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对广州曾氏一家困难户的连续报道

楼主
<广州日报>对广州曾氏一家困难户的连续报道
<曾氏夫妇今入住新居> "想看望这对小夫妻''  请致电 020__33538144_____"列入边缘救助''
1楼
曾氏夫妻今入住新居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7-1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姚卓文、周祚、饶贞、李钢 蒋悦飞 曾卫康
[IMGA=0,absMiddle]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7/17/A4/res01_attpic_brief.jpg[/IMGA]  
不耐炎热,万女士睡在巷子里,幸好今天就可入住新居。
  本报讯 (记者蒋悦飞)昨日,广州市住房保障办联系本报找到了曾先生和万女士,了解情况之后,介绍了一处17平方米、有单独厨厕的公房。今天办完手续之后,他们便可入住新家。
  在故事中,曾先生讲述了自己申请廉租房时,居委会表示要夫妻双方的户口本都齐备才能办理。市住房保障办工作人员上门详细了解后表示,街道实际上已经受理了他们的廉租房申请,按照原来的程序,审批完之后马上便可网上公示,“公示没有异议的话,下个月就可以申请到廉租房。”
  鉴于二人情况特殊,市住房保障办当即给予特殊办理。昨日16时,曾先生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光复北路芦荻街314号604房看房子,虽然已有十五六年房龄,不过厨厕都有采光,整体条件还不错。特别是,因为曾先生是低保户,这样的房子租金只需1元/平方米,该房子实用面积17平方米,每个月只要交17元租金。
  文/记者姚卓文、周祚、饶贞、李钢 实习生肖俊洁
  图\记者 曹景荣
  住房保障办:安排住处
  昨日,曾氏夫妻的感人故事经本报A3版报道后,广州人再一次展现出了他们的古道热肠:介绍工作的、捐款捐物,许多热心的街坊还想亲自登门看看两个历经沧桑的男女,亲口鼓励他们不要放弃。而有关部门也行动起来,开通“绿色通道”解决了落魄夫妻的住房问题。
  “感谢热心的街坊,感谢房管部门,也感谢广州日报。”昨日,感受到人间暖意的曾纯明声已哽咽。
  17平方米旧公房 月租17元
  如果有热心市民想看望这对小夫妻,可致电33538144与万女士联系。
  街道:列入边缘救助
  将给小家庭临时实物救助
  本报讯 (记者曾卫康)“我们是他们结婚的见证人”,今天,越秀区诗书街将组织万女士到市妇婴医院免费妇检。
  由于曾先生过去有工作,工资1000多元,当时还不符合低保有关政策。诗书街负责人表示,“街道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将其列为边缘救助对象,给予临时实物救助。”
  诗书街还启动了帮扶曾先生救助、工作、住房三大措施,一是加大曾先生临时生活救助以及启动临时救济;二是穿针引线,想办法给曾先生介绍工作;三是联系住房,派出居委会干部协助曾先生找房。
  尽管曾太太户籍在邻区,越秀区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协调兄弟区、兄弟单位,帮助曾太太解决困难。
  市房管局昨开辟绿色通道
  为夫妻二人安排临时居所
  “感激、意外……好像在做梦……”
  小夫妻俩只能以这些简单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激动。仿佛一夜间换了一个世界,两人高兴得想哭。
  
  本报昨天报道了曾纯明和万文俊这对夫妻所面临的困境后,本报接到了众多热心市民的来电,有捐钱相助的街坊,有代垫租金的老人,还有提供工作机会的老板。其中,最让夫妻俩意外和兴奋的是,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努力下,昨天夫妻两人分到了一处临时居所,下午5时许,与房管局工作人员一同,曾纯明看了“新房”,预计夫妻俩最早能在今天搬进新居。
  最迅速:
  临时住处一天就敲定
  夫妻两人居住在仅有7平方米的旧房内,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夫妻俩的故事立即引起了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高度重视。昨天上午9时许,住房保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刘化通过记者与曾纯明取得了联系。由于万文俊即将分娩,市国土房管局立即开辟“绿色通道”,并且赶在昨天上午下班前与荔湾区分局联系,抓紧在两人目前居所的附近寻找到合适的房源。此时,在光复北路芦荻街314号里的一套经济适用房很快进入了房管部门的搜索视野。
  最兴奋:
  房管部门约看“新房”
  “接到电话时真的很开心很意外,想不到这么快就得到回应。”曾纯明脸上堆满了笑容,对记者说起了接到房管局电话时的心情。昨天下午3时45分左右,曾纯明接到了市国土房管局的通知,他们两口在入住廉租房之前被暂时安置在光复北路芦荻街314号604房17平方米的房子,而且经过房管部门核实,他们每月只象征性地交每平方米1元的租金。
  在房管局敲定了临时安置点之后,昨天17时左右,市房管局的小欧来到了夫妻俩位于惠福西路白薇街的住处,与曾纯明一道往光复北路的“新房”走去。一路上,曾纯明紧皱的眉头慢慢地松开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且还在不停地点头道谢。“不仅可以离开7平方米的旧居,而且还让我们住进了‘新房’。”在前往看房的路上,曾纯明依然觉得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在做梦。”在前往看房的路上,曾纯明一直喜形于色。
  最感慨:
  孩子出生前有了“新房”
  步行约10分钟左右,新居就在眼前——一栋旧式小楼,小楼周围都是街区。曾先生分到的房子在6楼,房子里配有小阁楼和厕所,面积约17平方米。“比起之前仅有7平方米的陈旧住处,如今的‘新房’足足大了一倍有余,而且不用再为350元的租金烦恼了。”曾纯明表示对这个房子非常满意,“交通也很便利,感谢房管部门和广州日报的帮忙,房子虽不算大,但已经够我们两口子住了,能够分到这样的房子,我已经很知足了。”曾纯明笑着对记者说。
  曾纯明的妻子因怀有身孕,行走不便,没有跟着一起去看房。万文俊告诉记者,她接到电话第一个感觉是好意外,想不到拖了这么久的困难能得到如此迅速的解决,随之而来的是感激。
  看完“新房”后,曾纯明将于今天上午到市国土房管局办理入住手续。
  ·仍有隐忧·
  颅内有淤血,身上带病菌,
  没钱补充营养,仅做过一次产检……
  妻子多病 胎儿瘦弱
  能否撑过分娩这一关?
