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
    • 经验199
    • 文章6
    • 注册2007-05-22
    曾晓松
    曾晓松,曾亦平之孙,曾凡志之子,曾南之侄.祖籍湖北古老背,生于北京得香山眼镜湖畔.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干部管理专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湖北省摄协会员,宜昌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湖北一县级市残联理事长.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79德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5
      • 积分5563
      • 经验52204
      • 文章6754
      • 注册2006-06-19
      欢迎,欢迎晓松宗亲回家看看!
      而且还是摄影大师,我们宿舍有四个喜欢摄影,1个疯狂![em05]
      湖南涟源,湘中皇管族曾氏。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733
        • 经验71513
        • 文章915
        • 注册2006-11-13
        欢迎晓松宗亲回家看看~从此贴可以看出,晓松宗亲文武双全,真是我们曾家的骄傲!希望很快见到you的大作!(悄悄问下楼主晓得辈分不?)
        以热爱论坛为荣 以危害论坛为耻
        以服务论坛为荣 以背离论坛为耻
        以崇尚发帖为荣 以冷眼看帖为耻
        以友好团结为荣 以挑拨离间为耻
        以认真回复为荣 以恶意灌水为耻
        以虚心受教为荣 以屡教不改为耻
        以观后称谢为荣 以背本趋末为耻
        以遵守版规为荣 以长期潜水为耻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
          • 经验199
          • 文章6
          • 注册2007-05-22
          辈份很低哦,可能祖上一直大房的,我也是长房长孙,祥字辈,不敢隐瞒.想发图,可不会发,这儿和别处发图方法不一样啊!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
            • 经验199
            • 文章6
            • 注册2007-05-22
            [IMGA=0,absMiddle]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422614[/IMGA]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422614][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7420214842102369358.jpg-s.jpg[/IMGA][/URL]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420739][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741623857102364130.jpg-s.jpg[/IMGA][/URL]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217346][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6227171133307.jpg-s.jpg[/IMGA][/URL]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214155][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6220195941102361221.jpg-s.jpg[/IMGA][/URL]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215668][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62232220114415.jpg-s.jpg[/IMGA][/URL]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164149][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5101371347720.jpg-s.jpg[/IMGA][/URL]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164548][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510132229307315.jpg-s.jpg[/IMGA][/URL]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421339][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7418711213098.jpg-s.jpg[/IMGA][/URL]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420764][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741623480642.jpg-s.jpg[/IMGA][/URL]

            [URL=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258877][IMGA=0,absMiddle]http://image.ctps.cn/Profiles/%D4%C2%CF%C2%CC%FD%CB%C9/200651873409062.jpg-s.jpg[/IMGA][/URL]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76 繁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3173
            • 经验283675
            • 文章4023
            • 注册2006-01-28
            欢迎晓松宗亲!俺是初级摄影爱好者,希望以后多多指教。
            [B][COLOR=red]山东济宁人,滕房崇村曾氏,繁字派[/COLOR]

            [COLOR=blue]孔孟之乡、曾子故里、水泊梁山、运河之都济宁欢迎您[/COLOR][/B]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
              • 经验199
              • 文章6
              • 注册2007-05-22
              曾凡雨,是我叔辈.长辈好!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
                • 经验111
                • 文章3
                • 注册2007-05-22
                [ALIGN=left][SIZE=2]曾晓松的文章[/SIZE][/ALIGN][ALIGN=left][SIZE=2]          

                [B]         聆听远古的足音[/SIZE][/B]

