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一村两个曾氏祠堂

楼主
转帖]一村两个曾氏祠堂
[原创]一村两个祠堂(耳口)
一村两个祠堂

 

祠堂是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人为共同祭祀祖先而建造的房屋。在封建宗法制度鼎盛之时,几乎每村必建一祠堂,但能保存至今的,却寥寥无几,而江西省贵溪市耳口乡耳口村曾家却有两个保存较为完好的祠堂。

2004年8月8日,我随同旅游团乘坐一辆中巴来到贵溪市耳口乡耳口村,游览务义港曾家清代古建筑群。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三十至五十年间(即1765—1785)。建筑群依山傍水,设计别致,用料考究,整个建筑群呈“品”字形,分为曾氏公祠、鱼塘花园、经学书院、住宅四大部分,占地总面积极6.2万平方米,当年有84户,428人。

鱼塘花园、经学书院现在已荡然无存,但住宅建筑群却依然挺立在那山与水之间。建筑群那幽雅的高楼台阁,形式各异,别具一格的木质天花板深深吸引了游客。然而吸引我的不是那四周超脊,雕龙画凤的古住宅建筑群,却是这富有特色的一村两个祠堂。我站在门前有一副“沂水长萦霜露感,春风遍拂藻苹香”石雕对联的曾氏公祠前,与其遥遥相对的另一曾氏公祠一样,祠内也有戏台、酒楼、观厅、神堂。为何曾氏有“曾云公祠”、“曾在公祠”两个祠堂?后经村民介绍,才知道村口边的祠堂是一名曾氏寡妇建造的。相传曾氏为祭祀自己的祖先,于乾隆五十年(即1785年)建曾氏公祠(曾云公祠),祠堂竣工之时,村里三天大摆宴席,宴请全村男人。而村中一名曾氏寡妇,家中十分富有,却无权参加这盛大的庆典。由于丈夫的去世,其本身就十分悲痛,现在又遭同族人的冷漠,她对封建社会这种男尊女卑的制度十分愤慨,即日倾全家之产,在村口边与曾氏公祠堂遥遥相对,又建一曾氏公祠(曾在公祠),其规模远超过前一祠堂,祠堂南北长44米,东西宽26米,高⒉4米,建筑面积1144平方米,内有100根木立柱和2根石立柱落地支撑。祠堂竣工之日,也大摆宴席,但她不分男女老少,宴请十天,好不热闹。

我返回到村口边的曾在公祠,再仔细观览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祠堂。它依水而建,门前有一棵罗汉松,已历经几百年了,然苍劲地耸立在那。梁栋中文彩、雕琢还依稀可见,其中那墨龙更有昂首腾飞之势,似一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将冲破封建社会这种男尊女卑的制度。
1楼
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下,她能建起来吗?恐怕地基还没打好,就给人拆了.为什么能建立起来 呢???????
2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冠强[/u]发表的内容:[/b]

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下,她能建起来吗?恐怕地基还没打好,就给人拆了.为什么能建立起来 呢???????[/QUOTE]
一、地理位置
    务义港曾家清代建筑群,位于贵溪市耳口乡耳口村曾家村小组,泸溪河的中游,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龙虎山和上清天师府接壤。交通便捷,铁路有鹰厦线,设有圳上火车站;公路有鹰潭至冷水至资溪公路且路面均已水泥硬化;水路有泸溪河直通天师府和龙虎山。建筑群依山傍水而建,树木苍翠,设计别致,环境优美,用料考究。

二、范围面积
  “务义港”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三十至五十年间(公元1765-1785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整个建筑布局呈“品”字形,分为“曾氏公祠”、“鱼塘花园”、“经学书院”、“住宅”四大部分,占地总面积达6.4万平方米,当年有84户,428人。
 
三、历史沿革
  务义港曾氏发脉于山东省、济南府嘉祥县南四十里南武山西元寨,在战国时南迁到湖南湘乡,再迁到江西省吉阳(现吉安),后由吉安迁往贵溪县南约六十公里处务义港村,现耳口乡耳口村曾家,后人通称武城曾氏,也称宗圣。
  
    字派是和孔孟曾颜四姓统一字派,是由皇帝亲笔提写赐封。

  同治三年,清圣祖仁宗皇帝赐了拾伍个字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了拾个字派:命、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元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了贰拾个字派: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务义港”原名“乌泥港”,至曾二世祖时,遵循“仁义道德”古训,希望子孙后代“务义求仁”,因“务义”与“乌泥”谐音,故更名为“务义港”。


  古祠堂茶楼及祠堂古戏台

耳口古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务义港曾家,是北宋时期“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后裔,与曾国潘是同宗一脉 ,原来是李姓和邓姓村庄。相传清雍正年间,江西吉安曾姓三兄弟,曾柏仕、曾云仕、曾在仕之父曾先公,逃荒流落到乌泥港在李姓和邓姓家中做长工,帮其放牛,有一次曾云仕在邓家屋背的献花形山上(又名“作玛形山”)放牛睡着了,做了一梦,梦说他睡的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死后谁葬在此处,其子孙后代一定会兴旺发达。曾云仕死后,其子孙按其梦说把他葬于睡处,果真此后曾姓子孙开始繁衍发迹。而原来的邓姓和李姓却日见衰没。现曾云仕的坟墓还在。

四、保护区资源描述
  “曾氏公祠”原有三个公祠,为曾先公祠、云士公祠、曾在公祠。曾先公祠建于乾隆二十年间,为曾族第一代所建,于1958年被毁。云士公祠建于乾隆四十年间,为曾族第二代所建,现改为住房。曾在公祠,即为现在保存完好的曾氏公祠,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为曾族第三代所建,据云为一富家寡妇为纪念自己新亡的丈夫出资所建。公祠南北长44米,东西宽26米,高8米,建筑面积1144平方米,内有100根木立柱和2根长8米,直径0.5米的青石整条圆柱落地支撑,祠内分戏台、酒楼、观厅、神堂、茶室五部分,建筑中的梁栋,多饰以文彩,或予以雕琢,雕梁画栋,形象逼真。其中油墨画巨龙,吞云吐雾,昂首腾飞。整个建筑古朴幽雅,具有地方特色。根据宗族规定,每年“清明”和“冬至”时令,由族长召集全村人在此聚会,杀猪宰羊,大摆酒宴,然后向祖灵进行祭祀仪礼。有时,还约请戏班子来此唱戏,显示宗族阔绰气派。现祠门前尚有一幅“沂水长萦霜露感,春风遍佛藻萍香”石雕对联,字体遒劲有力。公祠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结构为穿 榀柁梁式结构,四周外墙超脊,屋面雨水通过天井排出屋外。

3楼
"同治三年,清圣祖仁宗皇帝赐了拾伍个字"???


关公大战方世玉也!唉!

庆扬:你转帖都自己先看看啦!得符合逻辑呀!!!清圣祖仁宗皇帝是康熙,同治皇帝是他的七世孙呀!!!!!!!!!!!!!!!!
4楼
盗版盗出问题来了[em08][em08]
5楼
无语啊![em10]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