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25
    • 经验2139
    • 文章147
    • 注册2005-10-06
    曾成钢-清华大学雕塑家
        曾成钢喜欢黑色。在炎热的夏日里常常穿着黑色的T恤衫,黑色的休闲裤,光头和晒得黑黑皮肤在这样的衣着衬托下分外显眼。

     在今年3月份,由中国奥委会选送的雕塑《圣火接力》获“2004年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雕塑类二等奖,这个铜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了接力奥林匹克火种瞬间的动势,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就是曾成钢创作的。

    在坎坷中探寻

     据清华大学报道,曾成钢是浙江平阳人,父亲是渔民,母亲是纺织工人,他对于美术的兴趣源自天然。

     他是恢复高考之后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大学里年纪最小、最用功的学生。

     但是老天爷似乎有意跟这个倔强的孩子开玩笑,大学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了东阳的一家快倒闭的瓷厂当电工。看到平生所爱就要埋没,他下决心考研究生,走出这个地方。

     因为时代的原因,曾成钢的英语基础较差,为了考取母校的研究生,他就在配电室里支了一张小桌,一边工作一边啃英语。4次考试4次磨砺,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命运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了。

     “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我还是很乐观的。”回顾起那段日子,他说:“可能曲折的历程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但对我却是生活的体验和对艺术的挤压。”

     一旦考取了研究生,积存几年的感悟和创作的冲动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整天泡在工作室里,在痴迷和忘我的状态中进行创作,即使是在火车上也会不由自主地构思自己的作品。

     那时他创作用的泥巴,是用翻斗车来计算的。

     研究生还没有毕业,他的青铜雕塑作品《鉴湖三杰》就获得了第七届全国美展的金奖,当时这是雕塑界唯一的金奖。

     多年来,他有数十件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奖良多,“有金牌专业户”之美誉。


     他每天都会和泥土打交道,衣服上常常有油泥的手印。

     作为雕塑家,他的天地是一个面积100多平方米、摆满他亲手创作的青铜雕塑的工作室。空气里弥漫着创作用的油泥的味道,窗棂上糊着用墨汁在宣纸上写出的行楷书法。

     只要走进工作室,就如置身雕塑的自由王国,他的全身心就沉浸在雕塑里。

     创作时的曾成钢是狂热的。他拿捏手里的泥巴就如钢琴家手底跳动出音符,每道纹路和每个造型都表达了他的情感。当雕塑还只是停留在一个纸样、铁丝架、或者是泥模型的时候,从那张力实足、几乎要挣破空间的线条上,我们已能体会出他热烈燃烧的生命之火和对于生命本源的表达。

     这里的雕塑是无语的,有的甚至落满了灰尘,但是一座灰尘满布的铜雕,往往就像一个刚刚从地壳中诞生的生命一样,你仿佛可以听到他的呐喊。

     “青铜在雕塑中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铜的材质中性,比铁更高贵,也更适合于造型,而本身的质地厚重、贵气。在中国的历史上,铜雕是有着重要的地位的。” 也许是看到了铜这种特殊的材质能够和自己的艺术气质完美的结合,他的大部分作品是铸铜的。

     如何传承中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并加以现代转化,创作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成为他从事艺术创作和思考艺术问题的出发点。

     他翻遍了中国有关青铜器的资料,在传统中国雕塑中汲取营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感到关注中国传统的重要。”他说。

     从吸收中国“传神”的表达方式结合西方现代雕塑的体量感而创作的《鉴湖三杰》,到受中国早期的青铜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动物系列》,再到在认识中西方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着重观念突破、开拓雕塑新语言的《水浒系列》、《神话系列》等等这些,每一步都是曾成钢突破自我、重塑艺术气质的体现。

     “我手中的雕塑,要表达更加大气或者充满力度的生命力,哪怕我要做一支宁静的‘莲’,也要表达出张力。虽然莲枯萎了,但是在我的雕塑里它不是死的,它是有生命的。用特殊的方式把你的特殊情感表达出来,就是艺术。”他说。

    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神韵,又很现代。我追求一个神韵的空间,轻灵而丰富,但形态上不散乱,气质要厚重。我希望做到有空间,但不轻薄。” 雕塑传递出来的气息有时候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创作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
     曾成钢也曾经苦恼过。1994~1995年在意大利波罗地亚美术学院进修的日子里,来自雕塑之乡欧洲的艺术的冲击波在他的内心刮起了风暴。回国之后他沉寂了一段时间,看上去沉默的曾成钢正在经历一场蜕变。其后几年他推出《神话系列》、《精灵系列》、《天空》等雕塑就证明了他在不断地探索中将艺术生命又一次升华了。

     “一个好的艺术家,既应该坚持自己明确的艺术道路,同时又要不断地反思和否定自己已有的艺术创作,在否定中求得艺术问题的深化。”他说。

    在雕塑家和平常人之间转换
    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主要在于内心和常人的区别,因此历史上很多艺术家的生活形态也是不同于常人的。但曾成钢把创作的激情和常人的生活分得很清楚。

     在学校里,他是一个责任心强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家里,他是一个成功的丈夫和称职的父亲;在工作室里,他又是一个工作起来疯狂之极的雕塑家。

     一人成功分饰几角,难免有时候疲惫。但是,也许正是因为他参透了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于平常看似细碎的生活,所以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在做一个艺术家的同时,不作生活和社会的逃兵。

     “我确实非常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我没有把生活当成开玩笑,应该说我的社会责任心是比较强的,因为我觉得,作一件事情,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只有打理好生活,你才能够有足够宽松的环境创造出自己最想创造的东西。”

     正是因为有着对社会、对中国雕塑界厚重的责任感,曾成钢没有局限在自己创作的小天地里,他把自己作为中国雕塑界一个小小的石子,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也要为探寻中国雕塑道路贡献力量,他用行动实践着我国著名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林风眠的时代命题:“整理中国艺术,研究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 除了在创作上倾力而就之外,从1992年到2001年,他作为主要的策划和组织者,承办了两届《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和两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和秘书长,他积极参与各界对于雕塑艺术的学术交流;他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现任清华美术学院美术分部的主任。

     1998年,他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0年,他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他被评为清华大学2003年度“学术新人”。

     处于创作黄金时期的曾成钢难免有时候把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各种各样的事务性工作中去,有人问他可惜么,他说:“承前启后是我的责任。”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