                [B] [/B][SIZE=2][B]余秋雨说他多次遇到同一个提问:“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一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他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B][B] [/B][/SIZE][/ALIGN][ALIGN=left][B][SIZE=2]  [/SIZE][/B][B][SIZE=2]这不是偶然的[COLOR=#993366], [/SIZE]我想,三峡在人们心中之所以魅力无穷,为之神往,是因了那里的自然山川,饱蕴着中国文化的丰厚内涵。
                  [/COLOR][/B][/ALIGN][ALIGN=left][B][SIZE=2]  [/SIZE][/B][B][SIZE=2]你进入三峡,很难不想起屈原,那个站在江岸上伴大江东逝的老头,早已把自已站成了一尊雕像。虽然我不认同他当年政治上,对楚怀王痴情女子般的愚忠,但诗人那忧愤的情怀、俊拔的身影却长萦我心头。他那千古风流的文采,随风飘逸千年的衣袖,伴随长江中拍打礁石的涛声,永恒着三峡如诗如画的美丽。那个瑰丽沉郁的诗魂,天长地久地神行在峰回峦转的秀美峡谷中,化作亘古不散的巫山云雨,撼苍穹,泣鬼神,凝结成横贯巴楚的千古绝唱。
                   [/SIZE][/B][/ALIGN][ALIGN=left][SIZE=2][B]  如今,他的吟诵还散落在布满江岸的春鹃秋菊里,掩映在古藤苍劲的凄厉猿声中,阵阵花香,声声悲鸣,回应着几多后来者的浪漫情怀……    [/B][/SIZE][B][SIZE=2]那湍激的江流和激流中漂荡的帆影,永远都承载不下斯人不朽的魂灵,纤夫们赤裸的背影、激越高吭的船歌、激荡着多少回响千年的祭祀……。
                 [/SIZE]
                [SIZE=2]  [/SIZE][SIZE=2]落英纷纷。[/SIZE][/B][/ALIGN][ALIGN=left][B][SIZE=2]  浪花滚滚。[/SIZE][/B][B][SIZE=2]  [/SIZE][/B][B]

                [/B][B][SIZE=2] [/SIZE][/B][/ALIGN][ALIGN=left][B][SIZE=2]  [/SIZE][/B][B][SIZE=2]她不就是和黄河一样孕育唐宋古韵的母亲河吗?从古到今,她层积了多少壮丽篇章,挥洒了多少历史的浪漫,谁能详解?
                  [/SIZE][/B][/ALIGN][ALIGN=left][B][SIZE=2]  [/SIZE][/B][B][SIZE=2]还有一个出生在香溪的女儿,那便是王嫱。
                  [/SIZE][/B][/ALIGN][ALIGN=left][B][SIZE=2]  [/SIZE][/B][B][SIZE=2]三峡秀美的山川把精华和灵气都聚集她一身。原本可以成为一国之后、母仪天下的王昭君,
                那曾想到,只因为不肯赂行画工而遭长久地冷遇,最后不得不牵挂着江岸清新的柳丝,告别客舍青青的塞南,一路泪洒长烟古道、远走他乡……  [/SIZE][/B][B][SIZE=2]
                   [/SIZE][/B][/ALIGN][ALIGN=left][B][SIZE=2]  一勾冷月伴她走出峡江、走进大漠、走入金弋铁马之中。化入中华历史的荒原,去聆听那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去目睹那壮士如堆的白骨、如注的热血、和他们倒下后化作的一座座沙丘……    [/SIZE]
                [SIZE=2] [/SIZE][/B][/ALIGN][ALIGN=left][B][SIZE=2]  [/SIZE][/B][SIZE=2][B]一去心知更不归啊,可怜临行前著尽汉宫衣的她,内心可还尚存一丝欢愉?尚有一毫对君王的留恋?
                [/B][B]  [/B][/SIZE][/ALIGN][ALIGN=left][SIZE=2][B]  当一切都化为历史的烟尘随风散去、后人在夸耀她的和亲之功和留恋君恩之德时,又有几人在同情她独去异域,怀念故乡的凄苦与无告、孤寂与悲凉?    [/B][/SIZE][SIZE=2][B]“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啊!
                   [/B][/SIZE][/ALIGN][ALIGN=left][B][SIZE=2]  [/SIZE][/B][B][SIZE=2]王安石的笔墨,再多也写不尽她对家乡、对故土、对三峡的深深倦恋与痴情。
                   [/SIZE][/B][/ALIGN][ALIGN=left][SIZE=2][B]  出南津关,东去几十里,有一条清清的支流叫清江,现代的水电开发,把她截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那里的生态因水域的扩展而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原始的古朴,大量农家的搬迁,使这里消褪了人烟的痕迹,显得格外的宁静和幽远。生出了与三峡激越的旋律与大漠的悲壮雄浑相对应的静谧和悠然。 [/B]

                [/SIZE][SIZE=2][B]  观音渡,便在这湖泊的腹地。

                [/B][B][/B][B] [/B][B]第一次来到这里,我便喜欢上了她。[/B][B]     [/B][B][/B]

