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0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SIZE=4]《国语周语》:“有夏虽衰,杞缯犹在。”,只需弄清杞与缯的来龙去脉就有了清晰的线索,史学界真有人这么做吗?有难言之隐!源于对文化的不自信,但毁了源头,文化永远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查一下春秋时期诸位杞伯的名字,就知道杞缯的初始来源情况![/SIZE][/P][P][SIZE=4]杞文公-益姑,杞桓公-姑容,杞平公-郁厘。汉代的车师后王叫姑勾,与汉发生矛盾,出走车师国,投奔了夏后氏苗裔的匈奴,姑勾与历史上著名的五船道有关。而发音几乎一样的姑师,姑臧,姑墨,尉(yu)犁都在西域,这其实是已经指明缯来源的证据了。[/SIZE][/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7-5-20 11:24:05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0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LINE-HEIGHT=18pt][ALIGN=left][FACE=宋体][SIZE=9pt][SIZE=4]为什么杞伯会保留比较原始的名称,与缯不同?[/SIZE][/FACE][/SIZE][/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18pt][ALIGN=left][FACE=宋体][SIZE=9pt][SIZE=4]《史记》:“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後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後,得东楼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西周时期的杞保留了很多夏代的古制。[/SIZE][/SIZE][/FACE][/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18pt][ALIGN=left][FACE=宋体][SIZE=9pt][SIZE=4]东周时期,因为杞一直不与中原诸国结盟,所以杞很长一段时期并没有采纳春秋时期的礼制,而是沿用古制。《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十一月,杞成公卒。书曰“子”,杞,夷也。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死则赴以名,礼也。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辟不敏也。”鲁僖公之时,缯已经出现在山东,但杞还是不与诸国结盟,在中原各国看来是土里土气的。但对后人来说,杞伯的名号保留了杞人的原始信息,天意如此。[/SIZE][/FACE][/SIZE][/ALIGN][/LINE-HEIGHT][/P]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0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LINE-HEIGHT=18pt][ALIGN=left][FACE=宋体][SIZE=9pt][SIZE=4]正是因为杞一直保存着比较古老的礼制与文化,我们可以从春秋时期杞伯的名称,去了解夏的来历,知道缯的起源![/SIZE][/SIZE][/FACE][/ALIGN][/LINE-HEIGHT][/P][FACE=宋体][SIZE=9pt][P][LINE-HEIGHT=18pt][ALIGN=left][FACE=宋体][SIZE=9pt][SIZE=4]史书记载直到鲁成公五年,杞才与中原结盟。《左传》记载:”六年春,杞桓公卒,始赴以名,同盟故也。“杞在同盟以后,就慢慢放弃了夏代的古制,而采用了春秋时期的礼制。所以春秋晚期的杞伯名号慢慢趋同于中原,最后几位杞伯的名字-[/SIZE][/FACE]维,敕,春,明显已经采用了中原的称呼了。所以孔子说:“杞,吾不能征也!”[/SIZE][/SIZE][/FACE][/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18pt][ALIGN=left][FACE=宋体][SIZE=9pt][FACE=宋体][SIZE=9pt][SIZE=4]语言文字要比基因更有指向性,也是最珍贵的历史记录![/SIZE][/SIZE][/FACE][/ALIGN][/LINE-HEIGHT][/P][/SIZE][/FAC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0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SIZE=4]黄帝之像在首山之尾,永远不会消失,曾氏宗亲可以一睹真颜,请勿外传。[/SIZE][/P][P][SIZE=4]《史记封禅书》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SIZE][/P][P][SIZE=5][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0px]《竹书纪年》:“黄帝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作黄帝之像,帅诸侯奉之。 ”[/SIZE][/FACE][/COLOR]
          [/SIZE][/P]
          [upload=37736,0]汤.jpg[/upload]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0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9
            • 财富1
            • 积分2206
            • 经验85032
            • 文章2399
            • 注册2006-09-30
            [QUOTE][B]下面引用由[@曾天山]发表的内容:[/B]

            黄帝之像在首山之尾,永远不会消失,曾氏宗亲可以一睹真颜,请勿外传。 《史记封禅书》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 《竹书纪年》:“黄帝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作黄帝之像,帅诸侯奉之。 ”...[/QUOTE]
            天生宗亲好[EM27],你说的首山是否是河南襄城县的首山[EM27]
            天下曾氏是一家  我爱我家       曾氏第二发祥地江西省乐安县望仙里  七十四派 宪字辈  QQ:499818403
            在线情况
            21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QUOTE][b]下面引用由[@曾九明乐安]发表的内容:[/b]

              天生宗亲好,你说的首山是否是河南襄城县的首山[/QUOTE]
              [SIZE=4]首山在西部,不在河南襄城。黄帝本人不会知道有河南这个地方,他没有到过东部或者后世的中原。[/SIZE][/P][P][SIZE=4][/SIZE][/P][P][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襄城的原址不在河南,襄城是迁地。《史记》:“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国...庄周谓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见童子而问道焉。”八大名山,三不在中国,襄城并非在今天的境内。[/COLOR][/BGCOLOR][/P][P]
