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困团风

楼主
孔子困团风
[B]孔子困团风(文/华杉 刘汉斌) [/B]
[B][/B]
[B]公元前490年,孔子60岁。这一时期,相毗邻的楚、吴、陈、蔡四国战乱不断,楚是大国,时在卫国的孔子及弟子忧心忡忡;欲入楚说和,但因战事连连一直无法成行,第二年春,楚王因病罢战,终于使孔子入楚得以成为现实。初秋时期,应楚昭王之邀,孔子携弟子子路、子贡、颜回自蔡入楚。原打算由乌林(团风)三江口溯江而上去郢都(江陵)。进入团风淋山河后,传楚昭王病故,群臣妒孔,不许孔子入楚。孔子无奈,小困团风境内月余,这期间留给团风许多美好的故事。 [/B]
 
[B]故事一:问津碑 [/B]
[B]孔子及弟子子路一干人马,经淋山河北一小山,山前一小冲,冲前一小畈,畈前一小河相隔。因不知从什么地方过河,欲问当地人,只见小畈上有两人在耕地,孔子疑是隐士,便使子路下车问津,这两人名长沮和桀溺。他们早知道是孔子及其弟子,便奉劝他们不要劳累奔波,其结果只是一无所获,还不如逃避乱世。孔子听后失望地说,要是天下太平,也用不着自己到处奔走,其目的还不是为了改变当前这种混乱局面。后来,当地人将孔子师徒路经的这座小山叫孔子山,山前一小冲叫长沮冲,冲前一小畈叫桀溺畈,畈前一小河叫孔子河。当地人还在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立一小碑叫问津碑。唐太和年间,黄州刺使[/B]杜牧在孔子河北岸立庙祀社,兴学教士。
[B][/B]
1楼
故事二:孔叹桥
子路问津后,这地方有一小桥,因小桥失修,车子刚上桥,桥石就断裂,车子一倾,孔子师徒和所带的书籍掉进了小河里,幸亏河水不深,师徒无大碍,只是书籍全部被河水浸湿。孔子师徒迅速将书籍抢捞上岸,望着浸湿的书籍,孔子无奈仰天长叹。后人将此桥取名孔叹桥。

故事三:晒书坡
孔叹桥断,孔子师徒落入孔子河,所带书籍全部浸湿。孔子没有办法,只能借宿河边。孔子师徒将书搬到烟墩垴石坡上翻晒。后人将烟墩垴下的青石坡取名为晒书坡。
2楼
故事四:讲学台  
正当孔子晒书时,传来楚昭王病故及楚臣不许孔子入楚的消息。孔子没有办法,只得小住孔子河边,看形势是否有转机,。孔子是闲不住的人,他每天坐在晒书坡的石头上设台讲经学。传说他以池盛墨,以石为砚,留下了讲经台、坐石、墨池、砚石等孔子胜迹。
3楼
故事五:回车埠
孔子小住孔子河,总想楚臣们回心转意,请他溯江而上去郢都。但终不能如愿,没有办法,孔子只得率弟子驾车北上入蔡。后人在孔子河境内刻下了孔子回车埠的石碑,由于时过境迁早已遗失。在回车北上路上,子路问孔子,先生的主张是非常正确的,符合周礼,为什么楚人不敢接纳我们呢?孔子回答说,这正是说明我们的可贵啊!他们只是为了一己私利,假设没有遭遇这样的事,怎么能证明我们的圣明呢?说罢,孔子举鞭催马北行。
4楼
孔子圣人师生传学,留下许多美好动人的故事。
5楼
师者,传道授业解或也!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