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548
    • 经验44687
    • 文章527
    • 注册2005-06-19
    [大界曾氏族谱]与曾氏家规家教
    [SIZE=2]曾氏家族历来非常重視修谱,修谱成为宗族活动中最重要的大事。曾國藩说过:国无史而失国策,家无谱而失家法。[/SIZE]

    [SIZE=2]大界曾氏属武城曾氏衍迁湘的一分支,其远祖为曾参之十五孙曾据。西汉末年迁居江西。后来一支迁往湖南的衡阳、遂为湖南曾氏的祖先。清朝初年,曾國藩的先祖曾孟学,把家迁到了湘乡[今属双峯县]荷塘的大界里。再传至曾元吉公。[/SIZE]

    [SIZE=2][大界曾氏族谱]即一代名臣[曾國藩家谱]至民国年间共修五届,堂号为[三省堂]。[/SIZE]

    [SIZE=2]始修[大界曾氏族谱]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修,共十二卷。[/SIZE]

    [SIZE=2]续修[大界曾氏族谱]修于嘉庆五年[1800]共十二卷。[/SIZE]

    [SIZE=2]三修[大界曾氏族谱]此为通谱,于道光十四年[1834]始修。主修者是曾國藩的叔父曾驥云,曾國藩为此修谱出力甚大,道光十九年[1839],他在京都`散馆'回籍后,为修谱事,不仅与其叔父、同族人商议多次,还历时几个月,奔走衡阳、永兴、耒阳、湘乡、安化、宁乡、宝庆、武岗、高河等地,寻访家族源流,订正历修族谱错误。三修[大界曾氏族谱]于道光二十年[1840]修成。[/SIZE]

    [SIZE=2]四修[大界曾氏族谱]修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不分卷,主修者曾國藩之侄孙曾广祚与孙曾广钓。四修[大界曾氏族谱]与衡阳庙山汇谱,为修谱,共捐银园伍仟伍百多,共发领一百二十二套。四修谱文艺四[捐项名目]有详细记录。[/SIZE]

    [SIZE=2]四修[大界曾氏族谱]内容丰富,[太傅毅勇候传略]由曾门四大弟子之一、贵州黎庶昌作。[惠敏公行状]即[曾纪译行状]由二品衔江苏候补道刘麒祥谨状。有曾國藩、曾國荃、李鸿章、王阂运、赵啓霖等为曾族所作寿序、赞文、碑文,并录有大清律四十条。[/SIZE]

    [SIZE=2]五修[大界曾氏族谱]民国三十五年[1946]修成。共十二册、19卷首1卷。共发领八十一套。由曾國藩之曾孙曾约农主修,曾國藩曾孙女曾宝荪监篡。此谱是历修族谱中内容最丰富的一部。有清朝皇帝给曾國藩、曾國荃、曾纪泽、御賜匾额,恩诏、祭文、曾國藩、曾國荃、李鸿章、郭嵩焘等,为曾族所作寿序、哀辞、墓表、墓志铭等全部录集。特别是曾國藩遗训收编成专卷。[/SIZE]

    [SIZE=2]从[大界曾氏四修族谱]和[大界曾氏五修族谱]中看到,曾氏家族历来注重男女平等,打破私修家谱惯例,准允女子入谱,族谱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产物。对女子不尊重,[/SIZE]

    [SIZE=2]女子只能作为男子的附属入谱,连名字也没有,在[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凡例中、明确说明;女子不字且经亲友公认为承嗣权得照男丁例行,开湖南家谱有女子入谱之先声。[/SIZE]

    [SIZE=2][大界曾氏五修族谱]中曾國藩曾孙女曾宝荪、曾宝菡都提行入谱,其中谱后跋由曾宝荪作,[家祭文]为曾國潢之曾孙女曾昭燏作、[栗诚公纪鸿君佚事]为曾國藩孙女曾广珊作。[/SIZE]

    [SIZE=2]在[大界曾氏四修族谱]曾元吉公祠条规中,对合族重男轻女有严格规定:[/SIZE]

    [SIZE=2]一,议合族不准溺女,无论贫富各家有生女者,一月之内理合报明房长,凡管田逾六十亩,而溺女者,议罚钱貮拾千文,唤入祠内杖八十。[/SIZE]

    [SIZE=2]二,管田三十亩而溺女者,议罚钱拾陆千文。[/SIZE]

    [SIZE=2]三,管田几亩及无田业者,每生一女祠内给谷贰硕。[/SIZE]

    [SIZE=2]四,管田拾亩及家有佘貲者,如生第二女,祠内亦给谷贰硕。[/SIZE]

    [SIZE=2]五,凡有溺女者,一经查出罚钱拾千文。煩各房长逐月细查,傥一并徇隐公同处罚以肃家視。每年所余之資,告户首酌量以定严禁弱女、鼓励读书之用。[/SIZE]

