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兴国龙口或赣县杨梅曾氏寻根

12楼
快有眉目了.呵呵.
1、宗圣公曾参,传十五世西汉关内侯(爵名)曾据,因反对王莽篡位政权,率族氏由山东迁江西吉水县城。传二十世曾略,迁江西永修县之城南。传四世曾洪立,任江西南丰县令(县行政长官),家住南丰。传三世曾仁敷,子曾建,字致强,迁江西泰和县梅溪村。

2、泰和梅溪派,开基祖为仁敷长子建,娶尚氏,生子良,由南丰徙梅溪”。世系简谱:参公→元公→西公→钦公→得(原字没双人傍)公→羡公→遐公→炜公→乐公→浼公→旃公→嘉公→宝公→琰公→据公→阐公→植公→耀公→培公→德公→绚公→焕公→梓公→勰公→端公→铉公→海公→横公→兴公→隆公→钧公→谋公→丞公→略公→炀公→泳公→筠公→洪立公→延铎公→仁敷→建...

3、上模曾氏族譜,譜曾氏之居上模者也。上模之族,分自泰和城西之文溪,而文溪之曾,則本於唐光州團練使延慶,由金陵徙居,延慶蓋泰和始祖。其六世孫璋,乃徙上模,璋則上模始祖也。按其裔孫從所為譜序,自延慶而上推而至於始封之鄫,其端緒甚明。

4、曾安止(1048-1098年),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文溪村人,北宋熙宁进士,初任丰城县(今丰城市)主簿,后改为彭泽县令。

5、予泰和多故家,文溪曽氏其一也。其先居金陵,有延構者,避五季之亂,始徙焉。世至彌髙,又徙城西汝南坊,衣冠文物之盛,至於今累世矣。在宋之時,温甫先生博學,行而極孝於親,親没,廬墓有慈烏隨集之。

6、据杨梅村《曾氏续修大成族谱》记载,曾准为44世祖,其四子应为45世祖,懋公次子造公为46世祖,造公长子臬公为47世祖。臬公由赣州世宦坊徙长兴乡之杨梅门外大屋下,为杨梅始祖。

7、按罗溪曾氏源出泰和、上模,衍自赣邑杨梅,明嘉靖间昭洪公之长子显凤公始徙居焉,传今凡九世,生齿甚繁……57派:贵清(居梅溪)--58派:昭洪(自梅溪迁徙兴邑罗溪)--59派:显风、显隆


13楼
根据以上线索,初步分析结论:

宗圣公曾参,传十五世西汉关内侯(爵名)曾据,因反对王莽篡位政权,率族氏由山东迁江西吉水县城。传二十世曾略,迁江西永修县之城南。[COLOR=#6d22dd]传四世曾洪立,任江西南丰县令(县行政长官),家住南丰。[/COLOR]
[COLOR=#6d22dd]
[/COLOR]其子延铎,传至三世曾仁敷,子曾建,迁江西泰和县梅溪村。[COLOR=#2b2bd5]但早于此前,洪立公子侄辈的唐光州團練使延慶,由金陵徙居,延慶蓋泰和始祖。其六世孫璋,乃徙上模。[/COLOR]至于泰和县文溪村的曾氏宗亲,根据“予泰和多故家,文溪曽氏其一也。其先居金陵,有延構者,避五季之亂,始徙焉。世至彌髙,又徙城西汝南坊”之说,说明该房先祖是洪立次子延构公,但按照《南丰二源谱》及《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记载,延构公居江西崇仁藤山再徙泰和文溪的。

再到兴国罗村曾氏的来历,就较明朗了。[COLOR=#ee1169]罗溪曾氏源出泰和、上模,衍自赣邑杨梅,明嘉靖间昭洪公之长子显凤公始徙居焉,[/COLOR]传今凡九世,生齿甚繁……57派:贵清(居梅溪)--58派:昭洪(自梅溪迁徙兴邑罗溪)--59派:显风、显隆


14楼
夜深了,明天再战。呵呵,有意思。
15楼
据查赣县杨梅村是十八派万公的后裔(据公的细仔繁衍下来的),我广新公的老族谱和现在的族谱都续入了曾几公那一房了,现在想改正起来都困难了,唯有等全国修谱再改正过来。
16楼
确实现在还有两大疑点:
一是杨梅的曾氏从何处来的,杨梅举办的曾文舜公祠堂典礼,但族谱却讲杨梅始祖是臬公,由赣州世宦坊徙长兴乡之杨梅门外大屋下,为杨梅始祖.曾文舜公与曾臬公显然不是同一人吧.二者相差好几辈.

二是兴国罗村的曾氏到底缘何而来?即怎么理解这句话:罗溪曾氏源出泰和上模,衍自赣邑杨梅,明嘉靖间昭洪公之长子显凤公始徙居焉……57派:贵清(居梅溪)--58派:昭洪(自梅溪迁徙兴邑罗溪)--59派:显风、显隆
这句话的源出上模,衍自杨梅,到底是什么意思.后面又表明昭洪公自梅溪迁徙罗溪,前面却说昭洪之长显凤公始徒居焉.纳闷.

三是上模的曾氏,是延庆之六世孙璋,迁去的.

他们的迁徒时间\地点和人物还得好好比对哪.
17楼
怎么没人帮我解答呀.呵呵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