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4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无论从史书还是考古,其实夏都是存在的,这多的证据面前,考古学家真有那么蠢,在二里头挖个几十年?其实只是没到公开的时机罢了。为什么呢?有两个方面,一是夏人的人种与通常中国人认为的有不一致的地方,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二是夏文化本身就是牵涉到人类文明的一个巨大秘密,这里应该是有个战略性的考虑。
    真相就是如此,宗亲们可以自己鉴别,夏文化是曾氏应该传承的,因为那就是我们的祖先,祖庙就在那里。[/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4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b]做个结语,无论是从年代上,还是昆仑的解释上,还是根据礼记所载夏后氏的葬俗上,我可以说的是,小河墓地符合所有对夏后氏的解释,太爆炸的东西就不便透露了,因为专业性较强也没有必要。夏人之后裔,有据可查的百万以上的大族也只有曾氏与夏氏,估计总数不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真相是始终会是真相,我也尽到自己的义务,对我来说,这个结论的得出甚至比我做过的大型工程项目都有成就感的多,谢谢大家![/b][/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4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中央台播放了秦人东来的考古专题,这是12月6号,距离我前面说过秦人东来不超两周时间,一点不错!!!
        注意,这个月初中央10套,也在播放塔里木河的三集纪录片,多次提到夏商,多次提到洪水,多次提到塔里木是世界文明的钥匙,为什么,我前面的断言都在实现中!!![/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4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中国文化是有些问题的,周代建立以后,人变得盲目自大,又盲目自卑,几千年来进步缓慢,从一个角度讲中国人是愚蠢地束缚自己的精神,活在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即使物质上大大提高,恐也难解困境。所有的原因就是源流不清,从文字创始之日起就给这个文化罩了盖子,汉字本身就是将了人的思想境界限制住了。我已经解密了80个最基本的汉字,全部与夏有关,王法与上帝均来自夏,我即将发表我的论文,这个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4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不像网上那些写手,猜测,臆想,期待,我是直接给出答案的,我的证据与论证是直击要害,没有辩解的余地。
            当然也有猜测的问题:
            1.殷商后期的青铜水平如何一夜之间提升?
            2.姬姓随国为什么会自称曾?
            这两个疑问如果不与桐柏山北部活动的缯人及夏遗族联系起来是无法得到解释的。这几乎揭示一个真相,这个国家几千年来科技性,思想性的创新几乎都仰仗于夏人系统的输入!解释华夏起源,找寻失去的信仰,除了曾氏之外我看不出谁更有资格!![/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5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夏人与周人实际上有大不同,周人的性格实际决定了之后3000年的中国文化的格局,但夏人是特立独行的,是只为追求真理的。曾文正公可以取得天下而不为,是因为他了解历史,了解人性。
              夏后启在天穆之野,得到九歌九辩,直上云霄。天穆之野,东天山也!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5-8-9 11:34:51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5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今天看了个博客,写的是:汉字的罪恶基因:中国人假大空的文化渊源。文章虽然过激,但又一定的道理。历史之谜不揭开,汉字之谜也无法解开,所以汉字就成了说文解字下的牵强组合,无法解构。其实文字是有渊源的,是有相当的逻辑的,只是这个逻辑被隐藏起来,几千年的文人深受其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渐渐这个社会就陷入了一种无理性无信仰的状态,从这个角度讲三代的文化早就断了,在春秋时期就成为猜来猜去的一个游戏,玄学代替科学,徒耗千年光阴,可叹啊![/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5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连,殷之六瑚,周之八簋。”夏后氏在祭祀时的礼器就是四连,用于盛放黍樱.这个四连我恐怕无人见过,没有考古学家可以说个真相出来。但是这个东西在小河墓地是出土了图像的。
                  本想传图,无奈这个坛子不给力,但夏后氏四连的图案是得到了佐证的!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4-12-25 12:02:25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5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看到一篇文章,孔子最后七天的眼泪,大意如此:
                    无意之间,孔子可能成了自己民族的大叛徒,当他最后明白了这一点,痛哭流涕而死。孔子临死前灵魂中这场惨痛的悲剧,千百年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这是说,孔子死前七天,哭着对学生子贡说:夏族人死后,在未葬之前,灵柩要停放东面的台阶上,周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西面的台阶上,殷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中门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落祭奠在两柱之间,我的祖先是殷人呀!
                      孔子的梦是真是假,为什么孔子如此确信呢?为什么他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予始殷人也!”
                    这就合了我前面说过的,孔子是个殷人,也是个愚民。
                    历史就是这样,真真假假,历史可能是残酷的,往往是意思形态所左右,如果要避免孔子认贼作父,就要跟我一起找寻历史的真相![/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5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再来谈谈夏人的葬俗,据称,所谓的二里头根本没有墍周的出土!
                      这就是个笑话,无墍周可以被断言为夏遗迹?忽悠大众之事可以休矣!
                      《礼记.檀弓上》,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墍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
                      小河墓地出土了多座泥壳木棺墓,棺木由泥棺盖、木板室和最底层盛放墓主的船形木棺这几部分组合而成。
                      “堲周”,就是用火烤墓圹的四周,“火熟曰堲,烧土冶以周于棺也。或谓之土周。”或是为了防潮的目的,
                      对墓圹的加工处理。
                      那么小河墓地出土之泥壳木棺墓就是夏后氏墍周的葬俗,而墍周的出处恐怕小河墓地是一个最典型的代表。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5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b]新年说说龙。曾侯乙墓出土之“曾”徽,实际上可以看成双龙双马。《周礼,夏官司马》:”正校人员选,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不管龙的渊源有多久,如6000年前的蚌壳龙,玉猪龙,但文化中的龙应该起源于马。双马神是大夏-吐火罗的图腾,在天山,阴山地区都有石刻存留。
                        而天山南麓之焉耆有龙部落,龙姓。《山海经大荒西经》:[/b][FACE="][SIZE=10]西南海之外,[COLOR=#7030A0]赤水[/SIZE][/FACE]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COLOR][FACE="][SIZE=10]([/SIZE][/FACE][FACE="][SIZE=10]开[/SIZE][/FACE][FACE="][SIZE=10])[[/SIZE][/FACE][FACE="][SIZE=10]启[/SIZE][/FACE][FACE="][SIZE=10]][/SIZE][/FACE][FACE="][SIZE=10]。[/SIZE][/FACE][b][FACE=&][SIZE=10]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SIZE][/FACE][FACE=&][SIZE=10](夏后)启[/FACE][/SIZE][/b][/SIZE][FACE=&][SIZE=10][SIZE=4][b]焉得始歌《九招》。吐火罗语B方言中的KLYOMO比A方言KLYOM多了个O,KLYOM是指祁连,祁连最初指代东天山,天穆即东天山也,是意译与音译的结合。
                        所以这个“曾”徽是严重受到了大夏-吐火罗的影响的![/b][/FACE]
                        [/SIZE][/SIZE]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5-1-2 9:48:25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56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2
                        • 积分1650
                        • 经验526209
                        • 文章1674
                        • 注册2012-07-03
                        快发书去吧!来的急拿今年的诺贝尔历史奖啊!路过也眼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 -台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76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