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曾氏历史风物拾零

楼主
中山曾氏历史风物拾零
    中山的曾氏人口不算多,目前约有5000人,主要分布于沙溪、石岐、三乡等镇区。目前,沙溪涌边村、三乡古鹤村各有一间曾氏祠堂。涌边村的曾氏先祖明万历年间由南雄珠玑巷迁来,族人一直把孔子的学生曾子作为宗族的老祖宗供奉,而古鹤村曾氏先祖于明嘉靖年间来自惠州。[P]
[/P][P]【姓氏渊源】中山曾氏分支多史料记载,曾姓源出于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鄫(山东苍山县西北),鄫国历夏商周三代,公元前567年被莒国消灭,大子巫逃亡至鲁国,感叹“城邑已失,留邑何在”,遂把国名鄫去掉了邑旁(阝),以曾作为姓氏。其后裔曾子,名参,字子與 ,系孔子学生,传孔子之学,被后世儒家奉为宗圣。曾氏在鲁国得姓,早期一直在鲁国发展,西汉时开始迁居湖南、陕西、河北等地;到了宋代,时局不稳,大批中原人南下逃避战乱,不少为官、经商的曾氏也随之而来广东定居;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繁衍壮大的曾氏遍布广东各市县,可谓“无县不曾”。南迁的曾氏是如何来到中山的?据涌边村曾氏族谱记载,中山曾氏始迁祖为曾季青,他是曾子的第六十一世孙,因避战祸,来到南雄珠玑巷定居。曾季青的六世孙名叫曾汝富,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来到香山游玩而定居于此。此后,由曾汝富衍生出的族人有四个分支,分别散居于员峰乡(石岐员峰村)、岐头乡(石岐岐头村)、沙溪涌边村及现今的珠海。三乡古鹤村的曾氏始祖,为明嘉靖十五年(1537年)由惠州迁此谋生的曾日富,繁衍有曾于祯、曾于德、曾于丙、曾于顺、曾于和五个分支。此外,古镇、小榄、火炬开发区也有不少曾氏后裔,渊源各不相同,其中小榄曾氏始祖曾庚申于清代迁自新会。[/P][P]
[/P][P]【祠堂典故】斑驳旧影留典故从涌边村牌坊通往村内的是龙澳街,与龙澳街交接的三条旧街分别是上街、中街、下街,曾氏大宗祠就位于中街入口处。祠堂门口,“薪传东鲁,学懋南丰”的黑字红底对联十分醒目,步入宗祠,抬头即可见到“翰林院编修”的牌匾,辨认落款,可知这是清道光皇帝赐予曾氏族人曾望颜的。牌匾后面,还有一副对联,上书“山小岂无云出岫,台高还有树参天”,这是曾望颜题给石岐西山第一峰的,西山寺至今尚存他的匾额对联手迹。经2002年重修,祠内的木雕、灰塑、壁画恢复昔日之精美样貌。此外,祠堂屋顶还立着两个直头狮,威风凛凛地直视前方,据说普通祠堂只能用侧头狮,“起码是中了状元以上才能用直头狮”。据曾氏大宗祠里面的石碑记载,曾望颜会试登壬午科进士第殿试,考取二甲第十名,后被御赐授翰林院编修。曾望颜的仕途几经曲折,“补江南道监察御史,署河南道事,掌山西道事转刑科给事中,兼署户科给事中,迁任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晋顺天府府尹,擢福建布政使,护理福建巡抚,代办闽浙总督,调署四川总督。清同治四年(1865年)授内阁侍读学士……”另据《香山明清档案辑录》记载,“曾望颜,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生,字瞻孔,号卓如,香山员峰乡人”。史料显示,曾望颜为官清廉,敢于谏言,时称“曾铁面”。为禁绝鸦片,他曾奏请封关禁海,“今日要策,首在封关,无论何国夷船,概不准其互市”,民族气节溢于言表。此后,清政府国史馆为其立传,陕西省城为其立祠。事实上,除了位高权重,曾望颜在文学、诗画、书法等方面的造诣亦有过人之处,史书称其“善诗文,工书画,画兰石极有秀劲之气”。