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5
    • 经验1174
    • 文章71
    • 注册2009-11-12
    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西南镇曾姓族人大约一万人左右, ­
    ­
    纯曾姓乡村有:西山村(含横沥、松树排)、南山村、石艮村(含军田洋、新乡)、石下村(含仔头村)、步龙村(也称旧寨)等; ­
    ­
    其他非纯姓曾乡村:坪田村、屯埔村、角头村、安楼村、曾屋寮村等。 ­
    ­
    据称曾祖义为西南曾姓始祖! ­
    ­
    曾族大始祖广渊公的第三子强甫公的长子曾子仑,配许氏,生子有:绳、义、统、缄, ­
    ­
    次子曾祖义于明朝嘉靖年间,自长乐县(现五华县)洛阳围徙居陆丰县西南镇,为陆丰县西南镇曾姓开基祖。配陈氏,子一:木良。木良配陈氏,生子五:远、江、滇、混、清。 ­
    ­
    ­
    ­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
    ­
    2008-5-10 17:57 回复此发言  ­
    2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另传: ­
    ­
    西南曾姓族人与陆丰沙港曾姓族人有深厚渊源! ­
    ­
    53派佑孙公(志诚公)--54派广渊公(成发公)--55派 ★强甫公★ --56派子仑公--57派祖义公(乐丰公)--58派木良公 ­
    ­
    56派通古公在明初由福建蒲田迁广东陆丰,再迁海丰沙港,卒葬陆丰赤(土敢)寨乡后,你们见到每年都有沙港的宗亲去陆丰扫墓没错,但扫的是通古公的墓,不是广渊公的。 ­
    ­
    通古公有四子,57派孟达公,仲达公,筑基公,肇基公,现在陆丰有很多沙港分出去的宗亲,部份是老四房肇基公。  
    ­
    ­
    2008-5-10 18:03 回复此发言[/U]  ­
    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氏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曾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二千五百年前诞生的曾子,在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起了独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给予族人一代又一代的深刻影响。远离祖居的海南曾氏后裔,承血脉也传道脉,让曾氏思想文化世代相传,兴而不衰。以曾氏宗祠作为传承曾子思想文化的基地,以修族谱记载世系相承、家运兴衰的历史,对族人的繁衍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深深扎根在我族群之中。但是,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开始,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对儒家学说全盘否定、批判,动摇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延续几百年的曾氏宗祠被毁,族谱被烧,宗亲情也蒙上厚重的阶级斗争阴影,氏族文化遗产也视为毫无价值东西,任其废弃毁掉。改革开放,人们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也在关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问题,想在身边寻回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社会氛围。上个世纪八十年初,万宁县张田、张北、旧村的曾氏父老,倡议重建曾氏宗祠和重修曾氏族谱。他们认为,这里自明清时期修建的曾氏宗祠,自古闻名,人才辈出。明朝进士曾镒、民国名人曾三省,都出自这间祠堂,被称为“贡举”地区。1948年曾三省亲自下命拆毁祠堂,并向族人承诺拆后一定要建更大的新祠堂,村中父老明白三省拆祠是为建海南大宗祠的初衷,但由于种种原因,修建新祠堂未有结果。为了抢救氏族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根基,建议发动族人捐资出力,在原宗祠地基上建新宗祠。在得到曾良、繁畅等一批年轻宗族的大力支持下,明朝入琼始祖曾元发公后裔重建的曾氏宗祠,在张田旧村落成,从此也恢复了每年的合族祭祖及清时节扫祖墓活动。与此同时,海南曾氏聚居最多的澄迈县,一些知名宗亲发起建设海南曾氏大宗祠的倡议,得到各支派宗亲的支持,特别是曾令进宗亲主动承担出资过半的重任,广大宗亲群策群力,捐资116万元,终于在1984年建成海南曾氏大宗祠,当时的海口市长曾浩荣,为海南曾氏大宗祠题字留名。