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8
    • 经验1869
    • 文章22
    • 注册2007-05-22
    龙山曾氏一门四相
    [URL=http://www.zongci.com.cn]闽台宗祠网整理[/URL]

    原文网址:[URL=http://www.zongci.com.cn/2007/6/11/news_2372.html]http://www.zongci.com.cn/2007/6/11/news_2372.html[/URL]

    [IMGA]http://www.zongci.com.cn/UploadFile/IMG_0661.jpg[/IMGA]


    悬挂于泉州龙山大宗祠内的牌匾.四相分别指:曾公亮,曾孝宽,曾怀,曾从龙

    [IMGA]http://www.zongci.com.cn/UploadFile/曾公亮.jpg[/IMGA]

    以《武经总要》闻名于世的宰相——曾公亮

    闽人入相的第三人,是晋江的曾公亮。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晋江人。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知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当时每逢下大雨,鉴湖水畔的民田就要被漫湖的水淹浸受灾,曾公亮发动民工修渠立闸,引鉴湖水入曹娥江,使民受其利。绍兴风景很好,田地肥沃,曾公亮的父亲买田其境,免不了有仗权势低价购进的嫌疑。为此,曾公亮受牵连而被谪鉴湖州酒。其后,历国子监直讲天章图侍讲、知制诰、翰林学士。在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时,缉盗治恶,从严打击不法分子,主郑州可夜不闭户。后以为政有能声移知开封府。不久,即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

    [ALIGN=left][IMGA]http://www.zongci.com.cn/UploadFile/1曾公亮2.jpg[/IMGA][/ALIGN][ALIGN=left][IMGA]http://www.zongci.com.cn/UploadFile/IMG_0663.jpg[/IMGA]

     

    左右贤相曾公亮

    仁宗嘉六年(1061)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宋朝的官制比较混乱,这是承袭五代官制而又未加统一种下的后果,即官与职与差遣是分开的,有其官未必有其职,有官有职又未必管职内的事,差遣才是真正的职务,上述曾公亮的官、职是吏部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差遣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以,曾公亮是以较低的官阶——吏部侍郎拜相的。

    曾公亮虽然官阶较低,但因他长期在基层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又明谙朝廷的典章制度法规,所以当时的首相(排序第一的宰相,有时又称“左相”)韩琦很看重他,遇事都与他商量,特别在为仁宗立太子一事上。

    英宗即位(1064),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加户部尚书,这些都是官阶,一步一步往上升,实际职务仍然是宰相。英宗在位仅4年,其间,曾公亮又协助首相韩琦为英宗立颖王为太子。所以,韩琦死后墓前碑文是“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而曾公亮死后墓前碑文是“两朝顾命定策亚勋”。

    颖王即位为神宗,韩琦去位,曾公亮为首相(左相),引荐王安石为右相。时神宗锐意改革,与王安石政见相同,而曾公亮虽为首相,却因他只是守成大臣,虽为人方厚庄重、深沉周密,为政却“谨绳墨、蹈规矩”,政见不同又不能表明,遂于熙宁二年(1069)以老避位。其后,虽曾以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判永兴军(县级市长),但只干了一年,以太傅致仕。

    曾公亮最主要的贡献是主编了《武经总要》,该书四十卷,分前、后集。前集二十卷论述军事组织、制度、教练、行军、营阵、战略、战木、武器的制造和使用等,其中武器部分记载了火药的制备,使该书成为世界上最早记载火药制备的书。后集二十卷则辑录历代用兵故事,论述阴阳占候(气象预测),使得大量的中国军事史数据得以保存下来。 (摘福州日报 高熔)

    [IMGA]http://www.zongci.com.cn/UploadFile/武經總要.jpg[/IMGA]

    武经总要

    由曾公亮、丁度等人编篡在北宋时期完成的【武经总要】,于庆历四年(1044)完成是一部划时代的军事名著,是因为它与历代的军事著作不同,不是以理论论述为中心,而是一部汇总了历代重要战役的军事百科全书。在【武经总要】的中以大量的图示,对各种兵器和攻城法作了极为详尽的阐述和介绍,为我们和世界各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料。  

    上图是书中收录了分别在毒药烟球、蒺藜火球、火炮使用的三种方药配方,它们是硝、硫、炭三元火药体系的完整形态。

    [B]北宋宰相曾孝宽(曾公亮子)[/B]