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从福建解职返香山时,倡议并捐资重建香山名胜西山仁寿寺(现今的西山寺),还为该寺题写重建碑文、“西山第一峰”山门及相关楹联。由此可见,曾望颜被涌边村曾氏族人视为最大的骄傲是有原因的。不过,他本身不是涌边村人,而是石岐员峰村人。上文提及,中山曾氏始迁祖为曾季青,涌边村、员峰村的曾氏后裔都源自这一脉,因此有这么一层沾亲带故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员峰村这一本家没有曾氏祠堂去承载优秀子孙曾望颜的丰功伟绩呢?原来,员峰村本来是有曾氏大宗祠的,不过后来改为员峰乡卫生院,现在则沦为出租屋。此等境况,念来亦不禁叫人慨叹。言归正传,让我们把目光重新回到涌边村。与曾氏大宗祠毗邻而立的,是古朴的北极殿。它始建于宋代,有过多次重修,屋脊处的双龙戏珠灰塑与鳌鱼陶塑如今已蒙上一层风霜白,倍显素雅。殿内的盘香萦绕着丝丝缕缕的烟气,殿外的石阶处摆放着土地公及瑞兽,威严之余亦露出几分憨态。到了每年的北帝诞,村里都会在此举行祭祀与乡亲聚餐活动,热闹非凡。至于三乡古鹤村的日富曾公祠,实为族人崇祀先祖曾日富所建,位于角头街41号,坐东南向西北,三间两进带左偏房,总面积有148平方米。该祠建于1922年,1997年有过一次重修,2012年被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据古鹤村史记载,该村历史上曾有二十三间祠堂,其中郑姓十二间,陈姓五间,许姓两间,冯姓、张姓、刘姓、曾姓各一间。时至今日,只有小部分得以保存下来,日富曾公祠便是其中之一。族人重修后,这间祠堂依然保留着原有的风格,沿屋檐滴落的雨珠洗出了门楣上的绛红,渲染着灰白墙壁,但那花鸟鱼虫、人物瑞兽雕刻却因浸润了雨水而更显沉郁,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P][P]
[/P][P]【宗族荣光】乐善好施有传承除了曾氏大宗祠,涌边村内至今保留了不少古迹,始建于北宋的杜婆桥便是典型的代表。杜婆桥位于入村牌坊不远处,据称是中山现存最古老的桥梁。该桥为三孔石桥,呈西南、东北走向,长19.1米,宽2.5米,主桥用5条花岗石条铺成。桥面虽只是几条花岗石,平整坚固,稳稳地扎在桥墩上,历经近千年的风吹雨打仍屹立不倒。古鹤村没有古桥,有的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历史以及掩映于民居、蜿蜒延伸的石板路。据《古鹤村史》记载,古代这儿西面临海,经过数百年多次围垦造地,方才演化为今时今日之富庶之地。旧时,村民把地势较低、受海潮上溯影响的水田称为潮田或咸田,而地势较高、淡水灌溉的水田称为民田。1838年(清道光十七年),村民们大胆尝试在咸田中施行“套种双造制”,即早造水稻春种后,于农历五月在水稻的间行套种禾苗,早造水稻收成后,留下新种的秧苗继续生长,直至秋季成熟收割。这一耕作模式,沿用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才结束,充分显示了古鹤人不断改良耕地、改进生产方式的勤劳智慧。此外,拥有“乐善好施”牌坊的古鹤村,扶弱济贫的风气同样由来已久,近现代更是被村内的曾氏族人进一步发扬光大。村口有一块石碑,“古鹤乡建筑石街之缘起”的碑文记载着华侨曾卓轩捐资修筑石板路的故事。原来,古鹤的村道在清代是用角石铺成的,高低不平坑坑洼洼不便乡民出行。1920年,村内长者商议修筑石板路,预算工程款需1.9万银元。村民积极捐款,但迫于财力有限,最终只筹得7000多银元,与预算所需相差甚远。见此情形,旅日华侨曾卓轩慷慨承诺,“你们尽管修,不足款项由我一人承担”。1922年,石板路修筑工程顺利完成,曾卓轩一共捐出1.27万银元。