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名人(曾国传整理)

36楼
曾益新

 
  曾益新: 1962年10月生, 1990获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2至1997年留学日本都立老人综合研究所、东京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回国后被聘为中山医科大学教授、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兼肿瘤研究所所长,1997年10月担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及肿瘤医院院长至今(2004年起兼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担任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青联副主席等多项学术社团职务。担任国内核心期刊《癌症》杂志主编、国际期刊《Cell cycle》、《Cancer biology & Therapy》和《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编委。曾获评教育部“全国优秀骨干教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事部等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作为第一负责人获省部级一等奖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2006年度“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7年度“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在国外留学期间,曾益新主要从事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信号传导研究,在阐明p21waf1的调控机制和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作用机理方面,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得首创性重要发现,分别发表于Nature Genetics、Nature和Oncogene等杂志。
  回国后,曾益新将研究方向定为鼻咽癌的发病机理及基因治疗研究。从EB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两个方面对高发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鼻咽癌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测定了第一株来自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全序列和部分主要基因的多态性,初步明确了EB病毒亚型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确立了广东省人群中鼻咽癌的遗传模式,并将该人群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并发现基因LOC344967启动子区一个功能性突变与高发家系中的鼻咽癌病例紧密连锁,目前正在进行深入的功能学研究。同时也开始对散发行鼻咽癌病人进行全基因组SNP关联分析,以期找出更多的鼻咽癌相关研究,为研制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芯片打下基础。
1、现任主要学术兼职:
   1) 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协会 理事长
   2) 中国抗癌协会 副理事长
   3) 广东省医学会 常务理事
   4) 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
   5) 第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6)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7) 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长
   8) 广东省科协副主席
   9) 广东省青联副主席
   10) 《癌症》杂志(核心期刊、Medling/Index Medicus收录)主编
   11)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责任编委
 12) 美国《Cancer Biology and Therapy》杂志 编委
   13) 美国《Cell Cycle》杂志 常务编委
   14) 美国《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 亚洲区编委
2、主要研究方向:
   (1) 鼻咽癌的发病机理。
   (2) 鼻咽癌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
   (3)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
37楼
曾令良

 
  曾令良教授,欧洲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法专家,1956年4月生,湖北麻城市人。1992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1985-86曾留学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并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89--90年在意大利欧洲大学研究院从事博士论文研修工作,1996-97年以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丹佛大学法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7--8月以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中方客座教授身份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学院访问、讲学。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北调解中心调解员、武汉市委政法委员会法律咨询顾问、中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曾令良教授一直从事国际法及国际组织法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是我国欧洲联盟(共同体)法这一新兴学科的开拓者之一,率先在国内开设"欧洲联盟(共同体)法"新课程。其有关国际组织法的专著,填补了国内学科空白。其代表性学术著作有:《世界贸易组织法》(专著)、《欧洲共同体与现代国际法》(专著)及其修订版《欧洲聪明与现代国际法》(专著);后者于1994年以繁体字在台湾出版发行,在海内外学术界颇具影响。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武汉大学学报》等权威、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宣读中、英文论文数十篇。其中代表性学术论文有:《国际法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评述》、《论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乌拉圭回合与国际贸易法的发展》、《论世界贸易组织法的体系》、《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与现代国际法的发展》等。他是《国际法》(梁西主编)、《现代国际法》(韩德培主编)、《人权的理论与实践》(韩德培主编)、《当代国际法》等编著和教材的主要撰搞人或分篇主编。他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含重点)项目。
   曾令良教授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和校级奖励。其中较重要的有:武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与他人合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与他人合作)。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并被欧洲的欧共体研究协会选入《欧洲一体化研究世界名人录》。
 
38楼
曾泽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902年10月生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1922年12月考入云南唐继尧开办的建国机关枪军士队 。毕业后入云南讲武堂学习 。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第3期区队长,1927年1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1月应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在昆明开办军官候补生队,任副队长。后任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第3旅6团营长、第5团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4师1085团团长,随军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1939年起任第184师副师长、师长,第60军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率部到越南受降。1946年率第60军赴东北 ,先后任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吉林守备司令、第1兵团副司令,并兼60军军长。1948年10月率第60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后率部参加解放鄂西、进军西南作战。1949年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1950年3月任中南军政治委员员会委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4年回国后继任第50军军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获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39楼
曾融生