    曾孝宽(1025-1090年),字令绰,泉州晋江人,曾公亮子,以荫知桐城县。选知咸平县,民诣府雨伤麦,府以妄杖之。孝宽躬行田,辨其实,得蠲赋。除秘阁修选、提点开封府界镇县。保甲法行,民相惊言且籍为兵。知府韩维上言,乞候农隙行之。孝宽榜十七县,揭赏告捕扇惑者,民兵不敢诉,维之言不得行。入知审官东院、判刑部。熙宁五年,迁枢密都承旨,朝廷承旨用文臣,自曾孝宽开始。擢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丁父忧,除丧。孝宽以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徙郓。郓有孟子庙,孝宽请于朝,得封资政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在丞相。邹国公,配享孔子。连徒镇,以吏部尚书召,孝宽至执政入为副相时,公亮尚无恙,西府迎养,时人荣之。及卒,年六十六。赠右光禄大夫。  

    送曾孝宽寺丞宰桐城

    梅尧臣

    啬夫苟有惠,前世犹立祠。

    既为邦邑长,必欲风化施。

    长松荫公庭,流水循堂基。

    俱可助琴弹,亦足忘事縻。

    况君公侯家,清尚人所期。[/ALIGN][TABLE][TR][ALIGN=center][IMGA]http://www.zongci.com.cn/UploadFile/IMG_0674.jpg[/IMGA][/ALIGN][ALIGN=center]宋,孝宽公[/ALIGN][ALIGN=left][IMGA]http://www.zongci.com.cn/UploadFile/IMG_0667.jpg[/IMGA]



    [/TR][/TABLE]

    宋孝宽公,怀公

    [B]曾怀(曾孝宽孙)[/B]

    曾怀(1100-1172年),字钦道,祖籍晋江,由京师迁居常熟。南宋隆兴中任浙西提举,后又任度支员外郎,有综合考核财政的才能。因主持拘催钱物所,治理有方,财政丰裕,晋户部尚书。在任时,对各州郡钱粮的库存与收支情况都了如指掌,并清楚记载,为当朝倚重,宋孝宗比作萧何、刘晏。累迁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鲁国公。曾怀世家登宰辅。父亲曾诚,授参议郎奉直大夫秘书少监,赠太师秦国公;据载:其祖父:曾孝宽,资政殿大学士右承相,赠右光禄大夫太师秦国公;曾祖父:曾公亮,丞相太师太傅太保侍中鲁国公。宋徽宗宣和元年己亥(1119年),曾怀以父恩授金坛(今江苏镇江)主簿。南渡后,授乌江令,寻改浙西帅司干官。绍兴三十二年壬年(1162年),提举西浙市舶,有《四明鲁国曾宣靖公祠堂记》,文中除记叙曾公亮之外,还提及蔡襄守钱塘事迹。不久,晋知江州。孝宗践阼(1163年),改知真州。后除度支员外郎。孝宗乾道二年丙戌(1166年),由郎官擢为户部侍郎;继升为尚书。孝宗乾道八年壬辰(1172年),以 户部尚书曾怀赐出身,参知政事。与梁克家同为右丞相。孝宗乾道九年癸巳(1173年),右丞相梁克家与同知枢密院张说议使事不合。请求去;罢梁克家右丞相位,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此时,便剩下曾怀辅政了。淳熙元年甲午(1174年)七月壬辰,曾怀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迁光禄大夫,复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以疾免朝参,惟令入堂治事,遇大政则宣引曾怀。曾怀因长期劳碌,身体瘦瘁,几乎已经不能行动,可是朝中无人,还是要带病上朝。皇帝看到他如此,予以优厚的对待,特于后宫制紫金鱼袋赐轻带以称其体。曾怀自少受到良好的教育,世家熏陶,使他养成以 清约自持 的品德。初当金坛主薄,官职虽然微小,可是他具有方重之德,认真进行劝学,多方面帮助穷困的孩子读书,做到尽心惠民,所以很受当地百姓的拥戴。南宋时候,社会不安,天下涂炭,王朝的地方官员对老百姓重征勒索,致使盗贼遍处,作案者多。曾怀本着关心下属百姓出发,向皇上陈明在兵弱财匮的时候,应该以轸恤为心,以牧养为务,尽快把一些无关重大的犯放出去,一方面可以安辑流亡,一方面好让这些人回家种田,发展生产,维持家计。在积贫积弱、宦阉恣横的南宋王朝中,一直难为认真执行,没法付诸实现。在捍卫国土上,曾怀虽然不是赵宋王朝一位什么将才,可是他以匹夫之责,悉心尽力,于时危势逼之间,都也做到异乎一般之一。当他知真州的时候,练兵恤民,颇有政声,尤以训练民兵有纪律,让张魏公浚督师看到了,大为奇之,对他称赞不已。曾怀为官出色的地方,还是在于他善理财政。当他除户部侍郎的时候,采取均役、限田、抑游手、定赏罚、劝课农桑等等发展生产的积极办法。诸如对江淮一带,作限定禁令、丞植桑三万株至六万株,守、倅部内植二十万株以上,并论赏有差。还向孝宗皇帝奏说: 江西路营田四千余顷,已佃一千九百余顷,租钱五万五百余贯,若出卖,可得六万五千余贯;及两浙转运司所托,已佃九十万亩。合而言之,为数浩瀚。今欲遵元诏,见佃愿买者减价二分。民间会子破损,别造五百万换给;而对于 损会贯百线数可验者,并作上供钱入输,巨室以低价收者坐之。曾怀还受诏同共措置,铸提领措置会子库 印。此中,凡五年,未尝以钱谷语人;凡钱欲之数、州郡所积与夫出纳之多寡,纤悉必记。一时间,褒言以耳,可是曾怀在他的奏摺措词上,还是很谦虚的,他说:臣不敢进生财之说,亦不敢进苦节之说,但量入为出,使天下之财足天下之用。曾怀持勤政为公,存心爱民虽然没法挽救毫无生气、奄奄待毙的赵宋王朝,但能做到不及民而用度足,却也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孝宗皇帝即位,虽然有志锐图恢复,诸如用虞允文、陈俊卿、王十朋、梁克家、朱熹等一班文臣武将,堪称智勇兼优,作为振兴赵宋王朝,诚亦俱足深恃。可是政府内部,忠奸正邪两立对垒,阉宦恣横,于是任人不专,更换迭出,致使奸人有隙可作其乱,而忠臣无机可展其才。曾怀为官,秉公处事,尽忠效力,推贤扬善。每当建言的同僚受贬谪,不无婉言向孝宗建言:“勿以一人嘉之而用。亦勿以一人谤之而去”。可是不久,连他自己也受台官詹元宗、李棠言事所论劾。曾怀对此,感触沉重,立即求退。后来,经查三司言无实迹,孝宗皇帝才顿然大悟,责元宗、李棠等之罪,恢复曾怀老病交并,已经不能入堂治事了,于是请罢。翌年,淳熙二年乙未(1172年)三月卒。史志称曾怀为相侃侃,得大臣体。尝言“事大者视之以小,事小者视之以无”,以为名言。入祀泉州府学乡贤祠。妣韩琦女,加封至鲁国夫人,生子三,长说曾宫(通直郎),次说曾密(承一郎)三说曾宁(通判)。著有《曾怀文集》三卷。
    殁,归葬虞山,现有曾丞相墓在五大石洞。遗著有《少保文集》30卷。  