二零零五年正月二十,全省各迁琼始祖后裔一千多人,第一次聚集在海南曾氏大宗祠,隆重纪念参公诞辰2510年,全省宗亲合族拜祭先祖,对弘扬先祖美德,增强宗亲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曾氏迁居海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八百年,但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留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使人印象最深的是,几乎有曾氏聚居的村庄都建宗祠、祖祠,至今保留的迈德曾氏宗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设计、雕饰,实在是一座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曾德超院士离家几十年,还清楚记忆祠堂容貌,写道“迈德曾氏祠堂坐北朝南,有四进,宗圣门、经学堂、拜祭亭、宗圣殿,东西各有厢房三楹均衡对称。祠堂前广场左边有口神龙古井,祠堂正门前左右各有一个石鼓,广场立有用两块约1.5米高的石板夹着的旗竿,宽广的广场前有一水塘,这些景物配置一地相互呼应,暗示这地方是圣人――孔夫子得意门生曾子的后人教育子孙的学堂。”由此可看出保护这个曾氏宗祠的价值。海南曾氏联谊会提出保护曾氏历史文化遗产的倡议,要求族人根据实际情况,对曾氏宗祠加以维修、保护。并把拜祭祖先的活动根据时代的要求,充实内容,改革创新,以启迪族人奋发上进,增强凝聚力。
    ­
    ­
    2008-5-10 18:05 回复此发言   ­
    4[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曾荫权。其实,曾荫权的名字对于关注香港消息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97年,当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时,有个人始终沉着冷静,勇敢地带领香港杀出重围,他就是曾荫权。 ­
        曾荫权祖籍山东济宁嘉祥县。当地曾子研究会指出,姓曾的原是一家,即曾参的后人。曾参,即曾子,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的历史可追溯至2510年前,相传曾氏一直在山东安居乐业,直至明宋时代黄河水泛滥,部分子孙才迁居到南方,而曾荫权曾三次祭祖的佛山九江新基村是其中一个分支。按族谱曾荫权是曾子第74代后人,曾荫权祖辈后从山东迁至广东南海,南海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即:不忘本,对祖先忆念不忘,全民道德归于醇厚)。2004年8月曾荫权当上香港政务司司长时,曾与妻子及儿子到山东济宁嘉祥县,冒着大雨撑着伞到曾庙及曾林祭祀曾子,当时曾荫权及家人冒着雨参观了涌泉井、万历碑亭、乾隆御碑亭及曾子墓等,在宗圣殿,曾荫权与妻儿面北而立,祭礼曾子,并在曾子墓献上花篮行三鞠躬礼。接着便到北京会见领导人。 ­
    2001年初曾荫权获委任为政务司司长,曾与弟妹及妻儿返乡祭祖,来到佛山市南海九江镇新基村。40多岁的村长曾若辉形容曾荫权为人友善,虽然与乡人并不熟稔,但从未摆过半点架子。村长表示,由于该村较偏僻,担心他水土不服。岂料,曾荫权却兴高采烈地说:“第一次回(故乡),当然要喝一口‘家乡水’啦!” 随即接过村民手中的浓茶,一饮而尽。 ­
        曾荫权,1944年10月在香港出生。1997年获英国颁授爵级司令勋章KBE,2002年因“多年来竭诚服务香港,成绩超卓”获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GBM),获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喜好远足、游泳和观鸟。曾荫权的夫人鲍笑薇,夫妇育有两子,长子任职医生,次子读工程。
    ­
    ­
    2008-5-10 18:05回复此发言  ­
    5[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曾参的后裔多代未出山东境地。至曾乐(字训韶),虽曾出关为汉山阴(今浙江绍兴县)县令,因有功加封都乡侯,但后又返回山东。至王莽篡汉时,山东武城曾氏南迁江南庐陵,曾琰(官汉提举副使)长子曾据,为曾氏“南迁鼻祖”。 ­
    ­
        曾据,字恒仁,为曾氏第十五派。生于汉元帝元年戊寅(公元前43年)正月初七日。官至都乡侯,因治朝有功,西汉永光年间加封关内侯。元始五年(公元5 年),王莽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第二年确立年仅2岁的刘婴为太子,号“孺子”。初始元年(公元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造成社会、经济及为混乱。曾据遵循宗圣“爱忠中君,驱邪匡正”之训,对王莽的举动认为是大逆不孝,不事其官职而得罪于当朝,于始建国庚午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引家挈族二千余人,尽徙江南,居江西庐陵吉阳乡。至此山东武城曾氏几乎无人再居此地。 ­
    ­
    庐陵则成为曾氏旺族中心,也是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复至明代才有曾氏裔孙奉旨回山东原籍,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之职。 ­
    ­
       据元、明、清几代御史考证,宗圣十五派曾据南迁这里后,人丁兴旺,由十五派发展至八十余派。特别是三十四派曾珪、曾旧、曾略三兄弟发脉,衍徙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成为中国曾氏繁衍昌盛之期。 ­
    ­
