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府《崇圣典例》

楼主
民国政府《崇圣典例》
   1911年(括号为昭演按语、下同。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孙中山出任首任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起)。次任临时大总统是袁世凯(任期: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1913年10月10日后,中华民国选举出袁世凯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袁世凯上任后通令全国,对伊昌衡等“请令全国学校仍行释奠之礼”的通电表示赞同,称其“所见极为正大”,并表示要等“各省一律议复到京,即查照民国体制,根据古义,将祀孔典礼折衷,至少详细规定,以表遵崇,而垂久远”。

  1913年2月,袁世凯又通令全国,称孔子之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树万世师长,亘百代而常新。凡有血气,咸蒙覆帱,圣学精美,莫与比伦。溯二千年历史相沿,率循孔道,奉为至圣;现值新邦肇造,允宜益致尊崇”,“孔学撷道德之精,立人伦之极,渊泉溥博,沾被无垠,高山景行,响往弥笃”,令“所有衍圣公暨配祀贤哲后裔,膺受前代荣典,均仍其旧,惟尊圣典礼重,应由主管部详稽故事,博孝成书,广征意见,分别厘订,全核而告”。

同月二十日,袁世凯以民国政府名义颁布《崇圣典例》,对有关尊孔事宜做了极为详细的规定:

第一章      世爵

第一条      衍圣公膺受前代荣典,均仍其旧。其公爵按旧制由宗子世袭,报经地方行政长官呈由内务部核请承袭。

第二条      衍圣公俸,依公爵旧制,俸额酌定为岁俸银币二千元。

第三条      衍圣公印,由国务院饬印铸局用银质铸造颁给,文曰:“衍圣公印”。其旧有三台银印,交由内务部保存。

第二章      世职

第四条  圣贤后裔旧有五经博士等世职,兹均改为奉祀官,世袭,主祀;其旧设奉祀生裁撤之。奉祀官按旧设额置:

一、至圣后裔世袭奉祀官八员;

二、先贤先儒后裔世袭奉祀官二十员:先贤东野氏、颜氏、曾氏、孟氏、闵氏、冉氏耕、冉氏雍、端木氏、仲氏、言氏、卜氏、孙氏、有氏、朱氏、周子敦颐、程子颢、程子颐、邵子雍、张子载,先儒韩子愈后裔,世袭奉祀官各一员。前项至圣、先贤、先儒后裔世职由衍圣公及各氏按照旧例,报由地方行政长官呈明内务部核准承袭。

第五条  前条世袭奉礼官俸,依旧制五经博士等官俸额,酌定为每员岁俸银币一百元。

第三章      祭祀费

第六条  衍圣公每年祭祀公费,岁额定银币一万二千元。

第七条      孔氏各项祀田,由各该管地方官注厘升科,概归国家征收。

第四章  庙官

第八条  圣庙执事官,按旧设品额,仍设四十员,酌分等额如左:

一、三等二员,

二、四等四员,

三、五等六员,

四、六等一员,

五、七等七员,

六、八等十员,

七、九等十员。

前项执事官由衍圣公照旧遴选圣裔,报由地方行政长官呈现请内务部注册充任。

第九条  前条圣庙执事官俸,依旧制俸额折给,每员岁俸银币三十元。

第十条  圣庙乐舞生、礼生,由衍圣公按旧额遴选曲阜子弟随时肄业。

第十一条  地方文庙,设奉祀官一员,其规则另定之。

第五章  林庙

第十二条  曲阜林庙于修缮工程必要时,由该管地方长官勘估,呈报内务部核准修缮。

第十三条  文庙修缮事宜,京师由内务部办理,各地方依前条之规定。

第十四条  林庙旧设百户一名,改为林庙奉卫官,由曲阜县遴选,呈请该省民政长官委任。

第十五条  曲阜林庙二处奉卫,酌定各三十名,供洒扫、工匠各役,由奉卫官管理。其规则另定之。

第十六条  前条奉卫官及奉卫之俸薪,酌定为每年四千元,其从前征收各户丁银一律豁免。


资料来源:《孔府档案选编》
1楼
這二十五個輩分是袁世凱赐给四姓吗,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 永世锡绪昌 我學歷低不懂請得教你
演公
2楼
拍馬屁拍到馬腿上啦
[FACE=宋体][SIZE=12px]先理解上面的發表含義與用意。不要拍馬屁拍到馬腿上.......[/FACE][/SIZE]
3楼
这是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候的《崇圣典例》,不知道清、明、元、宋、唐等朝代是否也有类似尊崇孔子之典例?
4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国存广西[/U]发表的内容:[/B]

這二十五個輩分是袁世凱赐给四姓吗,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 永世锡绪昌 我學歷低不懂請得教你
演公[/QUOTE]
    论坛已经很多贴讨论字辈的帖子,你自己找找看吧。[/P][P]    还不多谢邪老?在醒你呀!你要学会回应主题,中途转变话题是不礼貌的行为,粗俗一点讲就叫“九唔搭八”。不知道怎样说你,连数数都数错,明明三十个字就讲成二十五,哎![/P]
5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庆钊广东阳江[/U]发表的内容:[/B]

这是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候的《崇圣典例》,不知道清、明、元、宋、唐等朝代是否也有类似尊崇孔子之典例?[/QUOTE]
回庆钊:[/P][P]    有的,看各朝正史或多或少均有交代,《明史》和《清史稿》较详细,但名称不同。[/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