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曾天师的符咒~

6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水长[/U]发表的内容:[/B]

繁榮宗親:請間仙帥与地理先生是同道、還是各行?
這方面知識你更權威......。[/QUOTE]
你看资料就明白了~曾文迪是杨公的学生~是唐朝天文官~但对地理更加精湛!
7楼
按雩阳小源曾氏族谱载,杨公高徒实乃文辿是也![em05]
8楼
[TABLE][TR][TD][B]下面引用由[U]曾健峰[/U]发表的内容:[/B]

按雩阳小源曾氏族谱载,杨公高徒实乃文辿是也![/TD][/TR][/TABLE]
兄弟: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均是也!【注:有说是二人】

[B]曾文辿[/B](854—916年),唐代寧都人,著名風水大師,為風水宗師楊筠松之高徒。

辿,音參(參加之參)。歷代偶有典籍,將[B]曾文辿[/B]寫成「曾文迪」,應為手民之誤。



[SIZE=5]著作[/SIZE]

[UL][*]《天玉經序》 [*]《青囊序》 [*]《陰陽問答》 [*]《尋龍記》 [*]《八分歌》 [*]《泥水經》 [/*][/UL]】

曾文辿

[TABLE][TR][TD][URL=http://baike.baidu.com/pic/124/11943346414818402.jpg][IMGA=0,absMiddle]http://baike.baidu.com/pic/124/11943346414818402_small.jpg[/IMGA][/URL]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824.htm][COLOR=#0000ff]江西[/COLOR][/URL]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401.htm][COLOR=#0000ff]堪舆[/COLOR][/URL]大道。
  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著《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
  后人尊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216.htm][COLOR=#0000ff]风水[/COLOR][/URL]形派四大祖师。

  [B]  [/B]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曾文辿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他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
  “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
  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廉幕应;
  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
  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
  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
  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
  曾文辿唐末五代时迁三僚,时历宋元明清,迄今千多年来,特别是明清两朝以来,文辿后裔蕃衍千枝万派,分布全国各地,已成万丁著族,人文蔚起,忠烈满堂,卓然俊拔之士达于中外,足见杨筠松当年的预测不谬也。现在许多海外易经考察团专程到三僚村,都是拿着这份钳记,寻找中间提到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甲木水”的所在。
  割据赣州的卢光稠慕名聘请杨救贫弟子为他择基修筑赣州城后,又恳求杨救贫为其选一块“天子地”。这一段历史掌故,赣州府志记载甚详:“唐都监杨筠松避地于虔,谒卢光稠,为其卜地云出天子,卢遂改葬其母,复问还有此地否?曰:有,一席十八面;曰:何面出天子?曰:面面出天子。卢恐他姓得之,遂毒杨。杨觉,携其徒曾文辿及去之,至一处间,问何地名,曾答:药口。曰: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小子志之。说卢王于赣州磨车湾安水碓,十字路口开一井,则世世为天子矣。曾曰:何谓也?曰: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后卢果疽发背,痛不能忍而缢死。”杨救贫逝世后,曾文辿遵其所嘱,回赣州说服卢王城内磨车湾安了水碓和十字街凿了井,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并制煞了卢光稠。他担心卢王报复,远走万载县西山隐居,后人称其隐居处为曾公塘。曾文辿著有《八分歌》、《泥水经》等书传世。




[/TD][/TR][/TABLE]

9楼
老八~仔细研究《宗圣志》~会有发现的!这里有问题存在!!!
10楼
神仙
我先拜拜啊

请问

这个字“辿”怎么读啊


11楼
后裔情况如何??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