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096
    • 经验38133
    • 文章1814
    • 注册2005-09-10
    [转帖]什么样的着装才符合孔子文质彬彬的标准
        当代中国人的服饰观,应该说与中国古人已相距甚远,数千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就一个民族,而且长期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中国人来说,仍然或多或少地遗留着古人的着装观念,这在许多着装意识和行为中都顽强地表现出来。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诸学派在阐明自己哲学观点时,需要言之成理,以理服人,因
    而往往选择人们日常十分熟悉的服饰为例。其中有些内容后来被统治阶级制定服饰制度时所采用,成为统治思想的一部分;有一些则深深地潜藏于百姓意识中间,以至对民族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就是说,没有合乎礼仪的外在形式(包括服饰),就像个粗俗的凡夫野人,但如果只有美好的合乎“礼”的外在形式,能掌握一种符合进退俯仰的,给人以庄严肃穆的美感的动作(包括着装礼仪),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包括服饰在内的任何外在虚饰,都只能使人感到像是个浮夸的史官。

      那么,孔子认为什么样的着装,符合其“文质彬彬”的标准呢?《荀子·子道篇》中记述这样一件事,“子路盛服以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裙裾何也?……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由!’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语女。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孔子意思是:你的衣服华丽,又满脸得意的神色,天下有谁肯向你提意见呢?于是子路起身出去换了一身合适的衣服回来,人也显得谦和了。就此,孔子给子路讲了一番道理。

      汉代刘向《说苑·修文》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带着弟子去访问子桑伯子。子桑伯子既不戴冠,也不穿会客的衣服。孔子弟子说:夫子为什么要来见这样一个人呢?孔子说,这个人质美而无文,我要说服他,让他文起来。孔子走了以后,子桑伯子的门人问:先生为何要见孔子?子桑伯子说:这个人质美而文繁,我要说服他,使他去掉文。这个故事好像不是出于儒家弟子之口,有些借道家服饰观去贬低儒家的意思,但也从另一个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孔子对服饰美的评判标准。

      总之,儒家强调“中庸”,孔子以为服饰要合乎“礼”的要求,只有着装适度才能体现出社会制度的有序和本人的综合修养,也才能符合社会规范。这种“中庸”思想反映在当代人身上,就是我们在着装上长期以来不敢标新立异,惟恐引起麻烦,或破坏同事关系,甚至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与西方人有明显区别。当然,社会在前进,年轻人受此束缚的成分正在减少,中年人也从心有余悸中逐步解放出来。
    (作者:华梅)
    广东兴宁人氏,宗圣公七十六派裔孙,繁字派,五十四派兴宁开基祖广新公房,本人QQ:412740062,曾氏宗亲11群QQ号:37473552,E_mail:YanHui_Zeng@163.com,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guluzhou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