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34
    • 经验3793
    • 文章219
    • 注册2006-10-06
    端木子贡年谱

    [B]端木子贡年谱[/B]
    一岁
    公元前520年夏历二月二十七日,子贡生于卫国黎地 (今浚县)大伾山西麓一贵族家中。子贡出生第九天,卫灵公送了贺礼——凤麟玉佩,父亲端木巨和母亲蘧氏为纪念国君这番美意,给儿子取名赐,字子贡。

    二岁至六岁
    公元前519年——前515年,子贡在卫。

    七岁
    公元前514年,子贡在卫。这年,子贡跟私塾先生学习文化。

    八岁至十四岁
    公元前513年——前507年,子贡在卫。

    十五岁至十六岁
    公元前506——前505年,子贡在卫。跟冉宏学习。

    十七岁
    公元前504年,子贡在卫。初夏,结识了越国公主勾嬛,两人产生爱慕之情。

    十八岁
    公元前503年,子贡在蘧伯玉的推荐下,慕名赴鲁国都城曲阜拜孔子为师。

    十九岁
    公元前502年,子贡在鲁求学于孔子。

    二十岁
    公元前501年子贡在鲁。孔子就任鲁国大司寇一职,主管国内司法。

    二十一岁至二十二岁
    公元前500年——前499年,子贡在鲁。

    二十三岁
    公元前498年,子贡在鲁。
    鲁国把持大权的季康子问孔子:“子贡这个人,可以让他做官管理政事吗?”孔子说:“子贡通晓事理,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不久,子贡被聘为鲁大夫,辅佐孔子从政。

    二十四岁
    公元前497年,子贡由鲁至卫。由于孔子在鲁国推行改革,鲁国得治,齐国畏惧。齐欲败鲁政,选美女、骏马赠鲁君。鲁君沉溺女色,怠于政事,违于礼制,孔子失望。子贡和孔子一同辞职,然后离鲁去卫。从此,孔子踏上了漫长的十四年的周游列国路程。
    这年,子贡与勾嬛完婚。

    二十五岁
    公元前496年,子贡在卫,儿端木炅出生。

    二十六岁
    公元前495年,子贡仕于鲁国,为大夫。
    这年正月,鲁国附属国邾国的邾隐公来朝见鲁定公,子贡参加了朝会仪式。他见隐公仰着头,把一块宝玉高高献给鲁定公。鲁定公则垂着头,低低地把宝玉接过来。事后,子贡说:“用礼来看这件事,两位国君都离死不远了。”有人问:“你怎么知道?”子贡说:“礼,象征生死存亡,兴旺衰微,人人都 该重视。鲁定公和邾隐公正月的朝会都不按礼行事,可见他们两人都昏乱迷糊了。朝会都不合乎礼仪,他们怎会长久呢?邾隐公高高地献玉,举着仰视,这是骄傲。鲁定公低低地接玉,垂头俯视,这是衰颓。骄傲说明离战乱不远,衰微预兆将要发生疾病。鲁定公恐怕先死。”果然,不出四个月,鲁定公死了。邾国发生了内乱。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叹道:“子贡说中了这件不幸的事。子贡是个多嘴的人。”

    二十七岁
    公元前494年,子贡离鲁回卫。

    二十八岁
    公元前493年,子贡随孔子离卫前往陈国。
    四月,在位42年的卫灵公去世,卫国公室发生激烈的权力争斗。灵公的孙子辄被立国君,即卫出公。出公继位后,因谋杀南子未遂而逃亡在晋国的前太子(辄的父亲)蒯聩送回卫国。于是,蒯聩与儿子出公为争君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卫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孔子便决定离卫去陈,子贡从游。

    二十九岁
    公元前492年,子贡承受孔子经曹国、宋国、郑国到时达陈国。
    在宋,孔子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权臣派人把树推倒了。师徒慌忙离宋去郑国。
    到了郑国,师徒走散,孔子一个人在城门外等弟子,子贡到处找老师。一个郑国人告诉子贡说:城东门外有一个人,他的脑门长得像大尧,他的脖子长得像皋陶,他的肩长得像子产,只是腰以下比大禹短了三寸,看他落魄的样子,活像一只丧家狗。子贡按这人的指点找到了孔子。子贡把刚才郑国那个人描述孔子的话如实告诉了老师。孔子听了哈哈大笑说:“那个人说我长相如何并不重要。他说我像一只丧家狗,真是太像了!太像了!”(《史记  仲尼世家》)

