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植站在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

6楼
 1月12日中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在中共中央妇委会驻地东柏坡成立。委员73人,常务委员22人,选举蔡畅为主任,邓颖超、李德全为副主任,张琴秋为秘书长,孙文淑、曾宪植为副秘书长。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大事记(1949年1月1日—3月23日)
7楼

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家世揭秘
 
 
  曾宪植(1910——1989)于清宣统二年二月廿七日生于长沙府后街15号曾府百恕堂,湘乡县荷塘廿四都(今双峰县荷叶镇)大夫第奖善堂人。她是曾国潘兄弟后裔中第一个中共党员,叶剑英元帅的夫人,生前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她的父亲以上五代先祖都是秀才出身,可谓书香门第,却鲜为人知了。

  首破“入泮”之门的“老秀才”

  曾宪植的六世祖曾麟书(1790——1857),字竹亭,派名毓济。生国藩、国潢、国华、国荃、国葆五子。曾宪植的高祖即曾国荃。

  曾麟书自幼受其父曾星冈严格的家训,指望他能读书有成而猎取科名,然他天资愚钝,考过16次童子试,都名落孙山。但曾麟书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终在道光十二年(1832)参加第17次小考“始得补县学生员”。此时他已43岁,仅比长子曾国藩早一年入县学,成为几百年来湘乡大界曾氏的第一个秀才。曾麟书自知才短,无望跻身于科名仕途的更高阶梯,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利见斋”,出自《易经》“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意为读书能见到大人,得到好处。并于此课徒授业,发愤教子,把光大门第的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他曾自撰对联一副,表达了他的思想、情操。联云: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在曾麟书首取湘乡曾氏家族中的第一个秀才后,生活在僻居穷乡的曾麟书家族子孙中,由此科名大开,产生了曾国藩、曾广钧两个进士,秀才、贡生、举人更是多达20余人。

  曾星冈的子孙,在道光、咸丰、同治30余年间,有9人入泮,其中有8人是以县府试第一名取得秀才资格的,这与曾麟书课子有方无不有关。光绪年间30余载,曾麟书之曾孙又有广钧、广祚、广河、广江、广汉、广敷,玄孙又有昭言、昭南、昭和等11人入泮。其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为当时翰林院中最年轻者,被人誉为“翰林才子”。曾国藩兄弟家族,可谓“甲弟崇宏”,然曾麟书43岁始入县学,也可谓“老秀才”首破“入泮”之门。

  “武夫”实是优贡生

  曾宪植的高祖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曾麟书的第四子。他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军中人呼“九帅”。

  人们一般都以为曾国荃系一介武夫,其实他5岁即入父亲的“利见斋”读书。他天资聪颖、善读,悟性极好,尤工书法。时有人以“小人有母”命对,国荃应声曰:“帝乙归妹”。《清史稿》称其“少负奇气”。

  曾国藩在翰林院做官时,国荃随长兄在京师读书年半之久。耳濡目染,时时督课,对国荃以后的科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国荃的书法经长兄指点,进步尤快。曾国藩曾说:“吾楷书不如沅弟”。今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悬挂有4幅曾国荃书写的《江南九龙桥碑记》之楷书拓片,参观者无不驻足,赞叹其工。国潢、国华、国荃、国葆以及刘蓉、李续宾兄弟等,都曾师承湘中名儒罗泽南(双峰石牛人),罗后为湘军主力“老湘营”统帅,其弟子亦多为湘军名将,湘军实为书生带兵的部队。

  道光廿七年(1847)七月,曾国荃以府试案首入湘乡县学。次年七月又科考一等,补禀膳生。咸丰五年(1855)乙卯科,曾国荃参加了由湖南学政刘昆会同总督、巡抚进行的“三院会试”,考取优贡生。按照清延制规,他可以去京师参加延试,入国子监学习。不料此时长沙至京师的路途被太平军所阻,他失去了朝着科名仕途继续迈进一步的机会,从此一生无缘跻身于“翰苑”。于是,他投笔从戎,招募了“湘勇”,独成一军,号曰“吉字营”。日后,他拥有5万精兵,成为湘军中最强大的主力。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在“曾铁桶”的久困之下,终在同治三年六月被其攻破。曾国荃无缘科名跻身官场,却因武功累官至两江总督,署理礼部尚书,封一等威毅伯,死后谥号称“忠襄公”。

  少年秀才曾纪官

  曾宪植的曾祖曾纪官(1852——1881),字剑农,号郯卿,又字愚卿,又号显臣,他是曾国荃的次子。同治七年(1868)他只有16岁,即入湘乡县学,考取优禀生。

  曾纪官生于1852年,“入泮”为1868年,时年仅16岁,无怪曾国藩称其为“少年秀才”。纪官后为正一品荫生,户部员外郎云南司行走兼广东司行走,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青年秀才曾广江

  曾宪植的祖父曾广江(1868——1921),字熙一,号廷凯,一字霖生,又号函远。光绪己丑(1888)恩科堂备。次年特赏举人一体会试,花翎郎中钦加三品衔,二品顶戴,安徽侯补道,诰授通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

  曾广江的生母欧阳氏22岁时难产去世了。当时,他仅1岁多,是继母刘鉴抚养成人的。科名的取得,也是继母刘鉴督课而成。1889年,曾广江21岁时,始补县学生员。时刘鉴有《江儿入泮,君舅奖以善教,敬献一律》诗云:

  科名初博一衿青,家法相承仰式型。

  就举即今微解带,为箕自有怆趋庭。

  敢言注目惊寰海,但祝簪毫贡玉廷。

  温谕南来增感愧,教渐书学况通经。

  旧时妇女称丈夫的父亲为“君舅”,此指纪官之父曾国荃。因曾国荃的长子纪瑞31岁、次子纪官29岁就先后去世了。刘鉴的祖父刘文恪公是嘉庆朝体仁阁大学士,生于相府的刘鉴,诗、书、文、赋俱工,曾国荃慕其才,即令儿媳督课两房孙辈。曾广江“入泮”,曾国荃喜感后继有人,即奖以儿媳“善教”。有意思的是,大夫第住宅,分两大部分,长子纪瑞所居名之曰“敦德堂”,取自《礼.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天地之所为大也”一语,讲的是“敦厚积德”。次子纪官所居名之曰“奖善堂”,是否与曾国荃“奖以善教”有关?或曰曾国荃以纪官、刘鉴夫妇所居“奖善堂”之意来赞赏儿媳呢?