       秦王统一中国,置郡县为天下,江西置庐陵县,隶属九江郡。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庐陵称楚地,庐陵县改属豫章郡。汉初平二年(191年),庐陵由县升郡置。三国时期属吴地。宝鼎二年(267年)吴主孙皓文置吉阳县,属庐陵郡。隋改庐陵郡为吉州。公元561年并吉阳、石阳、阳丰三县入庐陵县。唐时先为庐陵郡,后复置吉州。宋改吉安路,明、清为吉安府庐陵县。原吉阳县治在今永丰县古县乡,吉阳乡在今吉水冠山乡与永丰县、古县乡交界处,隶属永丰县,现为永丰县的富溪、坑田、古县乡。 ­
        曾据南迁庐陵吉阳所繁衍子孙,其曾氏后人称据公房系。十六派为曾据长子曾阐,配文氏生子:植,副室王氏生子:横、茂、楫。十七派为曾阐长子曾植,配李氏生子:耀,继室箫氏生子:炯、柄。十八派为曾植长子曾耀,谏议大夫旋任福州刺史,配胡氏生子:培,继室文氏生子:城。十九派为曾耀长子曾培,字本固,配陈氏生子:德,副室张氏生子:行、徵。二十派为曾培长子曾德,配董氏生子:珣、珍。以上为武城曾氏第十六开派至二十开派,属据公房系,时为西汉末至三国初年。继而为曾德公房系,即二十一代至二十五代。此五代是二十一派曾德长子曾绚,字贵文,三国时任中郎将军,配宋氏生子:焕、震。二十二派为曾绚长子曾焕,官拜景阳侯,配刘氏生子:梓、耀。二十三派为曾焕长子曾梓,字伯其,配丁氏生子:勰(协)。二十四派为曾梓长子曾勰,官至镇南将军司马,生于太康丁未年二月二十五日,卒于兴康甲子年,配文氏生子:端。二十五派为曾勰子曾端,字正亦,配胡氏生子铉、宏。此五代时为汉末至三国吴。二十六代至三十代为曾端公房系:二十六派为曾端长子曾铉,字道远官至大司马,配箫氏生子:海。二十七派为曾铉长子曾海,又名吴官,裘州录事参军,配杨氏生子:横、椅。二十八派为曾海长子曾横,配谢氏生子兴、田。二十九派为曾横长子曾兴,字兆发,配张氏生子:隆,罗氏生子:陈、陂。三十派为曾兴长子曾隆,字迪惠,配宋氏生子:钧。此五代时亦为三国。三十一代至三十五代为曾隆公房系:三十一派为曾隆子曾钧,字洪举,生于开皇丁巳年,官至唐级事,卒庚戊年,配王氏生子:谋。三十二派为曾钧子曾谋,字以中,配高氏生子:丞、巴。三十三派为曾谋长子曾丞。 ­
    ­
        曾丞,司空兼尚书令。居庐陵吉阳乡上黎堡螺狮岭。所生三子:曾珪、曾旧、曾略又各衍一房。曾圭为庐陵、吉阳房,曾旧为乐安、临江房,曾略为抚州、南丰、临川房。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
    ­
    2008-5-10 18:05回复此发言  ­
    6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关于曾氏名派字辈,经本会考证,我姓字辈分为清代康熙、道光、同治皇帝所赐,最后二十字则为民国政府颁发。均经过我族宗子拜受。 ­
    ­
    曾氏全国统一名派字辈为: ­
    ­
    宏、闻、贞、尚、衍、 ­
    ­
    兴、毓、传、纪、广、 ­
    ­
    昭、宪、庆、繁、祥、 ­
    ­
    令、德、维、垂、佑、 ­
    ­
    钦、绍、念、显、扬、 ­
    ­
    鼎、新、开、国、运、 ­
    ­
    克、复、振、家、声、 ­
    ­
    建、道、敦、安、定、 ­
    ­
    懋、修、肇、彝、常、 ­
    ­
    裕、文、焕、锦、瑞、 ­
    ­
    永、锡、世、绪、昌。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
    ­
    2008-5-10 18:10 回复此发言  ­
    7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2008-5-10 18:18 回复此发言   ­
    8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我祖宗圣公讳参。生于东鲁,移居武城。乃轩辕黄帝之英裔,夏禹王(禹姓姒氏)的六十三世孙。黄帝二十五子昌意为吾祖,意生岂圩,圩生鲧,鲧生禹。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而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结果劳民伤财而没有消除水患,于是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继续治水。禹受命后,为了治理水患从二十岁开始,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消除了水患。因获得重大的历史功绩,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  ­
    禹继承舜位后制定了刑法严格惩罚违令者,因而势力日益强大。时过多年后他因年老力衰,按当时禅让制应让东夷部落联盟首领皋陶的儿子伯益做继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帮助禹治水。但禹死后众多部落联盟的首领却反对伯益而归顺禹的儿子——启。启联合各部落首领的势力,杀掉伯益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  ­