  曾融生,固体地球物理学家。福建平潭人。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1958年开始在青海、甘肃首先发现地震记录图中大角度反射地震波并用它研究地壳。在西北地壳中发现在深度约二、三十公里处存在一个高速夹层。在我国首先应用地震面波的相速度来研究地壳构造,提出了地壳的分区。根据面波频散的结果和动力均衡的假设得到华北和华南属于两个不同块体的结论。发现1974年5月云南昭通大地震的多重性,从而对大地震的破裂过程有了新的认识。1984年出版《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系统论述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和合作者根据华北地震测深的资料,发现地幔顶部另有一个界面,它和莫霍界面同为调整薄层。深入研究唐山和华北盆地以及唐山震源区的深部构造,提出张性盆地和盆地中震源的统一动力学模式。1990年后,承担中美合作的青藏高原深部探测任务,对高原的深部构造和动力学问题进行创造性研究,并提出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它也适用于其它的陆-陆碰撞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40楼
曾璟璇

 
  曾璟璇,生于香港一个普通警察家庭,幼年过着清贫的生活。而今,她的家族却在香港赫赫有名,人才济济,大哥曾荫权已当选为新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除了大哥曾荫权与六妹曾璟璇外,二哥曾荫培任香港警务司司长,其余三个哥哥荫煊、荫藩与荫荃现居加拿大。    
  曾璟璇在渣打银行服务超过12年,赴职中国区总裁前,曾璟璇担任集团组织学习部总监,负责设计一系列银行学习课程并为不同级别的员工提供专业、持续的技能培训和个人发展指导。此前她还曾历任渣打银行亚太区、中国及东北亚人力资源总监。
  曾璟璇的经历像极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小说中的人物,她登上了自己事业发展的巅峰,是2005年打开渣打银行大门发力招揽人才的第一任女总裁,同时还可能是迄今生活在上海的背景最重量级的一个香港人。  
  据渣打银行的资料,曾璟璇在银行内享有很高声誉。赴职中国区总裁前,曾璟璇担任集团组织学习部总监,该部门负责设计一系列银行学习课程并为不同级别的员工提供专业、持续的技能培训和个人发展指导。  
  她将银行培训资源加以充分商业运作,建立起附属于渣打银行的培训公司——Sclearning。在此之前,她任职渣打银行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1992年进入渣打银行后,她为渣打银行著名的员工培训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使之在业界成为吸引人才的原因之一。  
  “我喜欢学习,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做人也好,做工作也好,事业的发展,有两样东西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吸引的,第一个是可以不断地学习,第二个是个人修养的提高。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不停地接受挑战,才能够得到提升。”  
  而对于曾璟璇的上任,渣打集团执行总裁戴维思这样评价道:“在我行未来发展的蓝图上,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中国市场,我们有着长久的承诺,并致力于更强有 力的发展。我深信,在曾璟璇的领导下,渣打银行会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及其经济增长作出可观的贡献。”渣打集团执行董事南凯英也认为:“我相信未来曾璟璇也 将带领渣打中国走向更大辉煌。”  
  据上海渣打银行内部员工说,曾璟璇在渣打工作超过了12年,可是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她与曾荫权的兄妹关 系。可见在暴露于各界关注目光之前,曾璟璇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她的作风却雷厉风行:在她来到的150天后,渣打中国创下了一个纪录:半年时间内,在中国 内地连续开了三家分行——广州、成都和苏州三家分行都将在年内相继开业,这个速度超过任何一家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宣布,将在明年年底前把在中国大陆的分行 及支行数量从11家增至20家。曾璟璇更表示,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渣打银行的业务能够扩展至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省份。  
  这位渣打女掌门,虽顶着家族耀眼的光环,却用自己塌实的努力,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41楼
发表 2009-07-09 22:12:01 人气:16 楼主

曾呈奎

曾呈奎(1909.6.18-2005.1.20),海洋生物学家。福建厦门人。1931年获厦门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4年获岭南大学研究院理学硕士学位。1942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世界水产养殖学会永久荣誉会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长期从事海藻生物学研究,先后发现了百余个新种,两个新属,一个新科,为中国海藻志的编写提供了基本资料。对经济海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化学加工以及对紫菜、海带栽培生物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我国海藻栽培及化工生产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海藻比较光合作用和色素吸收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探讨光合生物的进化途径提供了资料。率先提倡海洋水产生产必须走农牧化的道路。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