  昨天上午,当记者再次来到曾纯明家中的时候,在白薇街的路口处,一张床放在拐角的位置,万文俊躺在床上睡着,连日来头脑发胀且疼痛不止让她的精神看上去并不太好,“待在外面的走道上,总比闷热的宿舍要强得多。”曾纯明无奈地说。
  分娩在即却是面色枯黄
  颅有淤血视力迅速下降
  由于白薇街的住房拖欠了半年多的租金,几天前被掐了电。曾纯明特意将床搬到了路口,好让大腹便便的妻子能在稍微阴凉的地方休息。可能是最近几天来胎儿动得越来越厉害,让万文俊受了不少的罪,她看上去精神不太好,加上头疼不止,虽然分娩在即,但万文俊的脸还是显得有些发黄。
  目前居处已有眉目,现在曾纯明最为担心的就是即将分娩的妻子以及她肚子里的胎儿。如今距离预产期只有不到10天时间了,但怀孕至今,万文俊只在今年4月(胎儿7个月的时候)做过一次产检,加上身体多处患病,让曾纯明十分担心妻子和她肚子里胎儿的安全。
  目前万文俊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在2004年曾遭歹徒抢劫而被击伤头部,至今其颅内还有大片淤血没有清理,近日淤血似乎有扩散的迹象,除了每晚头部发胀彻夜难眠外,万文俊的视力仅能看到两米以内的景象。
  另外,由于身上还携带念珠菌,医生曾建议万文俊在分娩前清洗,然而,目前这个小家庭无法做到。
2楼
市民伸援手 打爆本报热线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7-1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周祚、李钢、饶贞
[IMGA=0,absMiddle]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7/17/A5/res01_attpic_brief.jpg[/IMGA][IMGA=0,absMiddle]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7/17/A5/res03_attpic_brief.jpg[/IMGA]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曾先生盼来了新居盼来了帮扶,冰冷的日子已经结束,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夫妻俩眼含热泪感慨万分:多谢大家的关心,社会没有抛弃我们。
  “他们已经到了绝境,我们一定要给他们一条出路。”读者张先生在电话中激动地说。曾家夫妻的遭遇昨天经本报报道后,从早上8点起至下午6点半,本报报料热线81919191就一直响个不停。86名热心读者打进电话,希望帮助这对可怜的夫妻。
  夫妻俩历经沧桑的“浪子回头”、他们俩冲破重重阻力的患难爱情、他们重新做一个好人的决心……这些深深地打动着每个读故事的人。人间处处有真情,人们开始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切。
  本报记者周祚、李钢、饶贞
  65岁西关老伯:
  搬来我家住吧
  “浪子回头金不换。”昨日8时,65岁的张厥胜老人第一个给本报打来电话。张伯说,昨日一早,他像往常一样一早到报摊买了份《广州日报》去酒楼喝茶,当他一口气读完曾家夫妻的故事后,内心顿时被触动了。
  “我已经65岁了,到这个年纪的人,哪一天说走就走了,”张伯平静地说:“但是像曾先生夫妇这样的人,如果社会不帮他们,他们就只有重走旧路了。如果大家都能拉他一把,也许他们就有救了。”
  在西关住了一辈子的张伯告诉记者,他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西关老房子,很快就只有自己一个人住,“我想让他们搬来跟我一起住”。不过他表示,这事还需要征求儿子们的意见。
  李女士:
  自己也艰难
  更要帮助他
  “他们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信心,我好感动。”家住肇庆的李女士在表达了自己要捐款帮助的意愿之后对记者说。不过,据记者的了解,这位经常捐款帮助别人的李女士,自己的家庭条件也很艰难。
  顺德的李小姐显得格外热心,不仅提出要向曾先生和万女士捐款,还提出要向那名收养了数十名孩子的拾荒阿婆进行捐款。
  41岁老板伍先生:
  我可以安排工作
  从事五金贸易的伍先生在电话中急促地说:“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也是广州人,广州人首先要帮广州人。”
  家住在海珠区的伍先生今年41岁,与曾先生几乎同龄的他特别理解这对夫妻。他希望能直接到曾先生家里去看一下,看看夫妻俩有何需要,再资助他们。
  “听说曾先生现在失业了,我可以安排他到我们公司来就业。我能帮多少就会帮多少。”心急的伍先生提出第二天就要去曾先生家里走访。曾先生的困难处境使他坐不住了。
  私企老板:
  来我的工厂吧