    三十岁至三十一岁
    公元前491——前490年,子贡随孔子在陈。

    三十二岁
    公元前489年,随孔子离陈去楚。途中被围困在陈蔡两国边界地带,绝粮七日。危难之时,子贡到楚国说服楚楚昭王。楚昭王率师迎孔子,解了陈蔡之围。

    三十三岁
    公元前488年,子贡离开孔子,受聘鲁国,并受季康子的委托,会见吴国太宰伯嚭,为鲁国羸得了一次外交上的胜利。

    三十四岁至三十六岁
    公元前487年——前485年,子贡在鲁,从事外交事务。孔子率弟子由楚再次到了子卫国。

    三十七岁
    公元前484年,子贡在鲁。子贡和几个师弟将孔子接到鲁国。

    三十八岁
    公元前486年,子贡在鲁从事外交活动。
    初夏,吴国派太宰伯嚭向鲁哀公要求重温不平等盟约。哀公不同意,派子贡与伯嚭谈判,使吴国放弃了重温盟约的打算,为鲁国又羸得了一次外交上的胜利。
    初冬,子贡游说齐、吴、越、晋四国,解鲁国之危。

    三十九岁至四十岁
    公元前482——前481年,子贡在鲁。

    四十一岁
    公元前480年,子贡在鲁。冬季,鲁国和齐国讲和。子贡受鲁国派遣出使齐国,说服齐国将侵占鲁国的成地归还给了鲁国,为鲁国又羸得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
    师兄子路在卫国动乱中被戈击中身亡。

    四十二岁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当鲁哀公为孔子致悼词时,子贡批评说,孔子活着时不重用他,死后致悼词,真是不合情理。子贡主持了孔子的丧事,并出资厚葬了孔子。丧葬后,子贡和师兄弟为孔子服丧守孝。

    四十三岁至四十四岁
    公元前478年——前477年,子贡在孔子墓前和师兄弟服丧守孝,并承担此期间的大部分费用。子贡组织同学们回忆孔子对他们的教诲和与他们的谈话精神,然后整理出了《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

    四十五岁至四十七岁
    公元前476——前474年,子贡在同学们守孝期满离去后,在孔子墓旁结庐,继续为孔子服丧守孝三年。在此期间,他怀着对孔子的思念之情,雕刻孔子像。并为建孔庙数次捐资。收徒弟司马单广。

    四十八岁至五十一岁
    公元前473年——前470年,子贡被齐聘为大夫。勾嬛和儿子炅也到了齐国。在从事外交活动的同时经商。

    五十二岁
    公元前469年,子贡在齐。这年,齐平公派子贡出使鲁国。被赶到鲁国的卫出公向子贡求问:“自己是否还能回到卫国再当国君?”子贡分析了各种情况后,私下对出公的使者说:“卫出公是不可能回卫国了。”

    五十三岁
    公元前468年,子贡在齐。
    二月,越国派使者和鲁国定盟约时,鲁国受到侮辱。季康子为此想起了子贡,说:“子贡如果在这里,我就不会落到这种地步了。”

    五十四岁至六十岁
    公元前467年——前461年,子贡居齐,经常到鲁、卫、晋、楚等国做买卖。

    六十一岁
    公元前460年,子贡会范蠡、西施夫妇。春季开始著述《越绝书》。

    六十二岁至六十四岁
    公元前459年——前457年,子贡在齐,继续著述《越绝书》。

    六十五岁
    公元前456年,秋末,子贡卒于齐。儿子端木炅扶灵柩归卫。葬子贡于故乡黎地(今浚县)大伾山东麓。


    端木繁君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79德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5
      • 积分5563
      • 经验52204
      • 文章6754
      • 注册2006-06-19
      子贡寿年65啊![em01]
      湖南涟源,湘中皇管族曾氏。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职务区版主
      • 声望+3
      • 积分1336
      • 经验132381
      • 文章1367
      • 注册2007-02-02
           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是真的吗?[em09]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职务区版主
      • 声望+3
      • 积分1336
      • 经验132381
      • 文章1367
      • 注册2007-02-02
           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是真的吗?[em09]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34
        • 经验3793
        • 文章219
        • 注册2006-10-06

        沐姓:
            汉有沐宠为东平太守状云端木赐之后避难改为沐氏(见通志氏族略)

          《东鲁端木氏小宗家谱》沐氏状:为避难,将木氏改为沐氏。端木,古又称端沐。东汉(风俗通义)收。汉代有沭宠,为东平太守。

          《中国姓氏辞典》三国时魏国有沐并,河间人,为济阴太守。

            东鲁端木氏小宗家谱记载:与端木姓有关的木姓,最初出现於秦,沐姓则出现於汉。

            明代有沐英(l345--l392年),元末明初安徽凤阳定远人,朱元璋义子,世守云南,崇祯年间袭封黔国公。沐昂、沐春、沐晟均明代定远人。

            根据安徽省定远县严桥乡沐家村的沐姓老人自称:沐家村沐氏系孔子弟子端木赐之后,原复姓端木,后因躲避仇家,改单姓木,再改单姓沭。沐英为沐氏家族的第“十世祖”。定远县沐姓应是与端木姓有关的沐姓中又一沐姓支裔。


          【龙虎网讯】江宁明朝沐家大墓考古的重大发现,再次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沐氏家族身上。然而,记者了解到,“沐”姓本为“木”,到了十世祖沐英时,才改成“沐”。这是为什么呢?