    [B]一代贤相曾从龙(曾公亮四世重孙)[/B]

    [IMGA]http://www.zongci.com.cn/UploadFile/曾-从-龙.jpg[/IMGA]

    【曾从龙】 (1175~1236年)字君赐,号云帽居士,泉州城内人,北宋名相曾公亮四世从孙。原名一龙,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状元及第,宋宁宗赐改今名,初授签书奏国军节度判官公事,后累官至刑部尚书、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在朝中为官时,曾两次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而返,并且从不趋炎附势,敢于伸张正义,忠心谋国,悉心辅政;出任地方官时,又能关心百姓疾苦,体恤民瘼,锄暴安良,是南宋后期一们表所作为的贤相。端平二年(1235年)冬,蒙古军队开始窥伺江淮、荆襄地区,他以枢密使督视这一地区军马,并积极筹措防务,由于主和派以“边费不给”为由,逼使宋理宗将其召回,壮志难酬,忧愤成疾,翌年禄含恨而逝,赠少师,追封清源郡公。

    曾从龙出身名宦世家,从小生活朴素,“不事华饰”,勤奋攻读,其嗜学如命简直到了如 颠似狂的地步。

    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殿试时,曾从龙被“擢进士第一”。他初名一龙,因廷对称旨,名列榜首,被宁宗御笔改赐“从龙”,宁宗十分尝识曾从龙的才器,认为他是栋梁之才。嘉定 元年(1208年)十二月,曾从龙作为南宋的外交使节出使金国,他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执 礼不挠”,维护了南宋国家的尊严。返国后,受到宁宗的器重,被擢迁为刑部尚书。

