,加快新华影院综合改造、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采编播及发射系统数字化改造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加速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的建设进程,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1、资金保障  充分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和基金:支持各部门、各乡镇和企事业单位申请对口的国家专项资金和基金,如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资金、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六项专项资金、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河南省服务业引导专项资金等和创业基金、科技发展基金、扶持农业基金等以及国家和省内的专项奖励资金。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凡是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的文化领域,要进一步改革审批程序,放宽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文化建设;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建设的文化场馆,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等方面,享有与国有经济投资的同等待遇。此外,对捐助者要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和奖励,并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浓烈的捐资兴建各类公益性文化项目的舆论氛围。 鼓励文化企业进行股权融资:鼓励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打开资本市场的长期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经营区域性网络化发展。
                          运作BOT项目融资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对于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将该工程交给社会投资者承建,然后由浚县政府授予投资者一定年限的经营权。经营期限届满后,项目所有权、经营权无偿移交给浚县政府。 增加土地经营收入:强化土地资源的运营,通过国土整治计划的“造地运动”,增加土地存量,进行市场化操作,将土地价值变现。
                         2、建设用地保障
                       (1)加强建设项目的合并,集约化使用土地资源。
                       (2)通过国土整治计划进行“造地运动”,对于长期闲置的建设用地进行填充,对于旧城改造和荒地整治产生的建设用地进行收购储备,加强复垦还耕的工作力度,加快土地置换,优先解决本地文化项目的建设用地。
                       (3)通过省内建设用地的宏观调配,申请部分本地难以解决的建设用地。
                         3、政策保障
                       (1)通过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政府“阳光采购”工程等措施,制定完善的、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体系。
                       (2)注意优惠政策效用递减的特点,强化对文化企业的人文关怀,增加推动政府服务的相关政策。 (3)减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长官意志和多头领导现象,并通过法规保障优惠政策的连续性。
                          4、人才保障  创新用人机制:加强人才管理和培训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积极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具备深厚文化功底,同时熟悉管理、营销等相关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重视民间工艺品研发人才培养:针对浚县民间工艺品创新人才短缺的现状,建议成立专门的民间工艺品创意中心,以现有的民间艺人为基础,吸纳新人加入,实现“老人带新人”的现场培训;打造民间工艺品培训基地,打造“培训—艺人—合伙人”的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加强文化经纪人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文化经纪人的引进,并不断培养本地的文化经纪人,构建有利于经纪人与被经纪人之间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不断壮大和优化文化经纪人队伍,搭建文化与财富的互动平台。
                          5、营销保障
                        (1)营销任务 重塑浚县城市文化新形象;打造浚县知名文化品牌;激活浚县文化旅游市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营销策略 重视旅游带动模式:依托旅游打造浚县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品牌,依托旅游带来足够的人气,促进游客在本地的文化消费,从而促进浚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构建复合型的传播体系:形成旅游主题活动、软硬广告和舆论引导相配合的复合型传播体系。 实施目标市场分解策略:根据浚县城市文化主题形象、正月古庙会和民间社火、浚县大佛、泥咕咕等不同的目标市场设计相应的营销策略。 注重特色营销的应用:举办“向祖国60岁华诞献礼――浚县民间工艺品进京展览”等事件营销活动,吸引媒体关注;注册“中国民俗文化交流网”,并与“淘宝网”等合作进行网上交易;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会展;举办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子贡故里)国际儒商文化节、中国(浚县)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等;组织拍摄以“端木子贡”和“正月”为题材的影视节目,进行影视营销等。
                       (来源: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端木繁君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05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