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源流及其分布区域

楼主
客家的源流及其分布区域
[ALIGN=justify][B]                    [/B]客家人总共有四千多万
[SIZE=2]  何谓客家?所谓“客户”和“主户”的名称。“客家”就是相对“主户”而言的。所谓“主户”系指原来居住在本地的土著即畲民,所谓“客户”系指从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一带迁移来的人们。在历史上,客家大规模的南迁,共有三次。
   [/ALIGN][TABLE][TR][TD][/SIZE][/TD][TD][ALIGN=center][SIZE=2]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客家人的第一次南迁
  [/SIZE][/ALIGN][/TD][TD][ALIGN=center]



[/TD][/TR][/TABLE][/ALIGN][ALIGN=justify]  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晋朝,不得人心。晋武帝时,大乱已经萌芽,以后终于酿成“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又进一步导致各族间的大混战。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的刘曜、石勒攻陷洛阳,怀帝被掳。嗣后,愍帝即位,改元建兴。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愍帝又被掳。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汉族政权彻底崩溃了。从这时起,一直到隋朝统一中国的近三百年间,中原地区相继为匈奴、羯、氐、羌、鲜卑等五个少数民族所盘据,先后建立了五胡十六国的地方割据政权。各族间互相仇杀,混战不已,黄河流域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号元帝。这时的长江流域相对地显得较为安静。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一带的汉人士族和民众,纷纷渡江避乱。《晋书·王导传》云:“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南迁的结果,形成了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三个支派的汉族民系。其鄱阳湖支派即为现在客家民系的先民。他们是原来居住在山西和河南等地的汉人,逃到安徽、湖北、江苏、江西一部份地方,再沿鄱阳湖流域迁赣南和闽西诸地。
   [/ALIGN][TABLE][TR][TD][SIZE=2][/SIZE][/TD][TD][ALIGN=center][SIZE=2]唐末动乱,五代更迭——客家人的第二次南迁
  [/SIZE][/ALIGN][/TD][TD][ALIGN=center]



[/TD][/TR][/TABLE][/ALIGN][ALIGN=justify]  公元874——884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接着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时,中原人民又一次遭受了大灾难。他们只好再向较为安全的南方迁移。原来已经逃亡到皖南赣北的人民又被迫扶老携幼再度放弃已经定居了数百年的家园向新的地方迁徙。作为江西邻省的福建当时却相对地较为安定,而且靠近江西的闽西一带居民还很少。所以这里成了客家第二次迁移的目的地之一。他们中的大部分经赣南与福建交界的宁都、雩都一带首先到达宁化(宁化是闽西开发最早的县),而后又迁往汀江流域直到闽粤交界地区。许多客家族谱还详细地记载着这次迁移的原因、时间和经过。如广东兴宁之《刘氏族谱》载云:
  “自五胡乱华,永嘉沦覆,晋室播迁,衣冠南渡,永公(刘备次子刘永)亦迁于江南……唐僖宗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黄巢倡乱,海内骚然。于时有天锡公,弃官,奉父祥公避居福建汀州宁化县之石壁洞。后世遂以祥公为宁化始迁之祖。”
  又如江西《罗氏大成谱》载云:
  “迨下唐僖宗之末,黄巢作乱。我祖仪贞公致仕隐吉,因家吉丰。长子景新,徙赣州府宁都州;历数十年,又徙闽省汀州府之宁化县石壁村,成家立业……”
  又如《崇正同人系谱》载温氏条云:
  “……至九郎公(原住江西南昌),因避黄巢乱,转徙闽汀之上杭县……”
  其载沈氏条云:
  “……五代时,其族小半随王潮入居福建汀州……”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次大迁移与闽西地区的开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自从客家迁入之后,闽西人口大大增加起来了。可以说,当时迁入的客家人已大体上奠定了闽西地区开发的基础了。不过,查武平、上杭等县族谱,从唐末、五代迁来者,绝大部份亦已衰亡,其传续至今者已寥寥无几了。
   [/ALIGN][TABLE][TR][TD][SIZE=2][/SIZE][/TD][TD][ALIGN=center][SIZE=2]宋元之际,蒙族南犯——客家人的第三次南迁
  [/SIZE][/ALIGN][/TD][TD][ALIGN=center]