                [B][/B][/SIZE][SIZE=2][B]  这里山重水复,花木掩映。湖中有树影、树下有清波。放眼一望,湖山如烟地广阔,湖水如天地绽蓝。白云蓝天下,水湾平静如镜。轻舟横波如叶,水鸟几凫悠然……。
                [/B][B]  [/B][/SIZE][/ALIGN][ALIGN=left][B][SIZE=2]  [/SIZE][/B][B][SIZE=2]这种恬然与自信,分明就是魏晋以来,山水诗意的真实再现。有如王维之禅静,灵运之陶然。置身其中,忍不住要纵情放歌:“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我仿佛看见,古代的先贤们,于山水清音中,去聆听造化的共鸣,于孤寂静独中,去赴约心灵的聚会。与如旷达之人生,在经历了峡江的激越、阳关的悲壮之后,仍要回归到这里,象是回到自已久违的故乡……。
                  [/SIZE][/B][/ALIGN][ALIGN=left][B][SIZE=2]  [/SIZE][/B][SIZE=2][B]这便是中国文化的奇妙所在,儒道的天然合一。
                [COLOR=#993366] [/SIZE][/B][/COLOR][/ALIGN][ALIGN=left][SIZE=2][B][COLOR=#993366]  [/SIZE]也许是窥见古贤们内心的秘密,也许是想从这一片荒远的山水中找寻回应心灵的节奏与韵律,   我对朋友说,要是能住在这儿就好了。     令我深感慰藉的是,这种共鸣与回应,象雪后的春雷,隐约而来……。     五月的春夜,我们开始策划修建栗野堂。冥冥中的境界和情怀,活生生地再现眼前:  [/B]

                [B]  幽居栗野堂[/B][B] [/B][B][/B]

                [B]  水色复山苍[/B][B] [/B][B][/B]

                [B]  栗桂随檐缀[/B][B]  [/B][B][/B]

                [B]  樟熏篱外芳[/B][B]  [/B][B][/B]

                [B]  林重贤友聚[/B][B] [/B][B][/B]

                [B]  松蹈月下凉[/B][B]  [/B][B][/B]

                [B]  野趣合茅舍 [/COLOR][/B]

                [B]   [/B][B][SIZE=2]胸襟遂开张[/SIZE][/B][B]  [/B][B][/B]

                [B]  [/B][/ALIGN][ALIGN=left][SIZE=2][B]  也曾游历过大江南北的许多名胜,登名山,访园林。首先闯入我的心房的是大自然那雄奇的崇高美和怪诞的恐怖之美,然后是六朝古都的秦淮烟雨、清越如昔的姑苏流水,皖南、湘西那青山环绕着的古城民居。……江南的幽幽古韵,曾是那般打动着一颗少年的心……[/B]

                [B]   [/B][B]多次往复,匆匆过客的之感在心头油然显现,那满目的人工痕迹和匠气,浓厚的商业开发气息,阻隔着我幽幽情思,她们失去了曾让历代文人骚客为之折腰的本来面目,秦淮河四周的朗朗读书声,已被人车的喧闹所掩盖,当年张岱湖心亭看雪的西湖,也早已是面目全非,不让人的心灵安住……,我寻访孕育汉唐文化故园的企图始终成为徒劳,曾经感动过唐宋大家的中国山水在哪里,哪里是他们心灵的永驻呢?[/B][B]  [/B][B][/B]

                [B]  [/B][B]也许只存在于厚厚的古籍中,亦或是在梦中吧。[/B][B]    [/B][B] [/B][/SIZE][/ALIGN][ALIGN=left][SIZE=2][B]  正是命中所定,让我寻访到观音渡。和许多后来第一次到这里的朋友们一样,我第一眼看到她时,也是瞠目结舌的,然后是欢喜得象个傻瓜,恍如梦中,什么也说不出来,什么也写不出来。令我惊叹的是,在没看到她之前,我已有很多的画和诗,就象是曾对着她写生,正是如此这般意境,我臆断,这,不就是中国文化的故园么![/B]

                [B]   [/B][B]观音渡是静谧的。首次融入这片山水,心灵便会有强烈地震颤,它的宁静幽然,渐次把你的灵魂引入空灵的深处,要你去永恒的造化中聆听远古的共鸣,从一片荒芜中去寻回生命的律动和神韵。不信?你去紫薇楼凭窗一看,然后翻开米友仁的画册,他那活灵生生的画面,分明就在眼前。当然,你如果对米家山水没什么印象,那便是另一码事了。你再登上栗野堂,凭轩一望,那一幅静谧悠然的山水不就是魏晋山水的再现吗?湖边幽幽的树林,让你轻易找到王维空山新雨的感觉,山中的丛丛幽篁,让人觉得李白昨夜犹在,月夜里短短的松岗,就象苏氏的江城子,唤起你心中深深的幽怨……[/B][B][/B]

