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宗圣76代孙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5
    • 积分1475
    • 经验191952
    • 文章1531
    • 注册2008-05-08
    谈谈我对“易学”的理解
    [SIZE=3][COLOR=#0000ff]    [FACE=楷体_GB2312]《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可以说是国学之鼻祖。上古流行占卜之风,《易》的起源与蓍龟卜术和筮占有关:卦爻辞是从占卜记录中整理、抽绎出来的;而卦爻象则是由商、周“数字卦”演变而来。其时的占卜方法不止一种,所以,古有“三易”之说,即《连山》《归藏》《周易》。但由于《连山》《归藏》久已失传,今仅存佚文,故已难考其究竟,甚至有人干脆怀疑其存在的真实性。《论语》中有“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其中述及孔子与《易》相关联的地方仅寥寥几处。汉代的《六艺略》中有孔子作“十翼”之说,其所言虽与史实未必尽合,但影响极为深远,随着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确立,《周易》在中国古代被当作儒家经典之一便逐渐深入人心。
    [/SIZE][FACE=楷体_GB2312][FACE=宋体]     [/FACE]从“易”文化的流源来看,起源于上古占卜术的“易学”传至孔子生存的周朝末年,已分化为“学术易”和“方术易”两大分支。周朝覆灭后,战乱兴起,所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从而导致周礼体制的瓦解,即通常所说的“礼崩乐坏”。在这个过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学者继承并发扬了“周礼”之《诗》《书》《礼》《乐》等资源,把它们理性化、纲常化;而对《易》也进行了淡化其神秘的方术意味,而把其中的经学部分经过象数化的整理,就形成了儒家五经之一的《周易》。此时的《周易》还停留在“象数易学”阶段。后来,《周易》经过以商瞿、田和、费直为代表的历代儒门弟子不断深究和发展,经过理性化、伦理化、人性化的转化,最后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义理易学”。而《易》的“方术”部分逐渐发展为道教的《易经》。
    [/COLOR]     [FACE=楷体_GB2312]现在,一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总把儒学与国学等同起来。儒家思想的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其绝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如果非要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体的话,那就是《易》。不论后来的儒家、法家、道家以及被中国化的佛门,都脱胎于《易》。《易》强调天人合一之思想,万事万物都该追求并自觉遵守天人之道。“只知进,不知退,必进穷绝之地”就是“易学”的一个表现。无论是后来据此发展的中庸之道,还是儒家以“仁”为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人生追求,甚至道家独善其身,孜孜以求“道”之真义,佛门的普渡众生,都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天人合一这个境界。
    [/FACE][FACE=楷体_GB2312][FACE=宋体]     [/FACE]以上是我对《易》的粗浅理解。[/FACE][/FACE][/FACE]
    [ 此贴最后由曾繁智在2011-7-9 18:58:56编辑过 ]
    此帖受到1次评价, 累计:积分+1
    个人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zengwei/[/URL]
    [img]http://wpa.qq.com/pa?p=1:36611901:13[/img][url=http://wpa.qq.com/msgrd?V=1&Uin=36611901&Site=&Menu=yes]点击这里给我发送消息[/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