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3
    • 积分279
    • 经验14932
    • 文章436
    • 注册2010-04-25
    曾子文化概述
    [P][ALIGN=center][FACE=sans serif][BGCOLOR=#f8ecd8][B][COLOR=navy][SIZE=22pt]曾子文化概述[/SIZE][/COLOR][/B][FACE= ][COLOR=#464646][SIZE=10][/SIZE][/COLOR][/FACE] [/BGCOLOR][/FACE][/ALIGN][/P][P][FACE=sans serif][BGCOLOR=#f8ecd8][SIZE=4][COLOR=#464646]曾子认为,孝道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无所不在,无时不用,无所不包,那就不能仅仅适用于父母与儿女之间,还应该扩展到社会。因而把弘扬孝道与转变社会风气进而寻求治世结合起来,主张以孝治民,以孝为政。
         曾子说:“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有五条原则:尊重有德的人,尊重地位尊贵的人,尊重老年人,尊敬年长的人,慈爱年幼的人。这五条,是先王用来安定天下的原则。为什么尊重有德的人? 因为他们接近于圣贤之道的要求;尊重地位高贵的人,因为他们接近国君;尊重老年人,因为他们近似自己的双亲;尊敬年长的人,因为他们近似自己的兄长;慈爱年幼的人,因为他们近似自己的儿女。因此,达到孝的最高标准就接近于天子了,达到悌的最高标准就接近于霸者了。之所以说达到孝的最高标准就接近于天子,是因为即使天子也有父母;之所以说达到悌的标准就接近于霸者,是因为即使诸侯也定然有兄长。对上述先王的教导沿袭而不改,就可以用来领导天下国家。”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 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贵有德何为也? 为其近于道也;贵贵,为其近于君也;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以上数句,《吕氏春秋•孝行》引。此下数句与上文浑然一体,故亦视为曾子之语。)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礼记•祭义》)从而将行孝和治理国家视为一体。曾子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因为人死之后容易被忽视,年代隔远了容易被忘记。如果能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丧尽其礼而祭尽其诚,并且把这种诚心推而广之,人民的道德风尚就会归向淳厚朴实。
         在儒家思想中,孝悌与治理国家、移风易俗是一致的。孔子弟子有若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
    曾子认为“孝子善事君,孝弟善事长”(《曾子立孝》),孝养父母与忠于事君,两者 是一致的。因为曾子的“孝本”思想,要体现的是父母的价值,为了父母的荣耀,可以做官,可以作战,而且都要干好,否则便是不孝:“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礼记•祭义》) 曾子决不是消极避世的人。“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同上)“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等语,无不透露着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其谨慎小心和尚勇之气,并不矛盾。曾子把家庭看成一个小社会:“事父可以事君,事兄可以事师长,使子犹使臣也,使弟犹使承嗣也。”“赐予其宫室,亦犹庆赏于国也;忿怒其臣妾,亦犹用刑罚于万民也,是故为善必自内始也。内人怨之,虽外人亦不能主也。”(《曾子立事》)在这里,父亲俨然是国君,其他则是臣妾。处理好家庭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当孝子,也能当忠臣,曾子的本意就在于此。 [/COLOR] [/SIZE][/BGCOLOR][/FACE][/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217
    • 经验54102
    • 文章1224
    • 注册2005-06-14
    论题好像大一点了,好像是包罗万象的。
    世袭:巽申-如璋-瀚-子先(迁上杭)-饷-晴-胜-逵益-纹海-赐高-隆安(迁长汀)-宏默-闻富-贞贵-尚达-衍富-兴禄、字志沂-69派毓光(号达一,1716年迁内江梁家坝制糖,成就甜城)-传桢-纪辉-广祚(迁中山斑竹湾)-昭极-宪孚-庆衢-繁葵-祥亮;长篇《歪嘴川军》在“云中书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3
      • 积分1121
      • 经验28040
      • 文章1067
      • 注册2014-03-17
      [QUOTE][B]下面引用由[@曾(令)伦]发表的内容:[/B]

      论题好像大一点了,好像是包罗万象的。[/QUOTE]
      应该是曾子的孝道文化更恰当一些。
      曾立玺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宗圣76代孙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5
        • 积分1475
        • 经验191952
        • 文章1531
        • 注册2008-05-08
            首先,要区分“文化”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文化,通俗点儿讲,就是指一个群体(种族、民族、家族、企业等)其生活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人文意味的积淀,包括思想理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所谓思想,就是一种理性思维,经过人们的归纳、总结,形成的一种理性认识。
            言曾子思想,慎论曾子文化。
            曾子的思想行为,之所以被后人所推崇,其主要贡献有三:
            一,对孔子思想的承前启后。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儒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二,对孔儒义理的道德守城。“三省吾身”“任重道远”是曾子对儒家道德原则的践行与坚守。
            三,对孝道的诠释与身体力行。“感恩至诚,大孝至爱”是曾子对“孝”的全面阐释。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孝”应发乎至诚,止于真爱;在儒家道统中,“孝”是仁德的根本,体现在为人处世,事君交友等方方面面。
            值得重视的是,孔儒学派所构建的“君臣父子”关系与后来沦为封建统治阶级巩固皇权工具的“三纲五常”等政治道德规范有本质区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简单地说就是“君义,臣行,父慈,子孝”,这种规则,双重约束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不但约束臣,更约束君,君的所为更要符合体统和礼制。孔子云:克己复礼,仁也。也就是说,君之所作克制私欲、符合周礼,方为仁德。然而,很遗憾,在孔儒思想经过几百年的不得志,被叔孙通、董仲舒等发挥、“改良”之后,背叛了“孝道”原本的仁德宗旨,君臣父子之间双重约束关系被简化成了臣对君的绝对服从,形成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臣等级,形成了帝王南面之术以及帝王驾驭群臣的机巧权术和残忍阴谋。中国帝制延续了两千余年,这种背叛民本思想的儒家学说一直被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到了宋朝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盛誉。可见,儒家学说多么地契合统治者的口味!后来的“朱程理学”也都是对这种“改良”了的儒家学说的修修补补,从没有回归到孔孟之道民本思想这一核心价值体系上。
        [ 此贴最后由 曾繁智 在2015-5-27 14:18:59编辑过 ]
        个人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zengwei/[/URL]
        [img]http://wpa.qq.com/pa?p=1:36611901:13[/img][url=http://wpa.qq.com/msgrd?V=1&Uin=36611901&Site=&Menu=yes]点击这里给我发送消息[/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