                [B]   [/B][B]观音渡的美是说不完的,美的内涵深不可测,我被她弄得乱了方寸,想写却写不好,内心的感受更不敢多说,怕丢失了那份从遥远唤回的感觉,还是留在心底慢慢受用吧。[/B][B][/B]

                [B]  [/B][B]有人笑我发痴,说这样一片荒芜的山水,有什么好激动的? 夫不知,人的心境不同,趣味不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六一居士欧公提到的山林者之乐和富贵者之乐,早就对人的审美心胸作了划分。他说:“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B][B][/B]

                [B]  [/B][B]这是欧阳修在他的《浮槎山水记》中,对两种不同的审美心胸和审美情怀进行的区别。偶尔翻读,不噤哑然一笑,我想,不因山水而激动的诸君,不外乎属于富贵者之乐者也。他们于商场、官场、情场或得意、或战败,仍不能克制对天下之物有欲心,沉津在“览人物之盛丽,夸都邑之雄富”的理想中,幻想着从中获得满足与快乐。而我等与富贵无缘之人,只能是“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摒弃了对天下之乐的欲心,去山林中游目畅神,于荒凉的观音渡口“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了。[/B][B][/B]

                [B]  [/B][B][/B][B]俗话说的好,道不同者不相为谋。让天下之乐者、富贵之人,于愚人岛的山水清静处寻方寸之地一赌之手气吧。与我等甘居贫寒之士也请来栗野堂寄情山水,附庸风雅,并由此获得充分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吧![/B][B][/B][/SIZE][/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SIZE=2][/SIZE][/ALIGN]
                [ 此贴最后由曾岩在2007-5-23 0:34:28编辑过 ]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
                  • 经验111
                  • 文章3
                  • 注册2007-05-22
                  [SIZE=2]曾晓松的文章[/SIZE]

                                 [SIZE=3][B]陌生的城[/B][/SIZE]
                     

                       [SIZE=2]长江出荆门山后,自古老背的右岸悠然自得地划了一个很流畅的大弧,在这里和蜿蜒八百里奔腾而来的秀丽清江汇合,共同沉积了右岸山峦前一片广阔宁静的绿洲.绿洲对面绿荫掩映的江南岸,有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秀丽清新的现代城市,这便是三江拱卫着的古城宜都了.
                      [/SIZE]

                  [SIZE=2]    之所以拟定这样一个题目来写,是因为很久以前,读过一位宜都本土诗人姚永标的小诗集.喜欢里面的每一首小诗: 《夜雾走过的青石板道上》,《 一壶夜茶煮浓的话题》.《常忆起十月的秋声泼满寒塘》, 《你问我的思念》,《你的长发诞生风》,《仿佛一支曲子》,《 苍茫烟雨,打落红无数》.《一江水淹没了多少好女子》……
                      [/SIZE]

                  [SIZE=2]    这些小诗的标题下面,有着饱含古典文学功底的深情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诗人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较好地与五千年主流文化进行了对接,充满诗意的倾诉如三江奔腾的夜流,斑斓中涌动着浓郁的乡土情怀.读着它们,如儿时在江岸石坝上,拾到一颗颗美丽的小石子般的欣喜若狂,深深地与诗人共鸣着对家乡一草一木赤子般的珍爱,拨动着内心最深处的那根根热爱家国的铮铮情弦,让游移在心底,散漫了多年的抽象的乡土情结有了一个明晰的文化意义上的定位.
                      [/SIZE]

                  [SIZE=2]    读高中时,住在新街尽头的清江边上,每天傍晚,可以端着饭碗蹲在江边的石墩上, 边吃边欣赏开阔的清江美景:观宋山飞霞,看夕阳归帆,听云树烟柳里的鸥鸟飞鸣和渔舟唱晚.对于旁边一座陈旧的青砖黛瓦的深宅的存在却是浑然不觉,对它,记忆中曾有过仅有过一次的好奇,终因无人讨教,茫茫然而放弃了对谁是它的主人的探究.十五岁那年回北方老家备考,我向外公外婆炫耀我的地理成绩好,在河北地质学院当过教授的外公考问我:你们那个地方是叫宜都吧?我说是的,他接着问:你们那有个杨守敬,你知道吧?我随口便答,是哪个?他在哪里上班?外公听了非常生气:你连杨守敬都不知道,还考什么大学?亏你还是高中生,还生活在宜都.
                     [/SIZE]

