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84, 84, 84)][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论民间家谱的真实可信度[/SIZE][/BGCOLOR][/COLOR][/FACE][P][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84, 84, 84)][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袁义达,出版过《中华姓氏大辞典》等著作。袁说,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家谱只能“官修”,只有帝王将相、名臣才有资格修家谱。普通人如果要修家谱,属于“犯上”。[/SIZE][/BGCOLOR][/COLOR][/FACE][/P][P][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84, 84, 84)][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宋代以后,民间言论开放,普通人才开始修家谱。因为中间多年文献断档,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祖上到底是谁,只能根据自己大概来自哪里,和哪个同姓官员的某一支重合,就直接跳过去连接上了。老百姓这么做,也是受了刘邦的启发。众所周知,刘邦做皇帝前仅仅是个小小的亭长,出身低微。他当了皇帝后,竟然拐弯抹角把自己的家谱续成了炎帝之后。老百姓一看,皇帝都这么干,大家当然可以效法。于是,几乎所有的家谱,往上数祖先必定是名人,因为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家谱传下来。 [/SIZE][/BGCOLOR][/COLOR][/FACE][/P][P][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84, 84, 84)][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曾有人要为他续家谱,想把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认成他祖先,但最终放弃。有人说,是因为年代太近,朱熹子孙尚在,朱元璋不好蒙混;也有人说,是朱元璋没同意,而且把自己讨饭的经历给写上了。[/SIZE][/BGCOLOR][/COLOR][/FACE][/P][P][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84, 84, 84)][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如果家谱是这么来的,那它还可信吗?袁义达说,家谱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保留几千年的家族文化。这种信仰,也是对祖宗的敬畏,让人有根有源,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实际上,对于家谱,前面是真实的,后面也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家谱前面多少代,因为有文献记载,是有据可依的;最近数代,牵涉自己的叔伯、爷爷、曾祖等,也是真实的。唯一的断层就是在文献缺失的那些年代。[/SIZE][/BGCOLOR][/COLOR][/FACE][/P][P][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84, 84, 84)][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曾经有人发现,一个县如果有5个进士,那么全县同姓的人都认这几个人为祖先,难道这几个进士就没有兄弟吗?其他人都去哪儿了?”袁义达说,这就像是一棵大树有众多分支,你本来属于第三支第五根,但是你认了第一根,中间的差别其实并不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黑人开始寻根,由此带动了华人寻根。和他们不同的是,我们有家谱,追根溯源,就知道自己从哪儿来。不管中国的社会结构如何变化,只要姓氏文化不丢,我们的文化就能传承。[/SIZE][/BGCOLOR][/COLOR][/FAC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