            沐英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镇守云南十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于云南。沐氏子孙十三世,世镇守云南三个世纪之久,与明王朝相始终,为云南之望族,多居省城,明朝亡、沐天波死、沐氏后裔在省城难以立足,四处逃匿,各奔东西,多数相继逃往滇中玉溪、峨山等地回族村庄。

          《辞海》对沐英的介绍是这样的:   沐英(1345-1392)明初将领。字文英,定远(今属安徽)人。少孤,朱元璋收为义子。洪武十年(1377年)从邓愈西略川、藏。十四年从傅友德取云南,留镇其地。他浚文滇池,兴屯田,抚定云南全境。死后追封黔宁王。

        沐家人不祭皇帝祭皇后
            在沐家村,每年清明祭祖时,除了祭拜祖先,沐家人还要祭拜明朝开国皇后马娘娘,但从不拜朱元璋。沐家老人说,是马娘娘让沐家人姓沐的。

            据天津大学历史系教授闫爱民《沐氏授姓考略》一文中称,沐氏的先人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之后,其后人原本复姓端木。后因躲避仇家改单姓“木”,到了沐英时,改木为“沐”。

            沐家老人称,刘伯温对朱元璋称,沐英能“长枪刺月”,将来对大明江山肯定不利。为了除掉沐英,朱元璋最终采用了刘伯温的主意,即将沐英送至云南。在古人心目中,云南为“火”地。刘伯温的意思也就是沐英到了有火的地方,肯定会被烧死,因为他姓木。沐英临去云南前,深感大祸临头,求见了义母马娘娘。马娘娘称,不去云南属于抗旨,肯定要杀头,还不如赶赴云南就任。去云南前可将木姓改为“沐”姓,这样有了水,火烧木自然不成,沐英性命可救也。

            据沐家老人介绍,当时马娘娘为了营救干儿子沐英,亲自在木字前加了三点“水”,沐英重新授姓后,立即赶赴云南就任,最终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沐家祭奠马娘娘时,写沐姓,三点必须用红笔写,这代表沐家人重生的意思”,沐家村族长说。

        传说清朝拒用沐家后代

            据了解,自清朝开始,沐英的后代在沐家村一直过着“养牛耕田、养猪过年”的生活。明灭亡后,沐英的后人再也没有像沐英那样戎马战功、出人头地。81岁的沐守福老人告诉记者,听祖先讲,到了清朝,清政府深知沐家系大明的功臣,坚决弃用。

            另据沐家家谱上记载:“清,沐家秀才赶考一概不予录用,鼓励沐家后人从事农业……”这就使沐家后人形成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到了民国时,沐家人开始读书,但真正走出沐家村的几乎没有。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期间,沐家后人开始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目前他们正集中一切财力供自己的孩子读书。近两年,沐家村先后有数人考取了大学。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沐英出生在沐家村,沐英死后,随着大明江山的衰败,沐英的许多后人从云南返回了沐家村,在此繁衍后代,生儿育女,最终形成如今规模的沐家村。

            据沐英的出生地、今安徽省定远县严桥乡沐家村的沐姓老人介绍:沐氏系孔子弟子端木赐之后,原复姓端木,后因躲避仇家,改单姓木,后又在木旁加水字为沐,沐氏可考的一世祖为向春公,沐英为沐氏家族的第“十世祖”,而传至今,定远沐家村沐姓人家已是第十九世与二十一世。