                  [SIZE=2]    我满面飞红,无语噙泪,外公责备的眼神,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SIZE]

                  [SIZE=2]    后来我真的有幸上了大学,才知道了郦道元的《水经注》,才知道了,《水经注疏》与宜都有着怎样的文化血缘,才知道了邻苏老人的故居,就是我上高中时相邻了两年的那幢古旧的老宅子. 才从这些掩隐在充满现代气息的街区一隅的老宅深巷里,隐约窥到一点点斑驳其中的巴蜀文明,三国文明,明清及现代文明在古城宜都二千年来积淀与演化的脉络.
                     [/SIZE]

                  [SIZE=2]    上学回来后,面对生活过多年的小城,我便用不曾有过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街面.一条条通向河岸的窄窄的平常小巷,在我眼里变得幽深起来,先人们把住家居舍相对建成如此蜿蜒深幽的小巷,就是为了便于引发子孙后代们对往事的思古幽情么?小巷深处开轩相对的木板小楼上,窗台隐约可见的水灵灵的盆花,让人情不自禁地穿越时空的阻隔,去遥想当年绿绿兰花叶子后面晃动着的纤纤倩影,她们个个如杏花一样地清秀,能在宣纸上写出和她们本身一般纤丽隽秀的毛笔字.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的目光.,房门口的石梯拾级而下,粗布围腰的挑夫们唱着粗犷的号子,肩膀上粗粗的杠子扛着货物从桥河边涌上来,让人想来觉得羡慕而沮丧:什么时候才能再现他们那种粗犷的身板和豪放的嗓门儿啊!
                    [/SIZE]

                  [SIZE=2]    沿江而立的望江楼,不知损毁于何年,来到它的遗址,让你能充分领略名存实亡这个词组的含意.登此楼旧址,却不难感受到昔时闺怨句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怅然意境.每到五月春风浩荡时,少男少女总爱成双结对,于望江楼前杨柳掩映的长江岸边,演绎出一幕幕"望江楼前水含春,乌衣子弟伴红裙"的风景线来.端午前后,向晚人稀时,伫立于复建的合江亭中,任由江风拂面,眺极远山近廓,满江残阳如血,极为撩拨情思,不由心随景恸:
                     [/SIZE]

                  [SIZE=2]    月照合江亭中人
                      亭前水逝几度春
                      临风伫立何为尔
                      遁入烟波画里身
                      轻风澄水洗月轮
                      光影潋滟漱漱冷
                      山远水远人还远
                      何时共我泣长恨
                      孤月皎悬对暗城
                      唤声子昂情顿生
                      古今来者何时现
                      怆然同悲涕陆城
                      嫦娥已把西山枕
                      鸡鸣三江楚夜魂
                      屈子当年若留意
                      声声挽歌千古恨
                      日月回转流星辰
                      泥沙沉浮唯水真
                      心随水去谁泪多
                      合江亭里惟斯人

                    [/SIZE]

                  [SIZE=2]   那段日子我常常失眠,瞪着双眼仰望窗外的夜空,静静地,听月色下随风摇曳的树影在窗口婆娑,想象着古贤们当年驻足宜都时的感受,是否都如明人王之栋所言的:"此山此水,倘得陶元亮,韦苏州,白乐天辈一两人妆点其中,宁不人与山水俱胜哉!"第一次感触到了深厚的底蕴对于一个城市的深远意味,这决不是表面的商业化繁荣能够取代的.
                    [/SIZE]

                  [SIZE=2]    认真地品读一下宜都,每一块斑驳的青石板上,都刻有一个我们不曾知晓的故事 ,邻苏巷里已残存不多的古墙壁里,每一块老灰青砖里,都砌有古城的神秘厚重与陌生......
                     [/SIZE]

                  [SIZE=2]    宜都,是一座我未曾读懂的陌生的城.
                     [/SIZE]