[/TD][/TR][/TABLE][/ALIGN][ALIGN=justify]  赵匡胤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局面。这对中国历史无疑是一大贡献。但是赵宋王朝却很少有过几天安静的日子。一百多年以后,金灭辽复又侵宋,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宋亡。宋高宗南迁杭州,建立南宋政权。公元1234年,元灭金,并吞中原。接着,元军南下,南宋亡。时爱国将领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奋起抗元,闽西、赣南、梅州一带的客家人参军抗战者甚众。广东《嘉应州志》载:“元世祖至元十四年,文信国(天祥)引兵出江西,沿途招集义兵,所至响应。相传梅民之从者极众。(父老流传,松口卓姓有八百人,勤王兵败后,只存卓满一人。)”黄遵楷所撰之《先兄公度事实述略》一文中说,就在这时“散居于汀州、邵武各属的客家人,再迁梅州”。又说:“嘉应一属,所自来者,皆出于汀州之宁化石壁。征诸各姓,如出一辙。”《嘉应州志》卷三十二《丛谈》也说:“闽之邻粤者相率迁移来梅,大约以宁化为最多。所有戚友,询其先世,皆宁化石壁乡人。”翻阅《上杭县志》更容易发现,今日上杭的不少姓氏,如丘氏、江氏、朱氏、伍氏、李氏、官氏、陈氏、袁氏、范氏、张氏、黄氏、曾氏、雷氏、詹氏、谢氏、严氏、罗氏、龚氏等等,都是从宁化石壁迁居上杭的。迁杭时间大多在宋元之际。宁化县简直成了抚育客家的摇篮和客家继续迁移的中转站。
  客家先民第三次南迁之事实,尚有下述资料可为佐证——
  广东五华《魏氏族谱》载云:“三十九世淑玉公(原住江西石城县),生四子,曰元,亨、利、贞。时值宋末,天下混乱,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人,扶宋主在赣州霸截水道。元主起兵二十余万,从建昌而来,杀戳人民,在此经过,是谁敢当?我祖兄弟惊恐流涕,商议只得移别处逃生。于是兄弟行经宁化,不得已号泣分袂,移居三郡。元公至惠州长乐(今广东五华),为一世开基祖。亨公迁福建汀州上杭县,后迁惠州龙川县。”
  南雄《南阳堂邓氏联修谱》载云:“……寿成,景定间,游学金陵,因载籍为金陵人,生五子……清之子曰邓念,生三子,其二仍居金陵[COLOR=#ff0000]珠玑巷[/COLOR];其一邓向游学粤东,立籍雄州,遂家焉。据此则向公之来雄,在宋末元初之间也……”
  上面讲的是由闽迁粤及由赣迁粤,由苏迁粤的客家移民情况。此外,还有从颍水、汝水间南迁的。《崇正同人系谱》载陈氏条云:“陈氏郡望称颍川。宋末,中原士族纷纷南随帝室播迁,有陈魁者率其族众九十三人,移居福建汀州之宁化、上杭。其曾孙有孟二郎、孟三郎,由闽迁粤之程乡,逐渐散布于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处。至其先九十三人所出之后裔,亦已蕃庶蔓延于全闽。其族复相率转徙而入粤。且当日南来之人,自此九十三人外,更有或为之先,或为之后,抑或为之同时。故陈氏族属蕃庶,实冠全粤焉!”
  凡此种种,可见此时由豫、赣、闽等处南迁梅州一带的客家人为数之多。而且再向西延展到龙川、紫金、河源、翁源、始兴、韶关的也不少。此后,又有许多客家从粤东及粤中继续西迁到高雷、钦廉一带。总计广东全省全部客家的县有十七个,即:梅县、大埔、兴宁、五华、蕉岭、平远、丰顺、龙川、紫金、河源、惠阳、翁源、乐昌、曲江、赤溪、和平、连平。部份讲客话的有合浦、防城、中山、增城,南雄、连山、博罗、花县、从化、饶平、番禺、潮阳、崖县等六十余县。今日的广东省是客家聚居的大本营。
   [/ALIGN][TABLE][TR][TD][SIZE=2][/SIZE][/TD][TD][ALIGN=center][SIZE=2]客家人的另外两次迁移
  [/SIZE][/ALIGN][/TD][TD][ALIGN=center]