        新华报业网江苏新闻对沐英及其家族的介绍:
            “沐英(1345—1392),自幼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多年随军出征,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后镇守云南,48岁过世。朱元璋下令将其灵柩运回南京安葬,追封为黔宁王。沐英在云南的爵位由其后人继承,直至终明一代。实际上,在整个明朝期间,承袭“黔国公”的沐氏子弟就是整个云南的最高统治者,为保障明王朝西南地区的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解放后,近五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围绕沐英墓地,还葬有自明洪武年至明末沐英家族后代其他重要成员多人,形成了沐家在将军山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家族墓地。在1959年到1978年期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已在将军山考古发掘了沐英墓,沐英次子、定远忠敬王沐晟墓,第九世孙沐昌祚墓,第十世孙沐睿墓。出土了大量极其精美的金、银、玉、琥珀、宝石等重要文物,后来很多都被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其中沐英墓中出土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享誉海内外,被定为“国宝”,目前已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去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一施工单位在距沐英墓数百米的西南角,又挖开了一座规模很大的沐氏家族墓,考古人员随后经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金玉器,并证实墓主为沐英曾孙、长期镇守云南的副总兵官沐瓒(沐英三子沐昂之子)。如今,沐瓒墓进入到省级文保单位的行列,并立碑保护。”

            沐英(公元l345年—公元l392年),字英,元末安徽定远县人。8岁流落讨饭至濠州时,被当时起义军将领朱元璋发现,见沐英面貌雄伟,遂命人将他领回,令妻马氏抚养,视同儿子。18岁因功授帐前都尉、亲军指挥使等职,以后东征西讨、官至征西将军、西平侯等职。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任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从傅友德率30万大军,消灭盘踞在云南的残元势力及大理段氏。两年后,主力奉命回师,沐英留守云南,他独镇一方,屡建奇功,使明朝一直“无西南之忧”,对边疆的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卒于云南任上,时年仅48岁。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当时云南尚在蒙元梁王统治之下,朱元璋亲自部署,调集20万军队,以傅友德为统帅,蓝玉、沐英为副,对云南进讨。沐英智勇双全,在曲靖白石江战役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洪武十六年(1383年)正月,云南平。傅友德、蓝玉班师,平西侯沐英封为“镇守国公”,留镇云南,自沐英十二传至沐天波。无论爵号如何变更,人们都称之为“沐国公”。明天启六年(1626年),元谋土司吾必奎反,召各地土司率兵讨伐,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乘机进驻昆明,随即进攻沐府,沐天波逃往滇西,沙定洲军焚掠沐府,沐氏家败人亡。1647年大西军孙可望拥护永历帝入滇,沐天波返滇,被南明王朝授予太子太傅云贵都督黔国公。1659年随永历帝逃亡缅甸;1661年缅甸王执永历帝献给吴三桂,同时杀害了沐天波,沐氏在云南的统治结束。

            据袁嘉谷《滇绎》记载:“天波知国事已去,死亡在旦夕,而先人宗祀不可不继,乃使其子分赘各土司。曰:诸蛮吾先人所抚也,魂可依焉,汝倚妇翁,犹不失为净土。但沐天波之子沐忠显虽娶石屏土官龙世荣女为妻,入赘龙家,藏于山洞、生子神保,仍被吴三桂以反叛罪连妻带子,以及沐天澍二子捕获,解送京城,发配宁古塔(吉林)。”

            顺治十七年(1660年),吴三桂完全取代了沐氏在云南的统治和利益,沐氏族人及庄客也都作鸟兽散。

            陨石坑内沐氏后人,最初改为木姓,直到清光绪以后,才又回归为沐姓。如今陨石坑中的沐氏族人已发展到文家箐、鲁家箐、黑蒲村,共40余户,有的还迁到坑外的梨园、小武庄,总户数达100多户,500多人,但每到清明节,仍回坑内祖茔扫墓。至今坑内道光以前墓碑都姓木,如道光二十七年的“乡评醇厚岳父木公讳登科之墓”;清乾隆年间一座墓碑的浮雕,雕刻的仍是明代汉族官服造像,保留明代墓葬风格;而民国甲寅(1914年)立的墓碑,如“待赠乡评敏达沐公讳正统大人之墓”已改为沐姓。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7/184508.jpg[/imga]

        沐英(1345-1392)明初将领。字文英,定远(今属安徽)人。少孤,朱元璋收为义子。洪武十年(1377年)从邓愈西略川、藏。十四年从傅友德取云南,留镇其地。他浚广滇池,兴屯田,抚定云南全境。死后追封黔宁王。

            沐氏墓的发掘,惊动了沐家在安徽定远的子孙。2日在自称是沐英17世孙的沐云龙老汉的带领下,他们来到沐瓒墓前焚香祭祖。

            老汉带来了一本《沐氏家谱》的复印件。记者接来打开一看,首页画着沐英、常遇春和李文忠的肖像。顶盔戴甲的沐英摆着一个“金鸡独立”的造型。再翻一页上有“云南郡洪都堂”六字。

            老汉自豪地说,沐英只是沐家杰出代表的一个,沐氏原是孔子弟子端木赐之后,端木赐加沐英算是文武双全。



        端木繁君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