                  [SIZE=2]    后来走过很多地方,大城市,小城镇,浮华的闹市街景看的多了,现代风格相互效仿,全国的城市建设风格大多呈一个样,多个城市的记忆很快地重迭在一起,闹不清哪个是哪个城市的特征了,唯有当地的自然生态,历史典故,文化遗迹和古老的建筑,却都还鲜活地存在于记忆里,丝毫不曾混淆过.我似乎明白,原来一个城市的文化景观,主要是*建筑这种艺术形式最直接地记录和传承的,这种承传的主体,除了宗教寺院皇室宫殿,大量的又是平常市井和古民居.
                     [/SIZE]

                  [SIZE=2]    纵观一下我国历代的文化传承载体就不难看出,清晰地显现出建筑的复兴是这一传承的主脉,而建筑本身又成为其它文化形态传承的主要载体.乱时毁坏盛世兴,昏浊毁损清明修的事例不胜玫举,最典型的事例是,古代有范仲淹记录的岳阳楼重修记,当代有武昌对黄鹤楼的重建为代表的诸多事例.
                     [/SIZE]

                  [SIZE=2]    古今头脑清醒之人大都懂得这样一个常识,有了古老建筑文明的存在,方显一地文化渊源之流长,底蕴之厚重,人民有涵养,城市有品味,所谓人杰地灵是也.纵览世界历史,为什么世界上所有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除开战争的破坏,不仅都没有拆除历史悠久的古迹,而是都斥以巨资,在尽力修复保护残破的和被破坏的遗迹,没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也都在尽力培植着自已的民族和地域的特色文化?因为他们谁也不想被外来文化所淹没,他们都清楚地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发达是一个民族发达兴旺的象征,而建筑,则是一个城市文化标签……  
                    [/SIZE]

                  [SIZE=2]    文革过来人都知道,破四旧对于宜都这座古城的文化是一场什么意义上的浩劫,古城石牌,雕梁画栋被大量拆除,文物字画被付着一炬.所幸之极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宜都,经济快速发展,市政建设成就斐然的同时,本市文化底蕴的发掘传承与续链工作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了宜都城市发展蓝图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宜都的部分古迹得以恢复,文峰塔得以重建,合江亭得以复原,晚清文人杨守敬故居被保存了下来……有识之士正在极尽微薄之力,策划融资复修更多的古迹. 对于受儒道文化熏陶了几千年的宜都人民来说,这不用说是个好消息.这,并不仅只有旅游价值,也不仅是只增加了潜在的商机.宜都人的普通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去研习书法,每到年关,小小书法家们在街头免费给市民书写对联,展示自已的艺术才华和书德,文学,书画,诗词楹联,摄影,音乐戏曲等各类艺术形式的民间社团丰富着城市的文化生活,这不能不说是受到宜都传统文化的影响,杨学潜移默化的熏陶.我们有理由认为,杨守敬的宅院得以保留和复建,就是为宜都人树起了一面精神旗帜,守敬文化和其它宜都文化一样,标志着古城的文化底蕴是深厚而有源的,标志着宜都人儒雅的文化精神风貌,他们,和他们的后代,都要带着古城高高的文峰笔,带着守敬故里厚重的翰墨砚,带去家乡儒雅的古风,从这里走出去,走向世界,去搏得事业的成功,去倾倒世人的轻慢,然后还要回到这里,回到这一片令他们依恋的故土.
                     [/SIZE]

                  [SIZE=2]    我之所以喜欢《陌生的城》和这本诗集的作者,是因为有感于他不是空羡别人的城市因一首诗或一个人而出名, 而是以至诚的情感, 呤哦出了深爱养育自已这片土地的心声,没有任何功利的动机,只为源于内心深处对宜都故人故土那一道解不开的情结……
                  从乡下到城里/      跋涉过一种沙漠/       江南草长/    雨打归舟/      设想如你筑一座陌生的城/      想起一首古诗/    总觉得身后有索索的足音……  
                     [/SIZE]

                  [SIZE=2]    如果所有宜都人都对这片古老的热土倾注入这样赤诚的真情,宜都的市民,商人,文人,政要,投资者,建筑工程设计师们,都能以弘扬宜都文化为已任,那宜都的未来,在人们的心中,还会是一座陌生的城么?




