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端木子贡研究会筹备组"
地方史志办对<子贡>的研究情况
端木子贡是河南浚县历史上最早、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历史名人。他是孔子的出色弟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是春秋时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和商业贸易家。他的思想作为、识见功业对后世影响深远。
[B] 一、端木子贡的家世与生平事迹[/B]
端木氏源出黄帝。其先族为黄帝后裔鬻熊,仁于周,曾为文王、武王之师。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端木典后裔几代为周朝大夫。西周末年,端木舒随平王东迁。几代之后,子贡的曾祖父端木广单被卫国聘为客卿,自此端木氏迁居卫国。子贡的父亲名端木巨,仕卫灵公,“匡君泽民,称卫之贤大夫”。端木巨娶蘧氏,蘧氏“天性善良,仁慈端庄”,怀孕子贡时曾梦神赐予宝玉,因此子贡降生后取名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另有一字叫子赣。子贡18岁(公元前503年),游学鲁国拜孔子为师。求学6年,24岁回原籍完婚,娶句氏。之后随孔子周游列国,但子贡并未一直跟在孔子身边,有时去经商和从事其它社会活动。公元前482年,孔子结束周游,由卫国返回鲁国,子贡也回到鲁国,是年38岁。之后曾受命出使齐、吴、越、晋等国。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贡开始守墓。守墓六年,至公元前473年,子贡48岁才回到卫国,继续治学经商。50岁时又去鲁国拜祭孔子墓。后再度受聘仕齐,在齐国做官。公元前456年,在齐国逝世,享年65岁。其子端木炅扶柩归卫,葬子贡于今浚县大伾山东南东张庄村北。子贡一生曾在卫、鲁、齐等国做官,曾任信阳令(一说信阳宰),在这些地方的任职时间和政绩情况不详,有待进一步考证。子贡死后,其子端木炅仍仕于齐国。他的孙子端木叔继承祖业,好善乐施,将万金家资散给宗族国人。以至“病无药石之储,死无瘗埋之资”。说明至此一代家庭开始破落贫困。
[B]二、端木子贡的思想作为和对社会的贡献
[/B]子贡博学多才,洞察时势,能言善辩,在社会活动和外交方面很有成就。公元489年,孔子自陈去蔡被困,绝粮7日。子贡出使楚国,说服楚昭王出兵营救。这是子贡第一次外交成功。公元前488年,吴国兴师向鲁国征百牢(牛羊猪各100头),吴太宰决意召见季康子,季康子惧而不敢见,派子贡面辞,子贡说得吴国人哑口无言。公元前483年,吴国图谋称霸,会盟鲁、卫等国君,因卫君来迟而将其扣留。众人惶恐无策。子贡出面论辩,使吴太宰嚭心悦诚服将卫君释放。公元前482年,齐国举兵伐鲁,鲁国危难,孔子派子贡解救。子贡游说齐、吴、越、晋四国,使局势改变,解了鲁国之危。司马迁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公元前480年,鲁齐和谈,子贡说服齐国,把它以前霸占鲁国之地归还鲁国。子贡的外交才能当时即备受称赞。齐晏子称:“国士无双。”楚昭王说:“楚国无人能与子贡相比。”孔子称子贡为“辩人”、“达人”,叹已“弗如也。”
子贡经商之道影响深远。“史记.货殖列传”共载17人,将子贡列在第二。子贡识见多广,反应敏捷,具有经商才干。他善于掌握市场信息,并“与时转货赀”在商业经营和国际贸易中取得巨大成功。他“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富可敌国”。子贡经商与政治目的相联系。他经常“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抗礼”。越王勾践甚至“除道效迎,身御至舍。”正因为经商致富,他才有如此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这是他宣传孔子思想和外交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子贡靠经商由常人而致显贵之经历,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流传着“既在黎阳学子贡,何必南越法陶朱”的佳句。1995年9月11日河南日报有篇文章,称子贡为“学者型富翁第一人。”1997年在马来西亚第二届世界儒商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曲阜孔子文化学院路承烈教授发表一篇论文,称子贡为“自古儒商第一人。”
子贡与孔子的关系堪称尊师重教楷模。在孔子弟子中,子贡与孔子关系最为亲密。《论语》中,子贡的名字出现37次,居众弟子之首。孔子对子贡非常器重,喻子贡为瑚琏之器。孔子往往将学说的真谛传授给子贡。如:何为仁,何为士,何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为政等。陈蔡困厄,派子贡使楚;鲁国危难,命子贡往救。孔子病,子贡探视,孔子埋怨说:“汝来何其晚也?”可见感情之深。子贡对孔子更是钦佩和崇敬,是孔子及其学说的重要传播者和捍卫者。子贡称孔子的学识高不可测,誉孔子为圣人,比孔子为日月,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子贡时时处处维护孔子的尊严,宣传孔子思想。当有人毁谤孔子时,子贡即挺身而出进行驳斥。子贡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起了重大作用。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崔述在《洙泗考信余录》中说:“子贡之推崇孔子至矣,则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者,大率由于子贡。”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六年方归,足见师徒情深。
正是因为子贡的道德学问,识见功业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所以子贡不断受到封建王朝的祭祀和封爵,并荫及其后裔。唐玄宗封其为十哲之一,后追封黎侯。北宋加封黎阳公。南宋改封黎公。明改封先贤端木子。清康熙帝赐子贡七十世后裔端木谦“贤哲贵遗庥”匾,并封其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后代世袭;乾隆帝封子贡为十二哲之一,塑像孔庙大成殿内。
[B] 三、对端木子贡的研究进展情况[/B]
河南浚县对于端木子贡有组织的研究始于1993年。浚县地方史志办根据省市地方史志编委指示,着手专题研究,列入地方志工作计划。成立端木子贡研究会筹备组,开展子贡研究会各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子贡后裔播迁历史及分布现状。经不懈努力,有大概了解。子贡后裔遍布国内外。本县境不是很多。在大陆上,子贡后裔聚居集中者可分长江南北两大族。江北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中西部。因地近孔子、子贡故里,族人深为先贤子贡骄傲,有很强的宗族观念和寻根意识,有修家庙、续家谱传统。清乾隆年间,端木氏开始依御赐孔子后裔二十字行辈命名,至今族辈昭然有序。今端木氏大宗已传至82代,山东繁衍快者已到87代。江南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及浙江溧水等地。该族迁徙频繁,居所分散,又远离祖地,族人之间联系较少,宗族观念和寻根意识相对较弱。端木氏虽不为大族,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影响却不容忽视,历代名人如星在天,熠熠生辉。以下略。 新中国建立后,子贡后裔人才辈出,据已掌握的资料,科级以上100余人。县处级以上50余人。此外科教文艺界有中级以上职称者50余人(1995年统计)。
二是收集整理与子贡有关的史料、文物、文章、照片等,纠正和弥补了过去资料中的有些谬误和空白。如关于子贡的生卒时间(过去资料只有生年而不知卒年),如关于子贡的出身(许多书中推测他出身于商人家庭而不知他出于供过于仕大夫家庭),再如许多书籍报刊文章把子贡说成是濮阳或淇县人而不知他是浚县人等。
三是恢复了子贡墓冢并立墓碑。子贡墓在浚县今城关乡东张庄村北。原来子贡墓冢高大,墓前正殿五间,甬道两旁有石马石羊,雕工精致,形象生动,墓地有古柏数百株。1958年开挖大公河,把子贡墓彻底破坏,除明万历年间《改正先贤墓祠记》一通碑外,其余建筑和树木荡然无存。一九九五年,地方史志办协同有关部门,恢复了子贡墓冢并立墓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