  “他们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在萝岗区开五金加工厂的私企老板、梅州人朱先生说,他希望为曾先生在自己的加工厂安排一个工作,并在附近为曾先生一家租一间房子,“房租我来出”。
  “只要他肯学,第二个月我就能给他1000多元的工资”,朱老板认为,曾先生有过如此坎坷的经历,“一定会比别人更珍惜得到的机会,更加诚心、肯干”,“就是多花几百元帮他们租房子,我也愿意请他”。朱老板很有信心能帮助曾先生渡过难关,“以前我也帮过两位失足青年,他们后来已都成功自力更生”。
  70多岁张伯:
  不要看不起他们
  70多岁的张伯退休前是广州军区云山机械厂的工程师。昨天早上,像往常一样拿起报纸的他,一看到曾家夫妻的故事就放不下了。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直到眼眶湿润。
  “这对夫妻年轻时有许多毛病,但是现在改过来了,而且他们是真心相爱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为了重新做人,把不良习惯都改过来了。我觉得我们不能看不起他们,大家都应该帮助他们。”
  张伯表示,以前的事情,大家都不要计较了,要给他一个出路。“我自己的能力也不强,希望能够帮他解决租金问题。”退休金不高的张伯希望亲手把钱交给曾纯明,并见一见这个改过自强的年轻人,当面鼓励他不要放弃。
  45岁戴先生:
  不想再有遗憾
  45岁的戴先生告诉记者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我曾经也有一个同学像曾先生夫妻一样,吸毒,众叛亲离,我也资助过他一些钱,但最后失败了,挽救不了他。”
  这个故事成为戴先生心里永久的遗憾,为此他昨天一看到报纸上的曾先生故事,立刻就被打动了。他表示,要捐5000元钱给曾先生夫妻俩,以解燃眉之急。“每个人都应该有改过的机会。渡过这个难关就好了。”
  曾想过抱在一起死吧
  是你们给了我们希望
  “我曾经在几个月前四处求助,都没有任何回音。亲戚朋友们都反对我与太太的结合。我们有爱情,为什么不能在一起?我们只是想做好人,好好生活。我们两个曾经想过,实在没办法,就抱着一起死吧。或者把这个孩子流掉,以后有机会再生。”
  “我真的很感动,知道社会还没抛弃我们这些失足青年。大家给了我们生活下去的希望。”
  ——当记者将这些热心读者的来电转达给曾纯明时,这位经历丰富的广州仔也忍不住眼眶发红,落下泪来。
  生活困窘的曾纯明对四面八方伸过来的援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大家出钱出力,街道今天也送了米油过来,我真的很过意不去。”
  让我帮帮你
    以下为广州市慈善会的账户,可接纳读者给这对落魄夫妻的捐款。
  人民币账户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越秀支行
  账号:036301040000267
  开户名称:广州市慈善会
  广州妈妈们最关心即将出生的曾宝宝
  段女士:
  生孩子很辛苦
  她一定很发愁
  在惠福路上班的段女士昨天一上班就看到了本报刊登的曾氏夫妻的故事。听说夫妻俩就住在惠福路上,她迫切希望尽快见到他们,“我刚退休,现在在帮朋友的公司做事。虽然退休金不多,但是帮助他们应该没问题。他们一个月房租要350元,并不是很贵。我想能帮他先付十个月房租,让他们先把孩子生下来,大一点再说。”
  段女士在广州住了40多年,自己也有一个与曾太太同龄的女儿的她特别同情这对夫妻。“我的女儿刚给我生了一个外孙女。我知道女人生孩子是很辛苦的,她肯定很发愁,这对一个女人、一个家庭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她曾有过不良记录,现在也很年轻,能重新过上新生活,真是需要我们的帮助。”
  阮小姐:
  我有婴儿用品
  要给这位妈妈
  “母亲是伟大的,也是辛苦的。”不久前才做了妈妈的阮小姐在电话中这样对记者说。阮女士的儿子才11个月,还在家里照顾孩子的她想给万女士送一些婴儿用品。“像衣服、鞋子、玩具等,孩子和母亲需要的东西。”
  阮女士感慨地说:“万女士的经历真得很感人。我觉得这个社会好现实,像他们这样,要重新做好人真是不容易,除了世俗的眼光,他们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是最大的。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忙援助,他们靠自己真的好难迈过这道坎。”
3楼
春暖花開溢坊間。[EM13]
4楼
让世界充满爱,感受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温暖、关爱!
5楼
让社会主义的和谐、温暖阳光照遍每一个角落。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