                  [/SIZE]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
                    • 经验111
                    • 文章3
                    • 注册2007-05-22
                    [SIZE=2]曾晓松的文章
                    [/SIZE]                        [SIZE=3][B]栗  野  情  思
                    [/B][/SIZE]
                          [SIZE=2]小小的山丘后面,生长着一片盛杂的树林,因为是常绿一片的,树木虽不高大, 但也是荫森森地野气勃然了。依着舒缓的山势,新平出了一个近百平米的草坪,东面留有三两株松树,歪歪扭扭地,隔在草坪和栗野堂之间,树下垒有零星怪石,离它三米之外有红枫、石榴,开出的红花艳艳的,点缀在一片绿荫中分外提神。
                        [/SIZE]

                    [SIZE=2]    这是建园当初我就想象的感觉,如今都已呈现眼前了。于是乎常一个人独自趟徉,静坐,品味着小园的安祥与宁静。平日里想象着古人们,是怎样在这样一个园 子里召朋聚友、吟风颂月,弄出那些让后人为之倾倒的诗句的。有雨时,在茅檐下听绿叶淅沥,看江面一片空朦,栗树含烟,思念着一些凭空生出的思念。最醉人的是那无月的黑夜里那满天的星光,不招一人作伴,独自把自已融会在天河的寂静中, 去追溯童年那早已残破的梦境,去暝想那孕育生命洞……。
                        [/SIZE]

                    [SIZE=2]    当然,有月的时光也是不容轻易放过的,一次满月的半夜,我拿着一架玩具望远镜,靠在窗下的墙根上,想窥探月宫的密秘,看那里面是不是儿时听来的故事一样,是不是有桂子一片, 有纯洁的白兔,有健壮的吴刚,有冷宫中的嫦娥……。月光下,茅茨清晰如梭,流云象柔波般从月亮表面淌过。这时想到最多的是无锡的阿炳,那个瞎子!你怎么就比我早出生了几十年呢,你如果只大我十来岁,或者小我十来岁,我一定问来你的QQ号,请你来我的寂寞茅屋,陪你坐在松枝影里,共你幽幽的胡琴声,在月光下畅快地哭泣!
                       [/SIZE]

                    [SIZE=2]   去年深秋入住栗野堂,我不让牵电灯,怕破坏了要找的感觉。跑遍了宜都城, 买不到我想要的马灯,最后还是从[/SIZE][SIZE=2]吊丧的道士那问到,从暝器店买来的。
                       [/SIZE]

                    [SIZE=2]   这样的夜晚是怎样的享受,我周围能领会的人真的是不多了,孤寂和恐惧已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一点豆亮的残火,摇曳在窗台上,陪伴着我。看不成书,只能静静地躺在床铺上,风雨中,通常只能是一个人,裹着雨夜的神秘,去还原分离古贤的凄苦与浪漫。我笑了,笑我曾经讥讽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年我正在杭州买丝绸被面,沉津在娶妻生子的向往中,——二十岁的浅薄啊!笑我曾经不肖于陶潜的归去来辞,那年我三十岁,正是仕途春风得意时。三十岁的轻狂啊!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何为不惑,不敢妄言。曾得到很多,失去很多,也追求很多, 放弃很多,一切均可随水东流,唯不愿舍去的,是那独自的月下,独自的雨夜。淅淅沥沥地,听松听雨。这样的夜色里,天有泪,屋有泪,人的心中也滴淌着无声无形的热流。
                      [/SIZE]

                    [SIZE=2]   烛光影里,让我牵挂的,唯有遥远的家乡,那双眼睛里,为我簌簌流淌着的热泪。


                    [/SIZE]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七十二 廣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36
                    • 财富3
                    • 积分3415
                    • 经验210509
                    • 文章3327
                    • 注册2006-06-21
                    晓松不愧为我们曾家的杰出人物!你是我们的好榜样!
                    你担任残联理事长更不简单!所有残障人都会感激你的!
                    希望你常回家看看。
                    让我们一起感受
                    “烛光影里,让我牵挂的,唯有遥远的家乡,那双眼睛里,为我簌簌流淌着的热泪。”
                    曾氏宗亲网荣誉版主(1943-2018年)四川泸州人,上世祖讳长一,由江西徙河南汝宁府,再徙湖北麻城于洪武年间入蜀定居泸州之北玉蟾山后匡家寺曾大塘,人称河西公。
                    博客:http://blog.sina.com.cn/lzzgs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45
                      • 经验6080
                      • 文章174
                      • 注册2007-01-19
                      曾岩与晓松是什么关系呀?[em09]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