              [/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8-6-23 17:29:25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1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曾氏出于少康,夏商周三代之帝王均有化石之像,以示天人合一。《左·哀元年传》:“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寻阝,灭夏后相。后緍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P]
                [/P][P][/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8-6-23 17:34:45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1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实际上,曾氏从曲烈至曾参的形象,共54人,我全部有之,这些形象分布于从酒泉至兰陵的路上,是曾氏先祖迁徙的见证。[P]我们可以拿出曲阜所在的孔子与曾参共像,来解释为什么孔子称孔丘,而曾子称曾参,这反映了先秦人从他称到自称的过程,人名是如何产生的秘密就可以知道,同时也见证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P][P]
                  [/P][P]左边是孔子之像,右边是曾参之像,可以看出来曾参的位置是紧居孔子之后的,列于第二位。[/P][P]
                  [/P][P]
                  [/P][P]
                  [/P][P]
                  [/P][P]
                  [/P][P]
                  [/P][P][/P]
                  [upload=38170,0]曾参.jpg[/upload]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8-6-23 17:31:40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1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先来解释左边的孔丘,《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P]
                    [/P][P]首先孔子之像,就是一个丘字,下为甲骨:“丘”[/P][P][SIZE=9pt][upload=38175,0]曾参_副本.jpg[/upload][/SIZE][/P][P]
                    [/P][P][SIZE=9pt]再看仲尼的“仲”,仲代表拟人化的“中”,孔丘的脸部如同“中”字,下为“中”甲骨[/SIZE][/P][P]
                    [/P][P][SIZE=9pt][upload=38176,0]曾参_副本.jpg[/upload][/SIZE][/P][P]最后再看仲尼的“尼”,尼字就完全反映了孔子形象的结构,与孔子化像是一模一样的![/P][P][SIZE=9pt][upload=38174,0]曾参_副本.jpg[/upload][/SIZE][/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8-6-23 18:01:38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1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曾参之“参”,“参”出[ALIGN=left][FACE=宋体][COLOR=rgb(0, 0, 0)][BGCOLOR=transparent][SIZE=12px]于其形象,是完全一致的。孔子曾子时期,正是姓氏形成期,也是人名由他称转变为自称的时期,可以从孔子曾子的化身像中看出。[/FACE][/COLOR][/BGCOLOR][/SIZ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rgb(0, 0, 0)][BGCOLOR=transparent][SIZE=12px]
                      [/FACE][/COLOR][/BGCOLOR][/SIZ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rgb(0, 0, 0)][BGCOLOR=transparent][SIZE=12px]
                      [/FACE][/COLOR][/BGCOLOR][/SIZ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rgb(0, 0, 0)][BGCOLOR=transparent][SIZE=12px]
                      [/FACE][/COLOR][/BGCOLOR][/SIZE][/ALIGN][/P][P]
                      [upload=38196,0]参.jpg[/upload][/P][P]
                      [/P][P]曾参与“参”字[/P]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1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所以曾子的真实形象是什么?将上图旋转一百八十度,便是曾子的化身之像。[/P][P]
                        [/P][P]这反映出来的两个问题,其一,先秦时期只有贵族与知名人士具有这样的化身之像,从黄帝至于夏商周三代,只有不超过400人留下了姓名,而加入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士,也不过千。这些人名的载体,并非是纸面上的,是立体的。[/P][P]
                        [/P][P]其二,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的人名,均为他称,而非自称。就是说,战国之前的人物记载,必然是有地理上的出处。而孔子与曾子正处于姓氏形成期,他称转化为了自称,代表着姓氏与人名的产生。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巨大转变的时代。[/P][P]
                        [/P][P]
                        [/P]
                        [upload=38228,0]曾参.jpg[/upload]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21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SIZE=4]曾子与孔子的化身像,可以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信息。[/SIZE][/P][P][SIZE=4]
                          [/SIZE][/P][P][SIZE=4]曾氏网的资料,曾氏在曾参之前有53位祖先,而这些先祖的名称中的文字有很大量是非常后期的。比如说世鉴,销,模等等,这些文字很‘现代’,在甲骨与金文中可能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些先祖的名字是如何流传下来的?是不是伪造呢?[/SIZE][/P][P][SIZE=4]
                          [/SIZE][/P][P][SIZE=4]而通过曾子形象的例子,就还原了真相。所以正是因为有了对先祖的形象之图,后世才从这些图中提炼出先祖的名称。[/SIZE][/P][P][SIZE=4]
                          [/SIZE][/P][P][SIZE=4]所以曾氏先祖的名称清单,大致应该出现在战国时期以后,但他们的确是从少康时代延续下来的的,而之前的载体不是文字的形式。[/SIZE][/P]
                          祖籍长沙,宪字辈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95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