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名人(曾国传整理)

42楼
 
曾士迈
  曾士迈 Zeng Shimai (1926.4.8 -) 植物病理学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湖南湘潭。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系主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植保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和亚洲植物病理协会主席。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将系统分析方法引入植病流行研究,在国内率先研究植病流行的电算模拟,研制出多种病害的预测、决策、防治效果系列模型,编著了国内第一本《植物病害流行学》,促进了病害预测技术的新发展。倡导抗性持久化研究,探索寄主-病原物群体间相互作用,为抗病性遗传管理服务,著有《植物抗病育种的流行学研究》。创议植保系统工程研究,以问题分析、目标建立、监测、预测、防治决策、效益评估等软技术为纵轴,横向综合各类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和协调各种防治硬技术,组成植保软科学体系,著有《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3楼

  曾向明(1951.9—)广东顺德人。擅长水彩画。1975年毕业于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广州市建筑公司干部。作品有《蚕茧丰收》、《放》、《水湾村》等。
44楼

曾幼诚,(1923—2006.12.07)湖北武汉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新四军第七师连政治指导员、旅司令部股长,华东野战军团参谋长。参加了莱芜、淮海、渡江战役。全国解放后,任军司令部科长,军区司令部空军处长、副参谋长兼指挥所所长,空军作战部副部长、部长,空军副参谋长兼指挥所所长。1982年入军事学院学习。后任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85年8月-1990年4月任济南军区空军纪委书记。1988年被9月授予空军中将军衔。因病于2006年12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45楼
曾溢滔

 
曾溢滔   曾溢滔(1939.5.27-    )医学遗传学专家。广东省顺德市人。1965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国基因诊断主要开拓者之一,率先将基因工程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发展了一整套基因诊断技术,系统地攻克了一些主要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在血红蛋白病领域,对珠蛋白化学、基因结构和功能,以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近年来,将基因工程与胚胎工程相结合,在奶牛胚胎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以及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研究项目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400余篇论文,主编4部专著。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6楼
曾庆元

 
曾庆元   曾庆元(1925.9.20 -),桥梁动力学专家。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原籍,195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南大学土建学院教授。提出了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及弹性系统运动稳定性的总势能判别准则。创立了一套崭新的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解决了九江长江大桥、提速高速铁路桥梁等百多座桥梁的横向刚度分析问题及桥梁加固计算问题,1998年被铁道部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最近8年,创立了一套列车脱轨分析理论,2005年5月被铁道部鉴定为“实现了列车脱轨分析理论的重大突破,研究成果为原始创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提出了桥梁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解决了多座桥梁极限承载力的分析问题。发表论文近百篇,专著3本。指导博士生30名,硕士生16名。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7楼
  曾凡棠,男,1963年9月生,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区域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水环境模拟方向)。   
  1986年以来,经历并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重点科技攻关研究,并一直从事潮汐水体数学模拟理论及方法、环境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流域环境规划方法等研究工作,成功地解决了复杂河网水质模型非线性、计算失稳、汊口衔接、边界控制等难题,首创出在国内外均有独立地位的潮汐河网水环境模拟方法,为沿海地区环境容量计算和推进总量控制提供了关健技术;开发出环境管理领域功能较强的软件系统,形成了适用于流域管理的数据模型结构以及编程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对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环境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正在主持粤港政府合作项目“珠江三角洲水质模型开发研究”、广东省重点研究项目“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水质模型连接计算”、“广东省水环境容量核定与排放总量分配”,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以及省部合作项目“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等研究工作。   
  共获19项科技奖励,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998年获中国首届环保青年科技奖,2003年获中国第四届环保青年科技奖,1989~1993年度评为广东省环保先进工作者;200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正式发表学术论文37篇。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