    南宋只半壁河山。可是,冗官较之北宋却是有增无减。官员的冗芜,不但造成了官制的混 乱,而且助长了官吏的贪污和习常因循的作风。曾从龙不满南宋王朝这种腐败的吏治,他上书希望朝廷能够明诏二三大臣,郡守有阙,即时进拟。如“有求避惮行者,悉杜绝其请。”字里行间,流露出曾从龙希望革弊兴利的思想和要求。

    要使国家长治久安,不仅需要政治清明,而且必须选贤任能,这些都离不开对官使的选拔 和对人才的培养。嘉定六年(1213年),曾从龙更进一步地向宁宗把选拔国家人才的大任交给了他,让他来主持贡举的大事。曾从龙的忠心谋国和悉心辅政,得到宁宗的重用,不久进他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太子宾客,后来又改参知政事。

    曾从龙为人“忠实有特操”,从趋炎附势,在权贵面前,不会折腰摧眉。对当时把持朝政 的奸相史弥远的擅政弄权,他更是疾恶如仇。曾从龙切齿痛恨史弥远及其帮凶窃弄威福的行径,“绝不附之”,因而深得正人贤士的敬重,“士论归焉。”

    曾从龙人品的高中,不仅在史弥远  赫一时没有党附于他,更在于他敢于伸张正义,直接 把斗争的锋芒指向了史弥远及其帮凶。当时,被称为“三凶”之一的胡矩,为人巧言谄媚,深得史弥远的重用,胡矩也因为有了史弥远的撑腰,为非作歹,曾从龙对胡矩的为虎作伥,深恶痛绝,上疏“陈其罪”。结果为胡所所忌恨,使唆使他的同党李楠劾罢曾从龙,曾从龙被谪知建宁府,后又起用为湖南安抚吏。

    曾从龙为朝官时,能够忠心谋国,悉心辅政,出任地方官时,能关心百姓疾苦,体恤民瘼 ,锄暴安良。由于曾从龙政绩卓著,受到了朝廷的重用,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曾从龙被授予资政殿大学士,不久,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这时的南宋,虽然对来自北方的金国军事威胁解除了,但是,又面临着一个比金更加强大 的敌人--蒙古汗国的威胁。南宋小朝廷在奸相吏弥远的把持下,对于来自蒙古的威胁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些主张恢复国土,“收拾旧河山”的官员在根本不了解宋、蒙双方力量对比的情况下,错误地认为金国刚亡,河南空虚,正是出兵收复河南的大好良机,因而要求朝廷出兵收复开封、洛阳等地。轻率的行动,容易造成宋军轻进易退,被动挨打的局面。南宋收复三京的计划失败后,不仅损兵折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军费,而且从此成为蒙古贵族南侵的借口。端平二年(1235年)冬,蒙古军开始窥伺南宋的襄、淮地区,警报沓至。十一月,理宗以曾从龙为枢密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曾从龙受任于败军院,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受命之后根据江、淮地形,上疏陈说边防形势,提出“并建二阃”的建议,得到了批准。正当曾从龙在积极筹措边防事宜的时候,朝廷中一些目光短浅的官员和主和派,却以边用不足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而昏庸的宋理宗却又偏偏听信了这种议论,召回曾从龙,致使曾从龙壮志难酬,忧悒成疾,不久也就含恨而逝了。

    曾从龙有《曾少师诗文集》遗世。(摘自《晋江历史人物传》)

    [B]曾从龙状元井[/B]

      [IMGA]http://www.zongci.com.cn/UploadFile/曾从龙状元井.jpg[/IMGA]

    曾从龙状元井:在鲤城区西街曾井巷。

    原是南宋宰相曾从龙(1175-136年)家中水井,井因曾从龙中状元而得名。更因人与井,遂将铺、巷皆冠以“曾井”井现已镇满,井盘为八角二孔,对角线为92厘米,井孔径23厘米。

    井边墙体有嘉庆十四年(1809年)“状元井”的碑刻,是时修浚该井。

    保护范围:东、西、南三面20米,北至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20米。

     

     

     [/ALIGN]
    家族数字博物馆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76 繁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3173
    • 经验283675
    • 文章4023
    • 注册2006-01-28
    好显赫的家庭,骄傲!
    [B][COLOR=red]山东济宁人,滕房崇村曾氏,繁字派[/COLOR]

    [COLOR=blue]孔孟之乡、曾子故里、水泊梁山、运河之都济宁欢迎您[/COLOR][/B]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