  曾广江21岁入县学,可谓“青年秀才”。去年,长沙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大托铺发现曾国藩后人之墓,其实就是曾国荃后人曾广江之墓,曾宪植生前曾在此守制,1989年她去世前一个月,还写信给长沙亲友,询问大托铺祖坟之事。

  儿童秀才曾昭和

  曾宪植的父亲曾昭和(1888——?),名兆祥,字镇渭,号伯康。光绪廿八年(1902)秀才,湖南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毕业,曾任湖北夏口地方法院推事。昭和是曾广江的长子,他也是由祖母刘鉴一手培养而成长的。

  曾昭和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初八,“入泮”时为光绪廿八年(1902),无论是“春闱”或“秋闱”入泮,他都不足14周岁。昭和高祖曾麟书是43岁补县学生员,人称“老秀才”,那么年仅13岁的昭和可谓“儿童秀才”,再者,曾昭和补秀才后3年,数千年的科举制度废除了,所以他又是曾麟书家族中最后两个秀才之一。

  曾宪植姐弟兄妹六“秀才”

  从曾宪植的六世祖曾麟书到她的父亲这一辈,代代有秀才、贡生或举人之科名。随着封建科举的废除,曾宪植姐弟兄妹6人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了。曾国藩在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六日《致澄、沅弟》信中说:

  吾不望代代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礼仪之旗帜也。

  曾国藩的愿望,在曾国荃的直系后辈中真正实现了,曾宪植这一支算得上是秀才世家。

  哥哥曾宪朴(1908——1966),字用揖,国立中央大学农科学士毕业后,入英国伦敦大学获理科硕士学位。

  弟弟曾宪柱(1919——1986),字用乾,湖南私立明德学校高中毕业,华西大学毕业。

  姐姐曾宪楷(1908——1985),国立湖南大学文科学士,燕京大学硕士,历史学家。解放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诗、文俱工,有《七七庐沟烽火》、《王昭君》等著作传世。

  大妹曾宪榛(1911——1997),湖南大学理科学士毕业。

  二妹曾宪矩,上海光华大学毕业。

  曾宪植,长沙古稻田师范学校毕业,大革命时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30年代末留学日本。她是曾国藩兄弟后辈中第一个中共党员。曾宪植姐弟兄妹6人,虽无“秀才”之称,然他们的学历,早已超过了秀才,并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曾宪植唯一的儿子叶选宁中将,曾在总参任职;她的侄儿、侄女共10余人,现多在北京、香港、德国等地供职。

                      双峰县曾国藩故居管理所
作者[胡卫平]
 
8楼
曾宪植(ZengXianzhi)
 
   
 
   
1910-1989

--------------------------------------------------------------------------------
 
 

 

  全国妇联第四届副主席。湖南湘乡人。早年受革命思潮影响,毅然冲破封建家的束缚,于1926年参加革命,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性队学习,成为中国第一批女兵之一,次年任军官教导团准尉文书。1928年加入中国***,同年去上海。1929年去日本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去香港,1938年再度去香港,在廖承志同志的领导下,从事海外华侨的联络工作。1937年在武汉《新华日报》工作,1939年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41年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又到枣园中央情报部工作。1943年到中央党校二部学习。1946年到重庆、南京任中共中央代表团邓颖超的秘书。1947年到晋察冀南庄村参加土改。建国后,任全国妇联第一届、第二届副秘书长、第三届主席团成员、书记处书记、第四届副主席,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9年10月11日逝世。
 
 
 
9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meiguitee[/u]发表的内容:[/b]

上文错误百出,无法一一纠正,
叶选平是留苏学机械的,叶选宁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QUOTE]

曾老太太,确实上文是有比较多漏洞的地方,只不过是因为选摘,不好意思改动而已。

以下是叶选平简历:
    1924年11月生,广东梅县人,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参加工作,延安自然科学院机械系毕业,大学文化。
    1941年至45年在延安自然科学院机械系学习。1945年至1947年为延安兵工厂工人、军委工业局干部。1947年至1948年为晋绥边区第一机械厂干部。1949年至1950年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短期学习。1950年至1951年任沈阳第一机床厂车间副主任。1952年至1953年赴苏联机床厂实习。1954年至1960年任沈阳第一机床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60年至1961年任辽宁省沈阳市机械局副总工程师。1962年至1973年任北京第一机床厂生产技术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73年至1977年任北京市机械局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常委。1977年冬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78年至1980年任国家科委三局局长。1980年至1985年任广东省副省长兼省科委主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1985年至1991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1991年4月在七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至2003年3月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摘新华网)



   

10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繁耘[/U]发表的内容:[/B]

在开国大典时能有曾姓人,确实是我曾氏的骄傲,曾宪植,清宣统二年(1910)生,6岁入长沙古稻田附小读书,13岁考入古稻田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2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QUOTE]
稻田中学确实出了不少人才,但现在已经没落了,那时还有一个齐名的周南中学,现在还是比较可以的!
11楼
曾氏家族的女中豪杰。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