[/TD][/TR][/TABLE][/ALIGN][ALIGN=justify]  客家人除了上述三次的南迁外,还有两次不属于外患遭遇的迁移,是向东南西北四处开花的。
  一次是“移湖广,填四川”的属于国内的迁移。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说:“四川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遇过一次很大的屠杀,这就是张献忠农民起义时,地主杀农民起义军,农民起义军杀地主,后来又发生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的事件……因此,现在的四川人,在清朝以前的土著是很少的,多半是外省的移民。”康熙十年(1671年)清廷乃下诏奖励外省人民入川。接近四川的湖北、湖南入川垦荒者特多。广东、福建、江西的客家入川者亦为数不少。郭沫若在《我的童年》里说:“我们的祖先是从福建移来的,原籍是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听说我们的祖先是从福建背着二个麻袋上川的。在封建时代弄到不得不离开故乡,当然是赤贫的人。”说明郭沫若是客家人。又,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记录整理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也清楚地点明朱德是从广东迁到四川的客家人。书中写道:“当地有许多客家,朱家也是其中之一。所谓客家,乃指从其他地方移居于此,没有超过八代……朱家一族最初在白莲教起义后不久,即在十八世纪末或十九世纪初,从远在南方的广东省迁徙到此。”从福建武平的情况看,迁往四川的也有不少,如危氏迁梁山,方氏迁大竹,刘氏迁富顺,温氏迁重庆,等等。上了《中国人名大辞典》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就是由武平的湘坑湖迁往四川富顺县的,其中光绪进士的京报是贴在武平湘坑刘氏宗祠里的。今四川省的隆昌、荣昌、成都、重庆、内江、广汉、新都、资中、富顺、巴县、涪陵、仪陇、大竹等十余个县市居住着很多客家人,但是没有全部客家的住县。
  另一次是太平军失败以后的属于世界范围的迁移。太平军的天王洪秀全原籍梅县石坑村,后迁花县,是客家人。其余领袖人物如冯云山、杨秀清、石达开、罗泌芳、吴如孝、侯官胜以及洪秀全的妻弟赖汉英等,凡封王者几乎都是客家人。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军覆亡之后,不少的残兵败将逃到潮汕平原、珠江平原、海南岛、台湾、香港、澳门、南洋群岛甚而远至欧、美各洲。当然,迁往这些地方的客家不完全都在这个时候,都是此种原因,都是这些人。
  除上述之外,客家的分布区域尚有——
  广西省的武宣、平南、北流、马平、贵县、柳城、贺县、象县、桂平、陆川等十余个县。
  江西省的寻邬、会昌、安远、定南、信丰、南康、大庚、龙南、崇义、虔南、上犹等以及与湘、赣方言杂居的吉水、遂川、石城、赣县、兴国、瑞金、吉安、泰和、雩都、广昌、永丰、萍乡、修水、万安、宁都等十余个县;
  湖南省的汝城、彬县、浏阳、平江等县。
  台湾省的彰化、诸罗、凤山、台北等县市。
  福建省的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宁化等县,其他如闽南、闽北方言系杂居的连城、清流、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将乐、顺昌、三明等县市也有一部分客家人居住。
  据云,客家人总共有四千多万。
[/ALIGN]
1楼
嘿嘿~偶就是赣县滴.
2楼
你是赣县哪的?属哪房系的?可知王易 公房系?你赣县有王易 公房系。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