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0
    • 经验12886
    • 文章78
    • 注册2014-11-25
    读《晳子大学》…谈强国
    晳子《大学》…作者:路边草(据说,本文乃东楚路边草之作)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此乃曾晳兴志之言,依我读解,其言之要义凝聚在“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这句话里。

    何乎?

    冠者…通常意义指已授冠后的成年人。而这里的“冠者”则是指学识渊博而达思智成熟之思积溢言的知“冠”者。

    然,人之“学识渊博而达思智成熟”的年龄要到四十岁。拿我自己说,四十岁之前浮而不沉,惑而不明。

    冠者五六人…“学识渊博而达思智成熟”的五六个知“冠”者所图相聚交流必志趣相投(相约探究同一学问深达趣于相聚交流)。

    童子…通常意义指未授冠的年青人。而这里的“童子”则是指有学智且好学(趣惑于学)的年青人。



    言意:

    在春暖花香而脱单的季节里,大家都已将秋冬服装换成了春夏服装。

    “学识渊博而达思智成熟”的五六个知“冠”者,各自就相约探究之学问所思积溢言的见解…相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地表达,有学智且趣于学的六七个年青人相随以记录(汇论语)从而续承探究知“冠”者此所思积溢言的见解。

    直至知“冠”者言兴已尽,再下到沂河里畅快地洗个澡,将衣服洗净置于舞雩台上风吹晾晒干,穿着干净的衣服在舞雩台上跳跳舞,舞兴尽各自高高兴兴地唱着欢乐的歌曲回家。



    憾言:曲高和寡!

    其所言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只是曾晳的奢望,在其所生活的现实社会里是不可遇求的。

    别说是曾晳所处在的那个没网络古代,即便是在网络发达的当代…其所言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也是难以遇求的。当今世界泛浮云集,沉思立学者相聚难求,别说五六人,知音(知“冠”者)一二难遇。

    从其奢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之言来看,曾晳是极其极其孤独的,从其渴望相聚交流…说明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遇到过能与之相欢交流的知音。从其子参汇《论语》立《孝经》著《大学》之成就来看,不正是曾晳曲高和寡之于世的作品吗?

    不明晳意之儒丐,疑其子参汇《论语》立《孝经》著《大学》为后作,乃不知其父胸怀难觅知音之学也。

    《大学》实为曾晳之曲高和寡而于子立世的存照啊!

    --------------------------------------------------------

    国之强,在民,在学、在师,在至知,在格物。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