    [SIZE=2]良好的家族家规,家教,以至曾氏家族培养出一批女子名人,如叶剑英夫人、原全国妇联付主席曾宪植,女教育家曾宝荪,女考古学家曾昭燏,女医学博士曾宝菡,著名女画家,启功入室弟子曾佑和[原名曾昭和]。[/SIZE]

    [SIZE=2]曾氏的治家思想是耕读为夲,勤俭持家,鼓励子弟发奋读书,以读书进德修业來教育子弟。在[大界曾氏四修族谱]和[大界曾氏王五修族谱]中,对族内子弟读书,有明确的奖励规定,[/SIZE]

    [SIZE=2]在[大界曾氏四修族谱]元吉公祠条規中,规定:[/SIZE]

    [SIZE=2]一,不拘贫富,议颁发子弟读书纸笔之费。[/SIZE]

    [SIZE=2]二,子弟应院试者,送费钱壹仟陆百文。[/SIZE]

    [SIZE=2]三,应乡试者,送费钱四千文。[/SIZE]

    [SIZE=2]四,应会试者,送费钱二十千文。[/SIZE]

    [SIZE=2]五,有入伴者,公送贺仪四拾千文。[/SIZE]

    [SIZE=2]六,中乡试者,公送贺仪捌拾千文。[/SIZE]

    [SIZE=2]七,中会试者,公送贺仪壹百貮拾千文。[/SIZE]

    [SIZE=2][大界曾氏五修族谱]中的奖学规定:一,奖学谷分为十股发之。[/SIZE]

    [SIZE=2]二,国内立案,国外知名大学、专科学院配发四股。[/SIZE]

    [SIZE=2]三,立案高级中学及立案同等师范职业等学校,配发三股。[/SIZE]

    [SIZE=2]四,立案初级中学及同等师范职业等学校,配发三股。[/SIZE]

    [SIZE=2]受奖者不分性别,不拘贫富。[/SIZE]

    [SIZE=2]在同治六年[1867],大界曾氏创办了曾氏族学,凡曾氏子弟皆免费入学。由于曾氏家族鼓励子弟发奋读书,在道光、咸丰、同治三十余年间,有九人入泮,其中有八人都是以县府试第一名取得秀才资格的。光绪年间,曾氏家族培养出来了大界曾氏第二个进士曾重伯,时人称其为翰林才子。[/SIZE]

    [SIZE=2]曾氏家族从曾国藩祖父星岗公.`八字'家规到太高祖元吉公提出的勤俭立身,耕读保家,是后来曾国藩形成耕读文化的思想渊源。[/SIZE]

    [SIZE=2]曾元吉公的六个儿子都渎了书,他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课读儿曹。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八个字:好学力行、读书裕后。至六十七派后,不仅代代有读书之士,而且房房有人在朝中作官。[/SIZE]

    [SIZE=2]从[大界曾氏五修族谱]中初步统计:诰授、封、赠建威将军,武显将军有二十多人。诰授、封、赠奉政大夫、中议大夫、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奉直大夫、资政大夫、通议大夫、中宪大夫。达二十多人。两江总督二人。正一品、二品、三品八人。四品至九品、把总、千总、都司、都尉、参将共九十多人。国民党陆军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十五人以上。清太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共三十多人。[/SIZE]

    [SIZE=2][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将孝经、宗圣公遗训、文正公遗训、订为曾氏家族祖训、家规。[/SIZE]

    [SIZE=2]曾国藩将祖父的家规家教,归纳为八个字;书、蔬、魚、猪、早、扫、考、宝。八个字包括四个方面內容:读书、耕作、孝友、睦鄰。[/SIZE]

    [SIZE=2]他认为一个家庭的兴衰,不在于一两人做大官,而在于子弟的贤与不肖,而子弟的贤肖,六分禀于天性,四分在于家教。他认为,天下官宦人家子孙,骄奢淫佚的一代就享用完了,能够廷续两代的少,商人的家庭,勤俭的能够延续三四代,耕读家庭,谨慎小心能够延续五六代,孝友的家庭,能够延续十代、八代。为了促使曾氏子弟贤良,保持家族兴旺,他一生把书、蔬、魚、猪、早、扫、考、宝奉为圭泉,不仅自己努力实践,恪守不逾,而且苦心教育曾家子弟,恪遵家教,谨守家风,造就了曾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局面。[/SIZE]
    作者:大界曾氏曾宪理
    [ 这个贴子最后由曾宪理在2006-11-14 19:43:48编辑过 ]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24
      • 经验3747
      • 文章110
      • 注册2006-05-06
      羡慕,大族谱,大家规,大人物。
      王英海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76 繁 五华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2
        • 积分807
        • 经验72733
        • 文章789
        • 注册2005-09-24
        国无史而失国策,家无谱而失家法。

        治家思想是耕读为夲,勤俭持家,鼓励子弟发奋读书,以读书进德修业來教育子弟。

        勤俭立身,耕读保家。

        书、蔬、魚、猪、早、扫、考、宝。

        子弟的贤肖,六分禀于天性,四分在于家教。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