    启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地区的郯城县和苍山县一带) 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古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禹后五十三传,至鄫。甑君时泰,也就是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时泰继任鄫子爵,甑国被邾人和莒人所灭,其世子巫为避乱而奔鲁,座宁阳叹曰:国亡己邑而除之,遂去鄫字之邑为曾。此为曾氏得姓之始。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  ­
    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8传至参。这58传是: 曲烈——炫忠——坤仁——录——源——富材——昆——伯基(相继为王283年,至此夏亡归商,仍继承爵位)——锐——汪——志梁——煌——相奎——世鉴——政治——模——焕——垠——锦容——洪——桂茂——照——培元——銈——允潦——杞——维熹(翟嘉)——损和——成锐——倩——椿——炯——垣——销——福波——时荣——炳——均柞——铃——宏仁——松-——怡——墅——镇玉——邑——祥——炷——方呈(方星)——宇銮——沛恩——朴——世美——时泰——巫(曾姓从此代开始)——夭——阜——蒧(点)——参。  ­
    ­
    自曲烈至巫相传54世,共1577年,至参又经九十二年,参公三十岁移居武城(又称南武城,在今山东嘉祥县满峒乡南武山村)。点参父子游学圣门,同是孔子学生(点小孔子八岁,参小孔子四十八岁)。  ­
    曾蒧(〈〈论语〉〉中为“点”),孔子学生。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七载:“曾蒧字子皙,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蒧以孝著称,是孔子精通六艺的72名弟子之一。生于周景王丙辰年(公元前545年)九月十四日,殁年失考。葬山东济宁州嘉祥县城南40里之南武山。清乾隆二年(1737年),其后裔奉旨重修坟墓,设祭祀生一名,每年祭祀均有常典。配上官氏,夫妻合葬。生一子,即曾参。曾点在今山东曲阜孔庙与孔子之父叔梁纥,颜回之父颜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一同供奉专祠祭祀。  ­
    曾参,俗称曾子,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生于周敬王丙申(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 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尽传孔子之孝。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先祖),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校)的主张。《大戴礼记》对其言行记载甚详,相传《大学》一书是他所著,后世尊为“宗圣”。殁于周孝王六年,(公元前435年),《辞海》为公元前436年。葬山东济宁州嘉祥县南40里南武山西元寨山之东麓,距武城旧居仅5里。历朝赐封号章服御赞祭文及世袭奏状,配公羊氏,同夫葬。其墓原不知所在,明朝成化初年,山东守臣奏称:“嘉祥县南武山有个渔夫陷入一土穴,发现悬棺一具,棺旁立有石碑刻着‘曾参之墓’四字。”曾参墓始称于世。明宏治十八年(1505年),经山东巡抚金洪奏请,在此修建享堂、石坊,并建墓林。现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左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孔子孙,曾参学生);右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孔伋的再传弟子,因发杨孔学,从而建立了“思孟学派”)。相传参公与孔、颜同结为异姓兄弟,故有“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之说。历朝于孔、颜、曾、孟四圣均有皇封。  ­
    武城曾氏,以曾参开一派祖。曾参生三子:长子名元、次子名申、三子名华。从一代至五代为武城曾氏合家总系。一派曾参;二派是曾参长子曾元,字子元,配高阳氏生子:曾西,副室侯氏生子:中;三派为曾元长了曾西,字子照,生于鲁贞定王丁酉年,鲁列王壬子年卒,生三子:钦、铎、锡;四派为曾西长子曾钦,字子敬,生三子:旦、庄、筐;五派为曾钦长子曾旦,字若得,官封平海侯,配卜氏生子:羡,继室欧阳氏生子:美。第六代至十代为第一房系,即旦公房系。六派为曾旦长子曾羡,字学余,官至徐州刺史,配谬氏生一子:遐。七派为曾羡子曾遐,字子盛,官使邑太守,任扬州刺史,配言氏生二子:炜、盈。八派为曾遐长子曾炜,字子美,官至汉尚书,生于周赧王丁亥年,卒于汉壬子年,配坛氏生一子:乐。九派为曾炜子曾乐,字训韶,官至山阴县令,因有功加封都乡侯,配周氏生子:浼、况。十派为曾乐子曾浼,配伏氏生二子:旃、光。第十一代至十五代为第二房系,即浼公房系。十一派为曾浼长子曾旃,字仲劝,官至冀州太守,配鄢氏生一子:嘉。十二派为曾旃子曾嘉,配郑氏生二子:宝、顼。十三派为曾嘉长子曾宝,字惟善,任武威太守、车骑侍郎,配欧阳氏生子:琰,继室王氏生子:璜、景。十四派为曾宝长子曾琰,官至提举副使,配邬氏生二子:据、援。十五派为曾琰长子曾据。  ­
    武城曾氏第一、第二房系,世居山东济宁州嘉祥县武城山左,这为中国曾氏第一发脉地。其它曾氏派系,无不是武城曾氏这两房所派衍,各派系或尊曾巫为一派祖,或尊曾点为一祖,或尊曾参为一派祖。本文按宗圣公曾参为一派祖。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
    ­