此后,曾氏慷慨做善事的美名传开,被乡人誉为“曾包尾”(意为不足款项由曾氏全包)。修好后的石板路,从村头闸门起,延向角头街、古鹤下街、古鹤中街、清泉街等,止于村尾,全长千余米。漫步其中,几缕古意不经意间从两旁民居的素色砖墙中渗出。这些年来,大批的外来务工者到此定居,但村中的恬淡清静却也一如往昔。晴天时,男女老少走过那一段段石板路,或蹒跚而行,或嬉戏笑谈,各有各的安逸;雨天时,雨水会把石板洗刷得愈发清净,他们躲进一旁的旧祠堂或小卖部里,与偶遇的街坊悠闲地谈天说地,打发着偏安一隅的时光。若干年后,曾卓轩的孙女、被誉为“西饼皇后”的曾超群继承了祖父的衣钵,同样成为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大慈善家。她的人生,创造了为数不少的第一:创办了香港第一间售卖糕饼的“超群饼店”,开设了第一间专为妇女而设的“超群烹饪研究学院”,成为香港第一代开办连锁店最多的企业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超群深入到广西、贵州、海南等偏远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助学工作。回馈社会之余,曾超群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古鹤。期间,曾超群把祖居扩展,修缮成村的福利中心,还捐出100万港币成立古鹤老人福利基金会。福利中心所在的这幢建于清代的建筑,设有前院、正厅、侧厅、厢房、后院。正厅用于摆放图书、报刊,设为阅览室;侧厅是老人活动室,有健身器材、麻将桌等设施;厢房则是医疗室。[/P][P]
[/P][P]【氏族名流】朝臣商贾齐辉映[/P][P]●曾望颜:石岐员峰人,清嘉庆间举人,道光年间进士。他历任翰林院编修、江南首监察御史、署理河南道、山西道、刑户两部给事中、光禄大理两寺少卿、顺天府府尹、福建布政使、代理闽浙总督等职。[/P][P]●曾超群,祖籍三乡古鹤,1929 年上海出生,知名女企业家、慈善家。她的父亲曾广植,是中国多个地区邮政储金汇业局的经理;母亲陈凤琼,曾出版英文书籍《中国食谱简制法》。[/P][P]●曾广仁:祖籍三乡古鹤,旅日华侨。他于1987 年为故乡捐赠一座牌楼,此后又捐资港币100万元成立曾广仁教育基金会,建有一座教育基金会所,赠送给村委会使用。[/P]
1楼
宗圣公64派大月公,号广兴,为中山古镇古三村开基祖
2楼
[QUOTE]下面引用由[@曾永强阳春]发表的内容:宗圣公64派大月公,号广兴,为中山古镇古三村开基祖[/QUOTE]早十年前和昭演公等人去过他们村访宗!
3楼
古鹤村已经荣获广东传统古村落称号。
[upload=42437,0]mmexport1724579817055.jpg[/upload]
[upload=42438,0]mmexport1724579824134.jpg[/upload]
[upload=42439,0]mmexport1724579820829.jpg[/upload]
[upload=42440,0]mmexport1724579827201.jpg[/upload]
[upload=42441,0]mmexport1724579830744.jpg[/upload]
[upload=42442,0]mmexport1724579834480.jpg[/upload]
[upload=42443,0]mmexport1724579837768.jpg[/upload]
4楼
介绍一下中山这支曾氏的渊源世系,以及现状好吗?
5楼
你们以前到访过都不了解,我只是视频平台搜索浏览一下。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