    2008-5-27 19:20 回复此发言  ­
    9[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曾姓堂号 ­
    1. ­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
    ­
    2008-5-27 19:21 回复此发言  ­
    10[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曾姓堂号 ­
    2. ­
    武城堂:曾氏源出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鄫(在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建立鄫国,历夏、商、周三代,公元前567年被莒国灭掉,太子巫逃往鲁国,后称之武城,即今济宁之嘉祥县境。“鄫”去邑(阝)为曾,称为曾氏。曾巫的孙子曾点,字暂,是孔子贤弟子;曾暂儿子曾参传孔子之学,被后世儒家奉为“宗圣”。武城即为曾姓的远祖发祥之地,“武城堂”名本源此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11[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曾姓堂号  ­
    3. ­
    追远堂:取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曾参“慎终追远”之意。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
    ­
    2008-5-27 19:22 回复此发言 ­
    12[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曾姓堂号  ­
    4. ­
    鲁国堂  ­
    鲁国:鲁国原为周武王弟弟周公的封地,位於山东曲阜一带。曾子为孔子的学生,他们都是鲁国人,所以曾姓后裔也用「鲁国」做为堂号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
    ­
    2008-5-27 19:22 回复此发言  ­
    13[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此外, ­
    曾氏的主要堂号还有: ­
    “鲁阳堂”、“敦本堂”、“宗圣堂”、“守约堂”、“养志堂”、“若文堂”等。 作者:如六月的晚风
    ­
    ­
    2008-5-27 19:23 回复此发言­
    14[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我也是陆丰市西南镇西山村曾宪怀 作者:116.30.195.*­
    2008-9-7 14:28 回复此发言 ­
    15[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楼上是谁不重要 作者:回复此发言
    16[COLOR=#0000cc]回复7: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我想问一下你们西南山人有没有人知道曾埔胄是清朝哪一年代的人? 作者:海陆丰青塘果
    ­
    ­
    2009-1-14 20:22 回复此发言  ­
    17[COLOR=#0000cc]回复:陆丰市西南镇曾姓宗族 [/COLOR]清乾隆七年(1742年), ­
    海丰可塘罗山村庄厝乡郭姓第七代郭转(后迁郭厝寨)、 ­
    海丰可塘下踏村王铁手、 ­
    市城区东冲镇石洲村王绍良、 ­
    市区莫遮蛟、 ­
    陆丰西南西山曾埔胄 ­
    等八位先后到福建南少林寺拜至善禅师为师, ­
    被至善禅师收为少林俗家弟子, ­
    少林寺至善禅师是南少林主持, ­
    是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朝元禅师高徒。 ­
    1766年八弟子奉师傅命下山收复被外界侵占的少林寺庵并回乡开拳馆广收弟子。 ­
       ­
    南少林寺是南派拳术之正宗, ­
    他吸收我国各家拳术之长, ­
    其风格特点既长于手法, ­
    又善用腿法, ­
    故被誉为“南北合拳”。&sh                                                                      
    [ 此帖最后由曾庆轮在2009-12-21 20:31:35从 曾氏族谱 转移过来 ]
    你OK我OK大家都OK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048
      • 经验77770
      • 文章2052
      • 注册2009-01-23


      楼主辛苦了!虽然帖子所说的有些内容网上早已有了,但也还是应该谢谢楼主上传资料分享哦。
      [ 此贴最后由曾繁钦在2009-12-21 23:10:18编辑过 ]
       QQ:1710909686 其中1个电话号码 17093606054 自称李明老师 骗了我的钱,然后拉黑了我。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4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